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经常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巩固学习成果,强化记忆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一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二
一、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实词列举。
1.少习吏事(熟悉,通晓)2.寡学术(少)3.每归私第(自己的住宅)。
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5.处决如流(比喻快速)。
6.既薨(已经)(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9.卒用其人(终于)10.及为相(做,担任)。
1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1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
三、虚词列举。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连词,不译)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3、普又以其人奏(将)4、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然后)。
四、课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三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李白)。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四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五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学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联系上下文,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六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0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5。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06。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0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08。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09。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0。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2。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七
专题四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节)。
1、七大洲(按面积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3、“水球”: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5、半岛: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八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九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
文章。
总结。
供大家借鉴。
1、人类的。
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形成压力差。
2)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类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十
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耕地面积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2.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十一
1.雕版印刷术:我国隋唐时期发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北宋匠人毕昇发明。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
(2)发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发明:汉代制成“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又制成了罗盘。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1)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代发明了火铳。
(3)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概况: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3.海路。
(1)航线: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
(2)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4.作用。
(1)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十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
1.我国历第一位、也是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
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皮逻阁。
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
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吐蕃。
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遣唐使。
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鉴真。
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天竺。
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步辇图》。
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玄奘。
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
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外郭城。
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东市和西市。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孙思邈的《丹经》。
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炼丹。
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
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飞天图案。
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印纸。
26.唐朝末年,的印刷业中心是成都和洛阳。
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或者飞火。
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李春。
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隋朝。
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
32.唐朝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西域乐曲。
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诗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秦王破阵乐》。
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被称作是药王。
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新科进士。
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记诵儒家经典学说。
39.我国规模、艺术成就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茶叶。
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44.唐太宗手下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
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陆羽的《茶经》。
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开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单孔石拱。
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长安。
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吐蕃。
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回纥。
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靺鞨。
56.唐朝时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坊。
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南诏。
60.杜甫的诗歌中,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的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模板13篇)篇十三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
二、观察法p2。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四、对照实验p15。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