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例句,欢迎大家品味和赏析。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一
我的家乡在肇庆,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说它美丽,那可真是名副其实啊!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有位于市中心的“七星岩风景区”,景中有城,城中有景。一片青山绿水、湖光山色的美景。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肇庆更是美不胜收。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美。越来越宽的街道两边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像一把把巨伞,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城市。花坛里,一年四季都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点缀着这座迷人的城市。到了晚上,五光十色的路灯、观景灯、霓虹灯把街道、高楼照得明亮而美丽,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公园。
漫步于新建成的有着广东最美的湖景绿道——“环湖绿道”,放眼望去,岩峰挺秀、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星湖尽收眼底,人们悠闲自在的行走其中,真是“人行绿道上,身在画中游”。
我爱这美丽的家乡!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二
我的家乡如此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篇二:我爱我的家乡--甘肃天水。
家乡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数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了。
美丽的天水,我爱你-。
篇三:甘肃,加油。
篇四:甘肃舟曲泥石流:我们在一起。
希望舟曲的人们能够坚强起来,重新建设起新的家园。舟曲加油-*加油-。
篇五:为甘肃舟曲同胞默哀。
冲倒了无数房屋,一千多个甘肃同胞在这次泥石流中丧生许多人也无家可归--。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三
高山仰止。
大河前横 兰州:白塔山。
惟酒无量。
有仙则名 兰州:林鹄年题酒仙殿。
因岩制屋。
对树开门 兰州:亦园。
侧耳泉声冷。
举头月*清 兰州:金花庙。
澄怀聊自适。
清风扑人来 兰州:张广建题澄清*。
笞*侵衣桁。
松声韵野弦 兰州:慕少棠集贾岛、黄庭坚句题迎绿轩。
穿池银汉近。
叠石岱云生 ——郑元良题兰州中山西园一憩亭。
高*横秀气。
飞泉挂碧峰 兰州:黄文中题清音*。
功盖三分国。
人当万里城 礼县诸葛亮庙,在甘肃礼县境内祁山的崖关,诸葛亮“六出祁山”时。
花竹有和气。
园林无俗情 兰州:林扬祖题蔬香馆。
酒醺人半。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四
近年来,甘肃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使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甘肃农村的变迁,深受触动。以下将从基础设施改善、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改善基础设施是农村变化的重要一环。甘肃农村过去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交通不便,电力不稳定,给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得以迅速改善。从我所在的乡镇出发,道路宽广平整,通往市区的公路状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善。电力供应稳定,农民的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的繁荣。过去,甘肃的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维持生计。然而,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农村的农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农民开始种植新的高效农作物,也通过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电商等方式进行农产品销售,实现了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为农村带来了繁荣。
第三,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过去,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给农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的厕所改造工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提高了农民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的质量。
