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先让幼儿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通过品尝感受橘子的味道。活动从看、摸、比、尝多种感官融合让幼儿认知橘子,了解橘子。活动我是这样导入的,“这是什么?”我手拿橘子问幼儿。孩子们说:“橘子”我又问:“你们看看橘子宝宝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洋洋立马说出:“绿色的。”“除了这种颜色的橘子,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橘子?”“橘黄色的”。当我问:“谁来说说这个橘子宝宝长的怎么样的?”幼儿不知怎样回答。于是我组织幼儿复习朗诵诗歌“大西瓜”。告诉幼儿“又大又圆”一词是形容大西瓜的样子。接着我请幼儿操作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同时请幼儿与同伴互动,说说自己手上的橘子宝宝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子的?“圆圆地、小小的、大大的`”,我告诉他们,“橘子除了长得圆圆的,还有点扁扁的”。眼睛观察过后,我请幼儿用手观察,分别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橘子、苹果感受他们不同的质感带来的感受,又分别用感官鼻子闻一闻苹果、橘子的味道,苹果又香又甜,橘子有淡淡的酸甜。然后我示范剥橘子,让幼儿观看剥橘子皮的过程,剥完后,孩子们纷纷叫嚷起来“橘子花、橘子花。”于是,我请幼儿尝试动手剥橘子,剥一朵和老师播出的一样好看的橘子花。孩子们的兴趣顿时来了,纷纷动起手来,在这剥橘子的过程中,文文小朋友因打预防针来晚了,我给他一个剥好的橘子和一个带皮的橘子,请其二选一,只见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带皮的那个橘子,可见橘子花的魅力了吧。
虽有幼儿表明不会剥橘子,但在我的再次示范和积极鼓励下,孩子们积极动手,终于,全班孩子不辞辛苦的品尝到了自己创造的劳动果实,别提有多高兴,我敢说,这是孩子们从小到大吃过的最好吃的橘子。为什么呢?我请孩子们说说橘子的味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甜甜的”。没有一人表示反对。剥开橘子皮,孩子们看到了橘子的另一面,为他们所熟悉的,顿时请老师帮忙的声音没了,一张张小嘴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橘子,品尝着快乐。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故事启迪法、亲身体验法等教学活动,幼儿不仅知道了就餐前洗手的重要性,而且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并初步有了吃东西前要洗手的意识。小班孩子年龄小,记得快忘得也快,我交待家长加强对幼儿习惯的强化和监督。我想要是能用上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讲诉吃东西前不洗手会有啥坏处,并用视频动画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孩子们可能会记得更牢固。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与收获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激发起教师对教研活动、对教育工作、对全园工作的极大热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而以“热情”为动力,推进办园水平的提高。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围绕“小鬼显身手”这一主题,参考大班科学活动“电话号码”这一活动,生成了本次科学活动——“小鬼当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记住自己家和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培养幼儿碰到紧急问题时自己会独立使用求教电话,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一)——复习9以内的数字,我们刚刚学了数字9,通过复习9以内的数字,激发幼儿喜欢数字,复习、巩固掌握9以内的数字。
活动目标(二)——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并记住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已不可否认,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了解和记住特殊的报警电话,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三)——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通过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在自由、欢畅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喜欢数字,感受数字的变化和有趣。
在活动开展前,我让孩子在家了解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通过了解和记忆让孩子对电话号码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激发幼儿对电话号码的兴趣。孩子们兴趣度也非常高,几天时间里,就有很多孩子掌握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一开始,以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为引题,激发幼儿对电话号码的兴趣,初步了解本地电话号码的位数,让幼儿知道通过数字的不同排列方式产生了电话号码,知道每一家的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利用小课件开展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将日常社会生活中常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类,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求助相关部门。了解特殊电话:119、120、110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号码。通过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操作活动,用0—9的数字组合成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在自由、欢畅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喜欢数字,感受数字的变化和有趣。操作活动为幼儿在日后的科学活动中能够更加大胆地探索、操作起到了一个引路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每人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动起来,满足了幼儿好动、好探索的欲望。最后通过师幼一起检查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从说说我家的电话号码到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最后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活动由浅入深,使原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本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学习,从分析生活中的事例让幼儿学会碰到危险分析情况,正确、及时拨打求救电话避免伤害,使幼儿更好地掌握自我保护知识。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对这些求教电话号码不一定全记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牢记。因此,在延伸活动中,我在活动室创设了一个“电话亭”,摆放许多电话玩具(废旧电话),供幼儿游戏时练习拨打电话。教师在教室创设“电话亭”,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巩固对“110、120、119”等特殊号码的熟悉程度。
