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八达岭长城篇一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标志性建筑物之一——长城。
旅游车在马路上飞驰着,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北京昌平区。望着窗外的景色,我目瞪口呆:高楼大厦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那蜿蜒不断的群山,满山的松柏,毛竹和知名不知名的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一丛。
过了不久,我们来到了长城山脚下。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呈现在眼前的是那一条深灰色的巨龙横卧在山上,蜿蜒不绝,气势磅礴。
准备好东西,我们便准备登长城了。起初,长城的路是平缓的,没有一丝陡峭。我心潮澎湃,一边小跑一边哼着歌,十分容易便“拿下”了第一个烽火台,可面临着接下来的第二个烽火台,我依然临危不惧,还是小跑着。慢慢的,慢慢的……长城越来越陡,烈日当空,我一手擦拭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手扶着栏杆,弯着背,活像一位老太公吃力地往上走。
突然,一阵清凉的风直吹我的小腿,顿时又没了。我往下一瞧,原来是个四四方方的小洞,我想:这应该是古代时用来打枪的吧。看看脚底的石头,有的完整无缺,像新的一样;有的破烂不堪,像被挖走了一样;还有的……这时,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古代:太阳高挂,家家户户的男丁,背着一块块巨石,赶着修建,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多少人倒下了,他们用汗水谱写了一个奇迹——万里长城。
想着想着,我已经汗流浃背。终于,我几乎是四肢齐用爬上了第八个烽火台,站在长城俯瞰山脚,长城的景色收在手掌中,真是美不胜收啊!
八达岭长城篇二
哇噻!今天又是一个美丽的日子,一大早,妈妈就宣布——今天我们登长城!
吃过早饭后,我们坐上公交车走啊走啊,走得在高速路上我都看到距呼和浩特还有400多公里的路标了居然还没到长城,又走了好一阵,车子终于嘎吱一声停了下来——八达岭长城到了。
站在长城的脚下,我抬头望去,天呢!长城真比巨龙还巨龙呢!我使劲儿伸长脖子,用力眺望,也没能望到它的头和尾在哪儿,我想:就算我拿天文望远镜也不一定能望到它的尽头吧!我激动地看着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登上了长城。
我和妈妈一边走一边聊,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哇!这里风好大呀!据说烽火台主要是用于白天点烟或夜间点火来传递军情的,有了这么大的风,我想当年点烟时这里一定是浓烟滚滚,点火时也一定是火光冲天,军情传递的那是相当的及时吧!因为风大,虽然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天,可来到这儿却好像进了冰窖一样,浑身凉飕飕的!站在烽火台的窗口,向远处望去,在延绵起伏的山上,巨龙仿佛走进了森林一般,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我和老妈坐在烽火台的石阶上歇了一会儿就继续往上登了。
穿过一段斜坡,又登上一大截几乎陡成了90度的台阶,再爬上一段必须要抓着扶手才能走上的陡坡,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二个烽火台第三个烽火台可越走我这心里越纳闷,我们空手登长城都这么费劲,这长城是咋修的呀?当时又没有吊车、挖掘机、推土机古人居然修筑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万里长城,想到这儿,我不得不为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那种执着的精神而赞叹!
我一路向上登着、一路四下里望着、一路兴奋着,好像没多大工夫(妈妈说都中午了),我们就走到了终点——竖着游客止步牌的地方。
人们都说:不到长非好汉!嘻嘻嘻今天,我登了一天的长城,应该早就算好汉了吧!走了一天,虽然有点累,但成了好汉的我却很开心很开心。
八达岭长城篇三
这个暑假,我去了北京。去北京当然要登长城了,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始建于公元前八至七世纪,连续不断地修筑了两千多年,是华夏文明的历史丰碑。我们要去游览 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是至今保存的最完整的一段长城之一。
在高速公路上,我隐隐约约地看见山上的一片绿色中藏着一条青灰色的“带子”,定睛一看,原来那就是长城其中的一段。它依山而建 ,主要建在险峻的山脊上,视野开阔还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这蜿蜒曲折的长城好似一条巨龙躲藏在深山里,可见建造者想得多么周到。
到了关口,我们下了车。不料,这里寒风凛冽,还下着小雨,温度不亚于冬天,这表明我们已经到了山区。在往上走了一段路之后,一 座城楼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城楼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顺着入口的楼梯上去,我们就登上了长城。远处的长城被晨雾遮盖 着,蒙蒙胧胧,看不清楚,仿佛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藏头露尾。
我们向上走着,不断有人从上面满头大汗地下来,我的心有点虚了。可当我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兴致勃勃地向上走,我坚定了决心,要爬 到最高处。开始的一段路都是台阶,我两步并作一步,轻轻松松地往上走,很快就把我们这一行人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我走累了,就在 垛口吹吹凉风,看看风景,等等他们。这里的风景很美:近处绿荫如盖,深吸一口气,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像一 道道绿色的波浪。
我继续向前走着,看见了一个烽火台。进去后,里面像迷宫一样。我从介绍中了解到:烽火台是集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为一 体的单个防御体系。在白天如果士兵发现敌人,就燃烟报警,如果在夜晚,就点火报信,这就是烽火和狼烟的来历。现在人们往往用“ 烽火”和“狼烟”来代表战争。为保证“信号”及时传递,烽火台间隔的距离在两百米到五百米之间。
我等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又继续往前走。过了一会儿,我有些力不从心了,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虽然走得慢,可表情却很轻松,丝毫 没有觉得累。我恍然大悟,他们可以储存体力,而我走得很快,没多久体力就消耗光了。没办法,我也只能慢慢走了。渐渐地,天晴了 ,不经意地一回头,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已经爬了这么远,后面的人也都在竭力地爬着。我向前一看,竟然已经到了最高处。我兴奋地 蹦了起来,不知道这劲儿是哪来的。
八达岭长城篇四
长城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前年春天,妈妈带着我和姥姥去北京游玩,游玩了很多地方,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八达岭长城。
到了北京,我们住在到了姨姥家,我急着想去看长城,妈妈说休息一天,明天我们去长城,那天晚上心情十分激动,一夜没睡好,据说长城海拔1000多米,烽火台一共有80余座,我迷迷糊糊幻想着长城的样子。
第二天我们做上通往长城的车,快到长城了,远远看见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呢。接着我们已来到长城脚下。妈妈说这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过去打敌人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烽火台,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接着就开始爬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妈妈说古代修筑长城,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是靠劳动人民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块一块垒成的,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看着这陡峭的长城,当时的劳动人民是多么伟大啊!
