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实践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的过程中了解耳朵的基本功能,能够安静有耐心的倾听声音,听辨声音的来源。
2.喜欢用耳朵听声音,能够关注周围事物发出的声音,体验收获的乐趣。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绘本ppt各种声音片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耳朵
1.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我说到什么名称,你就用手快速的去摸一摸。
2.请睁开双眼,你们的小耳朵本领可真大,听的真仔细,动作也很快。
3.多亏了耳朵我们才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一下耳朵的本领。
(二)我们的耳朵本领大
a细微的声音和嘈杂的声音
1.我们都知道,耳朵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呀?
2.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大脑会根据声音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3.我们现在教室很安静,安静的时候,可以听见很细微的声音,闭上小眼睛,请你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模仿,如:翻书,呼吸等让幼儿倾听。
4.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听见很多声音混在一起,我们来听一听,你听见什么声音了。(播放一段嘈杂声音)
2、你喜欢听什么样子的声音?为什么喜欢?
3、那你觉得什么声音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不喜欢呢?
小结:有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心情舒畅,如:音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美妙的歌声等等。也有的声音听起来不舒服,如:汽车的喇叭声,造房子时候机器的撞击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c听辨声音
1、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些声音,有的是你听过的,有的可能平时听的不多,有的声音很大,有的声音很轻,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些什么声音。
2、老师播放声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闹钟滴答声、风声、雨声、飞机飞过、汽车开过、门铃,音乐、讲话、笑声、鸟叫、木头燃烧、小老鼠、树叶落下来、雷声、大象、汽车喇叭、笛子、大提琴。
d耳朵的功能
1、刚才这些声音是我录下来的,原来录音机和电脑是可以录音的,这些声音我们以后一直可以听,它们被保留了下来。
2、耳朵的本领大吗?它还有很多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
3、播放ppt。一边播放图片,教师一边说。听到爸爸妈妈反复的说一些词语之后,我们才学会说话,如:爸爸爸爸。我们的耳朵听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脑会记住这些声音,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滴滴叭叭。你的耳朵还能预报危险,我们听见身后传来的汽车声音,我们就要把自行车骑到路边,让汽车过去。
(三)认识动物的耳朵
1.除了我们的耳朵本领很大,小动物的耳朵本领也很大呢。
2.你见过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呀?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3.播放ppt认识动物的耳朵。
4.小结:大象的耳朵是最大的,小老鼠的耳朵是圆形的,驴和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还能动。鱼和鸟的耳朵我们平常看不见,藏起来了。小猫为了听的更清楚,它的耳朵也会转动,耳朵的不同位置代表了它不同的心情。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我们听不见的声音,蝙蝠发出超声波,他们能听见,我们就听不见。毛毛虫也会发出声音,可是我们也听不见。
5.还有一些小昆虫没有耳朵,他们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感受,如蟋蟀用脚来感受声音。
(四)自主阅读耳朵的本领可真大,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小朋友去看一看,里面有很多关于耳朵的事情。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由绘本第一次发现丛书《用耳朵去听听》的内容挑选而来的,这本书里的内容属于科普知识,内容多而散,所以仔细阅读了书本以后挑选了几个重点设计了这个活动,首先是通过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知道耳朵的最大功能就是听。其次是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耳朵,耳朵可以分辨细微的声音和嘈杂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各种声音发现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在通过现场听辨声音感受活动的趣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最后简单认识下几种动物的耳朵,知道很多动物的耳朵形状不同,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本领。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因为书本只是作为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载体,所以活动设计中没有加入绘本的阅读,但是我一直认为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独立的阅读,在自己探索了以后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好的。
大班实践活动教案篇二
活动一开始,我就让玩过的几个孩子示范是怎么玩的,再请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为什么不倒翁它不会倒?”这是班里就炸开了锅,小朋友各抒己见。吴越小朋友说:“那是因为不倒翁下面是圆的,可能还是有弹性的,所以不会倒。”吴瑞豪却说:“那是因为不倒翁的底部比较重。”这时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在此我也设下悬念,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
科学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我在活动中逐步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通过猜想、实验及反复验证等方法探索不倒翁的秘密,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整个活动中,时刻以“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为中心,树立幼儿主体意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都特别高,利用身边提供的材料,想出各种办法来让鸡蛋站起来。