同时,教育医疗水平和条件也得到了提高。甘肃农村地域广阔,曾经存在着很大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差距。然而,通过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农村的教育条件和医疗设施也逐渐改善。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重视,农民的子女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医院设施升级,医疗队伍紧缺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农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村变化的最直接体现。过去,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田,农作物的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除了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农民也参与了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加工等一系列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了多元化经营。这些使得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总之,甘肃农村的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不仅使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希望,也向全国展示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希望甘肃农村继续发扬这些优势,不断创新实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我的家乡都是乡村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给人的感觉真是太恶心了。而现在全部都是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全是挺拔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两排站岗的士兵。一块块草坪像绿色的地毯,令人心旷神怡。
变化最大的是旧房换新颜。以前那些低矮的房屋不见了,矗立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座新崭崭的高楼大厦。里面摆设着高档的家用电器如:苹果电脑,空调等家电用器。家乡的土地也变了,从前大片大片撂荒的“金土地”,现在也变成了十里飘香的米粮仓了。连农民伯伯割草都不用镰刀了,都直接用割草机了;人们还穿着十分时尚的衣服在大街上走着。你看,现在的东西多么发达,多么神奇。
再说说街道吧!不再是冷冷清清的了,而是车水马龙,店铺一家接一家,商品琳琅满目,供人们随意挑选,应有尽有。家乡一点点变化着,一天天变化着。一旁山坡上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柔嫩的牵牛花,婀娜多姿;牡丹,富丽堂皇,那风姿宛如少女露出了笑脸``````花香醉人,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六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傅,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甘南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甘南玩的开心!谢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藏族艺术之地吧!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夏河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大师的府邸。自1709年创建至今,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经历了历代寺主嘉木样**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起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寺主是第六世11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拉卜楞寺将一年划分为九个学期(四年大学期、二年中学期、三年小学期)。大学期,每学期为一月;中学期,每学期为二十天;小学期,每学期为十五天。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为“拉章扎西旗”。据闻,第一世嘉木样选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为寺址,后拉章(佛宫)建成后,出于对大师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称“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广泛使用,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西头,坐落在大夏河北岸,坐北向南,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松林苍翠,寺前开阔12平坦,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形如右旋海螺,可谓山清水秀,风光宜人。藏历第十三绕迥之土牛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和硕特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建拉卜楞寺,据今已有280年的历史。第一世嘉木样时建有闻思学院和续部下院。到第二世嘉木样时建时轮学院,且拉卜楞的势力日益发展,所属寺院和部落急剧增加,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强化。拉卜楞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经制度也日趋完善,确立了以教授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雕版、印刷、绘画、歌舞等为辅的学习体系。第三世嘉木样时建成医药学院。