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好的观点和论点,还要有恰当的结构和合理的语言运用。在这些优秀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作家的独特视角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一
正当我风华正茂的时候,我从军了。那个时候边关不安宁,百姓生活艰苦,为了一个安定的生活,我毅然决定从军。
乡愁。
黄沙滚滚,我已征战过无数。我知道,年迈的父母在等着我回家,所以,我不能死。我杀敌无数,也立过很多战功。只是,我与父母渐渐失去了联系,一切关于他们的消息都断了。
那年的中秋,月儿很圆,而人却何时才能团圆?在那边关,夜晚静得可怕,风一个劲地吹,吹得我的心好冷,好冷......
归家。
转眼,几十载过去了,我已年迈花甲,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家呀,我思念了几十年的家呀,我终于可以回到你的怀里了!不知道父母是否还健在,是否仍在等着他们的海儿回家。想到这,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爹,娘,我回来了!”我激动地推开家门,却看到一片狼藉的庭院:野兔到处乱跑,野鸡在梁上乱扑。走到后院,看到的却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坟墓。“爹,娘,孩儿回来了,您们看,孩儿回来了......”我扑在父母的坟前大哭。深秋的傍晚,偶尔有几片落叶孤零零地飘下......
老来。
我老了,一辈子孤苦伶仃,青山白云为伴,绿水红花相依,或许这么清静安逸地度过此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是有些许寂寞罢了!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二
天下起了小雨,密密麻麻。远处的村庄笼罩在一片薄纱中,隐隐能看见村口那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嘀嗒”雨滴在树叶上聚成豆大的雨点,滑滑梯一般滑到脚上——“今年会是个丰收年”我如是想着。
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中一轮圆月,久久不能入眠。忽听得父母那边传来说话声——“咱儿子十五岁了,到议亲的年纪了吧?明儿把王媒婆请来吃顿饭吧!”“时光飞逝啊,一眨眼,儿子都成了家中顶梁柱了……”娶妻养家?那是个全新的生活,我有些期待。
第二天中午,我们摆好菜肴,等待着客人到来。门外脚步声响起,进来的却不是身着红衣的媒婆,而是几位身着“兵”字衣服的士兵。父亲脸色一变,忙上前躬身:“几位兵爷何事登门?”领头那位爷四顾看了看,说:“知道你家儿子到了年龄,来提醒一下,记得去从军,懂?”随即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老头子……”母亲上前拽拽父亲胳膊,父亲闭上眼:“去收拾收拾东西吧,孩儿他娘……”这时时间仿佛静止,几秒之后,母亲抹着眼泪进了屋。我知道,我的去处已成定局。而父亲,就这样,从中午一直站到了晚上,岿然不动。
这天早上,我背着母亲收拾好的行囊拜别父母。一抬头看到母亲眼底泪光,和父亲微弯的脊梁。我眼眶一酸,跪立父母面前,说:“儿子不孝,您二老定要等儿归来。”说罢,极力忽略母亲的呜咽声,转身向外走去。
今年八十岁了,终被批准得以回家。遥遥望去,村口的柳树随风摇曳。越走越近,期待被无限放大,而压在心底的害怕也在悄悄生长。拦住一个拿着斧头的樵夫,问道:“你可知刘家现在还有何人在家?”那樵夫长叹一声:“没了,没人了!”随即用手一指:“看见了吗?那个院子里长满松柏的就是刘家。”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家门口的。自己与牵肠挂肚了六十五年的家、父母仅有一门之隔,可我却没有勇气推开。“嘎吱——”门开了,两座坟墓正对着我,一只兔子从墙边的狗洞窜入,野鸡在房屋上跳来跳去。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一步一步踱向那坟墓。院子中央再没有母亲忙碌的身影,有的只是成片的野谷;井边也没有父亲坚毅宽厚的背影,只有堆堆野葵。我牵肠挂肚了六十五年的家,只剩下了上面的“宝盖头”,再也没有底下的人了。
