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腾讯的总结报告篇一
其中第二题是一道偏技术的问题,出现在产品经理的面试中确实有点意外,但这题不失为一道很好的产品设计与系统分析的题目,系统分析也是我们“产品经理学技术”系列文章规划中的一个部分,也是将我们所讲的技术进行“升华”的一部分内容。
下面我们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算是抛砖引玉了,大家有好的答案也可以给我们留言进行讨论。
朋友圈的基本数据结构设计是怎样的?既能做到完美阅读权限设置,又能兼顾性能?
关于消息的基础数据,比如文字、图片、时间、位置等这些咱就不表了。这些数据基本上与权限和性能没有多大关系,可以理解为单独存储,纯技术活。这里只讨论权限与性能相关的数据结构。
而在权限管理上,微信采用了给用户打“标签”来进行分组,这个标签的分组与微信通讯录一致。在数据上,就是给每个关系增加一个“标签”标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信的关系在产品使用上给用户是双向的(即互相关注),但是在存储的时候,是给互相关的两个用户分别建立了关系数据,也就是每个人独有自己的一份“通讯录”。这通过删除了自己的好友之后,自己并不从别人的通讯录删除就可以看得出来。标签分组的基础数据就是这样了,这也是后面朋友圈权限管理的基础。
对于个人朋友圈timeline所能看到的消息,按照一般的逻辑是先获取所有朋友的消息,然后剔除掉没有授权给自己看的消息、剔除掉自己屏蔽的用户消息,然后才得到自己当前看到的timeline。如果是这样的逻辑的话,等于每次刷新朋友圈,都要跑到所有的消息池里面去找到上述通讯录中朋友们的消息,还要对找到的每条消息去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阅读。这显然是效率低下的方式,更何况微信是这么大的一个访问量和数据量。所以,这种数据结构设计是行不通的了。
一般逻辑下朋友圈每次读取的过程
解决这种性能问题一般的思路就是把需要大计算量的过程分散到平时零散的时间去做,
在这里的思路就是:平时就把每个用户需要的timeline数据按照权限设置准备好,等到用的时候(刷新朋友圈)就直接读取准备好的内容。那么答案就出来了:除了存储一份上面讲到的文字,图片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给每个用户存储一份timeline数据,注意,是每个用户一份。当然,这里的“每份”不需要存储完整信息,只需要存储消息的id和时间(可能需要)。每个人刷新自己的朋友圈时,读取自己的那份数据就行了,既不用去消息池子里面筛选,也不用判断用户权限。
那是怎么实现权限控制呢?
当一个用户发布一条消息时会按照上面讲的标签设置相关的权限,ne中写入这条消息。也就是在用户发布的这一刻,就做好了权限安排,而不是等到读取的时候。这样就自然减少了读取的时候的计算量,提高了效率。
发布时进行权限控制(示意图,实际比这复杂)
至于分库分表这些就不展开了,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有时候这种技术上的设计也是会限制产品的设计。
那怎么证明上面说的合理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测试下:先发一条带阅读权限的消息,比如允许某个标签的人看。然后再给这个标签添加一个新人。结果是这个新人是看不到这条消息的,因为权限划分是在发布的时候就划分好了,新人加入标签的时间是在发布之后,所以没法获得这条消息的权限分配机会,虽然他后来在标签组中,但是仍然没有办法看到这条消息。
这就是上面问题的答案,其实主要考察的是在产品设计时是否能够考虑到技术方案的限制。我把上面的答案贴在知乎上,有人就问了:微信产品团队是在一开始设计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还是经过不断的迭代成现在这样的?这是个好问题,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这种情况,或者至少应该有相应的预案,而不至于在出现问题或者被研发发难时束手无策。在这个案例中,微信是一开始考虑到了还是迭代过来的并不重要,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迭代产品,最早的权限管理是单独于通讯录的,那个时候是纯插件的模式,现在才与通讯录共用了分组模式进行权限管理。
如果对于上面的技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晰的话,那么就再跟两个问题(好的产品经理除了能回答问题外,还要能提出问题^_^):
对腾讯的总结报告篇二
其实我本来不想去腾讯笔试的,因为我是12日下午1点才收到笔试通知,腾讯13日十点半就要在华南理工大学笔试了。我的学校在广西,所以,我必须坐夜车赶到广州。那时候我们班还有另外两个网申通过的同学(在此称一个女生为徐,一个男生为杨),他们问我去吗?我都表示不去。然后就跑到当实习来敲门第二群问大家的意见,然后和此间聊得各种high。
到了下午4点,徐来找我,她是很想去笔试的,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笔试,想去试试,所以就一直想说服我跟她一起去。她和我是一起找实习的伙伴,那时候我犹豫了,我其实内心是想去的,只是觉得麻烦,所以就不愿去。但是被她这么说我被打动了。所以我决定去,然后就半个小时收拾好行李,打算坐下午六点五十的火车去。但是杨还不知道我和徐去的消息,所以我们一直联系他,那丫据说在睡午觉。5点半才接电话,那时候我和徐在超市买好火车上吃的东西,成功说服杨和我们一起去。
