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合理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被广大学子认可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一
长春书屋,在养性殿西南。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长春书屋。
闲寻绮思千花雨;
静想高岑六义清。
——佚名题长春书屋。
转谛在语言而外;
悟机得真实之中。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青莲法界本清净;
白毫相当常满圆。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二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龙天花。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东暖阁分为前后两组空间,前曰明窗,后曰随安室,室东悬“俨若思”匾,皆乾隆皇帝御笔。西暖阁隔为数间小室,北室为佛堂,建仙楼两层,内置佛塔、佛像,肃穆有制;南室称长春书屋。尽间仿养心殿三希堂制辟为墨云室,因毕沅进古墨而定名。西山墙外耳房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与殿相通,取名香雪堂。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山景,南面开窗,西、北、东三面彩绘壁画,西山墙辟小窗可观宁寿宫花园一角。养性殿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原为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此殿在光绪十七年重修后,除墨云室仍为和玺彩画外,其它均改为苏式彩画。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养性殿。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乾隆题养性殿东暖阁。
蜃窗日暖兰喷雾;
鸡树风轻玉霭春。
——佚名题养性殿。
优游茀禄咸宜,宝箓日增侔岱华;
昌炽寿耆弥固,瑶躔春茂式玑衡。
——乾隆题养性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三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一龛古佛钟鱼寂;
半榻天风衣袂寒。
——佚名题云光楼。
四壁图书鉴今古;
一庭花木验农桑。
——佚名题云光楼。
春鸟有言率和乐;
上林无树不森沉。
——佚名题云光楼。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四
咸福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为咸福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加修整。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琉璃门,内有4扇木屏门影壁。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中其它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顶,各有耳房。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硬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槅扇门,设帘架,余间为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落地罩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殿内东室匾额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王维《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得名。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天倪超万象;
神气领三元。
——乾隆题咸福宫。
敬顺禔躬吉;
温恭受福宜。
——乾隆题咸福宫。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五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德茂椒涂绵福履;
教敷兰掖集嘉祥。
——乾隆题翊坤宫。
彩云宝树琼田绕;
仙露琪花碧间香。
——佚名题翊坤宫。
宝琴瑶瑟,蟠桃千岁果;
琪花芝草,温树四时春。
——乾隆题翊坤宫。
松牖乐春长,既安且吉;
兰陔宜昼永,曰寿而康。
——佚名题翊坤宫。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六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
——乾隆题寿康宫。
玉琯:玉管、玉律,古以律管候应四时节气;璇宫:即璇机玉衡,古测天文之器。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寿康宫。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乾隆题寿康宫。
欢心依日永;
乐志愿春和。
——乾隆题寿康宫。
凤集桐花来绛阙;
鹤衔桃实自丹山。
——乾隆题寿康宫。
四海为家钦养志;
万年介祉永承欢。
——乾隆题寿康宫。
金盘露满瑶华丽;
丹粟祥凝鹤算绵。
——乾隆题寿康宫。
福集璇图天永锡;
祥开绮甲日重光。
——乾隆题寿康宫。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七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麟游凤舞中天瑞;
月朗风和大地春。
——康熙题长春宫。
西山浓翠迎朝爽;
南陆微薰送午凉。
——佚名题长春宫。
万象皆春入凤琯;
八方向化转鸿钧。
——乾隆题长春宫。
山静都涵仁寿意;
星罗喜见会同归。
——佚名后题长春宫。
月傍九霄,众星齐北拱;
山呼万岁,爽霭自西来。
