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博雅论坛心得体会500字篇一
4月18日、19日到中原区第73中学共听了8位专家的报告,感受较深。从魏书生、高金英、桂贤娣等专家的报告中,我有了很多的认识,收获了些许思想。
比如魏书生老师说,学生是来到学校,走进学室不是教室,拿出学材不是教材,开始自学,同学商量着学习,如遇不会的再问老师。对学生,老师应是真爱学生,不放不弃。尊重学生,维护自尊,宽阔对人,发现孩子的优点,找寻孩子的长处。鼓励教师干好每一件事,别折腾,往深干,往细干,稳着干。不要不敢自己的活,老盯着别人干的话。老师什么时候都保持松、静、匀、乐,节约成本,提高生活质量,活出特色,活的幸福。张素平专家报告中的收获有:
1、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抓住契机,善待困境中的孩子。其中,我认为很好的一句话是:让三流的学生成为一流的孩子的老师才是一流的老师。
2、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班的孩子也是自我管理,不过还没有张老师放得开,对孩子的表扬鼓励欠缺。
3、让孩子多读书。这点我与大多数老师是有同感的。而且我现在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
专家们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传达着教育的理念、思想、做法。生动、幽默的语言中传递着教育的真谛。今后,我会认认真真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创新,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博雅论坛心得体会500字篇二
9月20日星期六,我主动向学校申请去某大学参加xx班主任工作论坛。这届班主任工作论坛,有三位专家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宝贵经验:早上是著名班主任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与教育智慧》,下午是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谋略》和儿童心理与教育专家冯夏婷的《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第一眼看到xx,觉得他说话的声音很温和,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听完报告后,我觉得万玮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很用心的人,他用自己的时间、思考、感悟,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索。
万玮老师将刻骨铭心的失败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他逐渐从失败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在反思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彻底反思自己,学生出现问题,老师必须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自保是教师走近学生的前提。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教师走近学生的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学生是对手,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行动上知己知彼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以正合,发挥教师自身作用,以情感人;以奇胜,研究学生心理,出奇制胜。改变教学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虚实相生,欲擒故纵,无招胜有招。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打好心理战,出其不意,胜券在握。
自我实践反思是新时期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万玮老师不断的否定、思索、修正中明确方向的。并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展开了用实践与反思、智慧与谋略铺就的成功之路,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万玮老师在自序中谈到他在第一届班主任失败后的一年,他这样说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我逐渐从失败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开始冷静的思考,我曾有过埋怨,有过消沉,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我最终选择了反思。wen.白话文cn的道理。
到今天,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和错误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反思让万老师从低谷中走出来,让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这正是反思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主动反思总结的习惯,我们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获得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正如美国的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想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随时记录工作得失的习惯,并在课后分析其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或改进,促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博雅论坛心得体会500字篇三
今天我有幸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参加了“三晋之春”全国名师小学语文教师观摩研讨活动,不仅受益匪浅,而且深受感动,这种感动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参加主讲的教师来自祖国各地,今天作课的有来自我们山西的教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崔云宏老师,这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了。这是一位貌不惊人,却能语惊四座的人,他的课自然流畅,崔老师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他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孩子遨游文字的殿堂,大小朋友乐在其中。
崔老师作课的是四年级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崔老师从课题入手,深入体会,进而走入文本,进入主题。
接着,崔老师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要求:读课文,读出声,让自己的耳朵听到;学习生字词。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有的学生读完一遍坐好了,老师就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完之后马上就坐好了。可是还有同学没读完,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再读几遍。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于是,先读完的学生又开始读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常常被众多老师作为赛课或示范课的选择对象,之前,我先后也听过三次,前几天我们也刚讲过这篇课文,可如崔老师的如此设计思路还是鲜见的。“读”中体悟作者情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崔老师自然在接地气的引领中放手给学生,在对比中朗读,朗读中升华情感,作为台下的我来说,已经到达了课的高峰,教学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崔老师的教学环节却在“如果你是加利先生,你会怎么给文中的我写回信呢?”转入到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环节--应用。
崔老师站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高度,通览十二册教材,得出书信体格式的文章少之甚少,抓住这一契合点,他将此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其一是让学生了解并能正确运用书信格式,其二是引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翻转内容的方法轻松、自然地呈现出了一封得体的回信。崔老师智慧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牵引着我的情感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惊叹的同时,更让我触动的是一节课在名家的手下竟然如此熠熠生辉,富有魅力!
老师不仅是他博大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他谦逊,负责,善于奉献的精神让人折服,让我深受感动,和崔老师相比,我不仅在年龄上年轻的很,在文学造诣上谈得上幼稚,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去努力,在教学中寻求那份执着与感动!
