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认识的他篇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生答)
师:说的真棒。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一起读一读,多响亮啊,多有精神啊!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
生: 2个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能和你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开始吧!说好了吗?好,你来试试。
3﹑ 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请同学们拿出用具,同桌合作,试试看!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找两个小组来汇报作比较)
师:(竖着摆﹑斜着摆)那么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还可以这样摆。(“v”字型)
师:哎,他们摆了几条线段?这两条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评价:你们真有创意,了不起!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课件出示)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评价:你们真的好眼力!
6﹑评价:小朋友们,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线段,真棒!
7﹑欣赏生活中线段:(课件出示)
师:在我们生活中线段无处不在。瞧,芭比公主漂亮的小木屋就是由许多条线段组成的,这条红色的线段就是其中的一条;电视显示屏上也有许多条线段,这就是其中的一条;咱们吃饭的桌椅上也有许多条线段呢!你们看到了吗?小朋友们最爱玩的滑滑梯上也有线段呢! 它在这儿;这是一扇漂亮的门,你看到门框上的这条线段吗?最后再来看看椅子的漂亮座垫,上面也有线段呢!
小结:这些图片多美啊!我们的祖国也很美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8﹑欣赏音乐:(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三﹑画线段
1﹑画线段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哎呀,你画得也不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4﹑谢谢这两位小老师,我们知道了画线段时的注意点。那么你能画出两条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吗?谁来展示一下。
5﹑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生答)(出黑板报,我们用线弹出又长又直的线段)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数一数
课件依次出示五边形﹑六边形,它们叫?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呢?请你们拿出图形小组合作数一数吧。
那么,现在老师想画一个十边形,要画几条线段呢?
师评价:你们真爱动脑筋,真了不起!
2﹑ 画一画
小朋友,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看题目:(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和5
六﹑ 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有两个端点
认识的他篇二
本课是前面两节内容的发展与升华,前面两节讲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是认识了本质与规律后,认识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它需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认识。在此,教材把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完整地统一起来。
1、知识方面:教学中应以事例说明认识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深化、发展认识的含义及原因。
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提高对“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这一观点的理解与运用的自觉性,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不断调整的理论依据。
1、重点:为什么要深化、发展认识,从能力培养上说,搞好这一点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
2、难点: 对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这实际上涉及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这一理论,深入分析,难度较大。
联系历史知识分析理论的方法,同时以现实的事例进行分析,辅之以历史图片、影像资料,提高趣味性,适当进行讨论。
二、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板书)] 结合我国的政策的变化运用分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说明。
三、学习知识是不断进深化知识、扩展知识,把知识向前推进的过程(板书)] 在此,可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来说明这一道理。从而提高觉悟加强能力。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2、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扩展(领域)
推移(进程)
3、学习知识也是不断深化知识,扩展知识,把知识向前推进的过程
认识的他篇三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提供了画在方格纸上的3个平行四边形,而且每个平行四边形都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涂色,要求学生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通过计算或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的要求,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感受: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涂色三角形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感受联系
同学们,学校新建校门口有一块长方形绿地。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把这块绿地平均分成二块,(课件出示),一块种红枫,一块种桂花。你认为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展示三种分法)
①(沿宽分) ②(沿长分) ③(沿对角线分)
最终学校选择了第3种方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这二块绿地大小一样?(课件展示:剪,旋转,平移重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呢?(10×4÷2)
2、启发猜想,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
(1)拼摆
a、学生拼摆每种形状的三角形
b、展示拼摆交流情况(三种情况:请学生在黑板上拼摆)
c、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填表
(3)讨论: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面积=底×高÷2
2、深化理解
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口答,交流想法。
3、归纳小结
(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完整板书:s=ah÷2)
(3) 反思: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算出底和高的乘积后还要除以2?
4、反馈练习
(1)p16练一练
①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说想法。强调:为什么乘以2?
②第2题。直接写得数。强调:为什么除以2?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示标志吗?(课件出示)做一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2、拓宽补充1:现在做2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又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①8×7÷2×2 ②8×7 (你是怎样想的?)
3、拓展补充2:生活中还有一种也是
三角形的交通警示牌,大小如下图:
3分米
4分米
2.5分米
你们能帮着算一算面积是多少?
(只列式不计算)
列式是:3×4÷2为什么不用2.5分米?你明白什么?
四、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1、这节课我们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 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米。
3、只列式不计算。
p17练习三第2题。
五、延伸拓展,发展思维
1、学校门口的长方形绿地,两边还有两块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土地,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如下图)
4×4÷2 4×4÷2
2、想一想:通过剪、拼,能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有兴趣的课后试一试。
认识的他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2.对数组成10。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学生齐读一次。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2.室外游戏:“站位”。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在游戏中结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