——慈禧题长春宫。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八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庆烟糺缦笼青琐;
淑景和訚丽紫宸。
——佚名题颐和轩。
訚:悦;紫宸:殿名。
随时自适天倪协;
即事多欣道味涵。
——佚名题颐和轩。
境是天然嬴绘画;
趣含理要入精微。
——佚名题颐和轩。
静延佳日春常盎;
茂对祥风景总宜。
——佚名题颐和轩。
景清神谧天常泰;
水趣山情静可论。
——佚名题颐和轩。
趣为永哉畅外俗;
乐惟仁者寄于山。
——佚名题颐和轩。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
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
——乾隆题颐和轩。
生意无边,奏曲文禽皆玉琯;
真机可挹,交枝仙萼拥金铃。
——佚名题颐和轩,
静泰怡神,瑞霭光辉临黼扆;
冲融契道,祥风蔼吉畅文轩。
——佚名题颐和轩。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九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檐廊转角相连,构成迴廊。迴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是众臣为祝慈禧寿辰所撰。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出廊。檐下施斗栱,梁枋饰以淡雅的苏式彩画。门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五蝠捧寿、万福万寿裙板隔扇门;窗饰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内檐装修精巧华丽。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乾隆题储秀宫。
琪花银树三千界;
霞彩瑶台十二层。
——佚名题储秀宫。
彩云长绕甘泉树;
淑景初临建始花。
——乾隆题储秀宫。
双阙晴烟笼菡萏;
九城初日照蓬莱。
——乾隆题储秀宫。
龙衔宝盖承朝旭;
凤吐流苏带晚霞。
——佚名题储秀宫。
万象晓归仁寿镜;
百花春隔景阳钟。
——佚名题储秀宫。
庭小有竹春常在;
山静无人水自流。
——佚名题储秀宫。
锦绣春明花富贵;
琅玕书报竹平安。
——佚名题储秀宫。
百福屏开,九天迎瑞霭;
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
——乾隆题储秀宫。
瑞集瑶图,融和开寿宇;
祥呈阆花,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储秀宫。
龙影玉柯联,花明御路;
鸾声珠履玉,日瓦天衢。
——佚名题储秀宫。
龙影:皇帝的身影;鸾声:车铃声。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寿安宫南北长107米,东西宽78米,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乾隆四十一年(1776),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百福屏开,庆叶九如宏寿域;
五云丽景,恩敷万象入春台。
——佚名题寿安宫。
芝栋云霞丽;
兰陔日月长。
——乾隆题寿安宫。
庆霄辉寿曜;
仙圃丽春光。
——乾隆题寿安宫。
钧庭延淑景;
璇戺蔼祥风。
——佚名题寿安宫。
洪范演畴征备福;
黄钟肇律叶长生。
——乾隆题寿安宫。
凤翥辉呈阿阁瑞;
珠联景绘泰阶符。
——乾隆题寿安宫。
红梅翠竹天然画;
妙理清机不尽吟。
——乾隆题寿安宫。
图畴递演京垓积;
律吕环生上下和。
——乾隆题寿安宫。
宜春苑满恒春树;
介寿筵开益寿花。
——乾隆题寿安宫。
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乾隆题寿安宫。
寿国乐舒长,韶成九奏;
安舆承悦豫,舞效三呼。
——乾隆题寿安宫。
香扆引祥风,序符清晏;
仙壶承爱日,景叶升恒。
——乾隆题寿安宫。
宝篆长生箓;
瑶屏集瑞图。
——乾隆题寿安宫。
西池增宝箓;
南极耀珠躔。
——乾隆题寿安宫。
鸣豫叶云韶,颂集九如开寿域;
祝釐陈彩舞,欢联万象谱春台。
——乾隆题寿安宫。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一
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迴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窗虚玉戺铺花影;
帘静金钩袅篆烟。
——佚名题太极殿。
昭明三光,清和六合;
经营万亿,作成四时。
——慈禧题太极殿。
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
与天人合机,象拱宸居。
——康熙题太极殿。
象拱宸居:传晋成帝时临邑王献一象,知跪拜,言四方来朝之意。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二
生欢喜心。
——乾隆题雨华阁。
善果皆欢喜;
香云普吉祥。
——乾隆题雨华阁。
三身具足根尘外;
万法齐归愿海中。
——乾隆题雨华阁。
花布妙香霏四种;
金涂杰阁观诸天。
——雍正题雨华阁。
青莲法界普清净;
白毫相光离色空。
——乾隆题雨华阁。
灵鹫风香传妙偈;
澄潭月皎印如真。
——乾隆题雨华阁。
妙会梵香三界上;
实参定印四天中。
——佚名题雨华阁。
宝界现庄严,云凝华鬘;
香台开般若,雨散曼陀。
——乾隆题雨华阁。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圆。
——乾隆题雨华阁。
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
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
——乾隆题雨华阁。
妙果圆成,华海同归无尽藏;
灵因净证,珠宫常雨四时花。
——乾隆题雨华阁。
证最胜因,金界庄严欢喜地;
赞无量寿,宝轮拥护吉祥云。
——佚名题雨华阁。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三