这时,天又下起了密密麻麻的小雨,我想:“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三
但他坚信:人生往往不过如此。在梦中,或现实,或在他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心中总有一块温馨的净土,那是他灵魂的归宿,那里有他的全部,哪怕是奄奄一息,也要踏上归途,爬回故乡,那个思念了六十五载,却杳无音信的家。
他最终站在自己的家乡的土坡上了,焦急地询问崎岖小路上偶遇的一两个同样衣着褴褛的老妇人,却盘问不出一丝关于自己家情况的线索。终于,在坟墓累累的山丘上,一位憔悴的老翁告诉他,这长满一排排松树柏树的坟墓的后面便是他的家。
一丝希望在他心里闪过,却又稍纵即逝了。那是他的家啊,野兔上下乱窜,野鸡扑飞冲上房梁,那野生的谷子密密麻麻侵入庭院,野生的葵菜围着井边舞动。多不堪的画面哪!他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家居然成了破败的院落。
他的泪水很快落下来了,老泪纵横时他梦见自己飘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他的家人,他的牛羊,他六十五年前的一切,他的呼吸伴随着再一次日落西山愈来愈稀薄,一个灵魂踏上了归途,那是幸福生活的归途。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四
“狗子,你千万要小心!一定要活着回来!”一位满头白发的母亲深情的对儿子说。此时,太阳照耀着大地,小路两旁柳枝摇曳,沙沙作响,展现着春的气息,一名正值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包袱,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喜悦。旁边是他的母亲正在嘱咐少年。而那名少年正是我。今天是我从军出征的日子。
因为战争的频繁爆发,朝廷大量招兵买马,我就是其中一名小兵。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却使得我悔恨终生!
……。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村边的柳树早已不复存在,一个狼狈不堪的老人正拄着一根木棍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这个老头就是我——狗子。
六十五年了,整整六十五年了!这战一年一年的打,我也年年都不能回家。在每一场战役中,我都可大可小的受了伤,也经历了许多。睡死人堆,啃草根,吃腐肉,什么我都过了,每每这时我都想着回家!是“家”这个字在支撑着我,不然我恐怕早已化为一掬黄土了吧!对面走来了一个人,哦!原来是我村里的王麻子啊。他面色枯槁,形如纸灰,皮肤暗黄透青,像一个饿死鬼一样。我拄着木棍走向前问:“王麻子,你怎么成这样了?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家人还好吗?”我一连珠炮似的问他。他楞了一下,然后说:“要打仗,官爷强收了俺们的粮食,还加重税,俺们村里的乡亲们饿死的死,逃走的逃走,只剩下俺们几个没地去儿的。”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呃…你的爹娘他们……呃,唉!你自己去看吧。”我心中的不安隐隐扩大,我匆忙与王麻子告别,踉跄的跑回了家。
我呆呆地站着,两眼无神,全身颤抖着,“不!这不是我的家!爹!娘!哥哥!狗子回来了!你们在哪?”我发疯似的冲进院子,身上的骨头都在向我控诉,可我顾不了这么许多了!
院中有三个黄不拉几的土包,微微的凸起,旁边是两棵松树,野兔肆意的穿入狗洞,野鸡在房梁上乱扑腾。房屋两旁是野生是谷子和葵菜,杂草丛生,仿佛向我炫耀着:这是他们的天地!我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泪水被我强忍在眼眶里。我不断抖动着,缓缓地跪下,向那三个土包磕了三个响头。一个,额头红了,两个,血丝现了出来,三个,血流了。我不想管额头上的伤,只想好好地叩三个头。这是对父亲,母亲,哥哥的悔,是对战争无情的恨!!!
