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内蒙古博物院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欢迎大家来到的旅游胜地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概况。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总占地面积2.8万亩,是鄂托克前旗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该旅游区位于蒙宁交界处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西靠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东依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距银川68公里,距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60公里。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汇集了鄂尔多斯市81种风格各异的苏勒德祭台;建有兼具蒙汉建筑风格的鄂尔多斯大门,主门高12.06米,大门的建筑尺寸全部按照“九”或“九”的倍数建造,以示“吉祥”之意。还有鄂尔多斯西部最大的蒙古包,它直径36米,建于20xx年,取名“巴音塔拉宫”,意为富饶辽阔的草原上的宫殿。
在这里,可以欣赏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和鄂尔多斯婚礼表演。景区内分为苏勒德文化观光区、鄂尔多斯民俗村和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在苏勒德文化观光区中,有保留最为完整、传统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现象——苏勒德祭奠,这里汇集了鄂尔多斯市七旗一区蒙古族牧民家门前的形制各异的苏勒德,共九九八十一个,占地13亩;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几十次。这种独有的苏勒德祭祀现象在内蒙古其它盟市正逐步消失,唯有鄂尔多斯蒙古族在继续完整地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祭祀活动。在鄂尔多斯民俗村中,一个极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地方就是“敖包”祭祀区。“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它是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大多数是用石头堆成的。敖包有盟、旗、苏木敖包,也有部落、氏族和家族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和特定的祭品。一般说,敖包的祭祀时间在阴历某月十五或其前后。敖包最初是一种标志,用来辨别方向和道路,后来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祈求降福、降雨、保佑人畜俱旺的地方。祭祀敖包是蒙古族民间盛行的古老传统习俗。民族体育文化娱乐区中,有骑马、骑骆驼、游泳、垂钓等民族传统旅游项目,还有蹦极等娱乐活动项目。
各位,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参观各个景点或参加景区的娱乐活动,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谢谢大家的配合!
内蒙古博物院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惠州南昆山。下面允许我介绍南昆山的一些信息。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距广州市区约97公里。山脉面积480平方公里,海拔800以上的山峰数十座,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南昆山是罕见的绿色宝库,动植物的王国,森林覆盖率96.6%。由于南昆山位于北纬20°38′,紧靠北回归线,故又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
内蒙古博物院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惠州南昆山。下面允许我介绍南昆山的一些信息。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距广州市区约97公里。山脉面积480平方公里,海拔800以上的山峰数十座,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南昆山是罕见的绿色宝库,动植物的王国,森林覆盖率96.6%。由于南昆山位于北纬20°38′,紧靠北回归线,故又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
【九重远眺】
在登山之前,我们先到“望山观景亭”望一望吧。登高望远容易产生吟诗作对的雅兴,有这样一首诗描写了此景:“眺青山,数九重,层层叠叠千万峰。俯看翠竹遍山峪,晨晨雾轻纱披劲松。”好的,登过亭的游客可以在下面的自然石凳上休息一会儿,我们即将前往的是天堂顶。
