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会放鞭炮、穿新衣、吃美食、舞龙舞狮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总结写作指导,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和借鉴。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一
这几年来,家乡的春节越发的变味了。
我还记得从前的`时候,每年一到春节,家乡里就热热闹闹的。这一天里,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是一派团圆的景象。
只不过,家乡里的春节随着家乡人口的外流,这几年里,家乡越来越冷清了。就算是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家乡里大多数人家都是大门紧闭,也因此家乡里的春节也就越发变得冷清,与没有年味了。
就拿今年的家乡来说,我随着家人会了家乡后,家乡里很多人户都没有回来过年了。家乡的马路旁都长满了杂草,甚至有些人家的屋檐下都爬上了蜘蛛网。这一副被遗弃的模样让人瞧着心里都感到难受。
今年我回家乡后,还特意数了数回家乡过年的人户,确实很少,已经只有不到十户人家了。回家乡的这几天,我不时的就往外跑,我跑的地方是一个爷爷家。爷爷是一个独居老人,这么些年来,不管家乡里的变化如何,也不管家乡里的人进进出出,爷爷全都守在家乡里。所以,每年里,我一随着父母回了家乡后,我就喜欢跑去爷爷家,听着爷爷给我讲讲这一年里,家乡里自然风景的变化,比如春天哪儿的花开得最美,夏天哪儿的荷花开的最旺,秋天哪片林子里的果实最甜,以及冬天家乡里的群山全都染白等等。
爷爷讲的很高兴,我撑着脑袋也听得津津有味。一年四季里我也随着父母在外,家乡里的这些美景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记得家乡的四季景色很美。
因为家乡里的人变少了,也因此家乡的春节也都变得简单了起来。不过每年春节里,我都会去爷爷家拜年,并且将爷爷喊到我家里来一起吃新年饭。其实只要自己守住了家乡的春节,家乡春节里的人流变化也似乎无关紧要了。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二
相传古代有个妖怪叫年,每到春节就从海上爬上岸,吃掉很多孩子。人们计算着从海里爬出来伤人的那一天。每当这一天,人们一起去山洞避难。一位老妇人腿脚有困难,不得不呆在家里。一个尘土飞扬的客人来到她家,说:“我必须赶走年,所以上山避难!”奶奶半信半疑地上山了。
当我着陆时,我只看到一个人。客人们燃放鞭炮。听到声音,我用手捂住耳朵,躺在地上。看到里面的红对联,我赶紧往海里跑,再也没出来。
当人们回到村子时,他们推测这个人已经被年吃掉了。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客人没有被年吃掉,还吓得年不敢再伤害任何人!
从此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贴春联,再也没有什么伤人的事了。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每年过年的时候,爸爸都会买很多烟花。我很开心,下楼穿上。我真的很害怕放大鞭炮。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捧着点着的香,一只手捂着耳朵,点着芯,飞快的跑开。听着霹雳巴拉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害怕得发抖。鞭炮放完,我慢慢把手拿开,说:“我还活着吗?”大家看到都笑了,我笑得差点泪流满面。烟花不一样!啊!看着天上的烟花真的很美!有些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空中散开,有些像孔雀的尾巴,在空中慢慢散开,烟花越来越小,然后消失了。我绝望地对着天空喊道:“你在哪里放烟花?”烟花虽然消失了,但它的美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春节在我心里很美好。春节带给我快乐和幸福。我喜欢春节!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三
或许只是我自己心中浅浅的感觉,在清冷肃杀的冬日,越是雪花漫天飞舞就越觉得春天的气息萦绕在我的周围,充满希望与欢乐。有时我也会惊讶于自己脑海中那一霎那的感觉,但确定真实存在着。就在掌心指尖穿梭,就像济慈笔下掩不住的喜悦和憧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节的来临,让这个世界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带着急切的心情,放下一年的失意与疲惫,从四面八方集聚到一起,回到最温暖的归宿,与阔别许久的亲人聊着一年的欢喜忧愁,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畅想。也许窗外依旧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在那一刻,只是陪衬着每个人心中无限的温暖。在忙碌的身影,无所顾忌的言笑和锅碗瓢勺的碰撞中奏出了新年第一曲交响乐。