咚——一个重物落入水中,一声闷响,水面漾起圈圈涟漪后,又重归平静……。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五
“怎么什么都没了……”离家服役65年,我终于回家了,但什么都没有了。
想想自己当年十五岁就被抓去当兵,在军营里待了65年,这几十年中,每天日思夜想的就是远在家乡的阿爹阿娘,可是待在兵营中,每天就是训练、征战,根本不知道这战争要何时才能结束。耄耋之年,军中长官看我这个老兵没什么用,既不能冲锋陷阵,又不能砍柴做饭,这才放我归家。
回家的路途虽然遥远,亲人也不知道是否还健在,但我的心里满是期待和激动。
终于到了家乡的村口,但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每个地方都大不相同,往家走的路上,没有任何人认识我,许久未归家,早已物是人非。但我现在只想快点去见见多年未见的亲人们。路上,遇见了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老者,我们两个人相互看了许久,才发现竟是儿时的玩伴,我赶紧上前拉住他的手,颤抖地问:“我家里还有人吗?”同伴叹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摇了摇头,然后用手往村西头指了指说:“你还是回家自己看看吧!”辞别了老友,我大踏步朝家里走去。
拐过了两个弯,我远远地看见了那栋不知道已经荒废了多久的房子;走上前去,满是青苔的木门上都是时间留下的痕迹。我推开那一碰就吱呀作响的门,院内杂草丛生,井边满是肆意生长的野菜,野兔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连野鸡也在房梁上飞来飞去。我走进院子,看着自已儿时栽下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才意识到时间真的已经过了很久了,我真的连一位亲人也没有了。
终于回家了,但我还有家吗?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六
风华青年。
我正值风华之年的时候,形貌昳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不知有多少女子拜在我的长袍之下。但是,俗话说:男儿志在四方。我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心怀一腔热血,为祖国献身,于是毅然决定参伍从军,放弃了我的春秋美梦。
战场风云。
黄沙滚滚,马蹄踏歌,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负伤累累。随着军队的东征西战,环境艰苦,与亲人失去联系,在多少个黄昏之夜,我吹响了那哀鸣的号角,两行浑浊的泪拌着悲歌,簌簌地流了下来。我开始后悔了这样的从军生活,几欲当回逃兵。但是,忠肝义胆的将军的话给了我前进的勇气——男儿决不当缩头龟,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老境颓唐。
幸福的暖泉流遍了我的身体,我轻轻地闭上了眼,“老爹爹,老娘……”
酒醒之后,却发现自己泪满衣襟。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七
我是一个老兵,当年为了驱逐匈奴。我被迫告别父母,瞒着怀孕的妻子,卖掉了赖以耕地的黄牛买了兵器鞍马,就这样随军出征了。几十年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我看过无数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像一具行尸走肉冲冲杀杀,在边关我一呆就是几十年。
现在,我老了,牵着一匹瘦弱的马,赶着回乡还是很高兴。心想:父母还在吧,妻子儿子都怎样了,孙子该有了吧。我想着回家,想着五亩良田,想着天伦之乐,我归心似箭。在前线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念着的父母妻儿,我就要见到他们了。
