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时间分配。欢迎大家参考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一
1、不要认为信誉高,就是好店铺。
二皇冠?一皇冠?高信誉不代表是高质量的产品。新手买家一定不要依赖这些表面现象,要看一下实际的评价。差评多少,中评多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中差评的理由和卖家的解释。
而且,即便是一个店铺开业以来,从来没收过中差评的,这也并不代表是高质量的店铺。要仔细的分辩成交的数量和产品。我曾经看过一家店铺,三钻,百分百好评。而且评价全是集中在某一时期,购买者几乎全是匿名。那么,这个店铺的信誉可想而知是用钱刷出来的!
当然了,也有店铺的掌柜是很敬业,产品也是过关的,百分百好评也是有的。但是,评价和成交记录,不可能集中在某几天里!亲们,危险处处在啊!不要以为高信誉,就是好店铺!
2、不要看图片!看什么?看实拍!
模特好看?杂志图片好瞧?视觉效果不一样?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解释:本人购买衣服,从来不看模特或是瑞丽时装的图片。这些是好看,而且可以冲击眼球。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真和图片一模一样的话,为什么不拍实图呢?我们买衣服追求的是漂亮合身。不要单纯的相信那些漂亮的图片。必竟我们要的是葫芦而不是虫子!
3、想象!扼杀想象力!
人类失去想象,世界将会怎样。是的,没有想象力,世界将会一团糟。很多创造发明初期都是靠想象,而后制造出来的。但是,网购千万不要靠想象!很多店铺现在都有细致的细节图,亲们要将每个图片看仔细,印在脑海里!不要在任何一件网购的物品上发挥您的想象力!丁丁卯卯这时要算清楚。不要用想象来评价购买的衣服,这对卖家和我们买家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购物的实用窍门。
1.详细的询问。有货?嗯。拍了。嗯。
您是否这样购买过东西呢?那么,现在我奉劝一句,请下次买东西时,详细的询问一下,哪怕是多问一二句话,都会使整个势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详细的询问了退换货的`制度,详细了解实物是否和图片一样,详细的问清楚售后服务。详细详细再详细后,我们才能去购买。必竟,网购看不见实物,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只能在购买之前问清楚后,才会站在主动的位置上!
2.新店有实惠。
新开张的店铺一般为了冲钻,定的价格会比同样的货物低一些。嘻嘻,这点是不是无耻啊。但是,购物者的心态总是如此嘛。我们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当然,不可否认,新店也有很多骗子!在这时,我们就要睁大眼睛,仔细的辩别了!
3.多搜,多查。
告诉您一个绝招。在购买商品时,将商品名称粘到搜索栏里,这样淘宝网里相同类似的产品会一一罗列!到时候就能看见最低价格啦!又省钱,又省时!
4.且记不可贪小便宜。
这点应该连在第六条里一起发的。意思是说,同一件产品,这家卖五十,那家却卖十块。图片是一样的,性能写的也相同。但是,这时就要小心了,商品价格差这么多的话,肯定是会有理由的。没有一个店铺的店主傻到将货品降到比进价还要低很多的地步。除非这店主是很有钱,为了冲钻(这几乎很少)。说到这儿,最明显差距的就是衣服。一件衣服,如若布料不同,那么肯定会差很多钱。有时,便宜也不是处处可沾滴。一定要小心哦。
购物的常见方法。
1.必须有耐心。
之所以放到第一,这是我们能否成功的重点!我们不会平白无故的喜欢一样衣服,所以当你脑子里面盘旋出一样衣服,却不知道在哪儿能买到的时候,一般都是看到了某张让你心动的图片!