第五世嘉木样时又建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并扩建各种佛殿。经200多年的兴建和发展,拉卜楞寺成为一个具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住所),500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体,列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解放初,拉卜楞寺共有僧众3424人,其中**68大小僧官564人。1958年后,拉卜楞寺只留**732人,僧人166人,共205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拉卜楞寺僧众达1200多人。10年**中,拉卜楞寺的建筑、文物等遭受极大破坏。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正月十三拉卜楞寺晒佛节(1)13至解放前夕,拉卜楞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六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座,绿色琉璃瓦顶2座,嘉木样大师及各大昂欠的藏式楼房31座,各个昂欠**住舍30所,大厨房6所,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别墅2处,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各种塔若干座以及牌坊等各种建筑,共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地区第一名刹。这些建筑可分为石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和式。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蕾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14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后殿正中,供奉着馏金弥勒大铜像,后殿左侧供奉着历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正殿之西为大厨房,内有大铜锅4口,大铁锅1口。大经堂不幸于1985月设计,1986月破土动工,1987年完成了主体工程。新建大经堂不但保持了原来的式样和风格,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材时轮学院经堂坐落于大经堂右侧,建于1763年,正殿东西间,南北11间,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内供时轮金刚佛铜像。后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着堪布医学院经堂,建于1784年,正殿南北6间,东西5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喜金刚学院经堂,建于1879年,仿拉萨布达拉宫的南杰扎15仓样式修建。1957年失火烧毁,后由国家拨款按原式重建。正殿东西5间,南北10间,高达三层,顶层为宫殿式,绿色琉璃瓦覆盖,故称绿瓦寺。后殿内供有弥勒佛铜像和十六罗汉象,左为八大药师佛和35尊仟悔佛,右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父母的骨灰塔及21尊度母佛像,两侧有铜质无量寿佛1000续部下院经堂位于大经堂东北,初建于公元1737年,正殿东西5间,南北1间,系藏式建筑,殿顶法轮、幢幡俱全,内供密集、怖畏、胜乐等密宗佛像,其后殿供奉一世德哇仓除各学院的经堂外,拉卜楞寺有众多佛殿,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宗喀巴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其中弥勒佛殿,亦称“寿槽寺”,坐落在大经堂之西北隅,高达六层,纵深各间。初建于1788年,1844年由卓尼察汗呼图克图额尔德尼班智达捐资予以翻修,并建金瓦亭。该殿为藏汉混和式结构,最高层为宫殿式轮、铜如意,阳光下金碧辉煌,故俗称“大金瓦寺”。殿内供16馏金弥勒佛大铜像,高8米左右,两侧供八大菩萨馏金铜像,释迦牟尼佛殿,位于弥勒殿西边,仿拉萨大昭寺修建,亦为馏金铜瓦屋顶,俗称“小金瓦寺”。该殿高三层,二层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两根铜质龙柱,释迦牟尼佛像顶供有释迦金佛,高约0.7米,是第一世嘉木样从西藏本堆地方迎请来的,殊为珍贵。第三层为嘉木样护法殿,殿前为图丹颇章,系历世嘉木样坐床和举行其它隆重仪式典礼的地间,门上悬清嘉庆帝御赐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寿安寺”匾额1面,殿内供狮于吼佛铜像,高13拉卜楞寺尚有藏经楼、印经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样别墅、铜塔、厨房和牌坊等建筑。万多册经卷,不幸“_”中遭到破坏,损失很大,经卷移到时轮学院,现在新藏经楼已重新建成。印经院在千手千眼观音殿的前面,原属蒙古河南亲王府,藏有大量的经版,在“_”中受到破坏,现在得到了恢复和扩充,增添了铸字铜模、铸字机、平台印刷机等铅印设备。夏丹拉康,在大经堂东北隅,是**大师行宫。菩提法苑,即为僧人辩经场所,位于寺院西边萨哈尔17村南。经轮房,俗称“嘛呢房”,是建造简单之平房,围绕寺周,约500余间,内设经轮。菩提塔,为铜质镏金,高三层,甚为珍贵,因位于贡唐仓院内,又称贡唐塔,另大经堂东侧有合离塔,寺院东边有“神变白塔”。原于寺院东边,有牌坊座,上悬“输财卫国”匾额1面,现不存。近二百多年的发展,至1958年前,拉卜楞寺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教合一的组织机构和教务、政务的统属关系,它既是安多地区最高学府,也是最高行政首脑机构之一。拉卜楞寺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嘉木样**,是当地政教领袖,享有很高的威望。