“二十三吃灿糖,二十四扫新房,二十五赶乱岁,二十六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除夕夜,守岁祭祖贴春联。”
春节的到来,带来了一片热情与忙碌。在火的映衬下,爸妈忙里忙外收拾屋子,准备过年用的物品,小弟弟也在一旁帮忙刷洗碗筷。歇脚的当儿我抬头便看见大红的“福字”和卡通虎在墙上冲我笑,笼罩在每个人身上一圈淡淡的光晕。我真的很幸福。想起以往曾读过许多关于名人或富贾在晚年放弃一切只为追求平静安详的生活的故事,我真的在那忙碌的一刻体会到他们的心境:与家人同心同德,最平凡安宁的生活就是无限的幸福。这大概就是春节的某个意义,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点滴,爱我所有。
夜空中绽放无数的烟火,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一起包饺,一起欣赏有趣的电视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展望新的一年,畅谈着对明天的,偶然抬头,是日渐疲惫的父母眼角浅浅的皱纹,是稚气未托的小弟弟无忧天真的憧憬又是新的一年,美好的明天,我们都会闭上眼睛在心底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期待着明日初升的太阳。
春节时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春节留下了一些传统,更多的是希望华夏儿女们要把对亲人的关心和祝福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把爱传扬。
又是新的'一年,春的节日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希望与爱。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懂得自律和选择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四
转眼间,春节就到了。
一大早,门外的'开门红“噼里啪啦”地“唱起歌”来,把我和姐姐从梦中惊醒。我和姐姐穿上新衣,匆匆吃完早餐,拿着爷爷发的压岁钱就上街了。
我和姐姐都希望晚上早点到来,好放炮。
天终于黑了,门外的鞭炮声、烟花声开始此起彼伏。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买的炮,缠着家人一起去放。二爸先点燃了花炮,花炮立刻唱起它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我和姐姐也不停地放着摔炮为他们伴奏,爸爸的烟花发出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光芒……姐姐为他们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七彩绚烂乐队。乐队很快就演出完毕了,接下来轮到孔明灯的精彩表现了。
我和姐姐约定:放孔明灯时我们都要许三个新年心愿。我的孔明灯是粉色的,我小心翼翼的拿出孔明灯把它安装好,爸爸帮我把灯提得高高的,妈妈点燃了下面的蜡烛,孔明灯渐渐地鼓了起来,顺利地放飞了,把我的心愿带得很高很高。正在这时,突然听见姐姐大叫起来,原来是姐姐的孔明灯没有完全展开,有一块被烤焦了,用手一摸就成了三个洞。看着姐姐伤心的样子,我安慰她说:“实在不能放飞,明天再买一个”。二爸说:“我们不能轻易就放弃,要不用透明胶布把三个洞补上试试”。说干就干,姐姐飞快地跑回屋里拿来透明胶布,奶奶帮助找到了剪刀,爸爸剪了几块透明胶布,笨拙的粘在洞上。一盏“美丽的”孔明灯被重新修好,点上蜡烛,孔明灯慢慢起飞了。虽然粘上透明胶布不够好看,还有点重,但还是放飞了姐姐的新年心愿,我们成功了。
春节真是有趣啊,明年春节我还想回四川过节。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五
庭前春未暖,山后雪还寒。城中寒霜重,枝头晓月残。深冬又一日,却已近新年。春节悄然至,乐在平起平淡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历史悠久,起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清代《燕京时节》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来来来,那个往左贴贴,不对不对,应该再往上贴贴。听,我家爸爸又在指导贴春联了,大家忙的热火朝天。而我呢!则对打下手乐此不疲,把春联刷上浆糊、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贴起来。
爷爷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人生在世,不就是多求平安吗?”