【七星湖】
南昆山有座“七星墩”。这人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七仙女闻说人间的南昆山胜过天堂,是个避暑胜地。
一天,七仙女向王母娘娘请求,让她们到人间一游。王母娘娘不解地问:“天堂这么好,为何还要游人间?”七仙女异口同声答道:“你不是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吗?就让我们去南昆山开开眼界吧!”说完,七仙女一齐跪倒在王母娘娘前。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准假一刻。七仙女腾云驾雾,一眨眼功夫就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南昆山。只见山峦起伏,毛竹青青,古树参天,瀑布悬空,鸟语声声。七仙女流连忘返,王母娘娘便降旨打锣寻找七仙女。七仙女听到催归的锣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昆山。
七仙女走扣,在她们立足之际竟长出了七座小山。人们便把这七座小山,取名为“七星墩”。小山布列有点象天上的北斗星,“星”“仙”谐音,所以又叫“七星墩”。后来,在七星墩处筑了水库,就是现在的“长星湖”。
【天堂顶】
天堂顶山峰是南昆山的最高峰,它的海拔是1228米。等天堂顶是南昆山森林生态游的主要行程之一,等一会儿我们就来个徒步登“天堂”,来回时间大约是3小时。那么在登山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堂顶的来历: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条恶龙占据了南昆山,它经常吐出巨大的水流,使南昆山一带的山庄经常遭受水灾,百姓常常遭殃。天王星君为了拯救黎民,就带上宝剑,前往南昆山斩除恶龙。后来恶龙虽然被杀死了,但是天王也被水龙喷出的毒液毒死,埋葬在当地。天王的妻儿得到噩耗,便匆匆忙忙下凡,来到南昆山寻找天王的坟墓。山神得知后,就化成老公公把他们母子领导小山冈上的天王坟前,让母子在坟前拜祭。为了表彰天王星君的功德,玉皇大帝敕令山神,把天王坟所在的小山冈,变为直冲云霄的高峰,并立巨石为标志,以方便天王妻儿每年清明和重阳的时候下凡拜祭。山神遵旨照办,于是这个小山冈变成了雄踞一境的`高峰,并取名为“天堂顶”。天王的石坟,就叫“天王石”,天堂顶的山峰上是真的有一块惟妙惟肖的天王石哦。各位游客,我们在登山的途中可以留意一下沿途的植物。途中可能发现的有号称“冰川元老”的穗花衫以及伯乐树等;观赏植物有竹叶兰.苞舌兰.红人兰以及杜鹃花等;食用植物有猕猴桃.山柑子.白毛茶等。除此以外,我们广东省的省鸟白鹇鸟也许就在树上栖息哦。
现在我们到了天堂顶了。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增城.从化.龙门三地的景观,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请大家再看这里,有没有注意到这块像井口的东西呢?其实这是军事目标定位点,也就是打仗的时候用来定位攻打敌人的。拍照的游客可要小心脚下的地况啦。我们会在这里停留20分钟,大家可以尽情的领略天堂山顶的风光。好的,各位游客,登过天堂顶之后,我们就去白白观音潭的观音吧。现在请大家跟着我顺道而下吧。
【川水龙瀑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瀑布叫川水龙瀑布。传说,从前石峡山一带遇上大旱,山民们个个叫苦不迭。于是,村里的长者集齐了男女老少,在石峡山下焚香求雨。恰巧这时候巡天神驾云经过,看到人间这一惨状,急忙回天庭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天王。天王遂派出巡海神到东海,传令龙王解救山民危难。不久,龙王点派了一名川水龙执行指令。于是,川水龙腾跃出海,直奔石峡山,对准冒火的巨石猛烈撞击。霎时间,雷鸣电闪,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川水龙也化为飞瀑,长留山间,为山民解除干旱之患。从此,石峡山树木葱茏,水源充沛。后人便将此地取名“川水龙”,石峡山便叫做“川龙峡”,也因此留下了有名的“川水龙瀑布”景观。大家有没有留意到那边峭壁上刻有“川龙峡”三个字?这是由著名书法家秦鄂生所写的。
【川龙峡漂流】
川龙峡漂流河段位于川水龙瀑布以及“石河奇观”的下游。起点是钓鱼鸟度假村,途经庐仙.青潭.猴岩等地,到达终点七星湖。该漂流全程11公里,总落差86米。漂流分短程和全程两条路线,短程只需一个小时,而全程需要两个半小时。沿途风光奇秀,是广东地区最令人赞赏和推崇的漂流项目之一。大家可千万别错过这个难忘又刺激的漂流机会。
【观音潭】
在南昆山的密林之中,有一条山溪,这条山溪上有三级相接的瀑布,最下一级的瀑布水纱后有一尊白石。这尊白石酷似端坐的观音。关于尊名胜,有一段神话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观音娘娘慕名来到南昆山一个名叫油篓洞地地方,来到这里之后她看到溪水一跌再跌三跌,形成三级瀑布,然后注入深潭,别有一番情趣。于是她坐在水纱之后的石岩中,摆杯赏水,长久不去。离去时,她使用分身术,留下一座偶像和盛水的金杯。这金杯神通广大,遇到溪水多时,它能将多余的谁装下;溪水少了,瀑布不够壮观,金杯中储蓄的水又会流出来使瀑布如常,使山溪水长流不息。据说曾经有一个贪心的人潜入深潭,想要盗走金杯,谁知道看得见却进不去;进去了,看得见又摸不着;摸着了又出不来。因为贪心进去盗杯的人都凶多吉少,后来就再也没人敢去盗杯了。这个传说一是说明了“观音潭”名字的由来,二是告诫人们莫贪心。
