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中国渔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大家看了这个题目一定会问:为什么叫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呢?别急,听我往下介绍吧!
先听我介绍一下孔子吧,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
听完我的介绍,大家对孔子熟悉了吧!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终于踏上了旅游之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车里,转眼之间车子已经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郊外,我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路飞快向后躲藏,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两旁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高大挺拔的杨树。
两小时后我来到了孔庙,孔子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文化。看着孔庙,我仿佛来到了孔子的年代,我坐在他的学生中,仿佛看见了我自己,穿着古代的衣着,盘腿而坐,聚精会神的听孔子老师讲课。
孔府内有许多的陈设,有奇花异草,还有御赐的东西。但我还是认为后花园比较有意思。那里的树太怪了,有几乎吸附在石头上的松树,缠着另一颗树的树......但是奇特的是那"五柏抱槐"。"五柏抱槐"看上去像五棵连在一起的柏树,中间却长了一棵槐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一棵柏树,一天突然遭到雷击,树干被雷劈成了五块,但它的五个"瓣"却成了全枝,正好,中间怎么来了个槐树种子,吸收柏树的养分成活了,再加上它长得比槐树快,于是,"五柏抱槐"的奇观就形成了。
最后我再到孔林去看看。遍地是开花的二月兰,如果不是满眼的墓碑,更像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公园。那颗颗松柏,有的几百年,仿佛在我讲述着历史的文化。树木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大多数我都说不上名字。时间过得真快,天色渐晚了,我恋恋不舍的结束了这此难忘的文化之旅。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中国渔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中国渔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每当提到龙文化,双流人总会想到黄龙溪。
黄龙溪,这个拥有2100年历史的小镇,有许多闻名遐迩的特色,比如有饮食、建筑等,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龙文化。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黄龙溪黄龙桥旁总是摩肩接踵。人们在这里消暑,玩水,其乐融融。溪水中的黄龙更是引人注目,那石雕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溪由此得名,所谓“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黄龙溪由此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这是对舞龙灯习俗的生动描写。火龙节也是黄龙溪的龙文化之一,节日当天,黄龙溪会有烧火龙表演、彩龙表演、南狮表演,场面十分壮观,气势磅礴,这就是黄龙溪被称为“火龙之乡”的原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川西文化风格。
黄龙溪有三个寺,最具龙文化的当然是古龙寺,古龙寺正门上为戏台,名为万年台,万年台院坝南北各有一棵古榕树,传说这两棵树是黄龙祖师来此普化百姓脱离苦海时亲手所植。两树盘根错节,就像两条龙一样。
小吃一根面也煞有龙文化,因为一根面下锅时煮熟就像猛龙过江般,一时间龙飞凤舞的,甚是好看。说这也是民间一着流传着“不吃一根面,枉到黄龙溪的原因”。
黄龙溪处处弘扬着龙文化,由此可见,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中国渔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铃儿响叮当欢庆圣诞的歌声喧嚣在城市上空,圣诞树上纷繁的彩灯闪得我心烦意乱,图片里圣诞老人那伪善的笑容让我觉得格外刺眼。
心惶间,瞥见一处孤巷,在灯红酒绿的阴影中,那经历过风雨沧桑的石板路,路旁古朴的门扉,似有缕缕馨香随风而来,吸引我走近。
巷口,一位老人鹤发童颜,只见他手持一支羊毛大毫在地上书写,笔足有一米多高。我忍不住站立一旁,欣赏这副画面:老人紧握着笔,将笔浸入身边的砚盘,吸水、提笔、起、顿、转、出锋,笔画是那么遒劲有力沾上水迹的青石板瞬间变得极富神韵。老人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那大笔之下似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又似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
华灯初上,人群涌动。快点快点,晚了就赶不上圣诞晚会了!几个人推推搡搡地从巷口跑过,踩在了老人那还未干的字迹上。我正想走上前去阻拦,一个小女孩停了下来,退后一步,歪着脑袋看那些字。她的母亲一个箭步冲过来,也踩在那几行水墨书写的字上,对女孩叱道:快走啦!不要靠近那个穿得老土的老头儿,还有那个烟灰缸,脏死了,别动!老人低头瞄了眼身上的旧长衫和地上的砚台,嘴角掠过一丝苦笑。
带着忧叹,我离开了巷子。大街上,圣诞树依然散射出诡异的光,坚定了我内心的信念:我要从自己做起,找回我们的文化传统,找回那不该丢失的文化自信力!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中国渔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从乔布斯到人大教授“财富逻辑”,从“杜甫很忙”到“梁林故居被拆”,在这些时事阅读中,我们学会了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在这一系列时事中,杜甫也学会了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骑白马的杜甫、送水的杜甫、高达战士、谈恋爱的杜甫……”如果杜甫穿越过来,看到这些他也只能哭之笑之了。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的一生中都是在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中度过的。也许这就是中国诗人在写出流传千古佳作的前提吧。中华文化极其夺目的一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被贬,失宠,摔跤,悲随之来;外出走走,看看,就有了诗词。
范仲淹,被贬写《岳阳楼记》,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身处暮年的杜甫在陨落前二年亦写下了“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然范仲淹比杜甫晚两百多年出生。中国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如今,网络上对“杜甫很忙”的涂鸦,把中国文人十年寒窗苦读、饱读诗书的君子品行与现代人的浮躁和价值取向的迷失形成鲜明对比。但原画中杜甫冷峻深思的表情却没变。我想,这些处于人为的,归根结底,涂鸦人想保留下杜甫那双深邃的凝望的眼眸。也许是想借杜甫来讽刺我们无聊的炫耀。
就像余秋雨先生写《文化苦旅》的警世意寓。在中国文化的航行进程中,我们也要像古文人一样“苦旅”。
我也曾想划过杜甫漂泊过的水路?可那亮晶晶的水路,竟会这般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