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向长辈敬献祝福和尊敬的时刻,人们会互赠红包和礼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期间各地举办的盛大庆典和文化活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春节的独特魅力。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一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甚至连空气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因为春节的临近,把亲人间的距离在逐渐的拉近,把思乡的念头变得渴望,把团圆的期盼变成现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一种美好的祝福罢了!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还有一项过年非过不可的节目,那就是放烟花了。一声响然后就什么都没了的鞭炮。而是喜欢一些燃放后会有五颜六色,并会四处跑的烟火。最好玩的就是点燃后扔进水里,炮响后溅起的水花,和着五颜六色的火光。还有一种蛮好玩的,就是火箭炮。胆大一点的可拿在手里,胆小一点的也可插在地上,点燃后“吱”的一声,射了出去,那种感觉真的是很刺激的。放烟火是过春节最好玩的事了。过年拿到的压岁钱,也几乎都拿来买烟火了。当然,这是针对我们小孩子而言的。至于大人为何会在过年时放鞭炮,这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爸爸和妈妈带我去了许多亲戚家。家家院子里挑着红红灯笼,门上贴着鲜艳的春联,喜庆的大福字,还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妈妈爸爸带着我去奶奶家拜年。一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晚上亲戚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大家相互举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合家欢乐!
春节是在外的人想家的情怀,春节是又一个美好梦想的开始,春节是下个再见的无奈。年复一年,循环往复,这看似短暂的过年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大家在喜洋洋的祝福声中,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步就在这新的一年,开始了!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伴着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人们迎来了20xx年春节。说到春节,我马上就想到能开心的放烟花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团员在一起吃年夜饭。外婆做了一顿丰盛的菜肴,个个都美味无比。我们边吃边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快到12点了,马上就可以放烟花了,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呀!
每年放烟花都由爸爸和大伯担当主力军。我们每年都要买许许多多的炮竹和烟花,炮竹声中,一个个烟花飞上高空,只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形成各种形状:有的是圆圈,有的像星星,有的恰似瀑布飞快地落下,那一瞬间的亮丽,一瞬间的光彩令人不由自主地赞叹。我们高高地仰着头,看也看不够,笑也笑不够。
今年我最难忘的是,我亲自放烟花了。其实我早就想试一下了。我可盼了两三年了。我挑了一个小一点的烟花,轻轻放在地上,把导火线拉拉直,对准导火线按下了打火机,“哧”,点燃了,我赶紧抛开,稍后,“?,啪”的声音已经想起,烟花立刻升上了天空。真是太美了!这可是我亲自放的烟花,所以在我的眼里,那晚的烟花中数它最美!我心里也挺骄傲的,我不害怕了。灿烂的烟花飞向夜空,更寄托着我们?新年美好的愿望。
明年我还要放烟花。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四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预备过年了。这天,一家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盼望自己能走好运。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最终,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整理干静,这是为了新年“守岁”。
每当二十九,每家每户都纷纷上街购置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成天不着家”,但我们仍旧乐呵呵的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很多大城市一样,热喧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喧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五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年三十的清晨,当然要把屋子打扫的赶干干净净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
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欢乐的节日过后,在2008年的开始,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六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天用团聚和美食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美食的香味。
在春节那天,每户人家都是要吃糕的,糕谐音“高”,并且是蒸出来的,所以象征着蒸蒸日上。蒸糕是把面粉和水一起搅拌成不干不湿状后,上笼先给它蒸个澡,约20多分钟,有股甜甜的味道就会弥漫开来。
没过一会儿,糕就从热腾腾的笼里被爷爷小心翼翼地拎到了盘里,蒸完澡的它肤色由土黄变成了金黄。在吃糕前是要裁糕(就是揉成糕团)的,那样蒸出来的糕才香糯可口。我的爷爷先将一盆“溃不成军”的糕粒反复揉捏,将它合成一块大糕。爷爷仿佛跟糕有仇似的,撸起袖子,手上抹了油,先摁了三下、又翻了个面、再压一下,周而复始,吓得那糕魂飞魄散,一下也不敢动。
经过一番较量后,一个椭圆形的大团子呈现在眼前,顿时变得有光泽,拿筷子戳一戳,它已经如橡皮泥那般富有弹性了。吃饭时用肉汤泡着糕,肉汤的肉味使原本无味的糕有了一层肉香,而糕也可以使肉汤不那么油腻,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可谓是两全其美、绝佳之配。