我摸摸脑袋,疑惑道:“为什么好多人家都贴着发财字样的春联?”
“平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不是吗?”
原来,春联中饱含的是家人对来年的期盼。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农历除夕的晚上,人们都会回来吃年夜饭,寓意团圆。早在南朝,梁宗懔于《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岁末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即逢岁晚,家家户户准备吃食,守岁迎新年。北食饺,南吃面,而我家总是围坐檀桌前,吃着火锅。吃完火锅还会再吃些饺子,如果吃到包着钱的饺子,则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来;吃到糖,寓意着嘴甜招人喜爱;吃到花生将会步步高……。我是小财迷,总希望吃到包钱的饺子,于是便会多吃。原来,饺子饱含了家人浓浓的爱。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新的一年来了,烟花陆陆续续地绽放,橙黄的烟花好似美丽的流星雨,正渐渐落下;塔顶烟花向四周喷射,好像一盆盛开的金菊,向人们送去新年的祝福。“金菊”慢慢缩小,最终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消失在城市的上空。
早晨,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惊扰了我的美梦,多年前在老家过春节拜年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邻居奶奶戏称我为“小玩具”,拿出许多糖果糕点给我并祝愿我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回忆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春节来了,赶快去拜年,相互送上祝福吧!
白雪迎牛年,祥瑞降人间。在这一天,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六
回忆起老家的春节,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年”的脚步又响起来了。
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在我们老家东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晚上,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冷清的街道变得热闹,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在我们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正月不剪头。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我总是盼着过新年,因为那个时候就可以穿新衣服,收压岁钱,放鞭炮等等,总之是想着盼着过大年。真想以后天天都这样该多好呀!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七
牛年就像被爆炸声吓到的小鸟,嗖的一下就不见了。转眼间,虎年已到。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穿着新衣,踏着春雪,回老家去拜年。
路上,白雪皑皑,树上、房上、地里也被白雪覆盖。反射出一缕缕银白色的微光,非常好看。
到了家,我第一个提着年货跑进了院子,小狗潘仔看见了,高兴地低吠着向我跑来,围着我撒开了欢,姥爷姥姥也应声而来,我把礼物放进屋子,对姥爷姥姥说:“祝姥爷姥姥春节愉快!”姥爷姥姥听了,笑的合不拢嘴,就连潘仔也在一旁摇头摆尾的,仿佛是对我表示赞许。开饭了!我帮大家摆好凳子,发好筷子,就捧起自己的饭碗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姥姥在一旁看着我吃饭的样子,心满意足的笑了。
饭罢,我和潘仔一起出去玩雪。看着身边的潘仔和皑皑白雪,我突发奇想:何不让潘仔给我当一次模特,堆一个拜年雪狗?说干就干,很快,小雪狗就堆好了。黑溜溜的眼睛是用木炭做的,圆圆的小脑袋调皮的歪向一边,前爪抱拳做作揖状,可爱极了!潘仔似乎也很喜欢这个新朋友,围着它转个不停。过了一会儿,父亲母亲来了,看到我做的拜年狗,也直夸我的小狗做的好呢!
放鞭炮时间到了!姥爷自告奋勇要当“炮手”,他将炮挂在树枝上,用打火机点燃,然后迅速跑开。顿时,噼噼啪啪的声音灌满了每个人的.耳朵。不只是那一家,听到我家的鞭炮声也积极响应了起来,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不一会儿,热闹的鞭炮声就把整个村庄包围了,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拜年去喽!我和父亲母亲脚步轻快地走在拜年的路上,遇到了人,就喜洋洋的问候一声:“过年好!”,对方也会喜洋洋的回应,每个人都是满面春风,每个人都是笑容可掬。每当这时候,潘仔就会凑热闹般“汪、汪”叫两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们先到了伯伯家,一进门,我就抢先对伯伯说:“伯伯,春节愉快、万事如意!”,伯伯听了,立刻笑逐颜开,还递了一个红包给我,我急忙道谢:“谢谢伯伯!”