本次活动中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给小动物制作电话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讲解操作规则时,孩子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就急于操作,常规有点乱,有待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培养。通过这次活动得到一些启示:在今后的活动中,从活动内容的确定到教具准备,再到过程的实施,教师应该设计得详细点,设想活动中会出现的种种可能,以及教师采取的应变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在欢笑与成长中,我们顺利结束了中班第一学期的工作。回顾本学期孩子、教师的变化,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我们老师在不断地进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教育形式、方法、手段,以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开展了各项工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鉴于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有待提高的,所以这学期我们加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平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午睡脱衣后将衣服叠放整齐、注意自己衣着整洁、安静吃饭、保持桌、地、碗都能干净、经常洗手的习惯等。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幼儿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惯。经常给幼儿讲讲究卫生、爱干净、爱整洁的知识。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老师 都能认真组织幼儿的每一次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能主动学习,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愿意讲、也会讲。上课时注意力集中,认真积极的参加各项活动。每一个的教学活动,我们都让孩子举手回答问题。在一次次的鼓励下,许多小朋友都能集中注意力了。当老师提问时,有些小朋友会用求助的眼光看着我们,这时我们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光,孩子就能勇敢地举起小手。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幼儿一起讲故事、背古诗、念念儿歌,所以我们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强,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小朋友也变得活泼开朗。
我们经常讲一些小故事让幼儿了解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平时及时发现一些好的行为等,如:互相帮助扣扣子、穿鞋子等。及时表扬,逐步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杨桂欣、邓嘉欣小朋友都能帮助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小朋友像他们一样,同时还是老师的小帮手,慢慢地爱帮助别人的小朋友也就多了。看到这些场面真的很高兴!不过有些小朋友爱欺负别人,会有小朋友告状说他们有打人、抓人了。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对他们进行留意、观察,发现不好的行为及时让他们改正,对于他们出现好的行为既是给予表扬也尽量让他们少犯错误。
这学期我们老师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从对杯子、毛巾每天消毒到孩子的冷暖、身体状况、每天午睡后叠被子、打扫寝室都能做到细致周到。保证了我们班小朋友能在清洁、干净的环境中成长。
家园互动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部分,针对这一点,我们利用晨接、离园和《家园联系手册》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以便我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为了家长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我们每隔两周都会认真填写与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元旦期间我们开展了一个体运会活动,让所有家长和幼儿之间搭建一个亲子同乐会,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一点成绩,但后面的路还很长,工作也需要努力。因此我们积极发现问题和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争取下学期做到更好!有了前进目标,再加上大家的努力,相信我们这个爱孩子的人能让他们更茁壮、更健康地成长,明天我们会带给孩子们更多更灿烂的阳光。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撕贴画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造型各异色彩鲜艳,它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练习,而是培养有创造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手段。通过撕贴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更能对脑部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进一步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和思维活动水平。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幼儿撕贴画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1、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创设了参观面馆的情境,让幼儿观看各种口味的面条,进一步体会色彩的搭配美,最后让幼儿们来当厨师做面条,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对撕贴画的兴趣。
2。师生一起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在撕贴画教学中,我通过巧妙的出示范例先让幼儿欣赏,然后我出各色卡纸让幼儿说说它们可以充当什么配菜,撕出活动重点,当看到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我顺势向他们传授如何撕纸的方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小朋友撕撕想想,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自信心,随之幼儿的兴趣也就越来越高。
的想象力,使他们身临其境,为从小爱学撕打下良好基础。
