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大班教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以下是一些大班教案的实际应用案例。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一
活动目标:
1、借助名人名画,初步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
2、在演演、画画、玩玩中体验手套娃娃变脸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套娃娃、勾线笔人手一份。
2、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哟,都想当小演员哪,不过人家导演可是有要求的哦,她们委托我来从你们中间录取小演员,你们必须闯过我给出的四关难题,才有可能被录取哦!而且我还特别邀请了一些专家来帮我一起录取小演员哦!
二、表情、表演秀,初步感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第一关:听口令,秀表情。
幼儿根据教师说的词语,用面部表情并借助身体动作、声音来表现。
3、第二关:画表情,秀表演。
幼儿在手套娃娃画上一种表情,然后捏一捏,发现手套娃娃的变化。
4、教师介绍夸张、变形的作画手法。
三、欣赏名画、名人,初步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师:这种夸张、变形的作画手法除了在手套娃娃上可以表现出来,在一些名人名画中也能表现。
第三关:看人物,秀想法。
通关要求:请幼儿根据图片中人物面部的五官排列、五官形状、五官特征,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小结:原来,一种夸张、变形的绘画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脸变得奇怪、有趣、搞笑。
四、再次作画,巩固对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理解。
第四关:画脸蛋,秀创意。
通关要求:用夸张、变形的的作画手法画一张奇怪或有趣或搞笑的脸,然后再用刚才的捏、挤、压等动作再来向专家老师们秀秀自己的手套娃娃。
师:恭喜你们,成功闯过四关!你们已经被录取了,开心吗?好,现在先请你们回家等待拍摄电影时间吧!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二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音带《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老师这里有两只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二)比较想象:
歌曲里说了爸爸的鞋象什么?(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娃娃的鞋象什么?(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会象船、帽子,还会象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状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请小朋友选一只你最喜欢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么?
幼儿交流,(请三到五名幼儿,再同伴间交流。)。
(三)示范创作: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七、长颈鹿的身体……)。
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
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介绍。)。
活动延伸: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在积极回忆地基础上,尝试表现游戏的内容和情境。
2.能通过人物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中快乐的情绪。
3.能耐心细致地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游戏时的照片。
2.画纸、蜡笔等绘画材料和工具。
3.幼儿用书:(玩游戏真开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表达在幼儿园游戏时的愉悦心情。
教师:你喜欢在幼儿园玩什么游戏?玩游戏时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与幼儿细致的讨论游戏时的场景,为幼儿的绘画做准备。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请你把你最喜欢玩的游戏画下来,想一想,涂上什么颜色比较合适?为什么呢?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教师:你画的是什么游戏?你是怎么表现玩游戏时的愉快心情的?
活动延伸:
区角设置:在游戏区域为幼儿准备画纸、蜡笔等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多操作,多加练习。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幼儿的游戏区域,一方面装饰幼儿的游戏环境,另一方面可让幼儿继续欣赏、充实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交际的机会。所以,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四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拾穗者》,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感受画面的温馨朴实的自然美。
2、了解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去。
活动准备:
pp,记号笔,黄色彩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与交流。
策略:出示秋收季节麦田图片。
指导语:这是什么?是什么季节?如果此时你在金色的麦田里,你会做什么?
二、整体欣赏感知与讲述。
策略:介绍米勒,欣赏名画《拾穗者》。
指导语:
1、法国有一位大画家,他的名字叫做米勒。他画了一幅很有名的油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2、画面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看看这三个农妇在干什么?你在画上还看到了什么?
4、小结:这是米勒爷爷的一幅关于秋收的画。在画面中有三个农妇在金黄色的麦田中,弯腰拾起地上的麦穗,远处的农夫们将一堆堆的麦子装上了拖车。
三、细致体会分析与解释。
策略:从色彩、构图方面欣赏作品。
指导语:
1、画面的远处、近处各有什么?他们大小一样吗?
3、小结:拾麦穗的三位妇女离我们近,就画的大,麦堆、推车的人离我们远,就画的小,整幅画看上去比较的真实,就像照片一样,这是写实主义画法,你看到社么样子,画出来的就是什么样子。整幅画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了黄色中了,使整幅画面安静而庄重。
策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指导语:
1、她们为什么要拾麦穗?
2、她们是怎么拾的?用什么姿势?手和身体是怎样的?
3、谁愿意来学学她们的动作?
