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孔子。读读他的名言和让学生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我们中华民族敬仰他,连外国人也崇拜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伟大的人物形象。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的?”作为引线。让学生去读懂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学生普遍都能找到,还能讲出孔子拜师的艰难。然后再问你喜欢孔子还是老子?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因为孔子有礼貌;有的学生说喜欢孔子虚心,自己都远近闻名了,还要向别人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老子,因为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他很无私等等。学生们还提出了各自喜欢的方向,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问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再联系现实生活,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见到老师时是怎么做的?让他们自由说说,从而教育学生学会礼仪,是一种美德。
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学琴考了3级,还要考更高级。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读夜大考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妈妈是老师,虽然她知识渊博,可她还在坚持学习,每天都还看书呢。学生理解得不错。我不特意介词了毛泽东主席晚年在病床上还坚持看书,后来眼睛不行了,还让警卫读给他听。然后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二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课文以“游春”为线索,一次写了赏景,论水,言志三方面的内容,篇幅较长,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直奔重点,长文短教的方法,以课文的第二部分论水为教学的重点,进行重点品读感悟。并力求还原语文的本色,以朗朗的读书声充斥整个课堂,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读中升华,读中内化。论水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我尽量放大这一自然段的人文教育功能。抓住“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这一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潜心品读、披文入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文本与已有知识如:名言、警句、古诗、成语以及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与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与入情入境的诵读结合起来,放大学生视野。另外,水的君子风范并不局限于文本中四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适时抓住省略号巧设补白训练,让学生做一回孔子赞一赞心目中的水,如“有的说水在洁净了他人的同时却污秽了自己,可见他多么舍己为人!有的说滴水能穿石,可见水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的同学说水是特别谦虚的,有的说它胸怀很宽广……”孩子们的回答正好是对孔子未说完的话的补充。在赞水的同时,水的品行如汩汩甘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一唱三叹的方式,把“真君子”的形象定格于学生的心间。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言志水到渠成,深刻理解弟子们已经明白老师的用意,领悟了老师的教诲,人人争做君子。
所以言志这一部分我就简单处理。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一些孔子的言论,人们对孔子的一些评价,从更深一个层次了解孔子,理解他的思想,进而想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学国学,爱中华。本节课中,我极力去引领学生品读、赏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他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树立争做真君子的信念。但纵观整节课,呈现出前松后紧的`态势,对课堂节奏的调控不够合理,对教学的预设不够充分,存在诸多的不足,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三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学生理解词语中各字意思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没有了整体感。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四
《孔子拜师》是一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写人的课文。本文出现了很多学生从未见过的词语。在第一课时中,我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学习,生字学习。比如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传授、毫无保留、佩服、纳闷等词语进行理解,阅读训练。
学生不懂的就让他们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进行理解,或是同桌之间交流。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风餐露宿,学生理解到位,讲解的有声有色。
在扫清字词障碍后,我在第二课时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概括性问题: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学生在唤醒文本的同时,心灵也因这种穿越而拥有了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与润泽。
另外,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搜集了关于孔子的图片、以及《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句子。更加加深了学生对孔子的印象。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五
《孔子》一课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孔子是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这篇精读课文就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的对他做了一些介绍。本文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张,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课前我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充分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安排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初读时可自由轻声朗读,可同桌互读,细读时采用默读、齐读、依次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情态。
2.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孔子的生平概况这部分是我抓住介绍他是什么家,介绍了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进行理解。通过朗读一些关于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里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张,形象风貌,如: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善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3.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话语进行评析,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并运用于生活实际。
回顾自己整堂课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讲了第一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通过交流,明白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拉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宽容。并让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说说到对人要宽容。在讲完第一个小故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并指导用同样的方法让他们自学后面的几个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做得很不够。我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是谈自己的感受,这时,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而是靠自己的讲灌输给学生,没有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虽然老师讲了很多,但学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还有就是对课文读的太少了些,虽然在设计这堂课时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由于怕读得时间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紧张。),对课文的读也就不到位,这或许也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谈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实文本所在表达的内容很多时候在学生的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
总之,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还要多努力,争取让自己的教学上一个台阶。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六
这次上课的题目是《孔子拜师》。选择《孔子拜师》一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学,在那个宁静而温暖的小城里,受到了古朴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想起学生时代看的那一场舞剧《孔子》,圣人的一幕幕沧桑又浮现在眼前。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讲一讲孔子,把我所知道的孔子讲给我的学生听。
11月19日,早上,上课了。按照预先的设计,从介绍孔子导入。原本配乐《破阵》是一首颇有气势的音乐,加上激昂的解说词,本想把学生引入到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中。怎奈,音乐中途“罢工”,正在我兴致刚起之时,戛然而止。我心中一惊,但随即镇定下来,故作镇静地继续解说,想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弥补声音缺失的遗憾。但是,诚实的说,心情还是比较受影响的。但是,课还是要继续!我强打精神,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字词、文章大意的梳理。终于,上到了我自认为可以出彩的一个环节——古文识汉字。精心准备的音乐《墨香》响起,我重整旗鼓,打起精神,把我对汉字的热爱透过汉字简介、古文字介绍传达给学生们。不知不觉,我竟投入其中,渐渐把所有负面情绪过滤了出去,与学生一起,走进了古文探秘的神奇。再接再励,小小的故事我也尽量讲的声情并茂,学生和我,都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
课结束了,看到学生们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几位听课老师微笑地看着我,我心里觉得轻松了许多。虽然,课上的并不完美;虽然,一上来就出了那么大的纰漏;虽然,自己的内心经历了小小的波折,但是,一节课完整地上完了,学生学到了知识,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认可,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吸取的教训就是:准备还要再充分一些,课堂上的心里调试还应再及时一些,课程设计还要再精心一些。每次进步一点点,离精彩就更近些。
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七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课文写了孔子哪几个小故事?”引出本课:“哪个小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汇报过程中,我担心自己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汇报能力还不够,就给了学生汇报的框架,如:我们组认为孔子是?人,我们是从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请大家跟我们读?请问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结果上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时间不够。因为自己绑着学生的手脚在回答,浪费了汇报的时间。学生汇报时也不流畅。结果可想而知,自己画蛇添足了。
这节课没完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小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如学生汇报的形式要让学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以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