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初一的春天手抄报画好了吗?
温暖的春风吹走了冬天的严寒,大地恢复了一片生机。
我换上春装,来到郊外找春天。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已经悄悄地降临!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你看,山上的柳树抽出了嫩芽。一阵风吹来,柳条随风飘动,就像一群欢快的小姑娘在快乐地跳舞。你再看田野里,麦苗一片接着一片,像绿色的海洋,一阵风拂过,“海洋里”碧波荡漾。那金色的油菜花,一片片,一块块,像海洋里涌出了一座座小金塔,又像一条条金黄色的地毯,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彩。清风徐徐吹来,浓浓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我都要陶醉了。
春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花园里的花儿都绽开了笑脸,粉似霞,红似火,白如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热闹极了。这更是添加了春天的色彩。
春天更是一个欢快的季节。随着天气变暖,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多。远远望去,草地一片绿色,好像一条绿地毯,踩上去软软的,柔柔的。我干脆躺在草地上,尽情地沐浴春光。小孩子在草地上捉蝴蝶,放风筝;年轻人甚至在草地上支起了帐篷,打算在这儿野餐。好一片欢乐的景象。
我爱春天。
严寒的冬爷爷在新年中悄悄地离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到处都像约好了似的换上了绿色的春装。
这时,脚下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此时已经苏醒了。都把头伸了出来,呼吸新的空气,同时给大地披上了绿装。
花园里的花有的开放了,有的还在睡大觉,没开花的花瓣合在一起,像个小雪球,只有头上一点点淡粉色,里面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已经开放的花朵引来无数只勤劳的小蜜蜂。
湛河上,河水“哗哗”的流水声,像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咦!哪个调皮鬼把黑水泼进去了。这一团,那一块的。哦!原来是成群的小逗号—蝌蚪宝宝。河对岸,翠柳成阴,柳丝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微风中轻轻地飘动着,像一个少女在梳理着她的头发。
啊!我爱春天。因为它给万物带来生机。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着诗情画意,怪不得古人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呢!”原来就是这样。今天,我终于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今天,我来到公园和妈妈一起遛弯。在路上妈妈遇见熟人他们聊起天来。我独自一人在小公园里逛来逛去。累了就坐在花坛下。
忽然我发现了一抹绿颜色,定眼一看原来是小草发绿了。嫩嫩的小草像刚出生的小婴儿一样,柔软,娇小。忽然一丝快乐划过我的心里,可能是冬天时间太长了吧,一百多天的白色世界,是看了都会发懵。一夜之间白色多了一点绿油油的。想必大家都会高兴吧。看到远处枯黄的杂草下面隐约透漏着一点绿色。这可能就是李白诗人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吧。抬头看见了柳树也发芽了,小小的嫩芽,禁不住让人喜欢,禁不住让人摸摸它。看天空变的越来越蔚蓝,白云在上面肆意的.画着天画,多么美好的开始。
小燕子从我视线里出现,嘴里欢快的唱着耳熟能详的歌曲,忙忙碌碌的,搭盖自己的小屋。一阵风拂过我的脸颊,好怀念,好温暖,心里欢呼春风婆婆来了。公园里似乎一片暖暖的感觉。
心里似乎很美,很暖。久违了,春天。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走过冬天。在这个干枯阴冷的岁月里。我们渴望听到花儿含胞绽放的声音。我们痴迷小草破土而出的过程。我们更希望目睹“北雁南飞”的归来在空中划过的痕迹。冬去春来亘古都是这样。