走近家乡,家乡的山秃了许多,在秋天,落叶像黄蝴蝶一样飘着,翻过山头就可进村了但是村里变了,变得让我感到陌生。村里萧索破败毫无生气,几处颓垣断壁杂草丛生,这时一个面容枯蒿的男子牵着一头老牛从我面前走过,我兴奋地上前询问。多少年来不管我的头发掉了多少,白了多少,我的乡音依旧未改。男子听了出来,“哦,你是锁二叔,你家。在那山脚边。”我很激动:“哪儿!”“那儿有几棵松柏树的地方。”男子回答。我激动兴奋踉跄地奔过去,几十年的等待,今天要实现了,我几乎落下泪来。
哦,对就是那儿。陌生而又熟悉,在梦里魂牵梦绕了千万次,几十年前那个秋天月夜,我就是从这走出去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手,我好像在做梦,我又在想象在家中的情景,父母妻儿、儿媳妇……我推开门,扑了进去。我有点害怕,很失望,我被眼前破败的景象吓呆了。野兔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残垣断壁间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和人一样高的杂草,井口残破不堪,布满青苔。我好像被人用棒子打破了头,昏昏沉沉,耳朵里嗡嗡地响。三座坟墓啊,我眼前直发黑,我的腿一点不听使唤,直发软,很重很重。乡里人告诉我一座是父亲的、一座是母亲的,一座是儿子的,我喊不出声,只是口中“啊……啊……!”内心疼痛万分。
我拖着一具空壳,走进家中,眼前又浮现出几十年前的景象,父母妻儿的音容笑貌就像在我眼前忽然出现。我坐在厨房的凳上,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在院子里扯一把野草野菜,找一个破锅生火做了一点汤饭,但我一点都吃不下,我一瘸一拐地出去,门前的青石板没变,树荫没变,小溪没变,物是人非,我端着饭菜望着天边的夕阳落下,金黄的夕阳映在墙上,黑夜的黑暗即将吞噬一切。我瘫坐在井口,是在沉思,又好像在回忆。我不知道饭菜能和谁分享。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浸湿我破旧的衣衫。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八
清人范大士在《历代诗发》中说:“后代离乱诗,但能祖述而已,未有能过此者。”
军中。中军帐外。80岁的老兵喜笑颜开——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白发苍苍的老兵突然间容光焕发,好象不是80岁,他的眼中又浮现出自己当年15岁小新兵的模样,想起了临行前夜,母亲依依不舍,油灯下一针一线仔细为他缝制新衣;出门时,父亲默默无语,倚门而立的身影又一次从他眼前闪过,弟妹稚嫩的叮咛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归途中。脚步匆匆,看不到败落的村庄,看不到流离失所的百姓。飘零的风雨再也阻挡不了他前行的脚步。脚步匆匆。
“你们谁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呀?”“告诉我,我的家在何方?”无数次询问,无数次茫然,竟没有人认识他了么?终于找到了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你是——”他欣喜若狂,一把抓住老者的手臂,“是我!是我!我家里还有谁?”唏嘘良久,老者伸手一指,目光到处满是松柏掩映下的高高的坟茔。他蓦然呆了。松柏?荒冢?这和他有什么关系?难道——跌跌撞撞,踉踉跄跄,许久许久,才来到了旧日的家门前。家,是他的家吗?他推开了仿佛记忆中模样的歪斜的大门,吱——尘土飞扬,惊走了正在院中玩耍的野兔,坍塌的院墙下自有兔子出入的门户;小心的拨开茂盛如林的旅谷,步履艰难的他终于来到屋门前,倚门而立的父亲如今已不见了踪影,他要到哪里去寻觅亲颜?身在家中的他犹如置身孤寂的荒漠,幼小弟妹的声声呼唤犹在耳畔回响,亲人的面孔却再难相见。一只雉鸡仓皇间从梁上飞出,扰乱了他的思绪。这是我的家呀?这是我的家吗?仰望苍天,苍天无语;俯问大地,大地无声。一路的欣喜,一路的渴望,都已化为了泡影,眼前景物依旧,旧日的亲人却不知所终。