5点半到了火车站,但是苦逼的事情出现了,那趟火车只有一张坐票了,所以我们三个只有一个可以坐着,其余两个只能站13个小时到广州。上了火车,人很多。。。更悲剧的是我们位置是跟一个胖叔叔坐着的,然后我们想挤着一起坐的愿望破灭了。。。。然后我和杨站在过道旁边拿着腾讯笔经看,偶尔和徐讨论下笔试试题。因为徐和我一起是产品的,而杨是交互设计的。那时候看着火车驶出南宁,我心里不由的有点感慨,人生总有几次急匆匆的出行,这种刺激的感觉让我们在火车上岛晚上12点都很兴奋,不停讨论腾讯笔试试题。胖叔叔人也很好,去抽烟的时候就会叫我暂时坐在他那里休息一下。到了下半夜,我们都累了,杨有了一个空位置,我和徐挤着睡了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又开始看笔经。
终于到佛山了,天已经大亮了,准备到广州,我们吃了一些八宝粥,然后就收拾东西。到广州已经准备8点了,还好我让广州的朋友把坐哪趟地铁到华南理工发到手机上。所以我们很快找到地铁,转了两趟地铁,顺利到大学城南。然后跟着一帮学生走到华南理工,找到了a3考场。话说我们考场只有150个座位,却被安排200个考生。所以有50个考生被挡在外面了。。。在此提醒一:笔试的时候到早一点,这样你好歹还有个座位。
发卷的时候,那个考官拿出考卷,全场震惊。丫的,那个试卷可以拿来当被子盖了,很长。。。所以可想而知我们产品考试的一个小时内可能做不完试题。试题分为三大类,第一大题数据分析题,和我们平时初中学的数据表格差不多,只是计算量比较大,建议带计算机,有些考官说不可以用,但是其实也可以用,徐的考场就可以。第二大题是逻辑,据说和行测差不多,我没做过行测不懂,但是我发现和宝洁的网上测试差不多,其中计算题很简单,主要理解了就很好写。第三大题是阅读理解,感觉和高中时候做的阅读理解差不多,他给你一段话,让你说出这段话重点是什么。这三大大题都是选择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写完这三道大题。
最后一道大题是论述题,也叫做附加题。写完三道大题再写第四大题。不过其实时间很紧的,一般可能写不到,因为徐考试的时候就没写到。虽然签了保密协议,我抱着积人品的态度公布下论述题(ps:收卷的时候我拿手机拍下了,别举报我啊),希望能帮得上4月20日腾讯笔试的孩子们。
第一题是如果微信添加一个功能删除一个功能,你会怎么做?(可见腾讯论述题很注重腾讯产品的考察)
第二题是现在电子商务创业很流行,如果有以下电商创业,你会选哪一种:服装,虚拟产品,生活服务类。
第三道题,如果你是一个乳制品的公关经理,315曝光你们产品有问题,设计一个24小时公关方案,以挽回公司损失。(这个题目我在之前笔试看到过,是宝洁skii事件,写新闻发言稿,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公关知识)
第四道题,腾讯给你5000元公益资金帮扶特殊群体,设计一个校园公益项目方案。
因为选择题太多,我记不过来,所以只能公布论述题了,希望帮得上。
[腾讯产品广州笔试经验精选]
对腾讯的总结报告篇三
首先先说产品吧,我报的是产品策划/运营(貌似基本上产品都是选这个的),
第一部分是数据分析题。3个图表。
第一个图表1-2题,问关于35岁以下通勤人数。(数字比较大,最好能带个计算器。)
第二个图表3-4题,问什么我给忘记了……不难,数字也很好算。
第三个图表5题,问哪年哪个学校合格率高。(这题最好也用计算器,数字蛮变态的,不是整除的数)
第二部分是逻辑推理。貌似15个还是20个。
其实有点像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题,不难,考逻辑推理的,基本认真想想都能推理出来。
第三部分填空题。
其实也是逻辑推理,但是没有选项,靠自己推答案。
我看到蛮多同学也写了些题目了,我就不写了。4道题目,第一、三道是文字推理,第二道是数字推理,第四道是排座位,都蛮简单的。
40分钟绝对能做完,不用着急,慢慢做肯定来得及。
第一部分选择,20题,涉及面很广,有逻辑题、数字题、文学、历史等等,反正很杂。
说几道我记得的吧~
第一题问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还有问朝代的`,很简单。
有一道问概率的,蛮烦的,还是带个计算器吧~
还有一些关于网游的问题,我都是蒙的。呵呵~玩游戏的同学应该很熟悉。
第二部分也是选择,貌似还是20题。
这部分主要问的都是游戏相关的。
比如说哪个公司出产的什么游戏。
游戏的开发基于哪个平台。
某个游戏是什么类型的。
第三部分是简答题。
貌似是5道吧。
有一道给你一些关键词,然后用这些关键词写一个游戏的世界观。
还有是算集合的。具体题目很长,不过不难,用集合好好推肯定能算出来。
第三道貌似是算概率的,有点小复杂,大家要看清楚怎么样打怪兽、怎么样才能炼宝石。
第四题是根据封神榜设定一个游戏,然后想出来至少4个种族,他们的形象、性格等等由你来设定。
第五题是一个公告。说一个游戏公司运营出问题了,数据丢失了,用户不满,你怎么写一个公告来缓解这种不满。
对腾讯的总结报告篇四
下午收到的笔试通知,晚上回来做的,
每个类型的测试都有练习题可以熟悉题型,但是要注意的是,每道题一旦选择后,就不能反悔更改了,lz就有反应过来选错了的情况,可惜不能改啦!
