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学物理期中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期中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上高四中 陈喜
十一月份,我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电学,一开始的时候电学入门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跟上。但随着知识的学习,知识点的增加,有些学生就开始掉队。尤其是女学生较多。她们学的很认真,也很刻苦,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是很让人满意。而且期中的成绩也不是很令人满意,这就让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教学。现在的物理教材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原则现在物理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而中考考下来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没考好学校老师就抓得越来越紧,学生负担反而越来越重,在我们的教学中越来越突出教师“教物理”忽视学生“学物理”。
针对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课前三分钟我都让学生读,先记下所学的知识点,不管你懂不懂先背熟了再说。背书是很枯燥的一件事,背熟了,考试又考好了还没话讲,可要是背熟了考试还考砸了对学生的积极性一定是有很大的打击,我们该怎么去引导,引导我们的学生还有我们的自己如何走出阴影。
学困生对物理是这样说的:“学物理太难了,想说爱你不容易,你让我彻底的放弃。”这部分同学认为物理知识很难掌握,花了大把的'时间结果成绩提高很慢还有可能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学习反而只退不进了。从考试情况来看,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会做的思路清晰、分析细致;不会做的东拼西凑、随意性较强只求结果没有过程体现。更致命的是这部分学生不清楚学习物理“难在哪里”。如何让这些学困生对学生还有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不要轻易放弃。毕竟现在的中考成绩是等级制,少哪一门都不行。
这是我这次反思的重点,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需要我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在听何小忠博士谈论教师时反复强调一个内容“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教师对了,教育自然就对了”。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考虑怎样让教师、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博弈中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滔滔不绝的讲,不讲究效率,没有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没能及时调控致使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脱离了最优状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给学生自信。
经过三个月的八年级物理教学,期中考式也已经结束,学生成绩已经揭晓,我看过物理试卷后感觉整体情况不是很难,学生应该能做,但考下来的情况却不尽人意,为此对我在物理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地反思为今后能更好进行教学。
在下阶段的教学任务艰巨,怎样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阶段准备的做法:
1、在备课方面,在备每节课时,总是先对整个一章,以及它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和中考中的地位作通盘考虑,然后在具体到每一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学生已有前知识和程度,注意在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应该说在教学、备课中作了较详细和充分的准备。
2、在上课方面,平时在教学中,认认真真,注意知识的导入,上课的衔接,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作业布置不多,课后也认真作了批改,要求学生把做错的作业要求订正,在教师上课这方面应该说是没有大问题。
3、继续保持以前好的做法,课后在作业问题上下功夫,从学生字迹上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和杜绝抄作业上入手,课堂上多做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练习,加强默写和抽查,以便来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4、对于一些程度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和想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和能力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进入自己满意的高中。
5、课后加强辅导来帮助一些理解上不是较好的而又想学的学生,使他们的成绩有所突破。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期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期中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非常重要。
1、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言传身教,培养情感。
情感培养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中学物理 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期中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里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预习环节学生认真专注、检测基本达标。整个预习环节效果很好。更为明显的是有两个小组的成员利用计算机课搜集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和《碰撞球》两个教学视频;还有学生理解碰撞中的一些现象,要求我为他们准备很重的球和很轻的球。
传统的展示任务分工是采用了抽签决定,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和展示的效果。为此这节课我根据课前的学情调查及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把任务分给那些对某个问题探究比较深入的小组展示,这样可以提高小组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展示的精彩度,实践证明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展示学生最为热衷,也是学习效果的体现。这节课的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有些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一些学生提出了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在探究中学生不唯师,不唯教材,大胆质疑。例如:在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当运动的a球与静止的b球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进而得到速度交换的概念。并用《碰撞球》的教学视频来说明这个结论。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其他组的学生适时的提出当a球的质量远大于b球的质量和远小于的情况各自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很有见地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不但有理论推导得出了结果,还用《汽车撞人》的视频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检验得到的结论。而在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和练习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射土火箭又将下一节课的探究内容安排下去。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有趣视频以及土火箭的`出现等让本节课精彩纷呈。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算和谐完美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高效课堂中存在评价,在学生小组展示后,由教师或学生点评打分。而本节课,我们将用大家上课的实验器材兵兵球、玻璃弹珠等作为奖品,课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学员若干。由于没有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影响了课堂效果。
知识有点难,部分同学预习不充分,造成这样的局面:在小组代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只倾听,不发言,也不质疑,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这是与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初衷相背离的,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是要减小两级分化,是让人人乐学、会学,看来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课堂学习还需要思考。
中学物理期中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加上人工造“雪”实验、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再进行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的动画(冬天,两件冰冻的衣服分别在太阳下、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竞说升华和凝华现象,谁说对一个,课件上就显示出来,并有鼓励性的评语。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但在进行实验时实验要求不到位,致使有一组学生的实验仪器炸裂,引起学生的骚动,处理事故时耽误了一些时间致使实验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思考题没有做完,显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得过多,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三、教学成败
升华和凝华两个内容知识量不多,教学大纲没有做过高的要求,应该也是从观察实验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认识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课中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是成功的,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虽然常见但学生并不太熟悉,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探究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熟悉的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更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习题的安排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习题课处理疑难问题做准备。
四、再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先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中雨、雾、露、霜、雪等现象的短片引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实验也可加一个“雪”的形成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霜以及雾凇的形成。
在整节课的内容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也应注意应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中学物理期中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然而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却一再搁浅,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建设落后,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还是几年前配发的,近几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教学仪器;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虽然部分学校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技巧和设计实验能力不够。物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中学任教,致使初中物理教师缺乏。为使课程的正常开展,只能以专业教师多代课,其它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教师结构层次。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由本学科老师兼管,还有的学校的实验课老师仅仅是拿着钥匙的“实验仪器保管员”。
2、学生实验习惯差、实验技能弱。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探究验证实验的猜想总是离题太远,而过程的设计上又是缺乏科学性。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新课程实施已几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考试,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实施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新教材将过去内容多、知识面宽的课程压缩,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当作科普知识了解还行,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别说探究了。
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里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一个学生学习十多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学生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5、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标准及教材上所强调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管理人员及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对实验设备需求大,可我们老师大部分超工作量、满负荷,每周疲于奔波作业批改,无暇顾及课堂设计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被口头实验代替,记忆实验习题取代了学生实验。
在新课改革下,既然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且重于知识的获取过程,就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