我和妈妈爬啊爬啊,我的衣服已经汗湿了。抬头看,上面的城垛好像在我头顶上一样。再看看脚下的坡,就像笔直的天梯直通的烽火台。离终点还有一段距离,我累得不得了,真不想爬了,妈妈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古代的劳动人民修建的时候,比我们辛苦多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擦干了脸上的汗,继续向长城点登去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点。站在点向远望去,树木就像小草一样低矮,长城脚下的人像成千上万只小蚂蚁。站在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上,我开心极了!
这样雄伟的长城,真是我国历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八达岭长城篇五
哇噻!今天又是一个美丽的日子,一大早,妈妈就宣布——今天我们登长城!
吃过早饭后,我们坐上公交车走啊走啊,走得在高速路上我都看到距呼和浩特还有400多公里的路标了居然还没到长城,又走了好一阵 ,车子终于“嘎吱”一声停了下来——八达岭长城到了。
站在长城的脚下,我抬头望去,天呢!长城真比巨龙还巨龙呢!我使劲儿伸长脖子,用力眺望,也没能望到它的头和尾在哪儿,我想: 就算我拿天文望远镜也不一定能望到它的尽头吧!我激动地看着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登上了长城。
我和妈妈一边走一边聊,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哇!这里风好大呀!据说烽火台主要是用于白天点烟或夜间点火来传递军情的,有了这么大的风,我想当年点烟时这里一定是浓烟滚滚 ,点火时也一定是火光冲天,军情传递的那是相当的及时吧!因为风大,虽然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天,可来到这儿却好像进了冰窖一样, 浑身凉飕飕的!站在烽火台的窗口,向远处望去,在延绵起伏的山上,“巨龙”仿佛走进了森林一般,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我和 老妈坐在烽火台的石阶上歇了一会儿就继续往上登了。
穿过一段斜坡,又登上一大截几乎陡成了90度的台阶,再爬上一段必须要抓着扶手才能走上的陡坡,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二个烽火台…… 第三个烽火台……可越走我这心里越纳闷,我们空手登长城都这么费劲,这长城是咋修的呀?当时又没有吊车、挖掘机、推土机……古 人居然修筑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万里长城,想到这儿,我不得不为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那种执着的精神而赞叹!
我一路向上登着、一路四下里望着、一路兴奋着,好像没多大工夫(妈妈说都中午了),我们就走到了终点——竖着游客止步牌的地方 。
人们都说:“不到长非好汉!”嘻嘻嘻……今天,我登了一天的长城,应该早就算“好汉”了吧!走了一天,虽然有点累,但成了“好 汉”的我却很开心很开心。
八达岭长城篇六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
经五环,走京巴高速,过居庸关,汽车在路上奔驰着,而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八达岭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得可多了,可是却没有亲眼看到过长城,这次终于来看长城了,我心里非常激动!
来到长城脚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蟠伏在大山之上,蜿蜒万里,恢弘壮观。脚下的台阶和两侧的城墙都是用青灰色的砖石构建的,虽然已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但长城却显得更加高大坚固。我们跟随着人群一步一步往上爬,有的地方是一个个高大的台阶,大概有35公分,需要迈大步子才能登上去,为了能爬上去,我几乎都手脚并用了,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倒翁,左晃晃右晃晃地攀登每一个台阶;有的地方则是50度的平面爬坡,因为平坡很滑,为了保障游客安全,在平坡的两侧有两个横栏,游客就像是在进行接力赛一样一个接一个扶着横栏向上爬。不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了,瘫坐在一边的石阶上,妈妈过来给我水喝,说:“咱们歇会再爬,现在已经到北三楼了”。我一听,心里可打起了鼓:要不要继续坚持爬呢?才爬了三楼我就累成这样了,我能坚持爬到八楼吗?可是如果我放弃,回去肯定会被朋友笑话的,我也就做不成“好汉”了。我看看那饱经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在讲述着八达岭长城的沧桑历史,耳边似乎传来了隆隆的战鼓声,看到了戚继光为保人民奋力抗倭的豪迈身姿。顿时,我心中充满了力量,热血沸腾,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一定要爬到顶峰!