春是收获希望的季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崭新的人。崭新的事。仿佛销声匿迹后突然冒出来似的。临着春风的沐浴。迎着春泥的气息。我们暗自祝愿自己能事业有成。财运亨通。爱情更上一层楼。所有的殷实愿望都伴随着春这个切入点进入无休止的圆规道中。回顾过去我们愤愤不平。崭望将来我们信心百倍。琢磨过去。悔恨过。惭悔过。后悔过。自己含恨写下那么多爱的箴言。心底最深处说不出的苦楚时时都有暴发的冲动。“从来不要试图做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那样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不觉中时间已经湮没了一切属于我的美好记忆。时间的魅力就在于能带你穿越时光隧道。经历几世轮回。让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值得不值得。看过年轮的预意。所有的记忆也在清晰的往模糊的方向消褪。只是不知道最终的去向。即便如此。缄默的笑言。矜持的举动也会时不时的脑海中徘徊。而自身则一直沉浸在意犹未尽的美梦中。蓦然回首。那人已在灯火澜姗处。要么希望时光倒流珍惜简短的瞬间。要么渴望时间急逝挥霍漫长的光阴。无谓的应酬只是保护好自身的“核心利益”。即然不能如愿就只有殊死一博了。
为了将来。更为了责任。我追求着。寻觅着。总希望自己能把纯真的感情投入到正确的地方。但愿这一天‘为期不远’。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二
安全是我们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为了提高初一安全知识意识,为大家分享了初一安全知识的手抄报,欢迎借鉴!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1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2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3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4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5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6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7
初一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8
1、电器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火灾。现代家庭常用电器品种繁多,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本身的质量问题和电器通电、断电、接地保护措施不完善而发生漏电、短路等现象,使电器内部电压突然升高、电流突然增大而导致燃烧或爆炸。
2、线路老化、裸露、接头松动、私拉乱接所引起的火灾。一般电线在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电线老化、电线丝裸露等问题,应当过几年对家中电线进行改换,发现有电线裸露、接头松动等现象应当及时处理,严禁私拉乱接;还要提醒一点,不要将用电器长时间通电,比如将电视机不能经常处于带电状态,应当看安后及时拔出电源插头,以免引起电气火灾。
3、用电不慎引起家庭的火灾的。使用产生高热的电器用具,如电熨斗、电炒锅等,容易因为热量调节部件失灵、可燃物距电器用具太近及电器的隔热保护装置被拆卸或受损导致可燃物着火燃烧,不产生高热的.电器用具,如电视、音响、洗衣机等,内部的电子电路中电容器易发生故障而使变压器过负荷运行,发热起火;常用的发热型照明灯具被安装在可燃物附近或不利于热量散发的部位,也会引起火灾。
5液化气使用不慎引发的火灾。当液化气罐离灶太近且与灶无隔离物时还有可能引燃液化气罐罐口,还有液化气泄漏所引发的燃烧或爆炸。
6、吸烟不慎引发的火灾。在床上、沙发上吸烟时,人在烟末灭之前睡着,则容易使烟头落在床上或沙发上,最终导致火灾及人员伤亡,尤其是酒醉后吸烟更易引发火灾。
7.取暖不慎引起的火灾。很多人喜欢用电褥子取暖,电热丝由于长时间发热或不合格产品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被褥被引燃发生火,并且往往造成人员伤亡。
1、使用任何燃气,都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使用燃气时,厨房内应有成人随时照料,避免汤水溢出熄灭炉火,导致燃气泄漏。使用燃气热器时,家中应有人看管。
3、燃气具每次使用后,必须将燃气具开关拧到关闭位置,要经常注意和教育小孩不要玩弄燃气具。
4、停止使用燃气或临睡前,应对燃气具进行检查,关闭灶前阀(或角阀)和灶具旋塞阀,防止漏气。
5、常用检漏方法是在接头处、管件上涂肥皂液,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严禁用明火检查!
