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路口初二字篇一
如果我可以活一百年,前十年的时光是无知,而接着的十年时光不在某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花费时间,或许现在的我并不会感到迷茫,也不会感到从所未有的困难。
假如我早一点儿领悟命运、人生、生活和理想这几个词,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我承认,我贪心过,粗心过;但我也认真过。现在我后悔了,我想要转型。但‘转型’这个词,对我而言很难,因为它要从零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忘记许多曾经的记忆,可我无法从昨天的记忆中逃出来。从零开始,意味着做另一个自己,可我又将如何去改变?谁会告诉我,谁又会支持我?或许没有人。
曾经痛过,哭过,恨过,可转过身想想又何必呢?因为不曾有人在乎。我的过去并不美好,可我不得不坚强。因为站在我身后鼓励我的人慢慢的随着我的长大而消失了,就像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样。小时候,以为长大是件很美好的事。可后来,我后悔了,原来长大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因为长大了,父母变老了,朋友消失了,世界再也没有童话了。人心是变得如此的险恶,让我不得不时时刻刻防备着。我厌倦这样的世界。
现在的我,只不过是行尸走肉,不知道灵魂去哪儿了,或许在昨天的记忆里吧。我想要改变,做下一个自己,不想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因为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让我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可那样,我会不会变得自私了。一切的问题总是困绕着我,可我只能迎着风风雨雨走去。于是,我只能对自己说:加油,要坚强。
现实之残忍,时间之长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毁掉一个人的命运,但我希望可以改变我的命运,使之转折。
下一个路口,下一秒做下一个自己。
路口初二字篇二
我家附近有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不过,每每路过这个热闹而开阔的地方时,我的心中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最初搬家到这里的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在模糊的记忆中,只感觉那时的十字路口和现在很不一样。具体不一样的,我只记得一处——那时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一棵高大而挺拔的梧桐树。
春天,百花盛开,彼此争奇斗艳时,那梧桐就在它们身旁站着,低头看着花儿们嬉戏玩耍,像母亲一般慈祥。夏天,梧桐枝繁叶茂,绿油油的颜色为这附近增添了色彩。秋天,梧桐的叶子渐渐泛黄,在空中旋舞,飘落在地上,远远看去,反而显露出智者光芒。到了寒冬,它依然昂首挺立,孕育来年的翠绿。
年幼的我们,在梧桐树下聊天,在“巨型伞”下躲避阳光,在它粗壮的身体后面玩捉迷藏……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经过那个十字路口,习惯性向东北角瞟了一眼,却没有能让我目光聚焦的对象了,我愣住了,又仔细看了看———只剩一个树桩。
天已黑尽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树桩的纹路上,一圈圈的年轮似乎在向别人讲述它的生平,它的奉献,它的委屈和它的死亡。来往的人奔波着,他们只觉得路口莫名开阔了,却又一转眼就被手机消息的提示音夺走了注意力。似乎,没人注意到那矮小的木桩。那一刻,我真的迷茫了。那棵梧桐树,伴随着我美好的童年生活,消失了。小区的一个老奶奶购物回来,颤巍巍走到我的身旁:“听说要修地铁了……”我默默听着,神情严肃,像是缅怀梧桐,也像是缅怀逝去的童年。
这个世界就如同这十字路口,它发展得太快太快。看着现在路口边坐落着一幢幢高楼,脚下的地铁一趟趟飞奔着——或许,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就是自然最初存在的意义吧。但是,我的心里却总有些许的失落……
路口初二字篇三
理解和埋怨是人生的一个路口。人与人之间,若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曾经我有一次网上订了点东西,结果个了好长时间次送到。打开门,送货的年轻人“呼”的把箱子往地上一扔,手扶着门框,歪着头,撇着嘴,脸上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而那个刚才还看着不耐烦的年轻人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我在旁边看着奶奶,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亲切,每道皱纹里都透着关心,好似在和亲人说话。这让我大为不解。
“没关系,”奶奶微笑着接过话来,“这也是难免的,没关系”
等那年轻人走后,我疑惑地问奶奶:“您为什么对他态度这么好?”
奶奶没有回答我,却反问:“你看他最后是不是也笑了,也道歉了?”
此时,我忽然明白,原来这也是一个路口。左边通往理解,右边通往埋怨。每当你在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时,就是在选择走哪一条路。两条路看似相同,但结果却是相反的。
路口初二字篇四
曾几何时,在梦中回首,我站在老家的路口,朦胧的人群,不绝的喧嚣,多年前立在那里的木屋爬满了沧桑的纹路。不曾留意的往昔,沉淀出温馨与美好。
记得年幼时,祖母到路口的集市上买菜,转过拐角,一股浓郁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清晨的霞光将旁边鳞次栉比的老屋覆上一层暗淡的黄色,那一边,小吃摊上腾起的滚滚热气在空气里氤氲。
她人已至中年,天天拖着臃肿的身体来到这店门前,炖肉、剁肉,蒸饼都是她一人气力完成。又小又旧的集市,不甚宽敞的街道,整个路口响着她刀落的清脆敲击。“早啊,大娘!买菜吗?”祖母常给我在她那儿买夹馍吃,她热情四溢地招呼着,响亮的声音在秋日冰凉的寒风中振荡,她用刀面铲肉夹于馍,将面馍填得饱满,然后探腰将馍递来,再转头掀起锅盖,热气便笼罩了她的面颊。“给,小子!吃得壮壮的!”她充满笑意地将馍递给我。
路口宛如一本翻开的旧书,过黄的书页上画满了路口的一人一景,一个路口便是一段往事,梦寐里无端回想勾引起往日的千丝万缕。
回忆沉淀于往昔,沉淀于故人,沉淀在慢慢流淌的怀念中。
梦中的我踏上老街的青砖,再聆听着鼎沸的人声,再伫立在熙攘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