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几年算工龄篇一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四、基本原则
保障安全,绿色低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低碳转型。
创新驱动,智能高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开拓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五、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 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 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
——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开发 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输配效率明显提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 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技术创新 能力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能源产业数字化初 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四五” 期间能源研 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 50 个 左右。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几年算工龄篇二
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能源供需衔接,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能源转型变 革,促进乡村振兴。
十三、合理配置能源资源
完善能源生产供应格局。发挥能源富集地区战略安全支撑作 用,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提升国内能源供给保 障水平。加大能源就近开发利用力度,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鼓 励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优先本地消纳。优化能源输送格局,减少能 源流向交叉和迂回,提高输送通道利用率。有序推进大型清洁能 源基地电力外送,提高存量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新建 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优先规划输送 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更高的通道。加强重点区域能源供给保障和互济能力建设,着力解决东北和“ 两湖一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煤炭、电力时段性供需紧张问题。
十四、统筹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水平
十五、积极推动乡村能源变革
加强乡村清洁能源保障。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实施千家 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 用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推动形成新能源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 推进北方地区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加大电、气、生物质锅炉等清 洁供暖方式推广应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农村地区,就地取材推广户用生物成型燃料炉具供暖。
实施乡村减污降碳行动。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 型,推广农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生 活取暖、炊事等领域用能的清洁替代。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 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和生态空间。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县域为单位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零碳 村庄”等示范工程。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几年算工龄篇三
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
六、强化战略安全保障
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重,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夯实资源接续基础。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抓好已开发油田“控递减”和“提高采收率”,推动老油气田稳产,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保障持续稳产增产。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力争 2022 年回升到 2 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 2025 年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
加强安全战略技术储备。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等前提下,稳妥推进已列入规划项目有序实施,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研究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原则,提升燃料乙醇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燃料。
七、提升运行安全水平
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建设山西、蒙 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强化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禁止建设高危矿井,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无效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关闭退出。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
发挥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保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需的合理裕度,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充分发挥现有煤电机组应急调峰能力,有序推进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
维护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加强重要能源设施安全防护和保护,完善联防联控机制,重点确保核电站、水电站、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重要输电通道、大型能源化工项目等设施安全,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始终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贯穿于核电建设、运行、退役的各个环节,将全链条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持续提升在运在建机组安全水平,确保万无一失。继续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煤矿安全改造,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八、加强应急安全管控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几年算工龄篇四
经过多年发展,世界能源转型已由起步蓄力期转向全面加速期,正在推动全球能源和工业体系加快演变重构。我国能源革命方兴未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多轮驱动的供应体系,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具备加快能源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供应链安全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本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大幅提升,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实现跃升发展,规模增长了数十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巴黎协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近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约 60%。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
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关键攻坚期。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连续多年保持供需总体平衡有余。 “十三五”以来,国内原油产量稳步回升,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年均增量超过 100 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 万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2 亿千瓦,西电东送能力达到 亿千瓦,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但同时,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十四五”时期能源安全保障将进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新阶段。
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 ,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亿千瓦、 亿千瓦、 亿千瓦、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是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加快能源系统调 整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几年算工龄篇五
以共建“ 一带一路” 为引领,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坚持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二十二、拓展多元合作新局面
巩固拓展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完善海外主要油气产区合作,优化资产配置。持续巩固推动与重点油气资源国的合作,加 强与重点油气消费国的交流,促进海外油气项目健康可持续发 展,以油气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与资源国共同发展。
增强进又多元化和安全保障能力。巩固和拓展与油气等能源 资源出又大国互利共赢合作。增强油气国际贸易运营能力。加强 跨国油气通道运营与设施联通,确保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与平稳运 行。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能源市场安全。
二十三、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
二十四、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 关系合作平台,办好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中国—阿盟、中国— 非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等相关能源合作平台和亚太经 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指导下,加强联合研究,拓展培 训交流。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 织(opec)、国际能源论坛、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等国际组织和机 制合作,积极参与并引导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apec、 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加强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原则,推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深化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 作,形成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合力,推动落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能源领 域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发 展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升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彰显我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