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短篇一
通过对高一年级6个班前掷实心球教学后,感觉有成功的也有不足之处。如:(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下面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产生原因:
1.只是向前上方伸直肘关节,而不是向前上方做鞭打动作,近似投篮动作;2.肩关节灵活性差,两臂无法向后引,造成掷球时工作距离太短,使掷出的球只是向上抛;3.最后用力时,没有适当的收腹,使身体没有正常的前倾,或没有适当的扣腕拔球动作。
纠正建议:
1.先用单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练习,并结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动作,然后双臂同时进行。动作由慢到快,逐步过渡;2.多做压肩练习,以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两人一组相互同时压肩,也可在单杠、肋木上做压肩练习。另外,学生持球时,教师一手轻托学生持球的手,一手轻顶学生的背,使其所持的球尽量向脑后上方引。
产生原因:
1不理解将球置于脑后上方的动作要领;2将向后下屈肘误解为向后引臂。
纠正建议:
1.再次强调将球置于脑后上方的动作要领;2.教师示范区别向后下屈肘和向后上引臂动作,然后教师一手轻托持球手,一手轻顶练习者的背,使其感觉向后上方引臂。学生经过练习后,在掌握技术和提高成绩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学生提高更大的成绩,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在单元计划里增加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我总觉得少了一些内容,那就是发展下肢和躯干的力量,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短篇二
本节课自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基本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并完成了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二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二、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短篇三
思得:
在以往的投掷课上,学困生总是练习兴趣不高,总躲在练习队伍的后面。于是在开课前,我进行了德育教育: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我们个人的竞争力显然是微不足道,仅有个人置于团体内部才能取得成功。今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各成员要互帮互助来学习投掷实心球得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练得最好!哪个小组投掷得成绩最远!经过这样地说服学生的进取性大增。
以往我总是让本事强的进行挑选本组的学生,他们总是不大愿意那些本事差的学生,本事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这次我进行换位思考。反之,我挑选出4名原先投掷本事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剪子、石头、布的'形式进行挑选本组的学生。他们找回了自尊心,练习的动力十足。接下来,各小组的组员纷纷结成一帮一的学习对子,手把手的进行帮扶练习。在最终的投掷实心球接力赛中,有许多的学困生投掷还很远,也成为了投掷小明星,练习效果很好!
思失:
练习的器械(实心球)较少也影响了练习效果,课后我想能不能用其它的物品来代替实心球,比如:用废旧的大饮料瓶装满水;用废旧的皮球装满沙;用废弃的泡沫包起石块……这样便解决了器械少的实际问题。
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短篇四
双手掷实心球对于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掌握用力方式,本节课主要针对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正确用力顺序展开教学。我在上完本节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学会交流、合作、分享实践的成果,培养了学生乐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自己感觉整堂课比较流畅,本次课的环节衔接的较好,但由于我们学校下面教学楼操场的条件限制,我只能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进行投掷实心球练习和快速跑练习。但对于好多细节问题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本次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双手头上掷抛实心球的用力方法,主要采用了分组方式反复练习。针对本次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今天课上同学们的学习氛围很好,游戏以及练习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在今后的授课中需要继续发扬。
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多次思考,也做了多次调整。整节课下来,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认为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堂课主要围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用力方法进行了训练,学生们普遍能够理解并且做好出手角度的要求,也都体会了如何用力,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力量较差或者持球手型不对而没有做到出手时要求的迅速有力,我认为在下次课有必要这个问题进行二次训练。
本节课学生们能够积极完成设计中的每个环节,但是由于学生纪律上比较散漫显得整个课堂比较乱,并且在设计中缺乏创新以及没有体现出分层教学与个别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与学习。
整个上课过程中我能够做到多鼓励、多表扬,请动作规范的同学出来做示范而教师自己做出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让学生借鉴。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照顾到同学们的心理适应,表扬好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信心高涨,而避免动作错误同学进行展示则能够避免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
总体来说,这节课稍有紧张也略显羞涩,好在对本次课准备充分而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失误,但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经验不足,这直接导致本堂课的负荷偏小,学生们没有能够进行稍高强度的训练。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自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认真总结,加以改正。每次反思自己的课,都能从中发现很多不足,希望我能通过不断地反思来逐渐完善我的每一堂课。
投掷实心球教学反思短篇五
本节课给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日常所熟知的技能和经验基础,从中自己探索出投掷练习方法,加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段的学生好奇心极强,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练习,学生肯定能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自练自悟、合作探究。引导他们通过“玩中学、玩中练”,在自学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投掷的正确动作,初步了解投掷的要领,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集体和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形成“参与学练、自我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的良好气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之间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将教师的正确和错误的师范、指导放在学生练习、感悟之后,不但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坚持、总结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小小鼓励对小学生而言象征着光荣和自豪,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参与等方面进行正确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随时留意特殊群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