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狗儿歌教案篇一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而儿歌是他们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认为改编儿歌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它可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在教改编儿歌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体会和经验,现在我将分享其中一部分。
第二段:驾驭旋律的重要性
一首好的儿歌改编必须基于原来的旋律,尽管我们可以保留大部分旋律的基础,我们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动。在改编儿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何去驾驭旋律。我们需要了解每一段旋律的意义和情感,以便为它们添加适当的音符和节奏。在改编“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时,我们可以增加重拍,让它听起来更有动感,同时也可以让歌曲更好地表达快乐的情感。
第三段:注重歌词的表达
除了旋律之外,歌词是儿歌改编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儿歌表达的是普通话言语,因此我们需要使用语言和词汇,让歌词更加贴近儿童的心灵。在改编“熊出没”中,我们注意了歌词的简单和易懂性,并且添加了与现实生活中相同的情境和故事情节。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音乐表演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第四段:多种器乐的运用
在儿歌改编中,音乐器乐的运用和使用也是需要注意的。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例如使用简单的小乐器、音乐器具等。在改编“小雨伞”这首儿歌时,我们加入了定音鼓、响板、手鼓等打击乐器,强调了歌曲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鲜明且精美的音效世界。
第五段:结论
儿歌改编是一种艰苦但又有意义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让我们提高音乐素养,让学生们更加细致入微地品味音乐。在教学儿歌改编时,我们必须尊重儿歌本身的特点和意义,以华彩的创意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当然,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新力,让他们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
小狗儿歌教案篇二
【作品介绍】
《唐儿歌》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
【原文】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作者:唐·李贺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注释】
1、唐儿,杜豳公(黄裳)之子,其母为唐朝的公主,故小儿的小名叫唐儿。
2、头玉,玉一般的头骨。
3、硗硗(音敲),隆起突出,高峻。
4、真:一作奇。
5、眉刷翠,眉色如翠。
6、骨重神寒,体态稳重,气质沉静。王琦汇解:“骨重,言其不轻而稳也。”
7、天庙,庙堂,朝廷。
8、器,人才。《老子》:“大器晚成。”《法言·先知》:“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
9、剪秋水,犹如一把剪刀一样将秋水剪开来,结合全句一双瞳人剪秋水,意思就是两只眼睛集中在一个点上然后犹如一把无形的剪刀一样将秋水剪开来,意为形容眼睛的明亮、清澈、即富有神韵。
10、竹马,儿童玩具,典型的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11、梢梢,尾垂貌。
12、绿尾,指绿色的衣摆。
13、银鸾,项圈下的坠子。
14、睒(音闪)光,即闪光。
15、半臂,短袖或无袖上衣。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十:“李文伸言东坡自海外归毗陵,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
16、娇娘,美丽动人的少女。
17、对值,犹配偶。王琦注:“对值,犹匹偶也。”
18、浓笑,即大笑。
19、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余遂请齐公书於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一作画空。
20、眼大,眼界开阔。
21、所以,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小狗儿歌教案篇三
儿歌是我们童年时的陪伴,也是我们自己教育小孩时的重要资源。但是,在现代化教育中,过多的“机械”教学也使儿歌丧失了原本的表现力与情感。因此,我最近花了一些时间,利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尝试着对一些儿歌进行改编,并随之萌发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改编的实践
对于一首儿歌的改编,能够发挥我们音乐人的想象力,但是也有相应的技术难度。因此,我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儿童歌曲进行分析,找出局部与整体上需要改变的地方。
例如,“小星星”这首歌,表现了小孩子对夜空中“小星星”的向往之情,而原曲中的旋律显得比较单调。因此,我在改编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变调的过程,让曲子在最高点弹出令人惊喜的音符,增强了曲曲之间的情感表达,更符合小孩子的欢乐心情。
第三段:改编的技巧
在改编儿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学习的技巧,以实现改编的目的。首先是调性的变化,举个例子,将原本以C大调为主调的曲子变为以E小调为主调的曲子,听起来更具活力和热情。另外,也可以加强和声、略微调整旋律,感情投入更充分,更好地抓住小孩子们的注意力。
其次是节奏的变化,可以利用一些旋律中的短时间间隔来突出歌曲的重点,使要表达的情感更加个性化。最后,我们也可以打破原有的节拍旋律,采用更具活力和想象力的创意,以更好地促进儿童思考。
第四段:改编的落地
