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一般会吃粽子,举行龙舟竞赛等诸多活动,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从不曾消逝,而这一年的端午节,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收获和感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这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一、吉祥文化传承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之一,它承载着诸多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通过举行端午龙舟赛、吃粽子等活动来弘扬民族精神。一种企业的企业家告诉我,在端午节时选对的波长公式,龙舟比赛既充满了生命之力又体现了默契的精神,让大家在比赛过程中更加认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谛。
二、粽子文化之味
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食品之一,它内馅种类繁多,口味也是多种多样。在今年的端午节,我品尝了几种口味的粽子,包括咸肉粽、甜粽、五仁粽等各种不同的味道,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在品尝粽子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也让我更加珍视和爱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三、感受传统文化活力
传统文化已经历了千年,但这并没有让其失去活力。今天的端午文化不再是与小学起讲起认得吕洞宾刘知远相关联的印象,反是以龙舟、甜粽子等方式,让更多新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活力,也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关注和传承。
四、拥抱自己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鼓舞民族自信的源泉。从小到大,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历史和传承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自己文化认同的体现和自己身份归属的一种表现。
五、总结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的发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的心得体会是,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21世纪,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活力,以推动国家文化力量的发展。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二
为了让孩子们生动地了解端午,除了为孩子们准备了“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解说外,长桥二幼的老师还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让孩子们亲眼看看如何包粽子,在看老师们包粽子时,孩子们都说:“真厉害啊,原来粽子这样做的。”还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于是老师就让他们亲手摸摸粽叶,闻闻糯米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所以老师们还特意买来了艾草,向孩子们简单的说说了为什么要插艾草。除了粽子、艾草,端午还有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一些习俗,老师都向孩子们做了介绍,孩子们很十分的感兴趣,都想要回家过一个味道十足的.端午节。
今天刘洪波小朋友的爸爸要到长海幼儿园教孩子们包粽子,孩子们高兴地欢呼了起来。“爸爸老师”向小朋友展示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粽叶、浸过酱油的糯米和腊肉。当“爸爸老师”在孩子们的期待中飞快的包好了一只粽子,孩子们都为他鼓起掌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老师们就分批让孩子们上来尝试,在“爸爸老师”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包了一个迷你粽。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全园的老师、阿姨,甚至园长老师来也一试身手。于是小脚粽、三角粽、枕头粽、嘉兴粽各种各样的粽子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下午回家时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包的粽子,高高兴兴的回家过节喽!
--幼儿园小班的老师们在环境创设上、在不同区域投放了不同内容。科学区投放了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老师们还为幼儿讲解了“屈原”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粽子”文化的由来,同时激发孩子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中大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的同时,教幼儿学包小粽子,更真切地感受“端午节”这个中国特有的民族节日,体验浓浓的节日气氛。
-月-日一大早,--幼儿园的大礼堂里被布置一新:门口插着一把艾草,礼堂的中央摆放着一排桌子,桌子上依次摆放着箬叶、糯米、鲜肉和蛋黄。后勤组的人员正悠然自得地包着粽子。--一幼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进来参观。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包粽子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尊,激发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幼儿园为此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内容,使幼儿从小认识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端午节前,襄一幼儿园的老师们就买来了驱蚊香料,悬挂于门口、窗台,其目的就是在初夏来临之际驱赶蚊虫,保护小朋友不受蚊虫困扰。当小朋友看到美丽的香袋,都欣羡不已,纷纷要求自己也能做一个。在周五的“周末小问号”之际,襄一幼儿园特别改室内收听为操场现场演示,向全园小朋友展示了代表端午节气的植物——菖蒲,并和艾草一起扎成束,这些小小的仪式使大家做好了入夏防病的思想准备。芮然今天幼儿园里没有让小朋友学裹粽子,但小朋友在品尝不同品种的粽子时,随意地交谈、交换吃粽子的心得,却也不失为一种增进友谊的方式。
--路幼儿园托小班年级组结合幼儿园研究的中国传统教育向托小班的幼儿开展端午节教育活动。在这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很多与端午节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剥粽子时也提高了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端午节的快乐,体验了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我独自在家回味着端午节的美食,思考着这个节日对我的意义和启示。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我找到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关于回味端午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简述端午
端午节,也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据说起始于龙舟竞渡,源于中国江南水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这一节日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都会有美食、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传统活动等。
第二段,美食
谈到端午节,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粽子是这个节日最为招牌的食品之一,其味美香浓,风味独特,是受人喜欢的美食之一。粽子的外层是由粘米和竹叶包裹而成的,内部则是配以咸肉、蛋黄等馅料。其制作工艺也非常繁琐,需要流程、材料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考虑。不仅如此,糯米饭、鲜腊肉等各种食品也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对端午文化的呈现。
第三段,思考传统文化
端午节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龙舟竞渡和粽子等美食上,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如屈原的“离骚”、龙舟文化和中医理论等都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节日的传统文化,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文化构成。
第四段,延续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了,它已经成为了文化和现代元素的结合,这也是通过继承和发展,让端午文化更加全面、多样化的表现。比如,在现代龙舟比赛中,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固定格式,更接近于现代化的艺术化展现。而糯米饭和粽子等传统食品也已经打破了种类和区域的界限,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不仅要延续它的传承,更要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自我价值。
第五段,思考未来
在继续发掘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代社会里,面对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发展到更深层次?如何让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到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也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回味端午,不仅能品尝到美食,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节日中,思考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文脉在于重视历史的价值,而我们则应该遵守文化的延续,珍惜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四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___幼儿园为了迎接端午节,开展了“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中国特有的节日的气氛,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
教师们通过课件展示,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两千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历史人物与“端午节”的渊源,引导孩子们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节日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印象。