【石河奇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地方是“石河奇观”,它是离中心区最近的景点,约0.5公里。话说天上的七仙女曾羡慕人间美景,不顾禁令偷偷下凡。有一天仙女们来到南昆山游玩,时值盛夏,酷热难当,于是便动了戏水梳洗的念头。本地的山神.河神件仙女们想戏水,就像讨好她们,于是就取石筑了七个小水潭和一个大水潭,供她们一起戏水。七仙女卸下盛装,各据一潭,尽情洗涤,又在大潭互相戏水,玩得十分开心,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七天。王母娘娘见七仙女私自下凡,而且七天不归,便派天神去捉拿她们。天神奉旨找到石河上空,看到七仙女得意忘形,便大喊一声:“王母娘娘有旨,令我捉拿你们回宫!”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仙女们来不及传衣裙就被天神捉回天宫去了。遗留下的衣裙和梳妆镜,就变成了罗裙石和梳妆镜石了。如今,镜框的轮廓仍然清晰可见哦。
现在请大家沿阶而下吧,这里一路都是竹树围绕,鸟语花香,仿佛就是一个世外桃源,难怪七仙女赖在这里不走啊。不过各位游客可千万别学七仙女哦,千万要记住我们的集中时间。
各位游客,南昆山的讲解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
内蒙古博物院导游词篇四
赤峰市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脉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东临通辽市奈曼旗,西接朝阳市建平县,南与北票市、朝阳县相连,北与赤峰市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以下为内蒙古敖汉旗生态旅游区导游词,欢迎借鉴!
根据世界保护联盟生态旅游专家定义,“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
联合国利用卫星遥感测控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扫描的结果是:整个东北,除小兴安岭的绿色外,能够测绘到的成片绿色就是敖汉旗的森林植被。小兴安岭的绿色是原始森林,而敖汉旗的成片绿色则是人工生态建设的成果,你很难想象这里原来竟是风沙滚滚的荒漠之地。
敖汉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里是赤峰市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年刮两次黄风,一次刮六个月”,这句充满诙谐的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形和人们无奈的心理。建国50多年来,全旗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连续三代人坚持不懈植树种草,防风固沙,治理荒漠,取得了生态建设的可喜成就,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型,两次全国治沙造林现场经验交流会都在敖汉旗召开。2019年,敖汉旗又被联合国授予生态建设“全球500佳”荣誉称号。当年,我国获此殊荣的仅有两处,另一处是深圳。
现在来到敖汉,昔日的秃山都披上了绿装,黄沙滚滚的荒漠之地变为满目苍翠的林地草海,过去来过这里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您了解到50多年来这里的人民持之以恒治理荒漠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听到那无数动人的故事,您一定会为之感动得落泪;当您有幸看到男女老幼齐上阵的数万人大会战场面,您更会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
黄羊洼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古代这里松柳浩瀚,草木丛生,常有成群的黄羊出没,因此而得名。但过度的开垦和自然的原因,这里成了赤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治理前,黄羊洼地区土地沙化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风沙吞噬农田,农牧业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正如民谣所说的:“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
黄羊洼生态建设工程始建于1989年,建设范围涉及康家营子乡、古鲁板蒿乡、双井乡、种羊场、双井林场、古鲁板蒿林场等三乡三场,沙化草场面积45万亩。建设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三年共营造草牧场防护林5.08万亩,形成50米宽的主副林带294条,总长度726公里。构成500*500和500*400米的网格877个,保护草牧场43.3万亩,占沙化面积的96.2%。
从1997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在原网格内穿加“十”字带,营造接班林,营建灌木饲料林。共建成小网格1204个,开沟造林总长度为1885公里,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三乡三场粮食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以上,是治理前的10倍,人均占有粮食达1250公斤,成为敖汉旗主要产粮区。工程区年产饲草1.27亿公斤,可饲养草食牲畜16.93万个羊单位,现有大小畜折合10.09万个羊单位。
