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条弟……”校园里不时传来朗朗书声,随着读书声,李毓秀的《弟子规》也来了。它的书香弥漫了整个校园,低年级背着,中年级读着,高年级理解着。全校每人都有着一本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启蒙教材,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文章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格守的守则规范。
《入则孝》是《弟子规》里一个重要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应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不使父母生气。我们要学习黄香,十分孝顺父亲。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我们不能损为人儿女的本分,因此惹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如有私藏,品德就不完美,父母会伤心。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第二个“身份证”,在日常行为中,是诚信和信用的综合表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果,一方九鼎,一诺千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守信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道重要的底线,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
诚信,可以引来发家致富。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无信,行之不远”,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应尽力做好,而不能用花言巧语或欺骗。华盛顿与樱花树是个流传为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砍倒了棵父亲的樱花树,他勇敢地承认,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弟子规读后感篇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弟子规》。
它主要讲的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包括我们要孝敬父母、关爱别人、礼貌待人以及如何为人处事等内容,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弟子规》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教育我们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父母为了我每天辛苦工作,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我呢,却不知回报。我知道我理应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平时却连自己的小衣服都不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觉得理所应当。学习了《弟子规》,我感到很惭愧,今后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尽可能的为父母多分担一些。
当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从”时,我更是后悔极了。平时我爱贪玩,练琴时间很少,能拖就拖,因此妈妈总是说我,给我讲道理,可我却嫌她唠叨,总是不耐烦地敷衍,甚至顶撞她。看了《弟子规》,我才知道她是为了我好,明白了妈妈对我的期盼和寄托。
书中像这样富有人生哲理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还很多,如:“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教育我们学习、工作不能拖拉,要抓紧。“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向别人请教。
现在,有些话我都能背下来了,今后我还会继续读《弟子规》,并细细品味做人处事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修养!
我们从08汶川地震中看到了光明,文明是大爱;
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有信心让文明的春风刮得更新!更真!更纯!让它变成参天大树,撑起片片绿荫!
弟子规读后感篇三
这月起,妞开始读《弟子规》。
本来去年就想让她先读《弟子规》,可是她爸爸说:里面有糟粕,说什么父母不对也要听,不读也罢。我也没有深究,就先让妞读《大学》。
但我自己经过阅读和思考,却发现《弟子规》还是一本很好的书,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出现目无尊长、不懂礼貌等缺点,《弟子规》可对症下药治疗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读读原文就知道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弟子规读后感篇四
《弟子规》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孝的语句,书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些发法。学生首先要孝敬父母,服从兄长,其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人要讲究信用。对他人要有爱心,要亲近和崇拜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做好了这些之外,如果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多学文化知识。
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不禁想了想我自己,有这样做到吗?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做一下家务。我心想:我才不要,做家务这么累。于是我便找了个借口说:“不行,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妈妈听了,摇了摇头,继续开始辛苦地洗衣服。看着太阳高挂在天空,温度持续上升,妈妈在烈日当空下洗着衣服,汗水不断往下流。看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心里感到了愧疚。父母每次让我做点小事,我都拖拖拉拉,总喜欢说:“马上我就去,看完这一集就行了。”是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学着记住这句话,把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每当父母让我做什么事情时,如有偷懒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时,我便会用这句话来警告自己,做事情千万不能再这样马虎对待。
当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的时候,我想到了古代的孝子王祥。她的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一天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于是王祥便为继母捉鱼,但河水已经结冰了王祥变脱掉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鱼。对啊!虽然继母不喜欢他,但王祥依然孝敬继母,父母喜欢我,我孝敬父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能很好地孝敬他们,那才是一种孝顺。
孟宗泣不管母亲说什么他总是照着去做。孔融四岁能让梨,这都是孝。孝无处不在,《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孝。
弟子规读后感篇五
弟子规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主要讲了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其中最让我感叹的是孝敬父母的句子。
亲友疾、药先尝的意思是:父母亲得病的时候,要先帮父母尝一下药。
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不可待慢,得马上去父母身边。
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干什么的时候,不能偷懒不做。
父母教、须敬听的意思是:父母给你讲道理的时候,得认真听。
这些道理只要明白了,所有人就都会孝敬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篇六
今天爸爸又叫我读《弟子规》。我可是读了n遍了,曾经背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还读,岂不是浪费时间?如果用来玩悠悠球该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愿意,可是又没办法,谁叫他是我老爸呢!
于是我无奈地拿着书,有气无力地哼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哼着哼着,几年前第一次学《弟子规》的情景又浮现出来:和蔼可亲的蔡礼旭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弟子规》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读的,也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背的……蔡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地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对照《弟子规》我发现我有不少地方还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有时只顾自己玩,对父母、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父母、老师没有打我是对我的爱护,我应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赶紧坐好,认真的读起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爸妈叫我早点起床,要么锻炼身体,要么诵读经典,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有点懒散,有点拖拉,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看来,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又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爸爸说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而"勿畏难,勿轻略。"则是鼓励我在学习中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言放弃,要刻苦钻研,在钻研中获得乐趣。当读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读的就是圣贤的书,有些同学看一些不适合的书,读这些书,不但蔽聪明,坏心志,而且浪费了读好书的时间,损失可大了。
感谢爸爸又让我读《弟子规》,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要把《弟子规》当作我的良师益友,让它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
弟子规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是清代的蒙学读物,许多人都是因为读了它以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其中有三句话我的印象最深刻。
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听到父母的呼唤,回答不能迟缓,父母的派遣,快做不能偷懒。而我在家里却像一个“小皇上”,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总是投机取巧。学了这句之后,我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务了。
第二句:“事物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不要匆忙,忙中大多出错,不必害怕困难,也不轻率随便。我的性格浮躁,做事总出错,动不动就发火。我的困难只有一个,那就是写作业。有一次,作业非常多,我咬着牙一下子就写完了。做数学题时,我没有看清题意就把答案写上去了,结果是一个暗红色的大叉。学了这句话,我做事比以前细心多了。
第三句:“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没有弄清之事,不可轻易发言,听到的并不确切,不要轻易就传。一次,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我自信地把手举了起来,结果话只说了半截,就说不出来了。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的杯子摔坏了,我就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结果第二个同学说是他自己摔坏的,他去拿扫帚来清扫,刚好一个同学走了过来,才导致成了一场误会。而我呢,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学了这句话后,我知道在没有得出结论时不能随便对别人做出评论。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更明白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我要继续学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篇八
一年级开始,我们班同学冼哲贤的姑姑给我们每人捐赠一本书,叫《弟子规》,从那以后我们的莫老师每天都要求我们朗读《弟子规》。
可是我过了很久,我仍然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妈妈再三催促了好几次,我才懒洋洋的坐了起来,还满脸不高兴,现在想起来还有一点惭愧呢!
还有一次,星期天的时候,我去普罗旺斯表演拉丁舞,我一直觉得那件衣服很难看,而且紧,又不舒服,于是我一直大声抗议,妈妈说:“能穿就行了,干嘛那么挑剔呢?”我转念一想:“《弟子规》上面说“衣贵洁,不贵华”,意思是穿的衣服在于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想到这里,我终于不再挑剔了!
《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和不足,也知道了莫老师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因为它可以教我们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弟子规》真是一本好书!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