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一
活动目标:
1.体验玩色的快乐,感受美术作品颜色晕染的美丽;
2.尝试用勺子作为美术工具涂色,熟悉各种常见的颜色,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
3.初步养成美术活动中用抹布擦拭的正确的清洁方式。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在黄、绿、紫、红、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盘里,每个小盘里放两把小勺;用稍厚的硬纸贴上白纸的“切片面包”;备皱纹色彩纸若干;三明治一份;物品架一个。
经验准备:玩过水粉颜料,知道基本的操作习惯;认识三明治,了解三明治的基本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顾承诺引出三明治,吸引幼儿参加游戏
1.引出三明治
提问:上周老师答应请你们吃一样东西,大家还记得吗?
2.出示三明治,请幼儿观察品尝
(1)请大家尝尝后,告诉老师你们吃到了哪些东西?
(2)三明治里面有面包片吗?三明治里面还有哪些食物?
二、介绍美术活动中制作三明治的主要材料
1.引出材料
提问:我们一起来亲手制作一个三明治怎么样?
2.介绍材料
(1)我为大家准备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它是一块什么形状的面包块?这个面包块闻起来可真香,你闻闻。
3.分辨颜色的名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果酱的颜色
(1)这是什么颜色的果酱?
(2)可能是什么味的呢?
三、师幼一起自制三明治
1.将两片“面包”打开,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一、二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
2.再加上少许白色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教师:最后一定记得再加点奶油哦!
3.烤“面包”:用手心将“面包”边转边说: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喷喷香。
教师:再取一片正方形的面包块盖上去,烤一烤吧,好吧?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喷喷香,来跟老师一起念。
4.夹“面包”:将“面包”打开会发现颜色已调和成美丽的浅色花纹,然后撕些彩纸想象成蔬菜、鱼、肉夹进“面包”内。
四、分享三明治
教师:我的三明治做好了,给我们的好朋友和客人老师尝尝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涂在面包片上”“蘸点果酱,果酱涂得满满的”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面包片合起来,压一压,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喷喷香”。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地领会了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调色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二
目标:
认识水果、学习纵跳触物
材料:
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水果》、塑料小筐若干只、网格状的水果架,上面布满绿叶,悬挂常见水果若干。
过程:
1.幼儿围站在网格状的水果架下:
――“看一看、认一认水果架上有哪些你认识的水果?”
2.幼儿跳跃摘水果,鼓励幼儿摘得越多越好。
3.将自己摘下的水果放进塑料小筐里。
4.大家一起辨认水果。
5.请幼儿将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
提示:
1.活动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幼儿用书《我喜欢吃的水果》让幼儿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认识水果。
2.活动室一角布置水果架。
3.可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将其他东西替代水果。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三
多于幼儿人数4倍左右、大小不同的旧纸盒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谁会将这些盒子藏起来?”
2、教师演示藏盒子的方法。
3、幼儿动手操作。
4、教师可经常问幼儿:小盒子到哪里去了?小盒子能否套进大盒子呢?
5、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朦胧地感知大小的关系。
1、教师可与家长一起收集盒子。
2、盒子以规则形状为主,可适当提供些不规则形状的盒子,增加一定的难度。
3、此活动材料还可以让幼儿玩盒子叠高的游戏。
名称:套手指
类型:区域活动
内容: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知道拇指、小指等的'名称
材料:
1、教师出示各种彩色的手指套,让幼儿往自己的手指上套,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教师有意询问幼儿套的是哪个手指,引出拇指、小指等的名称。
3、幼儿找找自己的拇指和小指是哪一个。
4、找找同伴的拇指和小指在哪里。
5、将彩色的手指套套在自己的手上(右手套左手或相反)。
6、请同伴将自己另外的一只手上的纸套套好(相互)。
7、照镜子,扮演外星人。
1、纸套的粗细要适合托班幼儿的手指。
2、纸套的外形可有变化。
3、游戏在同一时间内反复进行。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四
设计思路:
1.托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
2.由于婴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低,教育的形式以有趣的情景方式出现在婴幼儿的面前,会直接引起婴幼儿们的关注兴趣,并使幼儿自然投入整个情景表演中去,让孩子体验“前”“后”将这活动使用有响声的道具更能引起婴幼儿的爱好,然后再变化角色,重复体验“前”“后”,婴幼儿的兴趣始终保持较强的浓度,这样的过程,应该说符合我们托班年龄的特点。
目的:
通过情景表演,让婴幼儿体验“前”“后”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铛和尾巴
胸饰:马、狗、猫。
活动重点:
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前”“后”
活动流程:
1.老师向幼儿作交代:我们去了上海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我们小朋友都喜欢,今天我是马妈妈,要带着小马去玩了,小马可高兴啦,胸前挂了一只小铃,瞧!多神气啊,身后的尾巴,摇呀摇,小马在草地上高兴地跑呀跑,一边跑一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摇小铃)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用手摇动尾巴)
2.马妈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铃铛在前面”
马妈妈又问:“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尾巴在后面”
(可反复进行)
1.老师告诉小朋友:我们大家也来做小马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拿上小铃和尾巴和小马胸饰跟着老师一起游戏,小马我们去跑步了。
小马跟着马妈妈一起跑呀跑,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
2.老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让小儿边回答边做以上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知道“前”“后”
1.老师向婴幼儿总述小马的游戏
现在我们改换其他动物的`游戏“汪汪”谁来了?(小狗)我们做小狗的游戏,现在老师是狗妈妈,我们挂上小狗胸饰,挂好小铃和尾巴,狗妈妈带着小狗出去玩。
“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铃铛在哪里?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尾巴在哪里?”