现在,这里林带纵横、阵列整齐、大地织锦、草海无垠,目力所及,绿带连天,气势恢弘,令人叹为观止。
温在视察黄羊洼时,高度评价敖汉旗走了一条“林多一草多一畜多一肥多一粮多一钱多”之路。1996年6月,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秘书处官员卡尔波马顿先生考察了黄羊洼治沙工程后感叹地说:“这里象法国的庄园。”
黄花甸子三十二连山流域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黄花甸子村,由32个山头相连而成,总面积1.56万亩。该流域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从1992年开始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投人大量人力,动巨量土石方,通过挖水平沟、鱼鳞坑蓄水存肥,植树造林,修造水平梯田,建设农田防护林带。累计治理面积1.3万余亩,治理程度达83%,总计完成造林面积达2550亩。通过多年治理,该流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大青山示范工程位于宝国吐乡东南部,属于国家重点治理区大青山小流域,共有144座大小山头,总流域面积4.2万亩。该地区山峰坡度大,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从1990年开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干部群众发扬愚山移公的精神,向荒山进军。2019年累计治理荒山3.48万亩,治理程度达80%以上,造林8800亩,林带1.16万延长米,使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敖汉不仅是绿色敖汉,更是人文敖汉。敖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万年来,一直是中国北方各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并始终处在北方文化的中心地带。全旗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000多处,其中以敖汉命名的文化类型就有4种,如距今8000余年的中华始祖聚落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也许正是这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才赋予了敖汉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吧!
内蒙古博物院导游词篇五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欢迎大家来到的旅游胜地是内蒙古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概况。
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位于蒙、宁交界处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距银川市58公里,距鄂托克前旗旗政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70公里,西靠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东依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大汗行宫是依据蒙古历史记载和鄂尔多斯民俗文化仿建而成的。“大汗”指成吉思汗,“行宫”就是行进中的宫殿,因为成吉思汗征战时代的宫殿是搭建在大型勒勒车上的大蒙古包,故此得名。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由行宫区、综合娱乐区和生态区组成。行宫区的主体建筑为一座造型独特的大蒙古包,以成吉思汗征西夏为历史背景,由5个圆形包和8个方形军帐组成蒙古吉祥数字13,并一字排开,宛如草原上展翅的雄鹰。综合娱乐区的旅游活动项目有:骑马、射箭、摔跤和驾驶沙地摩托车。游客可亲身感受大汗行宫艺术团表演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礼仪迎宾、鄂尔多斯婚礼、歌舞及篝火晚会等。
生态区中生长着上百种牧草和灌木,其中以沙蒿、沙蓬、马莲、甘草、沙葱、苜蓿为多。近两年来,这里已建设成为以优质甘草为主、以优良牧草和沙地旱生珍稀植物为辅的中蒙药材基地,沙葱和紫花苜蓿作为绿色食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在大汗行宫,还可以观赏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风光、享受鄂尔多斯风味食品,聆听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动人传说,饱览成吉思汗的遗物遗存,领略蒙元军事文化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