吃年夜饭时,自然少不了饺子,把面团揉成面皮儿,拿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韭菜鸡蛋馅往上一撒、一掬、一捏,一个如银元宝似的饺子就横空出世了。刚出生的饺子白白嫩嫩的,和小娃娃一模一样。等兄弟姐妹们都到齐了,就都调皮地吵着去游泳。于是,妈妈把它们放进了“游泳池”里,怕水太冷,还浇了油、点了火,饺子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快活极了。等它们都玩够了,妈妈就把它们捞出来,晾在盘子上,让它们也享受享受日光浴。可是不一会儿它们就又闲不住了,想看看我们肚子里的异域风情,我们自然是让它们如愿以偿,还为它们介绍了几位朋友——腊八蒜,和它们一起去观光旅游。下肚的蒜和饺子在嘴里留下了一股十分清香而又微辣的味道,令我欲罢不能,大饱了口福。
春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菜、一次亲朋好友的相聚、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美好愿景不停努力,不停奋斗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见证。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七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那么,春节为何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呢?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八
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在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时,看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楚昭王听说后,不禁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意图国家的复兴。由于于这种美食形状是圆形的,又因始于浮萍果,人们便将这种正月十五吃的美食称为“浮园子”,又叫做“汤圆”。寓意家人团团圆圆、美满吉祥、和睦幸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后来,正月十五吃汤圆渐渐形成了习俗。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九
春节快要到了,我们的家乡是这样过节的。
春节前夕——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包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后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饺子,在春节的菜里一道用鱼做的美食肯定不能少,因为它寓意着“年年有余”嘛!晚上就放烟花、爆竹,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门上还要贴春联,春联原名叫桃符,王安石的《元日》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开始人们用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我奶奶家在春节里面还祭祖,古时候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放上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我奶奶家就是这样的。在窗户上贴福字、窗花。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春节的第一天,一家人就去走亲访友,在春节串门,走亲访友是必须的`礼节。走亲访友还会带上一些补品、给孩子的食物、玩具......大人们聚在一起聊聊这一年里的趣事,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串门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你们呢?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
一年四季中,最热闹的节日不用说,必定是春节。腊月一到,人们就要开始忙碌起来,动手准备年货了。
安徽人一般在腊月的初旬左右就开始制办起年货来。会做的人家总会腌上许多吃的,在过年时这些食物是吃不完的,等年过完后还要接着吃,意为年年有余。有些地方还一直保持着泡腊八蒜的习惯。到了过年时,打开盖子闻一闻,酸味中夹着一丝辣味,让人禁不住流口水。孩子们最喜爱过年了,虽然美味杂拌没有了,但爆竹还是随处可见,卖的最火的`就是冲天炮。这些全都是男孩子们的最爱。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大扫除,必须把房子的里里外外全部清扫一遍,这样才能体现出万象更新的气象。我最喜爱的节日莫过于除夕了。
点都不睡觉。这天晚上是最热闹的了,礼炮声接连不断,家家户户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点左右,礼炮声才渐渐平息了。从初一开始,人们就会到亲戚家去拜年,而且晚辈还能拿到红上了天空。真是太美了!这可是我亲自放的烟花,所以在我的眼里,那晚的烟花中数它最美!我心里也挺骄傲的,我不害怕了。灿烂的烟花飞向夜空,更寄托着我们?新年美好的愿望。
明年我还要放烟花。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一
每个人家乡春节的习俗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我家乡的春节也是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
按照我家乡的规矩,春节大约是腊月中旬时开始的。大人们十分忙活,早上公鸡一叫,就要起来干活了。杀鸡杀鸭,做年糕这是我家乡必要的习俗。家家户户都必须买年货,小孩子爱吃的糖、饼干一大把。最重要的是桔子,桔子代表着大吉大利。来家里拜年的客人都必须吃一个,否则就是对这家人不尊重。所以,每到一个亲戚家拜年,口袋里都是吃的东西。小孩子都开心极了,但大人们可就辛苦了。
这时最有趣的,还是贴春联。我和弟弟尝试贴春联。左边点,右边点,再过来点……我指挥着弟弟帮我移动春联的位置。ok!我称心如意。没想到一看,春联斜的不成样子。我心灰意冷,可是没办法我们又重新来调整春联的位置。好不容易贴好了,但粗心大意的我把春联贴反了。是我和弟弟捧腹大笑。这个艰巨的任务不得不交给爸爸来完成了。
到了除夕就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时候了。人人都换上新衣服来吃团圆饭。餐桌上大鱼大肉,最少不了的是鱼年年有余,鸡肉。还有芹菜和蒜。芹菜代表着发财,蒜代表着数钱,正所谓先发财在数钱嘛!我老家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从除夕开始要开所有的灯三天三夜,包括煤油灯。睡觉都不能关。为的是驱鬼。
我的家乡也跟大家的一样,小孩子全都要守岁。到了零点,我们就要开门放鞭炮,大人们要给小孩们红包。家家户户的鞭炮响彻云霄,烟花让原本闪烁星光的夜空,更加灿烂美丽。
过了除夕我们一大早就要起来去拜祖宗,求得一家平安。一进庙里,我保证不过几秒你就会哭。还不都是被烟熏的,我也不好受啊!拜完了,就要去亲戚家串门。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二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等活动。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三
像往常一样,我走在那条“奄奄一息”的街道上,大自然的气息围绕在身旁,顿时我感到一切似乎都变成了回忆,如今的广州变得生气勃勃。
