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片段片段教案篇一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第一次见面,咱们相互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通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原来老师已经告诉你了!/我的姓啊,很有意思的,把它倒过来,反过来,转半圈,还是一样的!猜猜看!)
2、王老师啊今天特别高兴!记得五年前,我就来咱们通师二附,实习过,当时而附的小朋友热情、活泼!留给我的印象可深了!今天来到二附,见到你们,也很想跟你们交个朋友,介绍一下你自己,你的班级或你的学校,可以吗?(补:我相信在座的客人老师们也是很想知道的!)
[评价:(简单地)行啊,好,,记住你了!……
(可以在传话筒的过程中补白:话筒在哪儿,帮忙传一下。拿着话筒,享受的可是主持人的待遇,只要举手发言,就有机会。)
二、导入揭题(激趣)
1、揭题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跟着老师书空是个好习惯。“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
2、一起读,知道题目意思吗?钓过鱼吗?
3、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三、初读探趣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儿打上问号。
[课件]
(巡视)
2、反馈。手:停。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评:不错,三个生字全读正确了,我们一起读一遍。(课件出示三个生字)
还有谁再来读。(评:诗读得不错,还能读出那么一点味道来了,不错,果然会读诗)
3、有不理解的词吗?
让学生一一列出。
谁能帮帮忙。
让学生说,教师一一界定。(多说了:别人没问的你也答了,少说了:看来有点难度,需要老师帮忙吗?)
垂纶就是垂钓,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
(评:真有意思/是挺好玩的,很有趣/挺逗的/恩,你呢?)(板书:趣)
小结:同学们边读诗,边想象画面,真会读书。
四、细读品趣
1、其实,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可以把自己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2、巡视(发现问题一一指导:大家的感受不一样,有的在后两行,有的在第一、二行也找了好几个呢)
个别指导一、二行词语,鼓励发言。
3、反馈: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句?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同座交流交流。
4、谁来说?(指名)(如回答后面二句的,确实有趣/说出了你的感受,请坐,你抓住了,好的,还有其他的吗?)
①蓬头。(第一个回答的板书)(及时板书)
小结:啧啧,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真是野趣十足呀!(指板书说)
(,抓的好,还有吗?)
②侧坐(及时板书)(及时板书)
回答当中插:“侧坐”在大家眼里有那么多丰富的镜头,你们想象得真有趣。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指板书)
还有其它的吗?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评价:感受的兴趣不一样,读出的味道也不一样。你对……情有独钟。
过渡:从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
⑥“遥招手”“不应人”(相机板书,摇招手,不应人)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遥招手”、“不应人”。(板书)
多么有趣呀,越爬越有趣。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
方法:借助手势。评价:听出你的担心来了。
一起来读好它!(齐读)(教师加手势“嘘”提前渗透。)
4、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好,你来演这个“蓬头雅子”。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走上讲台:我来问问你,你这个动作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
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路人不会怪你的,下去吧,小家伙。
一群鱼儿游过来了!抓住机会哟!
师:(换个地方)再来问问:小朋友,请问牛家庄该往哪儿走哇?
你这个手势什么意思?
评价(3)相机
小朋友,刚才的招手是什么意思?
谢谢你,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握握手!下去吧小机灵鬼。
小结:一个“招手”,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有的这么表演,各有各的情趣,同学们的理解都可以,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甚至连是小孩招手,还是路人招手,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呀就是学古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等我们长大后再去研究。
五、吟诗诵趣
师范读(完,听音乐)
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是自我陶醉的体现。自己也试着吟诵这首诗。
大家(挺)有吟诗的味道,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掌声,真不愧是二附的学生,no.1!吟诗见功底呀!(竖拇指)
一起来吟这首石,能不看屏幕吗?音乐一起来……(手势指挥)
六、拓展赏趣
1、大家沉浸其中地吟着,陶醉在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拿出讲义,老师推荐给大家的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2、学生交流汇报,先读读,再说说你感受到的童趣。
③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④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七、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片段片段教案篇二
评王树峰老师《小儿垂钓》的课堂教学
通州市海晏小学 唐春燕
在南通市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有幸听取了通州市实验小学王树峰教师执教的古诗《小儿垂钓》,受益匪浅。教者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然后开门见山,导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让学生自读古诗,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在检查预习效果时,相机教学生字,再让学生轻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韵味,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几轮不同目的、不同要求的品读,并辅助于表演,让学生在深刻领会诗意、掌握必要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王老师的教学值得称道的主要有这些方面:
一、 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古诗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从而进入诗的意境,得到美的陶冶。王老师安排的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想象画面、让学生协作表演等环节正是取得了这一效果。