一天的学习也许我领悟得粗浅,但是教学路上,我不再缺少明灯,更不会有曾经的惰性与自满。最后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博雅论坛心得体会500字篇四
东莞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都市吧,工厂很多,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想要找到一份自我满意的一份暑假工简直是天方夜谭。人总是很羡慕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作为学生,我以前很渴望上班一族那种自我挣钱,自我花钱的日子。而当自我真正开始利用暑假的时光挣钱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自我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个时候我总是很怀念学习生活,总是很想快点开学。
回顾暑期打工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这种困难不一样于学校所遇到的,我个人觉得比学校遇到的难题更上了一个层次。
首先,找到一份工作都很难。打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十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开始,只恨自我“出道”太晚了,和他们比起来,好像我都老了。但是,慢慢的,我感觉到了世事的艰难。难以想象那些十几岁就开始应对社会的年轻人是怎样承受的,或许每一个青年都会羡慕还在上学的同龄人。此刻我很知足,二十几岁还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机会理解高等教育。我必须要利用这个条件,路还掌握在自我的脚下,前面的路还很光明,我有信心走好以后的路,也必须会的。我很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
第一天上班,就应对种种规定。什么理成平头,什么穿工作服,什么把胡子剃了。如果在学校,就算是执行也会打些折扣。而工作中,这就是命令。执行也要执行,不执行也要执行,除非你不想干了。虽然,领导也会说什么不要当面顶撞,私下能够单独解决,但是有用吗?现实吗?这些大多数都是空话。领导喜欢那种溜须拍马的人,而不是喜欢忠言的人。得罪领导意思的话很少有人说。
上下级关系,也完全不一样于师生关系。我的实习经理说过一句话,我此刻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潜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状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能够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状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挣钱难,就算你认真的工作,合理的得到你的劳动所得都很难。老板总会想方设法的尽量少开给你工资,上班迟到扣钱,上班吃东西扣钱等等,这就是小老板的一个发财之道吧。这使我想起了《雷雨》里面的情节,周老爷为了不发给工人工资,竟然制造工难使工人丧生。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断过。
工作中遭人家白眼,甚至受训,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只能有利益的关系呢?为什么这种关系就那么明显呢?有的时候,当我遇到这种事情,一时冲动真想不干了,或是找几个朋友收拾“仇人”一下。可转过来想想,我能干上几天,能忍就忍吧。就当成提前去适应这个社会一次机会,用一点孔乙己精神胜利法,全当成儿子训老子就算了。但还是期望以后我的工作生活不会这个样貌,人们之间很多事情都是能够很平静的解决的。
每一天只是单调的上下班,没有很多的节假日,这使本来就很厌倦的工作变得更加无聊,也许工作就会是这个样貌。此刻学习期间每周休息,以后工作就不必须会是这个样貌。在无聊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潜力,此刻只会抱怨一天八节课很烦,可这又算什么呢?最多只是一天吗?有的是时光去调整,去适应。
很不适应工作中称呼的改变,从“同学”,“海超”,变成了“师傅”,“小庄”,不久以后就会是“老庄”。这样一变,使我从一个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很是纳闷,为什么有名字非要直呼其姓呢?同姓的人很多,同名的人却很少。直呼其名不是很亲切,又不易混淆。难道人们只是因为称其姓方便才会这样做吗?只要稍微用一点心把对方的名字记住,称其名,必须会使对方感觉到很温暖。反正,别人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姓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也尽量成别人的名字,拉近和他人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交往之道吧。
其实,工作中也会有欢乐。因为不是在家里,要学会满足。领导的一个微笑,同事的些许关心,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要注意关心别人,给与别人温暖。给与和收获是成正比例的。不管是苦,还是累,暑假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在暑假的实践中,我学到了以前不懂,而且在学校里不会学到得知识,并且增强了自我的潜力。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这次实践对我的帮忙实在不小。感谢工厂给我一个检验自我的机会,我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只有半年不到了,我将不得不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朝着自我的目标不断奋进。
博雅论坛心得体会500字篇五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我社区的实际,制定淮安街社区后备干部培养方案:
建立完善的社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机制;根据社区“两委”班子职数,按照1:1的比例(至少有一名女性),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能够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优秀年轻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我社区储备1-3名左右并保持常量,重点储备社区主职后备干部。社区后备干部要求年龄50岁以下、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其中35岁以下比例达到3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达到50%以上。
1、建立帮带后备干部制度。积极为后备干部成长创造条件,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度的推行,有目的地给后备干部压担子,可以安排他们在妇联、共青团、民兵等各类社区组织中担任职务或者承担某一项工作,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干部与后备干部“结对子”,搞好传帮带。经常与他们谈心,定期了解检查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后备干部可以列席社区居委会会议,党员后备干部可以列席社区支委会议。
2、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培养后备干部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使他们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社区党组织将采取集中办班、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后备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内法规的培训,科技、法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基层工作工作联系紧密的知识的培训。每年对后备干部集中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周,全面提高后备干部引领社区工作的能力。积极推进学历教育。大力实施社区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工程,鼓励大专以下学历的积极参与“居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等为手段,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社区后备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原则上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都要通过学历教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3、实行定期考察制度。建立年度述职和考核制度,由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负责考核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将及时调整出后备队伍。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对社区后备干部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组织领导能力的提高情况以及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群众认可程度等。通过考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后备干部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
4、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实行队伍动态管理,因得到使用或调整出现的空缺,及时进行补充。在镇党委考察的基础上,社区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根据考察评议结果及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后备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一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以及遵守居规民约等方面出现问题;二是工作实绩不突出,无发展潜力;三是群众意见大,威信不高;四是由于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工作;五是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调整后备干部需经居支委员会集体研究讨论,并报镇党委审批备案。
5、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确实能够胜任工作的后备干部要适时使用。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在坚持优先从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中选拔社区干部的原则,对表现突出,符合工作需要的后备干部,在换届期间可提名为候选人,参加居支两委班子的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