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荷花母亲主旨篇一
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他的两位母亲,怀着深厚的感情!
作者在他6岁时离开他的生母,到城里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他读大学2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他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作者便想和母亲于地下。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作者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作者就泪流不止,数10年如一日。读完了这一自然段,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和怜悯之情,这是我便自叹不如道;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记得原来在5年级时,爸爸妈妈给弟弟和妹妹一人买了一双300多元钱的鞋子,而没给我买,我气急了,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没给我买一样东西,因为给他们买了重礼,总得给我买点东西的歉意呀!自从这件事之后,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这是我便意识到我的醋坛子打翻了。
我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其实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永远的,对别人的爱是暂时的。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了:我不应该在家经常与母亲顶嘴。
我的总体感受:天下父母都一样,作者又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所以我也要对父母好,长大找份好工作,孝敬父母!
父母我深情地爱您们,我对您们的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荷花母亲主旨篇二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写的,在他在德国留学时,女房东的恋子之情让季羡林起了想念母亲之心,天天留恋着,写下了《怀念母亲》。
当季羡林写了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哭了几天几夜,饭不吃,觉不睡,还想随母亲一起长眠于地下。我也很想哭,我能看得出他们母子之间那种深厚的感情。
季羡林很后悔不该离开母亲,应该陪在母亲身边,让她开心的过每一天,当他最后一次回故乡,他看见母亲的棺材放在那里,便大声痛哭起来,当时他心里真想一头撞死。他舍不得母亲离开,因为母亲在她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母爱是伟大的,每个人的母亲都很伟大,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话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才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真伟大,从小我们调皮捣蛋,虽然母亲打我们,骂我们,当时我知道母亲都是为了我们好,打我们后她自己心里比我更痛。为了让我们能够成才,她才这样做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母亲对我们的爱,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母亲对我们的期望。
怀念母亲读后感6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现在,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荷花母亲主旨篇三
草长鹰飞的春天过去了,初夏的阳光热烈地挥洒着。空气中弥漫着康乃馨的味道。
五月是感恩的节日,是母亲的节日。
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它就像一首经典的曲子,永远流淌在子女的心间。
小时候我很胖,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很少生病。
那一年的冬天,我1岁半,已经有30多斤了。那天傍晚妈妈正在厨房做饭,我有些困,闹起脾气。奶奶偷偷塞一块水果糖给我,平时妈妈都是把水果糖弄碎给我吃,所以我并不会吃整块的水果糖。结果糖卡到嗓子里,瞬间,我就憋的脸通红,爸爸怎么也抠不出来。
妈妈一个箭步冲过来,用左手倒提起我,然后右手拍打我的后背,爸爸趁势把手指压到我的舌头上,糖“扑哧”一声掉了出来。妈妈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紧紧地抱住我,浑身哆嗦,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不知所措的我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再也不肯撒开。
30多斤的我,妈妈左手是怎么提起来的,妈妈自己都有些惊讶。
是母爱,是母爱的力量,让弱不禁风的妈妈那一刻成了大力士。
小时候调皮的我,让妈妈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救我于危难中。呵呵,从踩翻的椅子上接着我,从倾倒的床头柜上拎起我,从拽倒的饮水机下抢出我……妈妈就是那样冲锋陷阵,从一次次危险中保护我,因此总是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她从没责怪我,第一句话总是:“宝贝,害怕了吗?然后告诉我有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要是妈妈不在身边,就会牺牲啦,永远也见不到妈妈了。
妈妈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她总是替我着想,留意着我的任何变化,引导着我快乐前行。
而我总是不耐烦妈妈的啰嗦,不肯改自己的缺点。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再提醒,引经据典来劝告我。
一路走来,发现妈妈都是对的。
没有妈妈就没有快乐的我。妈妈请原谅女儿的无知和幼稚,现在我长大了,以后不惹您生气啦。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做一个有道德,让人尊重,知识渊博,乐于助人的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女儿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幸福安康!