二、 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诗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反复诵读有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王老师在课上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练习:“初读――读通――扫清阅读障碍”;“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语”;“精读――读深――欣赏诗词精华”。这是顺应学生学习生活及将来他们工作实践的阅读程序,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必要保障。
三、 尊重个性,解放学生思维。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正确地理解和辩证地把握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一是把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二是凭借文本引导个性化阅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三是注重个性化阅读的体验和思维,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四是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去代替。如课堂上对“蓬头”一词的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 加强方法指导,拓展课外延伸。掌握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学习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起作用,对于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或者从事实际工作都是有用的,因此,王老师不管是从学习原则、学习策略的层面上,还是从学习技巧、学习操作层面上,都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适当的课外延伸,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些是顺应课改的需要、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学习活动本身的需要的。
转载
片段片段教案篇三
《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儿童诗,适合孩子的阅读口味,理解难度适中。
《池上》教学从主题入手——学生自由读诗,说说诗中的“小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泼、顽皮)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哪看出孩子的顽皮?引导学生回到诗中。先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词理解上有困难,然后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插图解决。接下来设置情境,自己就是那个小娃,因何去采莲?如何去采莲?用动作、神情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在适当的时候,师生共同指出优缺点。在这个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说话练习以及针对重点字的理解上。说话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在引导学生想像荷堂景色时,进行了一些训练。而诗句的重点字则是“偷”,让学生思考“偷”字在这是否是偷窃的意思。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将孩子的“偷采”与作者的“偷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最后为了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掌握了此类古诗的学习方法,特地找了一首诗让他们自由学习一下,效果还不错。
古诗学习,重在方法!
片段片段教案篇四
有关于景色片段摘抄的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希望能帮助到您
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
这时,我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
片段片段教案篇五
吓!镜子里是黑白的我,白色的脸唇,黑色的发眼,眼圈由外向内的黑色渐变,我就像异灵电影中的怨灵,又像是黑白漫画中外表有形的不良少年,就算周围有再多光芒倍衬,也散不出半点光彩。
已经忘了这半学期我是怎么渡过来的,太无聊了,没有什么值得记忆和期待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就只有使我光辉尽失的英语。
那分数让我疑问自己还是自己吗?虽然英语不算我的强项,但也从来没这么差过,不敢相信这学期英语只及过一次,那没有办法不让我心寒,虽然我努力了,但结果如一。
又不及格,现在对于我来说已没有第一次那么受打击了。回忆那个时候就像身处无声电影,眼前的一切那么不真实,人和物都是墨滴和光斑交织的剪影。我就像突然出现在另一个空间的冥想人,感觉别人看不见我,我也听不到别人,可还是隐约感到有人在哭泣。哦,那原来是我自己。
结束。
我将我的回忆写下,才记起那些细节和感受。我又笑,原来我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我不得不否定我不是怨灵,也不是不良少年,也不得不确信生活中有太多光点。我仍是幸福的,是自己把自己想得太悲观。的确,失败了,别人不会笑你,只有自己才会瞧不起自己,即使是可怜人,也有笑的理由。
片段片段教案篇六
安徽省安庆市健康路小学 夏蕾蕾
《小儿垂钓》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浅显,借助书上的画面和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1、 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㈠、初读诗文,读后表扬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
㈡、结合注释,再读诗文,要求边读边想象。
1、说说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并说出根据诗中的哪些词句想象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相关的词句完成诗抄。
其间解决下列问题:
⑴儿童的样子。
⑵“垂纶”的意思,在诗中找出近义词。
⑶儿童专心钓鱼的神态动作。
师:我们一起让自己想象的画面活起来。
㈠、准备阶段:
1、让学生根据诗文安排环境,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
2、根据诗文安排角色,为他们改变一下形象,选择道具,并根据诗文说出理由,帮助理解古诗。
㈡、表演阶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
2、在表演中,教师适时穿插询问:
问路人:刚才你一脸焦急,怎么现在面露惊喜?
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诗?(生吟第一句。)
问稚子:你远远地摆手是想告诉他什么吗?(板书:暗示、示意)
你为什么不出声和他说呢?
看他走过来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这句诗怎样读最能体现你的心情?(生品读第二句诗)
3、学生品读全诗。
㈢、背诵积累。
师:诗读完了,可是故事结束了吗?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
本课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演为依托,通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动作的刻画,既让学生领会了诗意,也让学生体会了感情,受到的语文训练是多方面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积累了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运用。
片段片段教案篇七
时间:夏天。
地点:小河边。
人物:小儿甲、乙、牛牛、路人。
(幕起,初夏的早晨,绿草繁茂的小河边柳树成阴,鸟鸣婉转。小儿甲、乙手提鱼竿、水桶,蹦跳着上。)
小儿甲:今天阳光灿烂,正是钓鱼的好天气。你看,那边水草丰茂,又有树阴是钓鱼的好地方!