到第五世嘉木样时,拉楞寺院的组织机构有拉章组织、磋钦措兑、仲贾措兑以及管理牧区和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组织系统。拉章组织,系嘉木样大昂(佛宫)组织,由襄佐、司食、司服装长、经务、秘书、承宣、嘉木样代表、管家等组成,负责嘉木样本人及嘉木样佛宫的有关事宜。磋钦措兑,系教务会议组织,在嘉木样领导之下,由总法台、总僧官、财务长、总经头、管理长、亲王管家,僧众代表贾措兑,由第四世嘉木样建立,意为嘉木样座前茶会、并制定了文字章程,由襄佐、随侍长、司食长、司服装长、经务秘书长、承宣长、司佛宫官、司佛殿官、嘉木样代表、嘉木样管家、护卫官、月讼员等组成。最初主要处理寺内政教事务,后扩大为处理所有属寺、部落和整个教区政教军事的最18高权力机1940年,五世嘉木样从西藏学经返寺后,调整和改革拉卜楞寺的组织机构,建立了议仓组织,意为秘书处,由嘉木样亲自领导,襄佐主持,成员有议仓堪布、司食长、司服装长、经务长、秘书长、承宣长、拉章代表、管家和司讼员等,取切政治、宗教、军事大权。从而权力高度集中于嘉木样手中,更加强化了政教合一制。拉卜楞寺有六大学院,最大的是闻思学院,属于显宗,其余五学院属于密宗及其他。显宗重理解,要系统学习佛学原理;密宗重修持,学僧接受专门教育。第一年学辩红白下,第二年学辩红自上,第三年学集类中品,第四年学集类上品,第五年学因明类。著作有色仓阿旺扎西的《集类论》、法称的《释量论》及甲曹杰、克珠杰、第一世嘉木等撰写的注释本。第一年学“论新下”,第二年学“论新上”,第三年学“第一品至第三品”,第四年学“第四品至第八品”。学习著作有《现观庄严论》,宗喀巴的《现19观庄严广论》、《嘉言金运》,甲曹杰的《现观庄严名义释广解》,第一世嘉木样的《现观庄严论大疏》等。级。第一年学“中观新论”,第二年学“中观旧论”。学习的主要论著有龙树的《中观本巴的《人中论广释》、《人中论摄义》,甲曹杰的《中观广论摄义》,第一世嘉木的《中论大疏》等。年学程,为一学级。第一年学初四品,第二年学后四品,第三四年总复习。学习的著作有世人的《菩萨戒释》和《比丘戒释》,第一世嘉木样的《律部大疏》。闻思学院的学习时间,一年分为九个学期,即四个大学期,每学期为一月;二个中学期,每学期20天;三个小学期,每学期15天,学经的方法以背诵与辩论相结合为主。学僧每年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升级,时间为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考试时,考生坐中间,回答格西和僧人们提出的问题,回答圆满,不漏点滴,方为及格。种学位,然坚巴,凡般若部毕业或六至十20二年级学僧,可以申请,参加考取然坚巴学位,科目以因明和般若为主。每年举行2次,第一次在农历五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七日之间进行,第二次在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二月十七日之间进行。
尕仁巴,凡俱舍部学完4年功课者,全部称尕仁巴。多仁巴,是闻思学院最高学位,考僧必须是俱舍部毕业者。考试科目为五部大论,非常严格,每年仅录取两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农历正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第二次在七月九日至十三日。续部下学院。专修密宗,设三个学级。初级,学修生起次第,学僧主要背诵《怖畏九首金刚经》、《六臂护法经》、《法王护法经》、《集密经》、《大自在经》《续部经》等。升级时,必须背诵《大自在生起与圆满次第经》、《集密生起与圆满次第经》、《怖畏九首金刚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三部经中一部,方可升人中级。中级,必须背诵《集密自入经》、《大自在自入经》、《烧坛经》、《续部经》、《佛赞》,讲要求学会用彩色细砂制造坛城。高级,依据《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中规定程序修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通过密宗教义的辩论考试,取得俄仁巴学位,每年只取1该学院分三个学级,年限无定。初级,主学《妙吉祥名称21经》、《无上供养经》、《普济经简释》等。中级,学习和背诵《时轮金刚经》、《现证菩提经》,学会坛城的描绘。高级,主修声明、诗词、历算、书法,并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金刚的生起与圆满之道。医药学院。学僧主修藏医,也分三个学级。初级,学僧必须背诵《皈依经》、《绿度母经》、《观音心经》、《不动佛经》、《根本续》、《后续》。中级,背诵《释续》、《药王经》、《马王白莲经》等。高级,主要研究《四部医典》及《菩提道次》。医学院的学僧除了学习藏医原理外,还从事实践活动。每年四月下旬、六月上旬、八月份要外出采药,七月下旬开始制药,成药有散、丸、膏三种,并给各地患者看病治疗。医学院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藏医。现今该学院生产的“洁白“九味沉香散”、”九味半黄散”三种药物已被列入国家药典;还有18种成药单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区)地方成药,拉卜楞寺还成立有藏医研究所。藏医学正在得到继承和发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分三个班级,年限无定,初级学僧主要背诵《无上供养经》、《妙吉祥名称经》、《大威德经》、《满愿经》、《喜金刚迎请、加持、自入、烧坛、祝愿、回向经》、《金刚手大轮经》、《虚空瑜伽经》等,同时学会彩砂绘制喜金刚等坛城。中级主修汉历、22藏文文法、书法、法舞,法舞仿照西藏第穆林。高级要遵守三律,禅坐静修,以求正果。续部上学院。是仿拉萨续部上学院修建的,主要研究密宗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分三个学级,年限无定,修习经典基本上相同于续部下学院。正月祈祷法会,藏语称为“毛兰姆”。自正月初三日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历时15天。其间拉卜楞为祈祷,祈祷佛法常在,有情安乐,天下太平等。正月初八日举行“放生”,给准备好的马、牛、羊洒上净水,在耳朵上系上彩带等后放走,凡是被放生的马、牛、羊,不允许任何人猎取。