在改编儿歌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创新与实践。更好地落地实践,让小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震动。例如,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现场演奏了改编后的“小星星”,孩子们的反应很好,纷纷拍手叫好。不仅如此,在我的演出后,他们也开始尝试自己修改歌曲。因此改编儿歌应不仅是由我们教育家完成的,更应该由广大儿童所参与。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改编儿歌一方面可以实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我们自己的音乐素养。改编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把歌曲融入到他们的日常活动中,促进他们思考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改编歌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出自己的好歌曲,让我们的儿歌更深入人心。
小狗儿歌教案篇四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他,目睹朝政昏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幽幻神奇、缥缈无端。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想象奇伟,构思精巧。如《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产生惊人的魅力。
朦胧幽奥,如烟浩渺;如《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
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缥缈,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飔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
幽冷豁刻,阴森爽肃。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缤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
三、李贺诗以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新奇精蕴,超然物外。《老夫采玉歌》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快感。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四、李贺诗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惊人耳目,给人以美的感受
李贺诗作语言不拾他人牙慧,不蹈常袭故,他楼玉雕琢,又设色浓艳。杜牧说“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李贺诗的浓艳特色是承泽于六朝宫体,但是李贺对宫体作了改造,用奇警峭拔济宫体浮艳之穷,别具特色。
色彩艳丽,积妙喜人。如《上云乐》中句“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香烟和烛光像春气般弥漫天空,如龙盘绕云际。
图景壮美,观瞻雄奇。《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风玉脂泣,罗帏乡幕围香风。”各种珍看美味玉液琼浆,一经诗人神来之笔,便五彩缤纷。
峭拔景迈,简练出新。李贺力避平淡,在设色浓丽中又追求奇景峭拔。炼字造句传神又极富特色。李贺善用通感的方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觉等,如红日“笑红”、“冷红”、“老红”、“堕红”,露曰“泣露”,风曰“桐风”、“酸风”,雨曰“香雨”,这些生新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曲折奇峭的面貌。
总之,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生在李白、杜甫死后的二十多年,是韩愈、白居易等竞起争鸣的时代。他在钻研涵濡上用了一番深邃的工夫,在构思运笔上费了一番“具心孤诣”。他的作品使雄健豪放、名高一世的韩愈为之心折。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屈原、李白诗臻妙各殊,同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屈原气势磅礴,李白飘逸清新,李贺凄清瑰丽。屈原、李白写梦境、仙境,李贺兼写“鬼魅”。李贺诗歌对中唐至晚唐诗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贡献卓越,永放异彩!
小狗儿歌教案篇五
儿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互动的重要途径。而改编儿歌,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强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和语言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儿歌改编心得体会。
第二段:为什么要改编儿歌
改编儿歌不仅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强趣味性,还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为他们定制更符合他们个人需要的歌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改编儿歌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和语言能力,让孩子在欢快的歌声中学习新单词、拓展词汇,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段:改编儿歌的方法
改编儿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包括改变歌曲的调子、加入新的歌词和故事、增加音乐元素等。在改编儿歌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定制,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改编儿歌还需要遵循某些原则,如不改变歌词的重要意义、不增加孩子难以理解的内容、不破坏原有歌曲的节奏感等。
第四段:改编儿歌带来的好处
改编儿歌的好处不仅表现在增强趣味性和培养音乐和语言能力上,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歌声中展开自己的联想,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此外,孩子们可以通过唱歌、表演和编曲等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之,改编儿歌不仅能够增强趣味性和提高孩子的音乐和语言能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了他们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改编儿歌,让孩子更快乐、更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