整体时间和题量较为合适。
经实际测试,在线测试相关信息如下:
评估名称您需要的全部时间您需要什么数字推理测试(表格为主的.计算题,需要估算)30分钟计算器,笔和纸,鼠标语言推理测试(材料判断:t、f、ng,有些比较绕口,不是很严谨)19分钟鼠标逻辑推理测试(图形推理,这块lz没做完,。。因为不小心纠结了一道题太久,唉,最后几题是猜的)30分钟笔和纸,鼠标性格问卷(比较多,52题,翻译的挺绕口)不限制鼠标腾讯这次用的shl的题库
网上有些中文的题库,可以拿来看看,有一点原题,材料是一样的,不过问题不一样:)
对腾讯的总结报告篇五
【相关说明】
应聘职位:产品策划/运营
感兴趣的bg: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参加面试城市:广州
期望工作城市:第一志愿:深圳;第二志愿:广州
时间:9月21日下午两点
地点:华南理工大学a2-a4教学楼
时长:60分钟
【题型】
题目数:40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
题型一:数据阅读、分析题,15道选择题
此部分共3道大题,以图表的形式为主,通过阅读每道大题的图表,回答五个问题。
第三道大题是中国最近几年城镇医疗保险人数及农村医疗保险人数相关的两个柱状图,图中有人数及每年的增长率。问题包括判断增长率是否为负、总医疗保险人数的增长率、通过最后一次的增长率预计未来两年的人数等。
题型二:逻辑推理题。10道选择题
囊括了大部分的逻辑推理题,如文字推理题、图形推理题、计算推理题等。本次笔试没有出现数列题。
文字推理题有一些常见的逻辑判断题,如甲说xxx,乙说xxx...,他们之中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问最终xx的是谁这种类型的题目出现了。
图形推理题比较简单,记得是两道,都是做过的。
计算推理题指的是类似“看过abc三本书中其中一本的有n人,看过ac、ab、bc的各有n人,求同时看过abc这三本书的有多少人(题目描述有偷懒)”、“abc三个工人,ab、ac、bc两两搭配合作完某个工作需要n天,问他们三人合作最快需要几天完成任务”这种类型的题目。
提醒三:阅读理解题。15道选择题
题型四:两道附加题,不算分。
附加题二没有仔细看,好像是关于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电视厂商的竞争的。
【题型小结】
1.业务类除了游戏策划外,试卷应该都是一样的。
2.从题型分布来看,更侧重于材料阅读和理解。理科生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提升。
【自我总结】
研究生求职的第一次笔试就是腾讯的霸笔。虽然对网申被刷至今仍然觉得不可理解(本科的.时候曾进入了腾讯的终面,而自己研究生的简历会比本科的时候光鲜得更多),但对产品的向往依然驱使着自己去前进,去尝试。期间,我建立了一个腾讯霸笔霸面的群,这也是我求职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我们在霸笔前就进行了分工,大家先过去了调查自己负责的那栋楼是否有霸笔专用教室。结果在一点左右的时候,群里便有人通知大家到某一个教室过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与合作,也许我会在某一栋楼里呆呆地等,然后错过笔试。
关于霸笔方面,就是得主动地去“抢”,越到接近开考的时间越混乱,原本按秩序排好的队伍一下子变得臃肿起来(因为在前面插队的人很多),所是保持消息灵通和积极的心态很重要。而一个教室只能坐120个人,卷子也是有限的,发完即止,即便冲进了教室也可能因为没有卷子而不得不离场。
笔试的准备,之前更集中在图形推理和数列推理的训练上。这一次笔试很少出现这样的题型,取而代之的是小段的文字阅读理解题,而这又算是自己的一个弱项。之后必须得正视这个问题,其他公司的笔试可能也会把阅读理解作为一个大头来出题。
至于自己的成绩,应该还过得去吧。选择题都写了,没有太卡顿的题目,附加题写了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