正月十三日举行“亮佛”,将数十丈长的绣制佛像,展挂在王府对面山麓晒佛台,僧众高诵沐浴经,群众肃然,场面盛大。十四日举行跳法舞会。十五日晚间举行酥油花供灯会,各个学院、昂欠的僧人制作的酥油花,陈列于大经堂周围,并供上酥油灯,使酥油花更显得鲜艳夺目。展出后互相评比竞赛,排列名次。十六日“转弥勒”,僧众抬着弥勒佛,在乐队伴奏下,绕寺一周,以示未来佛弥勒将要治世。正月十六日正式结束,费用由拉卜楞寺所属23个部落轮流负担。二月法会。从二月四日至八日,其间初五日纪念第一世嘉23木样圆寂,名为“良辰”。二月初八日为“亮宝会”,僧侣数百人,持寺中宝物,绕寺一周,宝物有吉祥结、如意树、龙蛋、康熙所赐锡杖、百两金元宝等。四月“娘乃节”。于四月十五日举行,此日是释迹牟尼降生、成道、圆寂的日子,僧众、信徒等要闭斋,转经轮,念六字真言,以示纪念。七月法会。自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止,正式会期是七月初八日,其规模仅次于正月法会,僧众每日集会7九月“禳灾法会”。于九角二十九日在嘉木样大昂举行,由喜金刚学院举办。盘日,僧众念大经,寺院开放,让信徒朝拜,晚间寺院建筑屋顶点燃灯火,灿烂如星,诚属奇观,故又称燃灯节。另外二月五日为一世嘉木样圆寂日,十月二十七日为二世圆寂日;九月六日为三世圆寂日;二月二十二日为四世圆寂日;二月二十三日为五世圆寂日。这些日子里,寺院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拉卜楞寺的属寺总称108寺,实际不止此数,其中甘肃境内有66寺,青海境内6寺,四川境内21寺,内蒙古境内24寺,西藏境内5寺,山西1寺,北京1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们与拉卜楞关系之密切程度不同,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政教两权统属拉卜楞寺院管理,并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代表)、“吉哇”、法台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第二种教权属于只管理教务,不管政务;第三种在宗教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务。拉卜楞寺所属部落按依附程度分为四类。第一类称“拉德”,意为神民,是蒙藏王公贵族从自己的属部中转给寺院的等。第二类称“穆德”,意为政民,是拉卜楞寺利用教权控制的部落,有阿木去乎、扎油、博拉、下巴沟、美武五族、三乔科、阿万仓等。第三类“曲德”,意为教民,主要由世袭大土官头人统治,宗教上受拉卜楞寺的影响和控制,这些部落有麦科尔、上作格浪哇、牙端木、唐科尔、上南那、经科尔、木拉小俊、曼龙、下卡加等。第四类称“栓头”,表示和拉卜楞寺院有往来关系,这类有科哇乃门、拉马吾建等。人)或“更察布”,代表嘉木样和拉卜楞寺统领该部落的一切政教、军事大权。郭哇和更桑布的人选,均从嘉木样的八十25随从中选任。一般牧区称“郭哇”,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称“更察布”。郭哇和更察布的不同是前者只管政务,后者兼管寺院。拉卜楞寺及其主要**都拥有较多的土地、牧场、森林、牧畜、房屋等。拉卜楞寺的财产所有情况分以下几类:属全寺所有,属六大学院所有,属嘉木样佛宫所有,属各大小活佛所有和一般僧人个人财产。其数目十分庞大,很难一一估1958年前,拉卜楞寺出租土地2.17多万亩,周围13900余户都是它的佃户。拉卜楞寺在夏河县境内有羊36500多只,牛7400多头,玛9540匹,还出租房屋5100多间。再加上寺院还从事放高利贷、商业活动、信徒布施、僧徒募化等,使大量的财物流入拉卜楞寺,从而使拉卜楞寺具有雄厚的经济势力。拉卜楞寺**众多,据解放前统计,约近100人。内又分为不同等级,最为著名的是嘉木样和“四大色赤”**系统。1721),夏河县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著名佛学家和学者。13岁出家,21岁前往拉萨求学,先后在哲蚌寺郭莽扎仓、拉萨下密院学习显密经论,均得究竟。53岁时任哲蚌寺郭莽扎仓堪布,后返回故里年清康熙帝封其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赐金印。第一世嘉木样慎思明辨,通达显密,有宗喀巴后第一人之誉称。生平著作有15函,尤以五部大26论的注释名扬藏区,被蒙藏地区的许多寺院奉为教本。1791),青海尖扎县人。25岁赴藏入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获格西学位。东返后任拉卜楞寺、塔尔寺法台。1768年云游内蒙49隆帝封其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呼图克图”。二世对拉卜楞寺的发展颇有建树,且博学多识,生平著作12函,主要有《第一世嘉木样传》、《章嘉若必多杰传》、《**1855),青海同仁县人,1798禅师”,三世性好幽静,注重修持、衣食淡然。著作有《散论总集》等。第四世嘉木样格桑图旦旺秀。(1856一1916),四川德格人。22岁赴藏学佛,28后前往北京、五台山、西康、安多、西藏各地礼拜圣迹,19清封其为“广济掸师”,1913年,袁世凯政府封其为“广济静觉妙严禅师”。第四世嘉木著作有《喜饶嘉措传》、《喜金刚学院志》等。
第五世嘉木丹白坚赞(1916一1947),汉名黄正光,四川甘孜州人。1933年国民政府封其为“辅国阐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1937年赴藏深造,1940年东返,同年向国民政27府捐献飞机30架(每架银元万元,共30万元),以资助抗战,国民政府委嘉木样为“蒙藏委员会委员”。五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组织了藏民文化促进会、藏民小学、拉卜楞寺青年喇嘛职业学校等。),青海刚察县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主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甘南的相约就要和大家告一段落了,愿这里的好景带给大家一份好的心情。也诚挚感谢大家这几天以来的配合。最后祝愿大家幸福美满,扎西德勒!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七