体元殿原为启祥宫后殿,清咸丰九年(1859)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咸丰御笔匾题曰“体元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明间前后开门,次间、梢间为槛墙、支窗。室内各间安花罩虚隔,惟西梢间自成一室,有门与次间相通。东西各有耳房3间,中1间辟为通道,连通长春宫。殿后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卷棚顶,面北,与长春宫相对,为清晚期宫中唱戏之小戏台,亦称长春宫戏台。
西山浓翠迎朝爽;
南陆微薰送午凉。
——乾隆题体元殿。
逊志好学以希圣;
自强不息以希天。
——乾隆题体元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四
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团友们高高兴兴去游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安排的参观路线是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游览,先由南门进,也就是从*进,然后从北门出。
我们来到故宫的第一个门dd端门。导游解释说:“清代时候,文武大臣上朝觐见皇帝时,就要在端门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进见皇上。听到这个解释,我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进端门时,摸一摸大红门上的门钉,就是把福带回家,大家都摸一摸。”导游边带着我们往前走边解释,当我们到了大红门,看到门钉都抬高手去摸啊摸,笑嘻嘻地朝前走去。
一座高高的城墙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抬起头仰望,这城墙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门上写着两个大字“午门”。导游说这是以前人们把犯人拉出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个门,看着午门两个字心里有点发毛。
“三分看七分听。”进故宫前导游就提醒我们要跟着她,认真听。我们紧跟导游穿过午门,一路上边认真听她讲各个地方的历史,我很喜欢听故宫得历史故事,总是挨着导游的。
我们到了故宫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可惜是整个大殿都在大修。导游对我们说:“这是当时皇上面见文武大臣的殿。”导游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整个皇宫有多少间房子吗?”大家都猜不到,导游告诉我们说:“整个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为什么会出现半间房子呢?天上一万间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
故宫第二殿是:保和殿,这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地方,谁中了状元就能从这里骑马挂花去游北京长安大街。
最后一个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我看见有一张金床,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就这样兴趣盎然地沿着故宫中轴线游览着,等走出故宫北门时已是中午了,故宫真大啊!
当我走出故宫北门,我回头眺望故宫,情不自禁地高赞一句:“雄伟壮观的故宫,等我到北京读大学,我会再来看你的。”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五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至十三年(1656),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
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
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乾隆题保和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六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开门。东2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2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殿之东西耳房各有1间辟为通道,可连通翊坤、储秀两宫。殿前有东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北转与储秀宫东西配殿相连。该殿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九有庆光华,日月所照;
三无昭怙冒,天地同流。
——康熙题体和殿。
日映东方,光华被艺圃;
源流北海,沆瀁挹文澜。
——慈禧题体和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七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乾隆题乾清宫。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
——康熙题乾清宫。
学骑坠地杖龙驹,试剑杀妃伤长女,君王神武是何帝;
命相年达十余辈,理财添饷千万两,政府昏横过暴秦。
——李岩题乾清宫暖阁。
暖阁,在乾清宫侧,旧时为防寒而从大屋分隔出的小间称暖阁。本联为闯王部将李岩因长公主为崇祯砍伤有感而发。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八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落。前殿斋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抱厦3间,明间、两次间开隔扇门,两梢间为槛窗。殿内正中上悬乾隆御笔“敬天”匾。室内浑金龙纹天花,正中为八角形浑金蟠龙藻井。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东西各有配殿3间。正殿左右转角廊与配殿前廊相连,形成三合院带转角的格局。后寝宫初名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面阔7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各设游廊11间,与前殿相接。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雩大祀前,皇帝致斋于此。遇皇帝宿斋宫,恭设斋戒牌、铜人于斋宫丹陛左侧。斋戒日,皇帝与陪祀大臣佩戴斋戒牌,各宫悬斋戒木牌于帘额。斋戒期间,不作乐,不饮酒,忌辛辣。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