4、如果是你一直在拾麦穗,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策略:作品延伸。
指导语:
1、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
2、米勒爷爷给这幅画取名叫《拾穗者》,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的。(简单介绍米勒的其他几幅作品)。
四、幼儿作画尝试与指导。
策略:师幼谈话开始绘画。
指导语:
如果让你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劳动,你会做些什么,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五、作品分享展示与讲评。
策略: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赏。
指导语:
说说你画了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五
活动目标:
1、能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2、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3、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活动结束:
——请个别小组讲述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在夏季接触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生活经验较丰富,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种类,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六
活动目标:
1、区别同各种色中颜色的深与浅,继续尝试对比配色。
2、能大胆的作画并喜欢画画。
活动准备:
1、蜡笔。
2、用黑色蜡笔画七星瓢虫的外形与黑点,用深浅不同的红色蜡笔涂瓢虫,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蜡笔涂叶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这是什么虫?(七星瓢虫)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黑色的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里?(有七个圆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圆点,中间一个大圆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2、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红色?(头部、触角、圆点和六条腿是黑色,翅膀是红色。)。
教师小结:瓢虫的一家有不同的种类,要从那些圆点上区分辨,有一个圆点的是一星瓢虫,有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没有圆点的是大红瓢虫,它们都是益虫,今天,我们来画益虫,不要画害虫,要把圆点画准确。
二、分辨深浅色。
2、出示:大红、朱红、桔红、粉红、这些都是红色,都能给瓢虫涂色,找找这些红色,哪些比较深?哪些比较浅?请从深到浅排列。
3、绿色也有深绿、草绿、,也请从深到浅排列。
教师小结:原来红色和绿色中也有这么多的颜色,真奇妙。
三、创作要求。
请这些不同的红色和绿色来帮助我们,把七星瓢虫画的更美丽。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注意瓢虫造型,认真辨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否则腿就断了)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提醒幼儿注意黑点的数量和对称。
3、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点后再去涂水粉色。
4、先用红色水粉色涂瓢虫的翅膀,鼓励幼儿选用各种红色,并注意画面上的深浅配合。
五、引导评价。
画面上是不是都是益虫?哪些地方深浅配合的特别好看?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七
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
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音带《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老师这里有两只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二)、比较想象:
歌曲里说了爸爸的鞋象什么?(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娃娃的鞋象什么?(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会象船、帽子,还会象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状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请小朋友选一只你最喜欢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么?
幼儿交流,(请三到五名幼儿,再同伴间交流。)
(三)、示范创作: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七、长颈鹿的身体……)
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
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介绍。)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联想教学只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它就像一盏小桔灯,给我们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活动照亮了新的道路,给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国际上视觉艺术(美术)教育目标的研究方向,也给孩子们带去创意的心灵,深邃的智慧。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八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瓜菜的外形特征。
2、培养幼儿学习在运用浓墨淡墨的基础上,初步体验通过笔划粗细,墨的干湿变化,表现出水墨的效果。
3、培养幼儿大胆下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瓜菜的外形特征。
难点:运用浓墨淡墨。
活动准备。
黄瓜、西瓜实物,水墨画范画,宣纸,毛笔,墨汁,水彩颜料,洗笔盘,调色盘,报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一只圆圆的大皮球,几条“蚯蚓”上面游,身上穿着绿衣衫,一刀切开见红瓤。
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就用水墨画的方法画西瓜和黄瓜。
2、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的.操作方法。
运用浓墨、淡墨进行绘画示范。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自己想一想,你得画面上西瓜、黄瓜怎样安排?
--可以画圆圆的西瓜和切开的西瓜,涂上颜色,再把黄瓜画的大一些,画时要仔细,不能画错。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运笔和用墨的技巧,鼓励幼儿大胆下笔,不能用笔在纸上涂擦,以免宣纸擦毛或破损。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九
1、喜欢参加水粉画美术活动,感受用水粉作画带来的乐趣。
2、能迁移生活经验,运用相似联想描画秋天。
3、能用黑色的线条进行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白色土布5米,海绵垫子两块(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课前大面积泼上橙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海绵泼色之后将白色土布覆盖在上面),鞋套每人一双(课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笔各若干。水粉颜料,丙烯颜料,香水。
2、乐曲三首:《世纪秋雨》《郊游》《森林狂想曲》。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感受过秋天的季节特征,学过有关秋天的儿歌或诗句、歌曲等:有画水粉画的前期经验。
一、准备部分:欣赏、感受
(一)欣赏乐曲,描述感受
1、幼儿欣赏歌曲《世纪秋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2、请幼儿闭上眼睛完整地倾听一遍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教师喷一点桂花香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师: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小鸟叫声等)
师:秋天,小河里有什么动物在玩呢?(小鱼、乌龟、螃蟹,教师讲解一下螃蟹的样子)
师:秋天里还有什么动物飞到南方去过冬?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动着,小鱼、小乌龟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着,就连四处横行的螃蟹也从河里跑出来找小鱼、小乌龟玩,天空中有一群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飞,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
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桂花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花开呢?
