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一起来学习吧。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一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二
一、讲讲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
1、各自介绍寻找到的数字,并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哪些数字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很重要,我们必须记住的,说说你的理由。
3、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数字会发生什么事?
二、创编数数歌谣。
1、鼓励幼儿尝试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数字编进儿歌里。(如: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家住在201等。)。
2、以“开火车”的形式,用手拍节奏,一个接一个往下说。
请幼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数字及其所处的环境画下来。
1、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
3、尝试创编数数歌。
1、寻找、收集、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布置在墙面上。
2、幼儿家庭地址、电话及父母的联系电话等个人资料。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三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见过数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们一起玩纸圈。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四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2.白纸,笔。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
师:它们的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教师重新播放照片)
幼:1、2、3、4、5、6、7、8、9、o,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
幼:57538是这辆车的牌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牌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
幼:我家的门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
幼:我的本子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日期的。
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4、15。
师:老师的鞋子尺码是35。我们来比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您的脚比我们大,您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
幼: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风扇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
幼:我的抽屉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
幼: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五
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见过数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六
1、观察感知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生活中各种带有数字的物品、课件、音乐磁带、画册。
一、律动:数字歌
二、利用幼儿熟悉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出示110、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
三、观察、交流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1、师: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2、师:你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他表示什么意思?
四、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也有数字,我就发现了很多,我还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组织幼儿看课件,并讲解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五、数字游戏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添数字、猜数字。 2、组织幼儿操作画册。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八
其实狐狸是这么算计的:
(答案)。
20%就是0.2,狐狸分走0.2千克饼后,剩下0.8千克饼了。我们就从小猴分得的饼算起。
小猴分得的饼为:
0.8×0.25=0.2(下克)。
剩下0.8—0.2=0.6(千克)。
小鹿分得的饼为:
0.6×0.30=0l8(千克)。
剩下0.6—0.18=0.42(千克)。
小熊分得的饼为:
0.42×0.35=0.147(千克)。
剩下0.42—0.147=0.273(千克)。
狐狸分得的饼为:
0.2+0.273=0.473(千克)。
结果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有一半了。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九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十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
1、温度。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2、负数。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对负数有了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后,教师要让他们带着这种理性认识去观察生活中的负数并组织学生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温度(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课本第84页“温度”教学内容及“试一试”;课本85页“练一练”1、2两题。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的活动过程,从中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
一、引入课题。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
让学生说说课后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的调查结果。引入负数。
2、认识负数的读写法。
(1)举例说明谁能说说-2°c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2°c表示零下2°c,即比0°c还在低2°c。(教师边说边板书,-2°c,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2°c。)。
(2)练习。让学生写出一个用负数表示的温度,并说一说这个负数表示的意义,再读一读,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一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课本90页“试一试”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2、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91页“小调查”。
2、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课本第92页至93页“正负数”教学内容及“试一试”1、2题;“练一练”1、2、3题。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银行存折卡、天气预报图。
一、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生活中的负数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正负数。
出示教学情境挂图。让学生观察。
(1)提出问题怎样把图中出现的温度进行分类?,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
(2)组织交流指名汇报讨论结果,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温度有零上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我们刚认识的-2,-5,-20等负数可以表示零下的温度。
(3)归纳概括。
教师指出: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7,+6,+20,+100;像-2,-3,-4,-5,-20,……都是负数。
教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法。
(1)举例说明。
教师以+5和-2为例子说明正负数的读写法。
(2)自主练习让学生随意写出两、三个正负数,并读一读。
3、试一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7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四、自学“你知道吗?”
(1)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第87页“你知道吗?”
(2)指名说一说通过自学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五、全课小结。
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还用到负数?
六、布置作业。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一
1、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
2、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有数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数字。
2、电话、表、数字卡片、人民币。
活动过程。
1、让同学拿出从家带来的带有数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让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2、出示电话号码,让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并用数字卡片摆摆自己家和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
3、用数字表示数量,说说你有几枝铅笔,你几岁了,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等等。
1、猜数字:找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数字,让同学们,通过大了,小的了方式,让同学们猜,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比较大小。
2、老师拿出钱,让同学们玩物品买卖游戏。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本课的教学首先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学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创设了多个活动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也都能积极的参与,体验生活经验,学习知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学生物品买卖的活动环节组织的不够好,人员分配上有点问题,另外还应该养成学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习惯。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0【设计意图】:
《比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比较物体多少的问题。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20以内数数的基础比较物体多少,比较过程中引发出新的解决方法——一一对应,从而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思想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方法,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呈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
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课。】。
二、动手实践,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方法运用:
1、p20题2(左图)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生:进行比较,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自己比一比。生:交流。
四、联系实际,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十三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调查表我发现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幻灯课件。
3、白纸、笔。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幻灯,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等等)。
二、交流我发现的数字调查表,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提问:我们上次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现在来说说看,你在什么地方发现数字,它们有什么用?(如:门上的数字是门牌号码,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月份与日期等)
三、寻找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2023年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实用14篇)篇十四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