在交流环节都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发表不同的见解,刘金城说:“一开始将橡皮泥放在蛋壳的外面,发现不行。”蒋希雯说:“将橡皮泥放在尖尖的鸡蛋壳的一面也不行。”吴语新说:“放在圆圆的一边,而且要将橡皮泥压压紧。”付梓钰说:“橡皮泥要放平,否则不倒翁是歪的。”孩子们踊跃发言,打破了以往沉闷的氛围。最后孩子们也知道了不倒翁的原理就是因为底部比较重。尽管有的小朋友没有制作成功,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却体会到实际操作带来的探索的乐趣。
大班实践活动教案篇三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宝宝的由来。
2、寻找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相像的地方,体验亲情血脉之情。
3、初步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培养幼儿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故事ppt
一、引出绘本《小威向前冲》。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本书。为了让所有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我们在大屏幕上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ppt,提问:书名是什么?看到书名,你觉得小威是怎样的一位小朋友?向前冲的小威是怎样的?过渡:到底小威是怎么样的一位小朋友呢,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故事讲述
小结:现在你认为小威是个棒小孩吧?(是)。当然是了,孩子们,只要你们有一个地方是高手,就是棒小孩!
2、继续讲故事,ppt
点击ppt地图页面,幼儿集体看地图。
提问:你认为小威该怎么走?
3、继续讲故事
小结:遇到困难只有努力向前冲才能获得胜利。
三、通过视频,欣赏生命孕育全过程,并继续讲述故事。
1、继续讲故事,播放视频。
2、继续看ppt讲述故事。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小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女孩?
提问:你们再猜一猜,小娜长大后头发是什么颜色?
四、知道自己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但是和别人长得是不像的。
1、点击ppt,一对长得特别像的父子。提问:他们像吗?哪里像?
幼儿:观察并说出
2、师: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是像的,但是你和别人是不像的对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找一找你和其他小朋友不像的地方。
游戏接龙,请幼儿以接龙的游戏方式,挨个找幼儿,并说出自己与朋友不像的地方。
小结:孩子们,你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越多,说明你们越特别。
五、问题延伸
提问:小威到哪里去了?小娜是怎么来的?你们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以后再来讨论吧。
遗传和生殖的具体含义比较深奥,幼儿无法了解其内涵。于是我做了一个课件,比如地图的设计,运用的动画,增强美感等,都是为了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化解了活动的难点。在教材的内涵把握小威向前冲。我挖掘了让幼儿初步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向前冲的精神。我原本担心会冲淡想表达的主题,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做了适当渗透,从幼儿的反应来看,效果较好。
大班实践活动教案篇四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春天的花》含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途径与春天互动,让幼儿能初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亲近和喜爱大自然,并学习用多种途径表达、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情绪、情感、感知和体验。
大班实践活动教案篇五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途径。
2、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3、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带领幼儿去农村参加寻找秋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
(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多媒体课件《种子旅行记》
3、各种种子、记录表等。
一、寻找、发现种子,感知种子的特征。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上次我们去农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见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
今天这些小客人来我班旅行了,瞧,它们来了?(出示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寻找、发现种子。
a、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探索活动:蒲公英、苍耳和刺毛球、豌豆荚的种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b、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豌豆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种子的特征,了解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探索活动:猜猜它们是怎样来到我班的呢?
2、欣赏故事《种子旅行记》
逐步展示课件。
(1)欣赏课件第一、二段:了解种子靠风和动物的传播方式。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2)欣赏课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粪便、水、植物的自身弹力等)传播方式。
3、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问:它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1)出示表格,讲解操作要求,
(a)先认识一下传播标记。
(b):认识一些种子(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把它贴在相应标记的下面。)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师评价小结种子传播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
延伸活动中把种子种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种子在我们班安家,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吧!)。
附表格:
人类播种标记风传播标记动物传播标记 水传播标记 种子实物粘贴(西瓜籽等)种子实物粘贴(蒲公英等)种子实物粘贴(苍耳等)种子实物粘贴(莲蓬等)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