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1、通过看看、找找、讲讲等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并初步尝试按颜色或大小分类。
2、幼儿能愉快参加活动,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小鸭头饰;各种颜色、大小的鱼;与鱼同色的、大小的筐;
2、音乐:五只小鸭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鸭
1、教师:看,谁来了?(小鸭)
2、教师:小鸭宝宝要和我们躲猫猫,请你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了哪里?
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了小鸭?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4、和小鸭一起跳舞(律动)
二、游戏:找小鱼
1、教师:玩得真累,肚子饿了怎么办?
2、问:小鸭爱吃什么?我们去找找哪里有小鱼?
3、幼儿四散寻找,老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说方位词。
4、我们吃小鱼:数数你找到几条小鱼?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你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小鱼?
5、教师: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吧。
三、游戏:送小鱼
1、教师:看看小鱼宝宝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把小鱼宝宝送回家时,我们怎么说?
(情感的培养)
2、幼儿送小鱼,老师个别指导
3、看看小鱼宝宝找对家了没有。
(大家一起验证)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1、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到共同的地方。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
3、能够迁移生活经验,说出与圆形相似的物品。
1、圆形宝宝一个。
2、圆形实物多个。
3、ppt图片。
一、出示圆形实物,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
幼:想。
幼儿和圆形宝宝打招呼,教师描述一下圆形。(圆形宝宝是圆圆的,胖胖的)
二、找圆形
看看老师手上的图片了。(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图片让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物品是什么。)
师:咦,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你们都认识吗?
幼:认识。
(一个一个介绍一下)
师:今天啊,老师就把这些物品藏在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找一找。
幼:想。
(小朋友依次把物品找到,教师在和图片对比,看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找对。)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明亮,一下就找到了老师藏在教室里的物品了。
师:现在啊,老师还想考一考小朋友的小眼睛。
出示ppt大图,寻找藏起来的圆形宝宝。
忙,帮我把他们找出来。可以吗?
幼:可以。
师:(请不同的幼儿帮忙找)小朋友真厉害啊,帮老师把图片里的圆形宝宝都找到了。
活中的圆形宝宝吧。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师:5可以分成4和几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2、听口令做动作
t:现在我们找到自己身上许多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地找到。
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右脚,跺跺你的左脚;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
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手……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好朋友面对面
教师请摸到头的小朋友搬起小椅子坐到右边这位小朋友的对面,成为一对好朋友。(各一个摸)
2、区别客体的左右
(1)请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
t:看看你的右手和好朋友的右手在同一边吗?为什么?(不是,相对坐的)
t: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右手在同一边呢?(站在同一个方向看)
(2)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右脚、右眼、右肩等。
3、做游戏“用你的_手摸摸好朋友的___”
两两相对坐,根据教师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t: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能不能区分好左右。听老师的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好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做对动作。
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好朋友的右腿。
(三)看图练习
坐回半圆,每人分发《小朋友的书?数学》,翻到第6页“区分左右”,进行左右练习,进一步巩固关于左右的方位。
t:小鸡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猪的叫声。
小鸡的右边又是谁?请你学学小鸭的叫声。
小猫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兔是怎么跳的。
小鸭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牛的叫声。
t:考考你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幼儿相互提问:
小猫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狗的叫声。
小兔的右边是谁?请你做一个小猫的动作。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
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
5、命题老师:
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略
8、监考:(一年级)xx(二年级)xx。
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教具构成:
十根宽度、高度为2.5厘米,长度从100厘米递减至10厘米,且等差为10厘米的红色木棒组成。
教育目的:
1.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棒在长和短上的差异,培养辨别长短的视觉能力。
2.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一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2.教师展示工作:
(1)教师从最短的一根长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从最长的一根开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触摸,以左端对齐的方式将十根长棒排列成长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进行错控。
(4)取出最长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进行三段式教学。
(5)从最长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儿尝试工作。
4.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个不见了
3.比一比
4.与图片配对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错误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长棒是十根长棒的等差。
2.逐步学会自我识别错误。
3.学习用视觉辨别错误。
兴趣点:
1.长短不同的长棒可以搭建成各种造型。
2.幼儿搬运长棒满足了幼儿协调性及大肌肉发展的需求。
注意事项:
1.当幼儿取长棒时,注意观察周围,不要碰伤别人。
2.从最短的一根开始取,从最长的一根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长棒。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本次竞赛本着从基础入手,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我校特定于第六周在本校七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具体竞赛方案如下:
考务、出卷:
监考:理科组老师阅卷:七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七年级全体学生
在本班教室进行
监考教师务必从严监考,杜绝舞弊现象。改卷教师务必做到公正、公平。
1、参赛学生应准时到位,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出现者视为主动弃权。
2、组织人员要做好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活动有序、顺利进行。
3、活动结束,应组织学生清扫考场,关好门窗。
活动安排如有不周之处还望谅解,指正。
中学理科教研组
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八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一、故事导入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