后来,我们又去了大伯家、姨奶家、大哥家……每到一家。他们都热情的摆出一桌的瓜子、糖果来接待我们,还会无一例外的发一个红包给我。嘻嘻!真可谓是喜气洋洋、收获颇丰啊!要知道,今年还是我的本命年呢!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也是春节里我最愉快的一天!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八
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天早就暗了。只听一阵“咔呲咔呲”的声响,我家的大门被打开了。我展开笑颜,心道:老爸回来了!不出我所料,乘着月色,披着晚霜,这个在外辛苦一年的男人回了家,回来过这个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节日。
腊月二十五,今天的任务是大扫除。我和老爸分配工作,老爸负责扫地、拖地,我来整理房间。没过多时,老爸的任务全部完成,我才打扫到一半,就让老爸帮忙。只见他不停翻着柜子里的东西,没用的转眼就扔。他站起身,指了指我书架上的书,问道:“还有用吗?没用就处理掉!”我瞪了他一眼,吼道:“有用!”这些可都是我的命根子,扔一本我跟他拼命!可不要在过年前夕发生红色事件。打打闹闹,总算是大扫除完功了,看着焕然一新的家,浑身舒爽。
腊月二十六下午,我手持毛笔,笔尖缓慢地在一张红纸上行走,这是我在写春联。爸爸在一旁念叨:“家里这几年春联都是直接买的呀。”我看着眼前的红纸黑字,觉得还是写出来的春联更好,写出来的有温度,有味道。那隐约可见的笔锋里,藏着的是我对年的盼望与期待。记得去年除夕,爸爸贴春联时我的任务是给春联抹浆糊,给老爸递春联。涂抹浆糊也不是个简单事儿,我拿着浆糊刮子,沿着春联边刮了一圈,一旁的太爷爷连忙说道:“只要涂些在四个角上和每个边的中间就行了,不用全涂的。”我照做。老爸要贴春联了,他搬了三把椅子叠在一起,一步步走上去,我看的心惊肉跳,生怕他脚下踩空了。好在过程很平安,当时看着红色一片的家,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喜庆的音乐,觉得过年真好。
腊月二十七,今天的任务就是一家三人逛街买买买。大街上到处是拎着大包小包,拿着手机刷刷刷的人们。满脸的笑意,满街的快乐。
还有两天,春节就到了,我多希望这两天时钟走得快一点,春节来得更快一点。春节啊春节,我们都准备好了,你就快快来到吧!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九
威海的春节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在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姥姥从超市买来了各种米、豆、干果,熬成腊八粥,在腊八这天,喝着香喷喷的腊八粥,就感觉到春节的气氛越来越近。
春节前就放寒假了,我们小孩子也要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过年用品,第一件大事就是买烟花爆竹了,我们男孩最喜欢这些东西了。
孩子们高兴,大人也忙碌。首先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叫做”除尘“,其次就是进进出出超市,筹备着春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还要准备给小孩子的压岁钱。
转眼就到除夕了,我们一般是在石岛爷爷家度过的。大清早,爷爷和爸爸上山上坟,据说是把老祖宗请回家过年。吃完早饭,爷爷和爸爸开始把去年的旧春联换下来,贴上今年的新春联,这时,爸爸总要放上一串鞭炮。
到了傍晚,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有大虾、排骨等,特别是一定要有一条大鱼,意味着年年有余。到了八点,全家人又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可是一顿丰富的文化年夜饭啊!到了十二点,外面又开始放起了鞭炮,除夕的晚上大家是不睡觉的,叫守岁。
初一的早晨,大人小孩子都换上了新衣服,出门拜年。大人们都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大红包,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转眼了初三,按威海的规矩就要送年了,照例是吃饺子放鞭炮,紧张忙碌的春节就算是结束了。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
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口袋里装满了压岁钱。你一百,我一百,孩子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我们大家又可以像以往那样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题,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压岁钱”,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祟”会出来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们往往会吓到哭了起来,紧接着头疼发热从而变成了傻的,因此,家家户户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敢睡觉,所以就叫做“守罪”。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的那天夜晚,他们怕“祟”出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一起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们就把那八枚铜钱用红纸包住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了,夫妻俩还是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想伸出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一定会平安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是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清明的时候,“以彩绳串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有些地方也把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们,祝愿孩子们“连连高升”。
晚饭后,当然是少不了放炮了。我们一群孩子就聚在一起放烟火了,烟火每次在炸开时,就像绽开的花朵美丽极了。我在这里祝大家在20xx年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新年快乐!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一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我的眼里,春节就是一盏盏红灯笼,一串串红鞭炮,一桌桌团圆饭,一张张满足的脸。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商场购买春联、福字和鞭炮。商品都买齐了,我们就等大年三十的到来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与兴奋。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起床贴春联了。“爸爸,为什么要贴春联啊?”我问道。“春联俗称门对,喜庆的大红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还有一种叫桃符,桃符就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木板,上面刻或画着“神茶”,“郁垒”二神神像,以防鬼进家门。”爸爸回答道。“哦,原来春联不仅有前身,还有故事呢!”