(二)说说秋天的诗、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师:有谁能说说关于秋天水果的儿歌或者诗歌。如儿歌《秋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秋的画报。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何老师前段时间吃了一种食物(做动作)。对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话——橘黄蟹肥。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好!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各种颜色的菊花,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说到这我还想问问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歌曲啊?你们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吗?(幼儿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师:啊,跳得好极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一块在这块布上跳。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舞蹈后联想作画
(一)彩色足迹
1、播放音乐《郊游》,师生一起在棉布上随音乐“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迹。
2、舞蹈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踩踏出来的色块。
师:你们看。白布现在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有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蓝色、橙色、黄色——五颜六色)
(二)丰富感受,展开相似联想
1、展开相似联想。
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展开相似联想。
哪一块是橙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块是蓝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呢?
哪一块是黄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
哪一块是红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幼儿根据棉布上的足迹进一步展开相似联想。
师: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刚才说的都画下来好吗?
师:今天我们画画用丙烯颜料还有小排笔,你们是第一次用,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可要听好了。用小排笔沾上颜料之后,要在杯子的旁边舔一舔、刮一刮,然后再开始画。
3、幼儿自由作画。
活动要求:幼儿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迹像什么,然后用黑色的丙烯颜料,在印有足迹的棉布上进行相似联想勾画或添画秋天的景象。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足迹的形状,大胆地进行相似联想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再说出自己所画的秋天。
三、结束部分: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评价。
1、幼儿相互评价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作品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喜欢黄颜色的这一块,因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线条很流畅,构图也很美。我还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3、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教育不仅要把真善美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还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育应还原它的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于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联想为依托,打开幼儿想象之门。相似联想是开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每天说的儿歌以及古诗,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经常用到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共同性来孕育一个新的创意。本次活动,我以颜色作为一个思维的维度,扩散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当幼儿踩出黄色时,就会追问:秋天有什么是黄色的?看到黄色,你会想到什么?由此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相似联想,去建构新知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范画和范画的意义。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体验,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还原于生活。前期幼儿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秋天的审美体验,如何让孩子将这“秋天的审美体验”表现出来,是此次教学活动的关键。是需要范画还是不需要范画?还是只需要范画的某几个元素?我在课前做过多次实践,最后决定此次教学活动不选用任何范画,只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日常审美经验和欣赏活动以及幼儿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评价提升幼儿已有的美术技能。在幼儿尽兴画完后,我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考虑:此年龄段的幼儿评价带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师的评价往往左右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充分自评,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一起聆听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儿内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说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解读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儿作品基础上,教师适时地介入,从情感体验、表现方法上提出相关的构图、线条等绘画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联想教学只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它就像一盏小桔灯,给我们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活动照亮了新的道路,给我们找到一条适合国际上视觉艺术(美术)教育目标的研究方向,也给孩子们带去创意的心灵,深邃的智慧。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
1、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切开后西瓜的形状以及颜色。
材料准备。
画有西瓜的草图、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彩图:切好的西瓜。
(让幼儿观察半块西瓜的`图片)。
3、培养幼儿说完整话:西瓜的皮是绿颜色,西瓜瓤是红颜色,西瓜籽是黑颜色的。
4、让幼儿知道在好多的水果中、西瓜含水最多。
5、教师示范涂色。(引导幼儿涂匀)。
6、指导幼儿涂色,并让孩子们知道讲究卫生。
7、作品展示。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物品摆放有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一
了解鞋子的结构。
技能要求:
运用线条的疏密描绘鞋子。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写生,发现鞋子的“点、线、面”
实践与创造:根据鞋子的外形,进行一定情节联想创作。
欣赏与评议:从色彩、构图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线条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屏幕展示学生写生的各式鞋子的线描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2.用课件解剖鞋子的结构,让学生充分了解鞋子的造型。
3.介绍写生要点。
二.欣赏与议论。
1.教师演示自己的创意。
2.引导学生欣赏书本范图。
3.提示鞋子想象的切入点。
4.表现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构思与绘制。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细微之处,尽可能画仔细。
2.允许学生从局部开始描述。
3.鞋子在画面上不要太方正。
4.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展示与设想。
1.教师提供学生作业展示场所。
2.学生简单口述画面创意。
3.师生各自推荐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主题、创意、色彩、构图)。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二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切开后西瓜的形状以及颜色。
活动过程。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彩图:切好的西瓜。
(让幼儿观察半块西瓜的图片)。
3、培养幼儿说完整话:西瓜的皮是绿颜色,西瓜瓤是红颜色,西瓜籽是黑颜色的。
4、让幼儿知道在好多的水果中、西瓜含水最多,
5、教师示范涂色。(引导幼儿涂匀)。
6、指导幼儿涂色,并让孩子们知道讲究卫生。
7、作品展示。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
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音带《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老师这里有两只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二)、比较想象:
歌曲里说了爸爸的鞋象什么?(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娃娃的鞋象什么?(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会象船、帽子,还会象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状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请小朋友选一只你最喜欢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么?