1、材料简单,在撕贴画中,一般我们使用的材料有旧挂历纸、各色蜡光纸、手工纸、包装纸、牛皮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然后根据活动要来进行撕贴。撕好以后可以看看、想想这撕出来的东西到底像什么,也可以稍作添加,变成另一种新的事物,让小朋友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2、色彩鲜艳,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及遵循学习的原则,首先教小朋友认识三原色,明白“红黄蓝“是三种基本的颜色,幼儿期对色彩尤为敏感,喜欢鲜艳亮丽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卡纸,引导幼儿在制作“面条”的时候,配菜要注意形状及色彩的搭配。在撕贴的过程中,那五颜六色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表现形式把孩子带入了美丽的天堂,使他们尽情地体验。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欣赏图片时,一再强调配菜的品种,每碗面条都引导幼儿观察面的形态,显得比较啰嗦,重点不够突出,可以先出示一碗白面引导幼儿观察面条的形态,再出示各种配菜,引导幼儿观察色彩的搭配及形状。然后创设为面馆设计菜谱的形式,使情境更为贴近幼儿生活,更为有趣。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在中班的家长日开放活动中,我组织了中班班音乐游戏活动《大灰狼敲门我不开》,在活动前,认真揣摩教材,然后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开放日活动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为活动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所以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下面我就说说我这节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首先是音乐活动常规方面,由于是第二个活动,家长看着孩子们吃完餐点,然后在音乐声中整齐地完成:将椅子有序地放在活动室两侧,并由前排的幼儿合作将桌子抬出活动室,又在音乐声中将椅子放成音乐活动的座位。活动中为了配合游戏幼儿能随着音乐自由地坐成三个圆圈,然后在小小的律动中将情绪安定下来,进入游戏环节。虽然活动室人较多但这些环节都能在不同的音乐中有序地完成,家长对班内的孩子的良好音乐习惯表示赞扬。
然后是,在学习歌唱部分,能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从开始的情境歌唱导入,到完整清唱,到利用指偶清唱。学唱中也能用不同的方式学唱,如用看指偶学唱,分组学唱,分角色学唱,利用动作学唱等等,让家长参与角色等,总之幼儿在不同的形式中绕有兴趣地学唱,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在完整学唱这个环节中,觉得自己走的比较着急,如:分组唱效果较好,这时可以交换角色继续熟悉歌曲,整个活动中集体参与的部分过多,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适当融入个别孩子演唱的形式。
最后利用游戏的方式,将活动推向高潮。由于是家长开放日活动,游戏中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较平时兴奋了一点,所以我觉得这里是本次活动组织的一个难点。怎么来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孩子随音乐围成三个圆圈代表三个小动物的家。在每一次游戏前觉得自己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如果能让孩子们更清楚游戏规则的话,活动效果会更好些,孩子们尤其兴奋,他们对这个音乐游戏兴趣高昂。
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触很深:觉得活动前的准备是非常得重要,音乐活动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融入到游戏中去,这样的活动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中班大小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今天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因为今天的半日活动是由我自己备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还在网上找了一个语言的课件,一切准备工作做的还可以,心里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里,突然想起上次那个修电脑的师傅好像没有把电视机和电脑连上。于是马上试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难免着急了起来,跑到各个班级里去问了一下,只有两个班级连上了,可是其中一个班级放不出那个课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图片将就一下了。
活动开始,本来的游戏改掉了,我结合图片,把大树和小鸟的诗歌进行扩充,以故事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幼儿们很喜欢。特别是互动角色游戏环节。我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把活动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编环节,我遇到了困难。当我问“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呀?”宝宝说:“大海和鱼”。然后我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诗歌。“大海和鱼儿/大海大大,游来鱼儿,鱼儿游游,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鱼儿跳跳,大海鱼儿,快乐陶陶。”这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苏小朋友用“大海翻翻”来表示大海的运动。当我第二次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呀?”有的说“鲸鱼和鱼”“青蛙和癞蛤蟆”……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时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里面就是讲“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我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错,可是这首诗歌的意图是让孩子们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把重点忘了。可是一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意思,怎么说孩子能明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的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一会说“两个好朋友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会说“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他们是好朋友”,一会说“草地的好朋友是谁更合适?”一会说“谁离不开花儿,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乱七八糟的引导下,反应快的幼儿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还有好多幼儿似乎似懂非懂。那么到底该怎么来引导,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回家再打开了课件,觉得如果用上课件,纺编时出示相应的画面,如花儿和蜜蜂,也许仿编会更有针对性。如果提问的指向再明确点也许不用解释的这么复杂。如果事先能再考虑周全点,也许不会这么无助。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真想找师傅帮忙,可是师傅最近很忙,记录下来,等师傅空点好好请教请教吧。
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