我和爸爸分工合作来贴春联,妈妈来贴福字。爸爸负责贴,我在下面做“技术指导”,我一会儿说向左,一会儿说向右,一会儿说向上,一会儿说向下,搞得爸爸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中。嘿嘿,真好玩。福字有正着贴的,也有倒着贴的。正着贴的意思是“福来了”,倒着贴的意思是“福到了”,各有各的含义。
我们的团年饭可丰盛了:有鸡、虾、鱼、肉、鸭、还有我最爱吃的清蒸螃蟹。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就来到小区楼下,准备放鞭炮。爸爸首先拿出一个冲天炮,点燃引线,“嗞——”的一声,它就直冲云霄,“咚——”冲天炮在深蓝的夜幕中绽放出一朵朵闪闪烁烁的花朵,真是美丽极了!看到烟花这么美丽,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流星鞭,让爸爸帮我点燃引线。我手握流星鞭,流星鞭的烟火在天空中画出了很多图案,有的像温柔的小绵羊,有的像威武的大狮子,还有的像可爱的小兔子。最后,我们拿出照明弹,点燃引线,“啾——啾——啾——”,一个个荧光灯似的“流星”在夜空中飞来窜去,我看见了,连忙许了一个愿望,看到我那诚恳的样子,爸爸妈妈哈哈大笑。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二
我的家乡没有北京那么繁华,我的家乡没有上海那么的美丽,但那里的春节确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里过着不一样得春节,这里有着很普通的过年的风俗,在这里会有很有趣的过年,在这里我们有我们的过年方式。
每年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那里会变得很热闹,在小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奶奶开始蒸起了过年吃的东西,奶奶一边蒸馒头一边想我要多蒸一些,然而爷爷却在打扫院子,这可由一个说法,那就是哪一家如果把院子打扫的最干净,那一家会在就会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
在我们那里有很多风俗哦。在腊八吃腊八蒜了等等。
我记得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小孩是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说管束,自由在的`玩耍,因为听老人说如果在过年的时候管孩子,孩子会在这一年中变得不受管教,每逢过年的时候,我们那家家非常的热闹。
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年三十,听我奶奶说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我还记的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
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
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转眼间,到了早上8点,奶奶有让我们贴对联,说是也有说法,在这个时候贴会让这一年都顺顺当当的。10点钟男人出去迎年。要把年迎回来,这样才能过年。
一路的鞭炮声,一路的问候声,一路的欢笑声,很快,我们就到了爷爷的坟前,爸爸点燃香烛、把预备的纸钱点燃,并且还放起了鞭炮,然后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把去年的收获和今年的希望告知了爷爷的在天之灵。
年虽过了,但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变得为懂事,让我们来迎接下一个出界。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三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阿爸,阿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
“砰砰砰”,我们敲响了大姨家的门。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发现伯伯没有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单位值班去了。”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了大姨和妹妹,我们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一个大姨家在娄底,所以我们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就是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上来了。“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饭,我们又来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到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大姨的厨艺在我们家族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过年真好,我不禁开始盼望明年的新年了!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四
过年啦!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上了红灯笼,准备过春节。可是我们这一大家子并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年,因为在这个年里有一庄大家都欢喜的事儿,你猜是什么呢?哈哈,众所周知,当然是喝喜酒啦!