一天,我来到了的新广州,这里的广州比以前更美丽多了。
20的人们是多么爱护环境,手里有垃圾就往垃圾桶里放,地上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整条街道都干干净净的。因为人类爱护环境,怪不得太阳变得那么红,天空变得那么蓝,云儿变得那么白,就连大树也变得更茂盛了,草儿也变得更绿了,花儿也变得更艳更美了。
大家的欢声笑语传遍了广州的每一个角落,我也不由地赞叹道:“啊,年的新广州,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叮零零......”,清脆的闹钟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只是个梦。但是我相信,只要人类保护好环境,那这个梦总有一天能真正地醒过来。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四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粘高梁面、黄米面、江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素的有芥、韭、蒜、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长久、勤劳、向上的意思。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豆沙、什锦、芝麻、山楂白糖、花生,象征甜甜美美的幸福生活。此外汤圆还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一碗汤圆中国人吃了几百上千年,吃到现在更是花样繁多。市面上有紫色紫薯外皮的、有黄色玉米外皮的,还有双色、三色汤圆。
汤圆本身就属于精粮,再加上糯米和馅料的原因,很多人吃汤圆往往会感到不易消化,所以吃汤圆时更需要注意搭配。营养专家表示,汤圆的皮和馅都含有很高的热量,其给人体提供的能量不亚于主食,所以在吃汤圆时应有所节制。正月十五吃元宵乃传承已久的民风民俗,享受美味自然顺理成章,但切不可过度食用,让幸福的冲动损伤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五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三顿不吃软叮当……挑食偏食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其不利,研究表明,蔬菜中蕴含着大量的维生素abc。缺少维生素a,会出现失发干枯,记忆力减退的症状;缺少维素b会出现嘴角破裂,舌头红肿,还会造成情绪低落:缺少维生素c,损害就更大了,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中午放学,小狗东东一回到家,就闻到一股香味,只见饭桌上摆着他最爱吃的骨头汤。东东连手也没洗,抓起一块骨头就啃,一会儿就把骨头啃了个精光。这时狗妈妈来了,“东东,来吃一口饭吧!”东东一听,直摇手。“你光吃肉和骨头,不吃境菜水果和饭怎么行呢?!”“我不喜欢嘛!”说着就跑走了,这样,东东每天只吃肉食,原本身体结实的东东,也变成了小胖墩,期末体育考试前,他也赖得段练,考试时,其他小狗组的队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跑了出去,而东却慢慢悠悠地,才跑到一半,就头昏眼花了,一头跌倒在地上,大家把它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东东营养不良,以后要让他多吃水果,蔬菜……改掉食、偏食的坏习惯。”东东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从此他再也不挑食了。
同学们有过体质检测吧?如果你偏食的话,也就只能及格了,也许还可能及格都困难,只能委屈一下你的成绩单了。因为挑食的人,通常运动能力不强,体育成绩不好,身体平衡能力差,不能适应今后繁重的作,容易被社会淘汰。
不仅你的成绩单不高兴,而且挑食会导致人体必需人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影响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容易患各种疾病。体质不够强壮。例如不吃蔬莱,人体为就会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
温馨提示:进食前避免剧然运动。就餐朋尽量不要说话专心就餐。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七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风俗文化一直流传至今,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中国特殊的瑰宝——春节文化。
春节在腊月初八便拉开了帷幕。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泡腊八蒜,都做腊八粥。腊八蒜到了年底就被醋泡得发青了,蒜中夹带醋的酸味,醋中又充满蒜的辣,使人胃口大开。
腊八粥就更绝了,人们将新收获的大豆、桂圆、大米、小米等五谷杂粮混在一起,加以熬煮,那滋味真是此粥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现在,我的舌尖仿佛依旧残留着腊八粥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腊八过后,人们又陷入了忙碌中。家家户户都赶办年货,什么瓜果蔬菜,鸡鸭鱼肉等物品全都往篮子里放。超市里,大集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望着海一般的人群,我不由感慨:年近了!
二十三,过小年,憋了一年,人们终于放松下来,挂上火红的灯笼,点着绚丽的烟花,爆竹也赶来凑热闹,开心得敞开了肚皮。人们欢声笑语,沉浸在欢乐中。
二十三后,人们打扫屋子,闲逛,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初一可是一个好日子。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出门给人家拜年。大街上或三五成群,或两人相伴,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
初五以后,人们陆续开始上班,新年就这样在起早贪黑的工作中拉下了帷幕。
春节说明文范文(18篇)篇十八
春节,不仅是举国同庆,充满欢歌笑语的日子,还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广州,气氛又怎会落后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在广州,我们通常从十二月中旬开始准备年货,因为小孩子最喜欢吃香脆的东西,所以大人经常买蛋散、油角和炒米饼之类的零食。广州人还喜欢蒸萝卜糕,马蹄糕和芋头糕,寓意“步步高升”。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在酒楼或在家里吃团圆饭。团团饭照例是丰盛的。菜式各色各样,琳琅满目,看得人直流口水,但唯一不变的就是鸡,无论是白切鸡,酱油鸡,手撕鸡还是盐焗鸡,广州人团圆饭必须有鸡。而且广州人最喜欢吃白切鸡,因为白切能保留鸡的鲜味和汁液。
初一清早,就是让人们穿好新衣去拜年的时候。人们都说,越早越有诚意,所以有的人年早饭的不吃,就去拜年。
怎么样,广州的风俗习惯有趣吧!如果你要来广州做客,我们无比欢迎,我还可以当你的小导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