环顾四周,景物无言。疲惫的他拖着同样疲惫的身子撵飞了霸占屋梁的雉鸡,轰走了占据庭院的野兔,找到了记忆中的水井,一点点舂净了旅谷的外壳,点燃了灶内的烟火,缕缕炊烟袅袅升腾,缕缕饭香扑入口鼻。一只只洗净了的旅葵叶子从他的手里滑入锅中,片刻后,清新的旅葵香气在屋内升腾。
望望煮熟的饭菜,望望空空的庭院,呆呆的他不知道和谁来分享。信步来到门前,遥望松柏掩映下的坟茔,泪水无声的滑落,打湿了满是尘土却再无人补缝的衣裳。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九
头顶灰蒙蒙一片,乌云密布,正憋着一场大雨。缓缓抬头看,这不好的天气并不影响我此时的兴奋。我把拐杖一头横向那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蹒跚而去。
这条路啊,时隔六十五年,一切都还那么熟悉。十五岁那年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久久不散,一件件往事让我加快回家的步伐:那么多年了,弟妹都怎样了?阿爸阿妈呢?都还在吗?拄着拐杖,此时我早已忘记我已耄耋,在这条饱经岁月的羊肠小道疾步走向家乡。
乡村浓郁的野花草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我的堤坝再也禁不住洪水的冲刷,让那水珠争先恐后地落下脸颊。远处几户人家屋顶飘着的袅袅炊烟升上天空与天空中的乌云融为一体,听见了孩童在门前欢声笑语。笑声和香气刺激着我,天色早已黄昏,我也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我踏上熟悉的土地,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手中拐杖微微颤抖,走向记忆中的家。
缓步走上黄叶遍地的小山坡,推开了我家的柴门。那柴门被我推开,咔咔响了几下,竟塌掉了。狐疑的我走进庭院,推开屋门。眼前的景象让我的心情坠入万丈深渊:件件看不清模样的物体散落在地上,几只野鸡见到生人,惊恐地飞上梁顶,梁上洒下的灰尘落进我的白发;野兔在那茅屋土墙上的狗洞钻进钻出,尘土四起。定在屋前,我望着这一切,心中的激动变成深深的恐惧:“我的家人呢?”
嘶哑的声音自声带发出,我瘫坐在地上,心中的恐惧久久不散。我仰头,屋顶被岁月抹掉了一个大洞,与天相连,看得见灰暗的天空还有乌云。
挣扎地站起来,我不服气地走到后门,用我那老脚狠狠地踹开。我走进昔日我家的院子,松柏树叶子在远处随风飘着,树后隐隐闪着银光。我拄着拐杖走进树林,昔日亲人的名字被一个个刻在那几块石头上,杂乱地插在寸草不生的土地,那些名字渐渐被黑下来的天涂抹直至模糊不清。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十
常常回想起十五岁时的天。
回想起十五岁自己意气奋发的脸,在浩荡的人群中若隐若现。回想起爹娘送到村口仍不肯止的目光,回想起他们长一句短一句地唤着我时的悲伤。那时连句道别都不能的匆匆,已渡去了太多的时绪,如此地站在陌生的路口徘徊的,却是一个将腐朽的老人了。
我眯起眼睛,努力地辨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村庄。天仍然是一大片单薄的蓝,沾着微微的暮色,将这偶尔来往的人的影子拉长,充满着悲怜地映在扬尘的土路上。稀落的房屋已有太多的变故,高大地矮小下去,矮小地只愈发地矮小,我只能依稀地寻着剥落的颜色,找到它还年少时的模样。
这时,忽然遇见了一位旧时的玩伴。尽管面容间已夹着太多艰辛,然而我还是认得他的。我拖着僵硬的腿,几乎流出泪地拉住他:“认得我么,认得我么,我家里还有谁?”他浑浊的充满着痛苦的眼睛望见我,露出了些少得可怜的惊喜,随即便低声叹了口气,用爬满了老茧的手朝前指了指:“就是那了,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听到最后一个字,我的脑袋嗡地响起来,心像是炸开了似的,什么疼痛什么流泪都忘却了,只是喃喃地念着:“坟墓……一个……连着一个。”我梦着的,念着的,当做唯一的活着的希求的家,却只是这一个连着一个的坟墓——只是坟墓!