近年来,甘肃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发展之路也愈发宽广起来。作为深入了解甘肃农村变化的人,我深感这些变化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好处,也意识到其中的挑战与困难。在与甘肃农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对甘肃农村变化心得的总结: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村发展带来的物质改善。过去,甘肃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们几乎完全依赖于土地种植粮食和养殖牲畜来维持生计。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引入和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农民们开始尝试不同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许多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在很多乡镇,人们不仅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加工精细的农副产品,农村经济增长得到了有效的刺激。
其次,农村教育和医疗状况的改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许多农民家庭没有医疗保障。然而,随着政府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乡村学校和乡镇医院得到了改善和升级,师资力量增强,学生的就学条件得到了提高。同时,医疗队伍的配备和医疗设备的投入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农民们的医疗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这些变化使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农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第三,新农村建设给农民的居住条件带来了显著改善。过去,农村房屋衰旧,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而现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推动农民用新的方式建造房屋和改善村庄的环境。政府注重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改造,农村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得到了改善和配套。此外,政府还提供了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使农民能够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建造温暖舒适的房屋。村庄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条件的提高,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四,乡村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瑰宝,也是乡村的精神支撑。甘肃农村的传统文化久经历史的洗礼和积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弘扬农民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村庄的文化性活动频繁举行,文化传承的活力得到了释放。当地的美食、服饰、手工艺品等也开始走向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甘肃的乡村文化。
最后,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他们开始享受到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加强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和融合。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扩展,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许多农民开始学习新知识,参与技术培训,积极创业。许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带动了村庄的发展。这种变化让农民意识到,农村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遇,也让他们更加愿意留在农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甘肃农村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推动。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农民群众的需求,加大扶持力度,为甘肃农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八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铁岭市,这里走出了一位位世界冠军;拥有储量惊人的煤矿和最大的热电厂;是曹雪芹的故乡;更因为这里又有让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笑星群而驰名中外。
看沈铁工业走廊,工厂林立,产销两旺,已经改变了铁岭农业大市的面貌;
看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正向全国驶出一辆辆器宇轩昂的专用车;就连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都有铁岭制造!