无斁康事,先知稼穑之艰难。
——雍正题斋宫正殿宝座。
一编金鉴怀无逸;
五夜铜签警未央。
——雍正题斋宫东室。
午夜端居钦曰旦;
寅衷昭事格维馨。
——雍正题斋宫寝宫。
吉蠲致敬先三日;
昵格维诚矢一心。
——乾隆题斋宫寝宫。
洗心宥密钦羲传;
致德精明禀礼经。
——雍正题斋宫寝宫。
一念纯诚昭格本;
万缘清静旦明中。
——乾隆题斋宫东暖阁。
天道钦崇永保命;
万几赦毖屡省成。
——雍正题斋宫东暖阁。
皓月空悬心镜朗;
妙云拥抱智珠圆。
——雍正题斋宫西暖阁。
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
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
——雍正题斋宫后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十九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
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乾隆题中和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二十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雄伟建筑之一。那么,它到底有多雄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
首先是故宫三大殿。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宫殿还是太和殿。一是因为它是三大殿中面积最大的宫殿;二是因为它还是做工最精细的宫殿。在湛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琉璃瓦片房顶非常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彩色,十分漂亮。朱漆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大方;三是因为这里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每到重要节日或大典都在这里举办,自然也就增添了一种肃穆之氛。
“前三殿”往后就到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里虽然结构与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的气息犹为减少,彩色图案也以龙为主变成了以凤为主,这是因为内廷由皇后掌管,所以就有了很多凤的彩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再向后走,就到了御花园。这是皇子与公主玩耍的地方,虽然面积不大,却毫无违和感,这里的景色非常美,步入其中,仿佛是走进了苏州园林。
再看课本上故宫平面图,房间是那么多,数不胜数。故宫建筑是那么雄伟壮丽,一切井然有序,我再次为劳动人民点一个赞。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二十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
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
我欣赏故宫(热门22篇)篇二十二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广场。
首先,我与母亲、我大哥瞻仰了*纪念堂,纪念堂里人很多,但非常安静,我献上了一束白菊花表达自己对*的崇敬心情。
接着,我们穿过*广场和地道,跟随着人流来到*城楼。*城楼真的就象书中描述的那样雄伟壮观。在城楼的最上方悬挂着庄严的*,代表*;正中央挂着*的画像,神情端庄,好像在迎接着新*的到来。两旁各有一行鲜艳的红字,分别是“^v^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我们排队上了*城楼,看到了许多*的图片和视频,想到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庄严宣告^v^成立了,心里感觉非常兴奋。
故宫是今天最重要的游览之地。于是,我们随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故宫。进了故宫,我才感觉天气闷热极了,母亲买了一根北京老冰棍给我吃。我舔了一口,啊,真凉快!我咬了一口,啊哈,牙齿被冰住了!
故宫好大呀,它占地72万多*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坤宁宫。每到一个地方,自动讲解器就会讲述这个地方的故跟随着自动讲解器,我们沿着中轴线参观了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事,我戴着耳机,边走边听,感觉一点都不累。除了看历代皇帝、皇后居住的宫殿、后花园,我还看到了历代珍藏的宝物。记得最清楚的是九龙壁。在一面巨大的墙壁上,有九条颜色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原来龙是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咱们*人的象征,怪不得在故宫的殿堂、屋檐、台阶、栏杆、墙壁等地方都雕刻着龙。
玩完故宫,已是下午四点了,我的腿都酸死了。舅妈提议到不远的北海公园去划船。于是我们来到北海公园去感受《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在这里,这首歌所有的诗句都化为现实,使北海公园充满童趣和欢乐。
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都累坏了,一回到宾馆就早早地睡觉了。我相信,明天的行程一定会更丰富、更美好的!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