而这件事我也跟着发财啦!哥哥结婚我应该趁机敲他一笔,我兴冲冲的跑到他面前,说:“哥,你说你,结婚了也不知道给我这个妹封个大点的红包,你可真的是太抠门儿了!”于是哥哥给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我打开一看“哇,这么多!”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年夜饭,热闹极了,我们围在一起吃百家饭,据说百家饭是驱邪的哦!饭后,一大家子的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好看极了,有小品,有歌舞,有武术。
初一,我们到各家各户去串门,与此同时,我也收到了许许多多的大红包。对于我这么个财迷来说,当然是钱最实惠啦,因为钱可以解决我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到了初三,我们回到了家中,可我仍然还沉浸在那多趣的春节里。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五
中国有许多传统习俗和文化流传至今。今天就来说说中国特宝——春节文化。
春节始于农历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家家户户泡腊八蒜,做腊八粥。腊八蒜年底泡醋,带着醋的酸味,充满了大蒜的辣味,让人胃口大开。
腊八粥就更神奇了。人们把新收获的大豆、桂圆、大米、小米等全谷物混合在一起烹饪。味道真的是“这粥应该只在天上,世界上你能尝多少次!”现在,腊八粥淡淡的香味似乎还残留在我的舌尖,很值得回味。
拉巴之后,人又忙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赶年货,所有的水果、蔬菜、鸡鸭鱼都放在篮子里。超市里,大聚会上,人来人往,肩并肩,人来人往。看着大海般的人群,不禁感慨:年近了!
二十三,过了一个小年,人们终于放松下来,挂上红灯笼,点燃绚烂的烟花,鞭炮齐鸣,敞开肚皮求幸福。人们笑啊笑,沉浸在快乐中。
二十三岁后,人们打扫房子,四处游荡,迎接新年的到来。
短暂的沉默之后,除夕就要到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饺子的香味,灯光透过红灯筛出一束束红光,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这一夜,无论大人小孩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文化表演,一边聊着天伦之乐,都要保持年龄.
第一天是好日子。大家穿上新衣服,出去过年。街上,有成群的人,或者两个人,熙熙攘攘的车流。人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快乐!”
从第二天到第五天,人们会去拜访一些远方的亲戚,谈论过去一年的收获,谈论新年的计划。很有趣.
