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裳诉听后感篇一
上周星期三下午,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副校长的法制宣传讲座。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现在尽管有老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
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学生大多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这次法制讲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云裳诉听后感篇二
;摘 要:只有深入人心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好音乐,只有将音乐演奏之技巧、音色、气韵、情感把握到位,音乐演奏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地。本文以陕西风格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论述古筝之演奏技巧、乐感、气韵、情感把握。
关键词:《云裳诉》;技巧;音色;气韵;情感
苏轼《琴诗》有言:“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喻意为除了有好的乐曲,还要有好音乐演奏把握到位,音乐演奏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地。《云裳诉》是在筝曲《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运用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的特性音调发展起来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其古筝演奏之技巧、音色、气韵、情感把握均有其特色之处。
一、《云裳诉》之演奏技巧把握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演奏可起到“传递心灵信息”的作用,为使《云裳诉》古筝演奏达到此作用,把握《云裳诉》古筝演奏之技巧是基础。其一:“摇指”把握。摇指在《云裳诉》古筝演奏中担当主线贯穿角色,也是云裳诉》古筝演奏中最易增色的技术手法。好的摇指手法可如诉说般细腻,又可如呐喊般澎湃。如《云裳诉》主题段演奏,即可在感情悲怆时推波助澜,又可在情绪哀婉时抽丝剥茧。其二:快速指序技法。《云裳诉》古筝协奏曲快板乐段主要以快速指序的演奏技巧呈现,此段的演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此段演奏时,须演奏者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等协作配合,连通带动,弹奏时须在极快速度下力求音色颗粒清晰均匀,才能达到演奏效果。其三:作韵技巧把握。“韵”是古筝乐器的突出特征。《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演奏表现出的古朴深沉、哀婉缠绵等感情色彩就来自于古筝演奏的做韵技巧。如:《云裳诉》的慢拍第一句的演奏中,“颤”音演奏,左手用力必须沉稳舒缓;“滑”音演奏时,在注重音准的基础上,手腕均匀用力,侧重“滑”音过程,更好的挖掘乐曲哀婉细腻的风格特点。
二、《云裳诉》之演奏音色把握
古筝音色浑厚通透,圆润明亮,紧实绵长,可发掘研究的空间极大,从最低音琴弦到最高音琴弦,每一个触弦点都有着不同的音色。岳山近处音色脆利但直硬,琴弦正中处音色温和却稍显空泛,高音区振幅小但音色清亮,低音区余音悠长但却杂音易出。音色无好坏之分,只有演奏把握是否恰当。如对《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慢板再现段演奏中音色的把握,此端的语气语速是唯美的、抽泣般的,演奏进行时音色从高点跌落,同时钢琴伴奏停止,其目的是让听众在“静”中与音乐人物对话交流,因此此段演奏须注重力度控制,将触弦点向琴码移动,将余音延长,乐句拉宽,以“弱而不虚”的音色状态,表现出此段细腻深情,极富内心抒发性的内容。
三、《云裳诉》之演奏气韵把握
乐曲演奏的效果与演奏气韵的把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筝演奏的每一次速度的变化,每一次力度的控制,每一次与伴奏乐句的衔接,每一次与分配声部中的角色分量,每一次音乐语句的语气安排,每一次音乐情绪的诠释演绎等等,都离不开演奏中气韵的配合,都离不开演奏者对气韵的把握。只有当气韵贯通时,才能达到直抒胸臆,直击心门的演奏效果。反复揣摩曲谱音符和文字,反复结合伴奏演奏练习,才能够找到恰如其当的气韵诠释,为作品带来极致的二度创作演绎。《云裳诉》古筝协奏曲音乐空间张力极大,激越的引子、深情的慢拍、激情的快板、自由的华彩和慢板再现的尾声,都需要演奏者有着极度丰富的内心音乐,有着深沉而凝重的气韵把握,做到音止而乐不停。手起要有着饱满而深慎的气韵透出思绪万千的情绪;音落要达到遗憾又情切的心情而又随气韵缓缓退去;再起时要有着音乐向前发展上扬而又稳凝神聚气的状态。同时要做到对已产生音响的印象和对未知音响的想象与把握,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保障演奏的完整性,使主奏乐器与伴奏协奏乐器完美配合。
四、《云裳诉》之演奏情感把握
音乐演奏效果的传递与体现由人心产生,音乐效果产生自人心,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人心;音乐传递了情感,同时也反过来左右人的情感倾向性。一次成功的《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演奏,演奏者应要“入境”,换句话说演奏时要具有角色感。演奏激越的引子、深情的慢拍、激情的快板、自由的华彩和慢板再现的尾声各部分时,演奏者要身受其感,激越、深情、激情、自由等各种情绪要溢于言表。当然,古筝演奏艺术的特点决定了演奏者不可完全沉浸其中而忘乎所以,因为古筝演奏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情感,将心中所思与指上弹奏有机结合,即把握好“度”,为了既不因为彻底表达情感而失去对技术动作的控制力,也不因只考虑表演形式过程而显出空泛与做作。《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演奏中如何把握好情感,如何控制情感的“度”,达到“乐由心声,至情至性”的演奏境界,是每位《云裳诉》古筝协奏曲演奏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云裳诉》的古筝演奏,应在精进演奏技巧的同时探索和掌握其音韵、气韵、情感特点,才能将好的作品与好的演奏结合起来,达到一定的艺术境地。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云裳诉听后感篇三
里庄 毛红霞
《石榴》一课,作者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吴老师出示实物舆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皮儿,观后交流感受。在教学第四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吴老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接着,吴老师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吴老师出示了很多水果图片,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喜欢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