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检测报告单样本篇一
专业学号
姓名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 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 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 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 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 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 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 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 实验结果
六、 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 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 简单染色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 实验步骤
五、 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 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 革兰氏染色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 实验步骤
五、 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 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 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 实验步骤
五、 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 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报告单样本篇二
年龄:25岁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3年婚姻状况:未婚
户口:深圳市身高:--
居住地:广东省深圳市现任职位:总监助理
待遇要求:5000--8000/月到岗时间:面谈
希望地区: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
希望岗位:经理助理行政助理物流管理
自我评论
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做事认真,能坚持,性格执着,乐于主动学习。工作经验
某公司-03--04
公司性质:农林牧副渔
担任职位:总监助理
离职原因:--
工作职责和业绩: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技能专长
技能专长:
熟练英语听说读写,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熟练使用生物学常用的pcr及色谱仪等大型仪器。
微生物检测报告单样本篇三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报告单样本篇四
年龄:25岁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3年婚姻状况:未婚
户口:深圳市身高:--
居住地:广东省深圳市现任职位:总监助理
待遇要求:5000--8000/月到岗时间:面谈
希望地区: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
希望岗位:经理助理行政助理物流管理
自我评论
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做事认真,能坚持,性格执着,乐于主动学习。工作经验
某公司-03--04
公司性质:农林牧副渔
担任职位:总监助理
离职原因:--
工作职责和业绩: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技能专长
技能专长:
熟练英语听说读写,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熟练使用生物学常用的pcr及色谱仪等大型仪器。
更多
微生物检测报告单样本篇五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种类也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也各有差异,但一般的配制过程大致相同。
1、取100ml蒸馏水倒入锥形瓶;
2、称取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0.5g,琼脂20g;3、用100g/lnaoh调节ph至7.2~7.4;4、盖上棉塞,121℃下灭菌15~20min。
焦;太低,培养基容易凝固。
(2)受热要均匀,可以垫上石棉网,要用玻璃棒不停缓慢搅拌。
答: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标号,置25至30
摄氏度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若培养基无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较好
(1)了解细菌的涂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学会细菌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从而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微生物细胞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所以,微生物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经测定,细菌等电点(pi)在2~5之间时,大多以两性离子存在,当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偏酸性溶液中时,细菌带负电荷,所以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染色的为多。
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1)器皿:显微镜、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
(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质量浓度为5g/l的沙黄染色液等。
(3)材料: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1)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关键在哪几步?为什么?
答:应注意干燥时不要用火烧太久。关键在于涂片,涂片的时候要注意涂均匀,并且两个菌的量也要差不多,否则太厚的地方脱色就不均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