这些变化为铁岭的发展装上轮子,插上翅膀,铁岭的变化日新月异,铁岭的发展前途无限,来吧朋友,来到这春花笑绿水,秋树舞轻烟,湖天共一色,铁岭将胜仙的人间仙境,来感受我的家乡的变化吧!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九
转眼间,20xx年到了,我也在外地工作了15年,是时候回家看一看了,我坐上悬浮列车出发。
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终于回到我曾经上学的地方了广东!下了车我觉得脚下有些不对。我往脚底一看,哇!我踩在透明的路上,金鱼都在脚底下游呢!五颜六色的金鱼活泼可爱,我真想摸一摸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因为有些不良工厂,会把脏水排进河里,污染生态环境,所以政府和很多位发明家一起出了这个点子,把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小田螺、小蝌蚪等的小动物全部放进马路下的空道里,这样,不论工厂也不敢排废水了,环境也美化了,很不错吧!
好了,家乡的变化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有空可以来我家看一看哦!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十
在我们的地球妈妈身上,有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双溪。这儿从前也可以说得上鸟语花香、山明水秀、河水清澈,鱼儿可以在水里面自由自在地游着,可是随着经济上的发达,人们不断地污染环境的.情况太严重了,先说河水吧:
从前,河水清澈,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偶尔还会看到小鸟在浅浅的河床上行走,那是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啊。可是现在呢?河水浑浊不清,河面漂浮物很多,河中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鱼儿接二连三的死去。有一次,我还看见,一条河下来全都是死鱼,就算侥幸活下来的鱼儿也是命不久矣的,我还看见有几条小水蛇也给毒死了,当时我是真的十分愤怒,但是这也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能好好地去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要再去伤害它,破坏它,污染它,否则后果将会是怎么样的,我真的是无法想象,我想你们也无法想象得到的吧。
其实,要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吃东西时,不要把垃圾袋乱扔,有果皮纸屑时应当扔到垃圾箱里去,当别人没有把果皮纸屑扔到垃圾箱时,我们应当告诉他,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并让他捡起来,重新扔到垃圾箱去。如果你平时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我们应当把它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这样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干干净净的,不仅只有清洁工人才有义务打扫卫生的。我们也从小当一个环保小标兵,让我们从小就养成不乱扔果皮纸屑的好习惯,从小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不乱扔果皮纸屑。人人都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环境,保卫我们的地球。让我们家园、让我们的环境变好起来。
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了更美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去创造出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家园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十一
5月22日,在甘肃省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造成21人遇难。
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让五名越野赛选手汇集一起。此时,景泰县常生村村民朱克铭正在窑洞避雨。听到求助声后,他循声走出窑洞,看到一群选手中有一位已经在抽搐。朱克铭把大伙带到窑洞,又生起了几堆火。随后他跑到有信号的地方,拨打了景区的救援热线。
张望救援队时,朱克铭又发现一名已经失温倒地的选手。大家忙着把他抬进了窑洞。经过烤火取暖,窑洞中的六名选手体力渐渐恢复。同时,救援人员也抵达了窑洞所在地,将六名选手带往安全地点。
5月22日深夜11时左右,几名获救者返回酒店。他们要了朱克铭的.联系方式,想之后感谢他。朱克铭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做的。”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十二
“今天,少儿频道要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你要给我看。”弟弟理直气壮地说。
“不,你个矮冬瓜肥得像头猪,滚滚滚!一边玩去。”我毫不客气地说。
弟弟生气地骂道:“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哥哥,对弟弟这么坏。我怒了。”说完,他带着他的“胖子军团”朝我扑来,我被压在了地上,抢我的遥控器。
