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与阳光共舞;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意境,并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有兴趣的同学也学着模仿《我想》的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很好地乘着那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间,去放飞他们的理想。
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苹果丰收》是一个大班舞蹈活动,音乐的节奏鲜明,容易听辨,自始至终,教师都将情景贯穿其中,分为三大环节:去果园的路上、摘苹果、丰收后的喜悦;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并将故事穿插在一开始的倾听环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型,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
活动结束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孩子们对于这个舞蹈活动非常感兴趣,之前自己所设想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没有发生,我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点:
在刚开始的导入中,教师以农民伯伯邀请我们去果园找果子导入,孩子们立刻都被吸引住了,在听辨音乐的时候,通过听听、说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便将音乐的不同乐段分辨出来了;最后教师将我们去果园、在果园等事情通过故事的形式逐一帮幼儿梳理了一下,再次巩固了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有舞蹈队形的活动,虽然能够听辨音乐,但是对于队形的变换却从没有过经验,但是课件的设计却将这一问题简单化了,课件简单明了,特别在第二课时中队形变换的部分,将原来的图谱变成了动态的队形变换,让人一目了然,给了幼儿一个直观的理解,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很快了解了队形。
考虑到一个班级中四十几个孩子,在舞蹈的过程中可能会互相碰撞,所以,第二课时我场地的设计是四十几个孩子在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半圆,在幼儿坐的同时,教师给幼儿一些关于舞蹈的基本知识,比如坐应该上身立起来,身体保持挺拔状态,这样才神奇;另外,在地上贴好基本的队形标签,就是一开始的雪花型,后面的没有贴。
活动的过程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着让幼儿能够主动大胆地做出舞蹈动作,对于她们的动作都表示鼓励,在一遍又一遍的鼓励下幼儿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并且在每一个舞蹈队形完成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这些队形想名称,因为只有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名称才更能够记得住,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致都非常高。
其实舞蹈教学的学问还有很多,以上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几点,目前我们的班级特色也是以舞蹈为主,所以一切还处于摸索期,还需要各位资深专家老师的多多指点。
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进取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欢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资料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并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我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我的想象把画面资料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资料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本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