幼儿边回答边做相应动作。
小狗的铃铛在前面,小够的尾巴在后面。
2.将游戏再改换成小猫角色,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前”“后”,创编角色,学念儿歌。
3.游戏又回到小马:小马说肚子已经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吃青草吧。
小马小马跑呀跑,到草地去吃草。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五
一.带幼儿玩捉泡泡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三.出示工具材料,教师演示泡泡画的过程。
1.这里有五种颜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们是红色、黄色、绿色、兰色和紫色。还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颜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丽的泡泡画。
2.教师演示泡泡画
(1)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舔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一个彩色的泡泡。
(3)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要经常变换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来吹泡泡作画,要求把画纸上都画满泡泡。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画作业。鼓励幼儿把空白画纸都画满。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五.表扬幼儿作业,并将幼儿作业展出,外出继续玩捉泡泡游戏。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托班教案 | 托班教学计划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六
1、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水溶c100饮料瓶每人一只;
黄豆子分别放在几只小碗中;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勺;
宝宝哭声、大猫小猫音乐。
重点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一、选瓶宝宝。
教师:听,是什么声音啊,幼儿:哭声。教师:你们知道是谁在哭吗?我们来找一找。
二、发现瓶宝宝在哭,教师:瓶宝宝为什么会哭呢?
三、喂瓶宝宝。
激发幼儿操作爱好:让我们用豆子"喂"瓶宝宝,让瓶宝宝吃饱了唱歌。
1、师示范: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等一会老师要发给宝宝一个小碗,小碗里面会放豆豆,(教师引导幼儿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幼儿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四、瓶宝宝唱歌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摇动瓶宝宝
幼儿园托班美术活动教案粘贴两只小象篇七
1、喜欢画画,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
2、能认识和感知各种各样的水,了解他们形态和颜色等。
3、幼儿能应用横线,竖线,波浪线等画各种形态的水。
1、各色彩色卡纸,各种颜色颜料,棉签若干,卡通小鱼的贴纸若干。
2、关于大海,瀑布,小河等的视频和图像。
二.播放视频,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水
1、教师播放小河的视频。
师:小河里的水是什么样的呀,大家告诉我好吗?(静静的,平平的……)师:小手指伸出来,我们画一画。
2、教师播放瀑布的视频师:这是什么呀?是瀑布……他的水是怎么跑的呀?
小朋友都使劲比划,教师让大家站起来至上而下的比划。
3、教师播放大海的视频师:大海的水是像波浪一样,一高一低一高一低教师让小朋友站起两手一起动作,还配上哗哗的声音。
三.幼儿作画,教师来回观察引导提醒幼儿要把棉签宝宝"送回家",不要弄混颜色。
观察幼儿能画几种水,鼓励幼儿创造三.幼儿把卡通小鱼贴在自己画的水上,让小鱼找到家教师帮助需要帮助的幼儿把贴画撕开活动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本活动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对于托班的宝宝来说,线条的掌握还比较困难,而各种各样的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见到或感受到是事物。因此,教师通过卡通小鱼找到家,这样一种吸引幼儿的方式开展活动,既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绘画多种线条,有能让儿童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每个孩子都坚持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也表象出一种愉悦的情绪。从小鱼找家引起幼儿的兴趣,到观看视频,从感受水到创造水表现水,各个环节一气呵成,非常自然。教师的引导处理也非常自然,如,观看视频时,让孩子比比划划,而到了幼儿自主创作时,教师没有示范,也没有讲解该怎们做。而是,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作,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更多的水。所以,当有些孩子还能自己创造出许多形态各异或怪异的水时,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和惊喜。
教师的语言描述也生动形象,如,"水是怎们跑的呀?"肢体语言也形象、自然,组织调控也有松有紧,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了绘画和创造的乐趣。
但是,也许是活动环节过多,一堂课的时间有些太过紧凑,所以最后以小鱼找到家就结束了。如果最后的环节再加幼儿欣赏作品或自评作品就更完美了。《纲要》里也提到,"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整体而言,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充分的体现了幼儿教师是活动观察者引导者,儿童是活动的主题,展现了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