过了第五天,人们陆续开始上班,新年就这样拉开了早起贪得无厌工作的帷幕.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六
每个人都热爱春节,但每个地方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同。这一次,我要写的是家乡兰溪的春节。
临近春节的前两天,是最忙的时候。孩子要为自己的“大事”做好准备。买糖,买玩具,买鞭炮,什么都不缺。兰溪的菜市场,超市,商店,到处都是人。
孩子准备好了,大人也不远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装了好几个大包,因为新的一年需要新的氛围!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我们向我们的祖先鞠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谢年。馒头,鸡肉,酒,糖饼都在桌子上。而且,这一天,家里肯定有人。如果是万不得已,客厅的灯要亮着,表示家里有人。
二十八以后,家家户户都很忙。而且全家人一定要收拾干净,准备足够的肉、菜、年糕、鱼。因为,大部分店铺从正月初一到初五都关门,只有第六天开门,也就是说关门了。
终于在除夕夜,我走在街上,轻轻一闻,香喷喷的香味扑鼻而来。家家都贴了年画,挂了对联。年夜饭可以吃火锅,因为这意味着来年兴旺,还可以吃鸡、鸭、鱼,散发出一家人团聚的气息。吃不下剩下的食物,放在柜子里明年再吃,意思是:年年有余。
吃完年夜饭,大家开始放鞭炮,一些调皮的孩子跑到街上放小烟花。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通宵不间断地亮着灯,鞭炮日夜鸣响。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回家吃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大部分都要保持年龄,到十二点才能睡觉。另外,灯要开一整天。这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
正月初一,人们带着孩子去亲戚朋友家过年。刚进门,主人就会拿出红包和茶点招待客人。
又是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街上到处都是装饰,整条街就像一场喜事,繁华而美丽。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就是正月十八了。学生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春节,去上学了。而成年人则继续做事工作,一切恢复正常。
兰溪的春节是如此的繁华、美丽、耀眼。虽然是个小镇,但是过年的时候也一样漂亮。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七
黎明将近,东方渐渐露出了灿烂的晨光,晨光中呈现了崭新的20xx,湛蓝的天空,洁白如雪的`云,小鸟欢快地歌唱,花儿伴着小鸟的歌翩翩起舞……过年咯!周围洋溢着春节的气息!道路洁净,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然后人们脸上荡漾着快乐的笑容。
除夕早上,我的兄弟姐妹的手就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地买了些炮出去放。放着放着,我们就开始嘀咕了:这么点鞭炮怎样够放呢。于是急匆匆地跑回家里,正准备再偷偷拿一些时,被外婆发现了:“你们不是已经放过鞭炮了吗?晚上到底还放不放了!”哎!大人就是这么唠叨,我们只好作罢。我只能垂头丧气地出去玩。
这天除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晚饭时舅舅和舅妈带着弟弟也来外婆家吃年夜饭了。然后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得我眼花缭乱,真让我垂涎直滴,不知先吃哪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祝福话,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十分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拿着鞭炮冲出了家门,然后汇入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刻鞭炮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染色了,我们欢跳着,跑着,笑着,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完美!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八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晚上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年饭,桌上有我爱吃的鱼丸子,姐姐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哥哥爱吃的红烧鱼。吃完年饭后,我和哥哥、姐姐开始放鞭炮和烟花了。这时,我拿来了一支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只见烟花一会儿喷红,一会儿喷绿,一会儿喷紫,真是好玩。
姐姐拿来了鞭炮,那“啪啪啪”“呼呼呼”的声音犹如雷鸣一般,吓得我们到处乱逃.哥哥的烟花和鞭炮,更是神奇,一会儿飞到天空上,一会儿飞到屋顶上,把黑夜打扮的如同白昼,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正当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当当当,当当当”,零点的钟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大家共同祝愿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春节里的初二(通用19篇)篇十九
我们家乡的春节与北方是一样热闹的,但是我们的风俗习惯却是截然不同的!北方的春节一般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而我们家乡则一般在腊月的下旬才开始。
过了二十四,大家则更忙。家家户户户都必须大扫除一次,我们都会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时候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除夕十分热闹。在这一天我们按照老规矩是要杀家禽的。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年菜,到处都是香喷喷的香味。每一户人家的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小朋友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除夕的夜晚,有人会放烟花。那个时候,天空中顿时变得火花满天,绚丽多彩。那一朵朵烟花在空中飞舞,有的好像闪烁着神秘光彩的宝石,有的像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的像小蜜蜂在空中飞舞,有的喷着红光升到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划破了夜空的沉静,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鞭炮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
正月初一到了!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小朋友们一般会到亲戚家拜年,女人们会到庙里拜佛,男人们有时会随着孩子一起出去;有时则会待在家里。这一天,街上会有很多小贩出来摆摊,有的卖玩具,有的卖小吃,有的卖日常用品…真是品种繁多啊!
正月初二,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在这一天我们一早就会去奶奶家。我们会在奶奶家玩耍、吃饭、拜年。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我们小朋友则在一边玩。一家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问候对方,那种感觉很温暖。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们的春节,你们的春节又是怎样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