我们继续向上爬,一边爬,爸爸一边给我介绍这古老的八达岭长城。长城上有一个个小孔,听爸爸讲这是古人用来射箭的地方,我透过小孔往外看,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下面可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啊!因为我们已经爬到了六楼,海拔已经非常高,地势非常险要了。我回过头去忘,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长城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边。长城两侧没有太多郁郁葱葱的古树,隔一段才会有那么几棵,但每一棵似乎都是一位守护长城的卫士,显得那么庄严,让人肃然起敬。
快到正午了,金色的阳光洒在城墙上,和古老的长城融为一体,更凸显了长城的雄浑古朴,让人迷恋。
长城啊长城,你是多么雄伟壮观!你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中国人民的坚强的脊梁;你是中华民族这条即将腾飞的巨龙的象征!
八达岭长城篇七
在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向往已久的北京。一到北京,我们便直奔八达岭长城。
到了城门下向上,向上仰视,只见长城弯弯曲曲向前延伸,望不到边,我们便开始往上爬。
每到一层烽火台,我们便拍些照片。在第一座烽火台时,我看见有个小石房便钻了进去。这摸摸,那看看,突然发现有一座隔开的地方,猫着腰进去一看,只见一个人坐在里面,定眼一看。是铁人。他眉毛紧皱,神态严肃,好像敌人来侵略他的领地似的,又仿佛要立马站起来,传达报告,要下命令,让所有人员紧急戒备,准备把围攻的敌人狠狠的打回去。我想着,想着,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爸爸喊我走时,我才回过神来。
到了第七层,只见风景如画,水天一色。一棵棵高耸入云的树,头顶天,脚踏地,如同一个个卫士守卫着长城,远处的湖和天似乎连成了一起,为长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罩,让敌人永不再来围剿。
到了第九层,直见门,紧紧闭着,工作人员正疏导人们往下走去。下去时,我们又去了英雄纪念碑。
八达岭长城篇八
有人喜欢大海的波澜壮阔;有人喜欢山峰的高大巍峨;而我却喜欢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因为它是中国的象征。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长城游玩。我们到了八达岭长城,远看长城,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翻山越岭,连绵不断,呼啸而来。真是非常壮观!
我们向长城最高处攀登,长城的台阶和城墙都是用大块的灰色方砖砌成,台阶很陡,城墙很高,古人是为防止外来侵略而建造。我们向顶端走,迎面出现一个高高的,约宽十五米,长十米的小屋子。我便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这是烽火台,古代哨兵在这里把守,一旦发现敌情,就点燃烟火传递信号。”在长城上险要的地方,我看到了许多烽火台。中国古代这个伟大的建筑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吸引了中外游客。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走到距长城最高处还有一半路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问我:“还能爬上去吗?”我本来想放弃了,听到爸爸的话,我又斗志昂扬地说:“我可比你的力气还大呢!”说完,我鼓足劲向顶端走去,我们又走了一会儿,终于到了八达岭长城最高峰。
我爬上了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做了一次好汉!
我喜欢长城,我爱中国!
八达岭长城篇九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长城游玩,我是夏导游,姓夏名梦吟,大家可以叫我小夏。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象征着中华明成族的长城。
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对各国的长城进行了加固和修缮。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站在万里长城最有气势的一段,也是保留最好的一段——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最后,请大家尽情游览,并真心希望大家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八达岭长城篇十
今年的暑假,我去了北京。去北京,怎能不拜访长城呢?我就去了八达岭长城。
我们一路坐车到长城的售票处,下车之后就开始了徒步拜访的过程。
踏上长城的第一块石砖,我就感受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再跨几十个石梯,到了第一个烽火台,回头眺望: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那些衣衫褴褛的劳工在辛苦地搬运着大石块,稍微慢了点儿,就被旁边的士兵用皮鞭狠狠的抽打着骨瘦如柴的身体;力气稍小的,就连石头带人从长城上滚落下来。稍微不注意,整个人就从陡峭的长城上摔落到两侧的树林里去了。
回想着长城的历史,又继续跨着石阶向前走。走着走着,发现在长城的两边城墙上有很多方形的缺口,我回忆起了以前学过的关于长城的课文,忽然想起来,这个缺口是士兵们用来射箭的地方。他们就站在那里,打退了敌人一次次侵略。眼光回到脚下,发现脚下的石砖上,刻满了游客的名字,密密麻麻的。感觉是那么的刺眼,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给长城留下那么多疤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八个烽火台,再回过头来,长城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驮着我们冉冉起飞。
从长城“做客”下来,迎头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带来了一阵清爽。也给我带来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