幼儿交流,(请三到五名幼儿,再同伴间交流。)。
(三)、示范创作: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七、长颈鹿的身体……)。
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
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介绍。)。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四
1、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2、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3、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旧鞋子上彩绘的乐趣,激发幼儿旧鞋再利用的意识。
2、知道生活中有些废旧物品经过处理可以变成许多有用的东西。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围裙、袖套、各色颜料、旧鞋(消毒,清洗过)、报纸、绘画笔等。
2、鞋子彩绘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请幼儿猜谜语:“两只小船,无浆无蓬,十个小孩,分坐船中,白天来来去去,晚上人去船空。”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2、鞋子穿久了就变成旧鞋子了,你们家里也有旧鞋子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3、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旧鞋子再利用起来呢?有什么办法把旧鞋子变得漂亮呢?
二、演示幻灯片《鞋子彩绘》。
请幼儿认真观看鞋子上的彩绘图案。
三、教师示范如何在鞋子上彩绘。
1、用勾线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用颜料为图案上色。
三、创意旧鞋diy。
1、提出要求:小朋友在动手之前先要想好为鞋子设计怎样的彩绘图案?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其他孩子参考。
3、幼儿操作,教师适当予以指导或帮助。
4、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
四、展示幼儿作品。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创意旧鞋。
五、活动结束。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六
1、通过对山林火灾事故的了解,知道发生山林火灾的主要原因。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防火自救的方法。
3、增强幼儿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山林火灾事故视频或图片。
2、山林防火标志、山林防火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了解山林火灾事故。
1、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
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你还在哪里看到这样惨不忍睹的场面?你看来有什么感受?
(二)参与讨论,了解发生山林火灾的原因。
1、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2、视频中有几种动物?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神情?
(三)怎样预防山林火灾。
1、幼儿自由讨论讲述。
2、图片展示,提升经验。
上山游玩不带火种。
不在山上吸烟、烧东西吃。
上山祭祀不烧纸钱。
认识中国山林防火标志。
(四)如果发生山林火灾怎么办。
1、小朋友发现山林火灾,先逃生再报警。
2、找到逃生出入口,找到水源,浸湿衣服裹住头逃出来。
教学反思:
西瓜是幼儿在夏季接触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生活经验较丰富,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种类,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七
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
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音带《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老师这里有两只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歌曲里说了爸爸的鞋象什么?(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娃娃的鞋象什么?(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会象船、帽子,还会象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状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请小朋友选一只你最喜欢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么?
幼儿交流,(请三到五名幼儿,再同伴间交流。)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七、长颈鹿的身体……)
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
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介绍。)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大班美术教案鞋的联想(实用18篇)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尝试对自己的名字进行联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能大胆表现自己的作品,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感受名字变形后的抽象美。
活动准备:
1.一副姓王的幼儿画的姓名画。
2.有色纸、水笔。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字数都不一样,有多有少,请小朋友站起转身对着客人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响亮地说出来吧,”大家好,我叫xxx“。
师:”老师前两天请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幅画,这幅画中藏着一个秘密,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呢?(幼儿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最初感受)。
二、导入作品的真实内涵。
1.讨论名字的作者。
师:“原来这幅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名字,这个小朋友真厉害,谁知道这是谁的名字呀?”
2.讨论这幅画的内容。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谁来说一说她是怎么画的呢?”
3。讨论在画中喜欢做的事情。
师:“王晶晶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名字画成了一幅画,还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也画到了画里,你能猜猜王晶晶喜欢做什么吗?”(幼:“王晶晶喜欢跳舞、喜欢兔子、花。”)。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从画中指一指吗?”
4。教师引导认识画中含义。
师:“咦!王晶晶为什么要把”晶晶“下面的两个”日“字变成眼睛呀?”
三、引导幼儿作画。
1。讨论作画内容。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会把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最喜欢的小动物画在哪呢?可以把你名字里的比划变成什么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幼:“我喜欢跳绳,喜欢踢球————。”
2。自由作画。
师:“现在就请你用水笔把你自己的名字和你最喜欢做的事画下来,呆会儿请大家一起来猜猜是谁画的,他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好吗?”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
1.猜猜画的作者。
师:“猜猜这幅画是谁画的?”
2。说说作者画的内容。
师:“你觉得他最喜欢的是什么事?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回家也帮爸爸妈妈设计一个漂亮的名字好不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