我应该流泪的,然而意识却像是虚空了般,只恍惚地,恍惚地向前挪着步,眼睛痴痴地盯着那一个个孤独的,甚至连墓碑都来不及刻下的坟墓。睡在这里的,都是曾给我欢笑同我欢笑的人,可是为什么,在他们都离去时,我仍是可恶地活着,活在这可恶的世上?我想要去怨恨,想要去寻一个答案,却发现自己只能对着无尽的战火烧留的灰烬叹息。曾载着我几度梦回的房屋就在这里,可是为什么,我没有力气,没有勇气给它一个我在梦里千万次念想过的微笑呢?残破的拱出洞来的砖墙下,一连地钻着几只灰色的兔子。而那旧时梁上的飞燕,却换做了几只惊慌地抖着翅膀的野鸡。我的呼吸急促起来,仿佛身体里的伤口都一齐发作,多年来依靠记忆构建的微弱的幸福感被轻易地摧毁——无法快乐也无力再悲伤。
我拿着庭院里大片迭生的野菜随便地煮起饭来,饭的香气随着风吹起来的时候,我的心几乎要被难过吞没。那时总是和爹娘坐在一起吃,由着爹娘将他们碗里的半点的油星挑给我,虽然是一般的贫穷和落魄,三个人的饭菜却总能吃出最快乐和满足的味道。如今的饭已是熟了,却又能同着谁一起吃呢?原来一个人的快乐从来不是快乐,仅是不愿说的孤独罢了。
我缓缓地走出门,将身子艰难地抵在斑驳的门旁——好久一阵,我才发觉自己已流出泪来。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梦柔影飘。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十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如今我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么多年,南征北战,辗转流离,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那一幕又一幕的血流成河的画面。
记得那年,我才15岁,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走向那冷酷无情的战场。躺在军营的帐篷里,抬头仰望这月圆之时,不禁内心伤感,想起曾经在一起的亲人们。“爹,娘我好想念你们……”眼泪盈眶而出。
如今,80岁的我,诶。如今战争也平缓了很多,八十多岁的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抱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战争,村子已经变得破旧不堪。走着走着,路好像不是这条,我迷路了,多年没有回家,如今只能像无头苍蝇般寻找自己的家。
“这……这位兄弟,请问一下李铁柱家是在哪儿?”我问了一个同村的和我年纪一般大小的老头。看着她那熟悉的面孔,可却这么也想不起来。
“铁柱是你真的是你吗?我是大虎小时候和你一块玩的大虎,由于我从树上摔下来把脚给摔坏了,就没有被士兵押去打战了,你还记得我吗?”“哦,是大虎,记得记得,兄弟,我家在哪?这变化可真大。”“是呀,因为战乱,我们当百姓的,没少受苦,对了,你家在那,你的家里人都已经死去了。”大虎伤心地对我说。
“不,不可能,那不是我的家。”我看着那破旧的房子,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想到这,我伤心的流下了眼泪。
“铁柱,你也别难过了,既然你也没地方去了,要不你就来我家住吧!”“不,我想去坟前跟我爹娘说说话。”“好吧!”
当我和大虎,扒开茂盛的野草,葵菜,竖立在我眼前的是两座冰冷的坟墓,泪水再也止不住哗哗的流下。
舂谷持饭,采葵持佧羹,就这样,和爹,娘与大虎共进一餐,难以咽下,出门向东看,大喊“爹……娘……”
“铁柱,别再伤心了,人死不能复活,节哀吧!”我一把抱住大虎,哽咽着说“好兄弟……好兄弟……”
几天后我的心情也平缓了许多,这几天我一直都住在大湖家里,这天,又看到了这一幕,再次让我触景生情“爹……娘……救我。”几个士兵正强压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男孩,父亲和母亲苦苦的哀求放了自己的孩子。“这又是怎么回事?战争?不是已经平缓下来了吗?”大虎对我说“这几天,外来侵略者又来了,可能又会爆发一场大战了。”
“唉!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呀?”我悲痛地朝着天空说出这么一句话。
上一封下一封?返回。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十二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早上,我还只有15岁,我的家庭虽然不算富有,但非常的幸福,但今天的事打破了这个家幸福。
今天早上,来了很多官兵,他们拿着皇帝发布的诏书。他们说匈奴快要南下入侵了,让每一家都挑出来一个男子送到战场,我的父亲的年龄已经不适合从军,我没有哥哥,弟弟的年龄又太小,但是这条命令我有不敢不接。这些官兵让我明天到军营报道。
第二天上午,我带着父母的担心上路了,我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同时也想借助这个机会建功立业,我和邻居的几个人一起从军,我们到了军营仅仅训练了一周的时间就立刻上了战场,我十分害怕我会见不到家人。
过了三年,匈奴被击退了,随同我一起参军的人只剩下了两个人。本以为发财匈奴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皇帝又让我们北上追击匈奴,后来又让我们驻守边疆。几十年过去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去的人只有我一个,那些和我一个村庄上的人全部战死了。