荷花母亲主旨篇四
母亲去世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了,至今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那永不磨灭而充满慈爱的笑容。母亲的笑容,激励我跨过了前进路上每一道艰难坎坷,母亲的笑容,温暖我度过了人生中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和天下大多数平凡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有着和天下母亲一样博大的母爱和温暖的情怀。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天下每一位母亲的慈爱和艰辛,这也使我常常愧叹,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她,在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生活磨难时,总是以坚强、勤劳、俭朴和感恩,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母亲短暂的一生养育了我们弟兄共四个孩子。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忙碌的,也是最乐观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白天母亲在生产队里劳动,放下农具又一头扎进自留地里忙碌,常常是披星戴月。夜晚经常是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补衣服、纳鞋底。我们兄弟四人,尽管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衫,但基本上达到了干净整洁。为此,母亲不知道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脸上总是洋溢着坚强而乐观的笑容。
记得在我六七岁时候一个夏天的午后,母亲到离家很远的地里干农活,把我放在家里看屋。天突然下起了暴风雨,伴着电闪雷鸣。在那个少不更事的年纪,吓得我哭喊着往母亲干活的方向跑,不小心跌倒在村旁小溪边的荆棘里......迷迷糊糊中感觉一双温柔的手在为我擦拭眼角的泪水和脸上的血渍。看到母亲,我惊恐又委屈的扑在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慈爱地摸着我的头,不停地安慰我,莫怕,有妈在这里!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母亲的胸怀才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抬起头,依然看到母亲那熟悉和慈祥的笑容,在发丝上雨水掉落的瞬间,我分明看到母亲眼里噙满了泪水!
我们弟兄四个渐渐地长大了,而母亲的哮喘病却是越来越严重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母亲咳嗽声每天都持续到深夜,稍一走动就喘不过气来。在那个医疗条件差的山区农村,买药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加上家里经济条件极差,母亲的病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在母亲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是靠着一些零星的中草药和止咳片缓解着病情,延续着生命。
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拖着孱弱的身躯坚持做家务活和一些缝缝补补的针线活,不到五十岁的母亲眼睛也已经几乎看不见了,每次穿针引线都要找别人帮忙,还时常扎到手指,长年累月母亲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中指和食指已结上了厚厚的老茧。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常常嘱咐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家的烂包光景。就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饱受病魔的母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年母亲刚满五十二岁。母亲走了,走得那么安详,那么从容,脸上一依然挂着那份坚强的笑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华丽的辞藻也倾诉不尽母爱的深切,再广阔的大海也形容不出母爱的博大,在亘古的爱也包罗不完母爱的无私。母爱才
荷花母亲主旨篇五
今天是5月14日------母亲节。我独自一人呆在房间里想:今天是母亲节,送妈妈什么礼物呢?……对了!康乃馨吗!于是我便和爸爸动身去上数奥课了。
刚走进教室,我就看见了王璐她们,我便问王璐:“王璐,母亲节你送妈妈什么?”“还没想好。”王璐说,“你呢?”“我,康乃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我也送康乃馨吧!”王璐有了灵感。于是,我俩决定一起去花店买花。
可是,老天总是不能如你所愿。第一节课下课时,朱丁宇突然对我们说:“康乃馨涨价了,到了中午可能要4元一支。”“不会吧!”我和王璐既惊讶,又失望。“那我们去买贺卡吧!”王璐提议说。“好啊,好啊!”我也赞同。忽然滕菲说了句:“我也去!”“好啊!”我们同意了。我们三人决定放学后一起去买。
“叮铃铃”刺耳的铃声响了起来,我和王璐还有滕菲都欢呼起来。我们迅速整理好东西走出了“假日活动中心”。
我们步行来到了卖贺卡的店里。在里面,我们东挑西选。因为里面的贺卡种类五花八门,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有史努比的,有小熊维尼,有米老鼠的…...逛了几圈,终于选定了几张漂亮的贺卡,买了下来,各自回了家。
到家里,我拿了信封,写上地址和邮政编码,把贺卡放了进去。然后,我准备把这个信封放在了一个妈妈必须打开的东西里,可放哪呢?桌子上?不行,太明显了,万一被别人打开了可不好。枕头下?不行,容易搞破。那妈妈的衣袋里呢?也不行,放不下。那哪儿?……对了,皮包里,妈妈不可能不打开,她的手机放在里面。安顿好了那信封,我的眼里仿佛看见了妈妈见了贺卡的情景,心里不由得美滋滋的的!
荷花母亲主旨篇六
上中学后,武侠小说似乎有一股特珠的“魔力”,像鸽片一样让我迷失了方向。我终日英靡不振,成蜻逐渐下降。老师和同学的劝告,我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但不久前的一件宇,却悄悄地把我从迷雾中拉了出来。
此时,面对母亲那饱经风霜的古栩色的脸,我能说什么呢?是的,书是放在家里,可那是我看完后放在家里的一本与学习无关的书啊。我机械地点点头,母亲知释重负地舒了一口长气。我想,她一定为带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高兴吧!