6、在管道燃气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前,发现燃气突然中断或没有燃气时,应将燃气具开关及用户燃气表表前阀同时关闭,拨打供气单位咨询电话、抢修电话,直至接到正常供气通知后,方可继续使用。
7、燃气用橡胶管应使用专用耐油橡胶管,长度宜控制在1.2—1.5米,最长不应超过2米。橡胶管不得穿墙越室,并要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损坏应及时更换(橡胶管使用期限不超过18个月)。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三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一历史手抄报内容 ,欢迎阅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
一、华夏之祖
黄帝和炎帝,
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夏朝建立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一、佛教起源
佛教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 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二、道教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三、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雕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三国经济
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一、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
三、石窟艺术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一历史手抄报 ,欢迎阅读。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 军事家是 ( )
a.孙 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张仪 c. 孙膑 d.苏秦
6、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 )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战双方是 ( )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8、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国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孙膑 c.白起 d.赵括
9、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 ( )
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 ( )
a.燕国 b.赵国 c.魏国 d.秦国
11、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12、在战国后期,下列哪两个诸侯国的联盟对秦国构成了 威胁? ( )
a.齐燕 b.齐楚 c.赵魏 d.楚赵
13、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 )
①孙膑②白起③苏秦④张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该书的作者是 (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
15、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战役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
a.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17、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下列朝代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8、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事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b.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
c.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经济的发展
19、除了战争外,下 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 ( )
a.定期朝拜周天子 b.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扰
c.合纵和连横 d.争夺霸主地位
2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五
1、您常在给我温暖的眼神,您常说快乐健康是孩子的礼物。所以今天,我送上一个笑,温暖您的心。母亲节你永远的节日。
2、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无私疼你、爱你、关心你、呵护你的`人,就是妈妈!因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的女人。母亲节,祝福天下的妈妈:一生平安、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年轻永驻!
3、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那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您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永远我都记得,在您的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成长而萌生的喜悦!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永远年轻!
4、责骂中,总包含着爱;唠叨里,总透着关心;沉默时,总藏着挂念;举手间,总盼儿平安;这就是母爱,母爱伟大,难以回报,唯有祝母亲节日快,健康平安!
5、皱纹在你的额头留,白发在你的头上留,岁月在你的肩膀留,微笑在你的嘴角留,坚毅在你的胸中留。祝福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我对你的爱在我的心中留!
6、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7、用心灵之纸,折成世上最美得康乃馨送给你的母亲,感谢她给予了你生命,并让你成为我的朋友,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祝福你的母亲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8、妈妈,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只备受关怀的小鸟,今天它为你衔来了一束芬芳的鲜花。
9、您给了我们生命;您给了我们温暖;您给了我们快乐;您给了我们教养;您给了我们道理;您给了我们希望;您给了你们伟大的母爱。母亲节,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生活幸福!
10、幼儿时,您是我人生的一杆坐标,教会我善恶美丑;失意时,您是我情感的一座避风港,让我正视悲欢喜乐。你永远都那么爱我宠我呵护我,连唠叨都充满爱的味道,谢谢您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11、母亲节到了,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表示我对母亲的敬意;送给母亲一件衣服,表示我对母亲的关爱;送给母亲一句祝福,表示我对母亲的感恩:祝福母亲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六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 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七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坚强,复兴中华路,每逢清明祭祖忙,思念先烈感衷肠。小编整理的缅怀先烈手抄报,供参考!
1
又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儿童公园。儿童公园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是1950年为纪念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民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珍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社会,建立社会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先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是你们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斗争,是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让后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们,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珍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建设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争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址,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
古往今来,许多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同学们的心情汹涌澎湃。毛泽东亲笔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聆听了革命前辈讲述先烈的光荣事迹,知道了那佩戴在胸前的红领巾,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明白了烈士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使他们的形象光茂四射!
看看这些烈士的壮举,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烈士们把美好留给了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使命,学好知识,努力好好学习,继承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把国家建设的繁荣昌盛。
1、中国的`勇士,你们的英魂永驻我们心间!
2、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致敬!
3、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先烈不朽。
4、每次望见五星红旗,就想到你们,各位先烈,是你们的献血染红了它!
5、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踏着先人的脚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建造这美好的家园。
6、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7、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历经风雨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的斗志更坚?因为中华魂,民族魂!
8、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初一我来了手抄报篇八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与自由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初一,欢迎阅读。
火灾逃生自救十法
一要了解与熟悉环境。在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与灭火。
二要迅速撤离。当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三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与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四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六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八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九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与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与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