终于我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我的村庄,蹭到了一个村子上的人,发现他是我儿时的同伴。我问他我家里还有没有人。他指了指我的家,我发现我的家中已经破旧不堪,野草丛生。我的家旁边都是破旧不堪的坟墓,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采了一些野谷,野菜,用来做饭,但却不知道喊谁来吃,我在想只有我一个人该怎么生活,出门向东望去,眼泪粘湿了衣服。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十三
那年他十岁。
他还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每天跟着晨光起床,跟着夕阳回家,在田野之中穿梭,割麦子,采油菜,在花花草草之中,他的笑容格外灿烂。有天,回家后,母亲破了例,没给他和兄弟姐妹吃高粱面儿,吃的是玉米棒子,虽然玉米棒子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这种要卖钱养家的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母亲笑着对他说:“五娃,你大哥要参军了。”他听了,格外羡慕大哥,在他爱看的《三国演义》里,那些穿着铠甲的将军是他最爱的人物。他笑着对大哥说:“大哥,参军是不是很好玩?”
大哥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对他说:“参军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他嘟了嘟嘴:“可是我长大了想参军。”大哥摸了摸他的头:“五娃乖,长大了你就可以去参军了。”他点点头:“嗯。”那天,大哥走的时候,他的眼里除了对大哥的不舍,还有一种叫做梦想的光芒。
那年他十五,邻国的军队进犯,军队再次来征兵,当父母还在犹豫是选二娃还是他时,他毅然决然的对父母说:“爹,娘。我要参军。”母亲的眼泪滴在了那并不华丽的衣衫上:“五娃,娘舍不得你,你要是走了,不知啥时回来啊!”他安慰母亲说:“阿娘莫哭,我会回来的。”
谁知,这句“我会回来的”却成了一句难以实现的誓言。
他十九岁时,看着自己的战友倒在自己面前,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一切化为乌有,他像是发了狂一样,忘记了那座普通的小木屋,只看见血腥的沙场,忘记了爱自己的爹娘,眼前只有杀不完的敌人。他为了活下去,只得一次次拿起屠刀,去杀戮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知道,那些被杀的敌人也有一个温暖而又幸福的家。
雪融了又下,草黄了又青,北方的寒冷总数会让他想起那个南方的小山庄可是,每一次回忆,带来的只是酸涩的思念,他无法给父母一个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参军,要放弃那个虽贫穷却美好的家。
一晃他就三十几岁了,要是他在农村,说不定他已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可是,在沙场上,哪有什么幸福,哪有什么家庭,只有干燥的风吹动枯黄的草,掀起一阵风沙,吹进他的眼里,让他流泪罢了。
老实说,他不是不渴望幸福,这世间,有谁不渴望幸福的啊?他也曾想要离开沙场,他的心底也曾有一个做女红的姑娘,但国难当头,谁人能让他离开沙场,谁人能让他在农村娶妻生子,有一个温馨的家呢?想到这里,他将手中的酒碗摔得粉碎,自己静静的磨枪。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只不过一瞬。
他回到了故乡,回故乡之前,他还给村子里的小孩带了个拨浪鼓,给二姐带了个耳环,尽管他已老去,他仍然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人,走进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他突然开始回忆,这片他偷过花生的田,这条他游泳过的小溪,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可是,他早已不是昨日的他,岁月爬上他的双鬓,眼角早已有了细纹,眼球稍稍向外凸起,脸上也有几道伤疤,他已经八十岁了。
见到了曾经的发小,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家人都还在吗?”他的发小不说话,只是指了指他家的方向,便走了,他顺着指的方向望去,曾经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而参天大树之下,却是一座接一座的坟墓。
他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走向那个家,那个家却早已凌乱不堪。那座小房子下的狗洞里钻出一只兔子,房梁断裂的声音夹杂着野鸡扑腾翅膀的声音。原本平整的庭院竟长出了一根根野谷,而井旁的几棵葵菜早已变得枯黄。
他采下几颗野谷,几株葵菜,将葵菜洗净放进锅里做羹,开始舂谷,当一个个谷壳漂浮在水上时,他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当这个家像六十多年前一样冒出缕缕炊烟时,他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羹和饭一起熟了,他细心的盛好,端出门去,习惯性地喊一句:“爹,娘。吃饭了!”