我们像一团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我不甘势弱,派出了我的军团来支援我,我们双方的士兵也打成了一团。我骂道:“你个乡巴佬给我起来。”
“不,除非你把遥控器给我。不然我死都不起来。”弟弟坚定地说。
“不!”我被弟弟那猪一般的身体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俩你一拳我一拳,玻璃都碎了。我俩都鼻青脸肿的,头都肿得像猪头一样。
“我要使出我的必杀技了!”我对弟弟吼道。
“我也有。”弟弟说,“看我泰山压顶!”弟弟说完就跳了起来一屁股朝我压来,幸亏我躲得快,让弟弟一屁股坐了个空。“哎呦。我的屁股呀!都快变成两半了。”“该我了。”我使劲地给弟弟捞痒痒,弟弟终于笑得受不住了,投降了。最后这场世纪大战我获胜了。但房间里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十三
我的家乡在中宁,那里是盛产枸杞的地方。
听爷爷讲,在我小时候家乡很贫穷,人们住着用土坯砌成的小房子里,走进去,阴暗潮湿,冬天“呼呼”的西北风冻的人们瑟瑟发抖。一个村子只有一、两个台电视机,也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套和宁夏台,信号还不好。最怕的是下雨天,又窄又洼的巷道变成了泥路,走上去粘糊糊,只弄的你满腿满脚泥水,小孩子是不能独自出门的.,不然回去就变成了“小泥鳅”。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很贫乏。农闲的时候,一帮邻居集聚在某一家的大坑上,一盘咸菜、一瓶二锅头或者一只小碗两只股子,开始猜拳行令、赌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很差,单从穿着上看,一年四季不变的黑、灰、白色对襟衫、马褂子等,不过时不时的出现灰裤子上坠着个黑色的装饰品(大补丁)。。。。。。以前的生活真令人难以接受啊!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走进去灯火通明,漂亮的吸顶灯、水晶灯、壁挂灯,楼房不但漂亮而且能抗八级大地震呢!住在里面既温暖又舒服。新修的柏油马路又宽敞又平坦,两三辆车可以并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城市、农村都有了文化娱乐中心,人们闲暇时在这里娱乐、交流,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在看看餐桌上的食物丰富极了,大鱼、大肉、海鲜、各种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人们已经开始讲究膳食、营养结构了,有选择性的吃。人们的穿着更是靓丽多姿,各种款式、各种品牌五花八门。购买更是方便快捷,有专卖店,还可以足不出户网购,快递公司直接送货上门,与以前有钱没有布票也无法买到衣服的岁月无法相比......
枸杞带给家乡人财富和智慧,我爱这枸杞飘香,给我带来幸福的家乡。
甘肃家乡变化(精选14篇)篇十四
在我们家乡,节日气氛非常浓厚。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春节和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在家里,给祖先烧香烧纸,放鞭炮;去爷爷家的祖坟户外祭祀;正月初一、十五,他们去祖坟祭祀。他们都表达了对死去的长辈的悲痛,也为祭祀的人们和家人祈祷祖先的祝福。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举行龙灯、灯会和舞狮。尤其是近年来,龙灯舞越来越受欢迎。正月十三是我们镇的集市日。镇政府专门设立奖项,让几十只龙凤繁盛起来,并对舞龙队的成员给予经济奖励。晚上看龙灯更壮观,烟火和鞭炮充满了烟雾,响彻天空,到处都是人群和街道。
灯笼现在在我们镇上更流行了。很多家庭有喜事都要请他们“坐庭”。新老灯笼舞应有尽有,成绩越来越高。
在新的一年里,新婚的年轻夫妇必须去女方娘家拜年。玩了几天回家,每个亲戚都要发“红包”和一些“背靠背”,千万不能让孩子空手而归。其他亲戚应该互相拜年,以示经常联系。一般来说,小辈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再给小辈“还礼”。就这样,亲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牢固。
除了春节期间亲戚间的亲密接触,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算。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买亲戚的纸、鞭炮和礼物去爷爷家“吊亲戚”——照顾亲人。生者赠,死者烧纸钱,吊死亲人。这一天,可以说鞭炮比春节多,出门的人也比春节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从早上到晚上7点左右,鞭炮烟花不断响起。满山遍野的坟墓都挂着白纸,整个世界悲凉而洁白。
每年的.端午节在我的家乡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家乡的人对端午节和吃粽子非常挑剔。端午节,男方会带礼物到女方家玩端午节,女方会送未婚夫新布鞋和一顶棕色丝绸帽子。现在人经济发达,男方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的礼物,比如高档的衣服,手表,项链等等。
还有吃粽子的传说。包粽子的人把小粽子或硬币藏在一个或几个粽子里,看谁煮好了能吃。吃的人过了端午会有好运气。
尤其是5月15日端午节,县城每年都会在乌江举行“龙舟大赛”。现场很热闹。河面车水马龙,观众在河边的沙滩上随处可见,临时摊位应接不暇,参赛船只喧嚣,喊声连绵,梦境缠绵......这种情况让人感觉比春节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