同时,各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动,大家一边品尝粽子、一边朗诵着端午的儿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师们组织了孩子们开展了“赛龙舟”、“包粽子”等游戏……,并将自己设计的香包送给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端午节活动总结。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今天上午,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三年一班开展了端午到粽香飘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有的通过诵读端午节的相关古诗,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还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来解说端午的趣闻……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了解民俗文化与欢度传统节日融为一体,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园各个班级展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并且针对端午节3天假期各个班级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活动中,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来解说端午节的习俗,有的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传说,有的通过诵读端午节的相关古诗,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活动总结。
针对交通安全问题、防溺水、防骗、防中暑等问题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我国端午节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希望同学们能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端午节。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五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为了铭记历史和纪念爱国人士屈原故事,人们会在这一天食用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表达对这位爱国人士的敬意,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今天,我想分享我的回味端午心得体会。
段落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快节奏、科技化。而回味端午,不仅可以让我们追忆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可以让我们反思现代生活的价值观。我们要重视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历史和祖先,而且是因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段落三:端午节与食品文化
食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回味端午的粽子,不仅仅是食物,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制粽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珍贵和重要。并且,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口味创新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粽子注入新的生命和文化。
段落四: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往往会参加龙舟比赛、挂艾草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娱乐和庆祝,更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生命力和活力。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单调和平凡,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社交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文化活动和思考。
段落五:结论
回味端午,是追忆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回味端午,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重要性,也可以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让我们一起追忆端午节,传承中华文化。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六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那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别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这里我要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战争时期,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诗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许多计谋,魏王觉得好笑,没被采用。屈原觉得很伤心,心想自己帮不上国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古时候爱国的屈原,在这一天,大家都将粽子投进河里,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去吃粽子。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
那端午节为什么挂香包呢?这又是什么原因。这有牵扯到一个传说,以前的现在,不冷不热,小孩经常闹病,那时科学不好。大家以为闹鬼,去求娘娘,娘娘见这么多人来求,心软了,就去找玉帝说:“你不许伤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说行。但是哪个是你的孩子。娘娘说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说要他说出来。娘娘就说:我的孩子身上有鸡蛋网或香包。玉帝说行。应为娘娘法力无边,玉帝也惧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诉大家做好准备。玉帝下来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吓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回天庭。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七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
一曲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八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九
赛龙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我在端午节去民族文化村看到了赛龙舟。
每条龙舟上都有许多名选手,也有许多龙舟。龙舟停在起跑线上,选手们正坐在龙舟上休息。
过了不久,只看见一个人一吹口哨,所有的龙舟快速向前面行驶,每条龙舟上面都有一个选手在前面敲鼓,为后边的选手加油鼓劲,别的选手们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向前划着龙舟。
我看见每条龙舟颜色都各有区别,龙舟的相同之处是都像一条龙一样,有龙头,有龙尾,真是漂亮极了!有一条龙舟是深红色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一条龙舟是天蓝色的,上面也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雕刻在龙舟上,闪闪发光。有一条龙舟是棕色的,这条龙舟真是与众不同,别的龙舟都有一条条花纹来装扮自己,而这条龙舟一点花纹都没有,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龙舟。这条龙舟用木头做成。还有一条龙舟是橙黄色的,这条龙舟是用一个个小小的点做成的花纹,这小点很精致,也非常美丽!
一开始,那条深红色的龙舟遥遥。排在第二的是那条橙黄色的龙舟。但是后来那条棕色的龙舟,不知怎么了,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带着棕色龙舟,棕色龙舟上的选手们奋力地划着龙舟,划到了第一名,不过虽然他们的龙舟已经到了第一名,但他们依然不骄傲,快速地划着龙舟。别的龙舟怎么样也追不上棕色龙舟。
最后,棕色的龙舟冲到了终点。第二个冲到终点的是那条天蓝色的龙舟,第三是深红色龙舟,第四是橙黄色龙舟。
这就是精彩的赛龙舟!我非常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回味端午心得体会篇十
时值晚春,繁密的枝叶已被春风吹成深绿,再过不久,便是屈原为国捐躯的日子,人们为了鱼虾不撕咬他的身体,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纪念屈原成为了中国的节日——端午节。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不进行向河里投粽子这种浪费的事情了,端午演变成了一家团圆,享受美味的节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团里放上一颗肥腻的'肉块,我倒不怎么喜欢这种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乡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饰,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实的想法。晾干的芦苇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尔向其中塞入一颗甜枣,折叠成锥体,绑上纤细的苇杆,载入锃亮的瓷盘,锅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龙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盘,大块浓绿被这波涛淹没,于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锅盖,轻轻扣下,叫他接受洗礼,散发香气。
苦痛炽热的煎熬总是漫长的,待火光熄灭方才发现,苇杆不知何时变得色深柔软,棕叶绿得油亮,颇有食欲。捞入盘中,松开棕叶之上的束缚,抄起筷子,夹住一端棕叶,慢悠悠地将白玉般的糯米自棕叶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绿的粽叶下,糯米光滑的身躯更显洁白明亮。
放在盘中托在手上,轻捷地将它们摆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摆上载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夹起粽子蘸少许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儿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劳累一挥即散,仿佛回到古时田园的小家,食物简洁却真情四溢,总觉得这就是屈原先生向往的生活。满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纵使时间老去,年代老去,我们老去,但有一样东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国传统的节日,先人的愿望,我们的和谐,将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远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