小儿乙:是啊是啊,瞧,还有一块大石头!呢正好让我们坐在上面。咦,牛牛怎么还没有?来呢说好了在这柳树下等的。
小儿甲:可能是有事耽误了,我们就不等他了吧!
乙:哎,说好了的事怎么能不做到呢,我相信牛牛一定会来的,再等等吧!
(两人坐下,打开各自的渔具介绍起来。)
甲:为了钓鱼,我一早起来做了许多准备,这是用红薯和面粉做成的鱼饵,(把鱼饵递到乙鼻子下)闻闻,多香啊!听说鱼很喜欢吃的。
:乙:鱼才不喜欢吃这个呢!你看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胖吗,吃肉吃出来的!那肉可是好东西呀,谁见谁喜欢,鱼儿一定也喜欢!我今天带了一些肉,用肉做鱼饵,那鱼呀,还不乖乖上钩,等会儿,我一定比你钓得多。
甲:我不信!你以为都向你这样爱吃肉吗?
:乙:不信?你敢和我打赌吗?
甲:有什么不敢?等会儿牛牛来了,请他做个见证。
(牛牛上,蓬头垢面,提着同,钓竿,一路小跑。)
牛牛:伙伴们,我来了,让你们久等了。
甲乙(齐):你怎么才来呀?
猜,我干什么去了?
甲:掏知了?
牛牛:(摇头)
乙:捉蜻蜓?
牛牛:(摇头)
甲乙(齐):那你干什么去了?看你,头发乱蓬蓬的,脸上还有泥呢?
牛牛:我们不是约好了来钓鱼的吗?我怎么还会去掏知了,捉蜻蜓呢?你们把我看成什么人了?(神秘地掏出一个玻璃瓶)看,就是它!
甲乙:(齐)这不是蚯蚓吗?有什么稀罕?
牛牛:(有些得意)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蚯蚓是鱼儿的最爱,上次,我爷爷去河边钓鱼,就是用蚯蚓作饵,嘿,那鱼儿呀,一钓一条,灵着呢!
甲:(半信半疑)有这么神吗?
乙:(惊喜)等会儿也给我试试。
牛牛:别废话了,我们快去钓鱼吧!我们一定会收获多多的。(边走边说)我要钓条大回家给我爹当下酒菜。爹爹一定会很高兴的。
甲:我也要钓条大鱼回家,让我娘给我做红烧鱼。(回味似的)那红烧鱼的味道可美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流口水。
甲:瞧你那馋嘴的样,口水都流下来了,我要是钓到大鱼呀,让我娘做成鱼汤喝下去,我娘身子骨弱,听说鱼汤能补身子,我要我娘喝了鱼汤身体健康。
甲乙:(走至草丛中)就在这儿吧!
牛牛:好地方。这儿草这么茂盛,刚好遮住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倒影也不会映到河里,惊吓了鱼儿。
(三人放下渔具,挂好鱼饵,甩线,钓鱼。草把三人的身体遮住,只露出小脑袋。周围静极了,只听得几声鸟叫。)
甲:(一连两次把鱼钩提起。)怎么还没有鱼上钩?
乙:你要有耐心,不要一直把鱼钩提起来,看着鱼漂一个劲地沉下去,就是有鱼上钩了。这时才可以提鱼竿。
牛牛:(手势)嘘!安静!当心惊动了鱼儿!
(三人继续垂钓)
乙:(提起鱼竿),咦,鱼饵没了,牛牛,你的蚯蚓给我一点行吗?
牛牛:好啊,你自己来拿!
甲:(手势)嘘!安静!
乙轻手轻脚地走到牛牛处取饵,回到原位,甩线,坐下。)
(路人上,身背包袱,一边走,一边擦汗。)
路人: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好友书信来邀,我才不辞辛苦,前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
(举目四望)
甲乙牛(齐手势)嘘!安静!
路人:(走近些,大声)小孩,去张大人家怎么走哇?
(三小儿急忙摆手,招手)
(这时,牛牛的鱼漂直往下沉,他使劲一提,一条大鲤鱼被钓了上来。)
甲乙(惊呼):哇!好大的鱼啊!
(牛牛把鱼放进水桶,转身朝路人走来。)
牛牛:先生,刚才是问去张大人家吗?我知道,沿着这条路向东,走到大槐树下,往北看见一个村庄,从东起第二家就是张大人家!要不,我带您去吧!
路人:多谢多谢,我自己去吧,你还是在这儿钓鱼吧!
(路人按指引方向渐渐走远)
(三小儿继续垂钓,音乐起,诗朗诵声起,路人,童声吟诵。三小儿钓线此起彼伏,鱼儿纷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