没有人回答,只有几株小草晃了晃。
他这才明白,爹娘是永远回不来了的。他将羹饭放在爹娘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开始对爹娘说:“爹,娘。五娃不孝,我知道我让你们担心了,六十多年来,我一直都不知道你们过得好不好,你们遇上了什么困难,都说一家人要同甘共苦,可我一直都没有做到。教书先生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道理。”
他静静地躺在了家人的坟墓旁,他轻轻的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过来。
十五从军征改写初二(汇总14篇)篇十四
我缓慢地走在归乡的山路上,记忆中那满山的树都已经枯死了,山上一片灰白。“六十五年过去了,这儿的变化真大啊!小时候还在这山中捉迷藏呢!”我感慨的自言自语道,“也不知爹娘怎么样了,赶快回去吧!”
翻过这一座山,就是。
我的家乡。
了,我不禁加快了步伐。一不留神,被石头绊倒了。人老了这是不中用啊!我费劲的站了起来,一瞧,枯瘦的手被擦破了皮。流血了。我使出吃奶的劲这下一直输只当拐杖,靠它翻过了这座山。
终于到村子里了,我不禁一阵欢喜。我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这座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村庄:座座房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在村道上玩耍的孩子也少了,偶尔看到几个老人在路旁聊天。我朝着记忆中的家走去,想象着一家人团圆的情景,心中便是一阵欢喜,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路上,我遇到了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老人,心中便是一阵激动,想必他一定知道我家的情况,便走上前去,轻轻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你好!”他慢慢转过身子,上下打量着我,过了许久,他才开了口:“你是谁?”“我是村子最东北方那户人家的儿子,十五岁就去打仗了,到现在才回来。”我解释道。“原来是那户人家啊。”他摸了摸花白的胡须,点了点头,“有什么事吗?”我急切的问道“你知道我爹娘在那里吗?”他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颤悠悠的举起手指着一片松柏林,说:“你家搬到那片松柏林旁了,你爹娘就在那一片松柏林里。”我心中的希望在顷刻间就无影无踪了。谢过他后,我步履沉重地=向家走去。
终于回到了这座熟悉的庭院,“吱呀”一声推开大门,里面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墙角都是蜘蛛网,灰黑的野兔在狗洞中嬉戏,一只只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天井中长满了野菜和野舂谷,水井上也长出了各种野菜。许多墙壁都被白蚁蛀空了,屋顶破了一个大洞,瓦片全被风扫了下来,整个庭院都是一片残破。这儿曾经是充满了多少欢声笑语啊!我十分感慨。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家里没有蔬菜了,我只好捊些舂谷粒煮了些手白饭,摘下一些野菜煮了一些清汤。荒废许久的烟囱和灶台才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不多时,饭和汤溢出了香味。我擦去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上的灰尘,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转身跑到客厅去叫家人吃饭,可是客厅里空无一人。这时我才想起,家中只有我一个人了,便再也没有心思去品尝那饭汤,自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呆,直到了第二天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