“你快去读书,我还得赶回家插秧哩。”毋亲说话的口气明显比明才轻松多了。
母亲走了,我却木然地站着,许久才抬起模糊的双眼。望着母亲远去的身影,我的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英名的欲疚,妈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泪,不住地滚落;那本可恶的“书”,也不知什么时候清落在地上。
荷花母亲主旨篇七
时间啊!是你让小草发出嫩芽,也是你让它渐渐枯萎。
时间啊!是你让我们朝阳蓬勃,也是你让我们日亦老去……
我们告别了烟雨蒙蒙的四月,迎来了激情活力的五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度过两个周末,迎来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有一位名叫安娜贾伦斯的女士,她在母亲的悼念会上,为母亲献上了一朵康乃馨,之后,她动员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为母亲献上一朵红色的康乃馨,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过了没多久,经美国国会提议,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法定假日,每年的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为母亲过一个愉快的而有好处的节日——母亲节。
荷花母亲主旨篇八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荷花淀》这篇小说来说, 却是文中有画,又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 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
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 所在。不能清晰地从作品的描写中还原出几个面目真切的水乡人物, 更不会对其中的战斗场面有什么深刻印象, 甚至作品所讲述的一部故 事都显得那么朦朦胧胧,似有若无;但你却绝不会忘记那无边无际的 生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 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 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 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 来……”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 点尘世的纷扰?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种绝美的画面, 把读者带入一种纯 美的境界。
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 在小船上, 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 近景远景层次井然, 线条分明。
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 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 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 潮流。一处景物的描写,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内容,可见作家笔底 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淀》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了一副副美 丽的风景画,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 刻,或暗示象征。
朴素、清新、柔美,像蓝天上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所以,阅读 《荷花淀》之后,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镇杏仁露,又像躺在芳 草地上听了一首轻音乐。
荷花母亲主旨篇九
今日,我们学习了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我感触很深。
季羡林爷爷六岁时就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去住,偶尔几次回去,都只是去奔丧,并没有特意的去看望自我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在四十多岁时去世了。作者这么小就离开母亲,对于母亲,他应当不太了解,对于作者失去母亲的这种痛楚和悔恨,我能理解,也能体会。
我的妈妈长时间在外面奔波,我九岁时,被妈妈送回了杭州,让我在这儿读书,一年时间里面,仅有三,四个月左右待在我身边,其余的时间,她都在外面。那年九岁,我第一次离开妈妈,妈妈离开时,我哭了,妈妈也哭了,但之后。我随着妈妈离开的次数增多了,便不再哭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今年我彻底脱离了大人的怀抱,由于舅妈的妈妈没空,仅有一个大姐姐来照顾我,大伯伯一个星期内过来看我两三次。家里,我的衣服全由我自我洗,饭盒通常都是我洗的。遇到困难,只能自我应对。偶尔,不开心的时候,会想起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便会不知不觉的哭起来,为了不让妈妈操心,我都会跟她说我很好,来隐藏内心的孤寂。我想,作者以往也想起过母亲的怀抱,想起时,也都会落泪,因为,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
作者和我一样,母亲不在身边,想起她时,都会落泪,因为,天下的孩子都期望母亲一向陪在身边。
荷花母亲主旨篇十
母亲是崇高的,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是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儿的母亲。
我打开课文书,翻在第六课的页面上“怀念母亲”这四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不仅介绍了作者-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忏悔和对祖国母亲永久不变的敬意。
本位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老爷爷6岁离开母亲,去城里住。虽然曾回故乡两次。可都是奔丧。在他赌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弃养了,他痛苦不堪:痛苦了几天,这几天不仅食不下咽,还寝不安席。到了德国哥廷根留学时,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频来如梦,想念祖国的念头不断的涌上心头,他在这段时间写了几篇感人肺腑的日记,在那之后,还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散文,表达了他对两位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篇感人至深的违章,写出了季羡林为没有尽上孝道而痛恨自己。这是我想起了另一篇短文-《一小口的差距》。这篇文章写了和季羡林爷爷相反的举动,说明季羡林老爷爷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正在看电视剧,我看了看时间,静悄悄地把遥控器拿走,把电视调到了动画片,津津有味吃着面包,看着电视,根本不顾妈妈的感受。
和季羡林爷爷相比,我爱妈妈的请就如同一杯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边的大海。我爱祖国就等于一颗刚发芽的“嫩苗”,而季羡林老爷爷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的“参天大树”一样高大。我是多么幸福啊!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离开母亲,离开祖国是什么滋味,什么感受。我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爱护,教育,在家里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爱抚。
周恩来主席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我想,季羡林老爷爷就是这样爱国,敬国的人,他这种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