这张图片让你开始纠结,但是图片不会告诉你这件衣服叫什么?所以看到一张好看的图片,到你找到那个类型的衣服甚至完全相同的衣服,你首先要理智的告诉自己,这个过程很漫长,千万不要急躁,不要以为淘宝是阿拉上海人的神灯,你一张嘴,它就能给你biu出个全红皇冠店的好衣服出来。
2.要找到最专业的那个名词。
什么是科学的找衣服态度,就是你要相信,冲到你面前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是一个封闭的裁缝自己在家发明创造出来的,这种类型的衣服必须有一个很专业的名称,比如你看到一个瘦不拉几的模特穿了一条肥肥的裤子,显得腰细人瘦,这时候你很鸡冻,你就跑到淘宝上搜”肥肥的裤子“,结果可想而知,就算你用这个不专业的词,找到几个商品,也是不专业的卖家放的,衣服质量可以预见...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二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1、同学们都有到商场或超市购物的经验,你在购物时见到过哪些促销方式?
打折、赠品、返卷、抽奖、免费试用……。
2、如果你要购买一件商品,面对名目繁多的促销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3、看来,购物也要讲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购物策略》。
1、上面这些促销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哪种?
2、使学生体会:如果购买物品不足30元按第一种方式买合适,如果购买物品超过30元按第二种方式买合适。
1、出示问题,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出示一组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通过计算,说说在哪个商店买饮料合适。
2、使学生体会:
(1)如果买一小瓶饮料,去乙商店买合适。
(2)如果买一大一小两瓶饮料,去甲商店买合适。
3、重点讨论买一大瓶饮料的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比较方法:
方法一:1400÷10=140毫升1200÷9≈133.3毫升。
甲商店1元钱大约可以买140毫升,乙商店1元钱可以买133.3毫升,所以去甲商店买合适。
方法二:甲商店需要10元,乙商店需要9元,所以去乙商店买合适。
使学生体会: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1、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打八折。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
2、学生可以通过前面探索的结果直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分析、比较了常见的促销方式,同时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做出判断,进行决策。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小熊胖胖和乐乐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二)对话平台,学习新知。
乐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学中做。
3、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二、综合练习。
(1)出示算式,说出现算什么后算什么。
(2)自己动笔完成计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三、全课总结。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
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玩中学)。
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完成试一试的第(1)(2)(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学生集体回答)。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这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这课创设让学生为春游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新课标中的数学计算,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计算,而是变为了每一步计算都有具体的生活情境,每一个数字,甚至每一个运算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观察主体图,找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和小熊胖胖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再让学生自己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列出的算式有分步的,有综合的,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使学生理解每一个算式的含义,使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明白先算乘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该付多少元”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学生讨论:“有20元,买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元?”因为考虑到前面已经讲过乘加算式了,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3、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我认为师生互动,反馈交流:“你买的是什么?怎样算出付了多少钱?”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现在我们玩个游戏,交换同桌的算式,你能猜到他买了什么食品吗?”我想通过这个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调动他们探索算式意义的好奇心理。再提问:“谁想把你的算式展示出来,让我们大家猜一猜。”“你是怎么算的?”让生同桌交流。“怎么能让同学们在你的算式中看到你的计算过程呢?有办法吗?”
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地方:
1、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评价,而不是好或者不够好而已。
2、班里有部分学生没有调动起来。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都有到商场或超市购物的经验,你在购物时见到过哪些促销方式?
打折、赠品、返卷、抽奖、免费试用……。
2、如果你要购买一件商品,面对名目繁多的促销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3、看来,购物也要讲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购物策略》。
二、探索打折的不同方式。
1、上面这些促销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哪种?
2、使学生体会:如果购买物品不足30元按第一种方式买合适,如果购买物品超过30元按第二种方式买合适。
三、探索打折和有赠品,哪种方式更合适。
1、出示问题,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出示一组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通过计算,说说在哪个商店买饮料合适。
2、使学生体会:
(1)如果买一小瓶饮料,去乙商店买合适。
(2)如果买一大一小两瓶饮料,去甲商店买合适。
3、重点讨论买一大瓶饮料的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比较方法:
方法一:1400÷10=140毫升1200÷9≈133.3毫升。
甲商店1元钱大约可以买140毫升,乙商店1元钱可以买133.3毫升,所以去甲商店买合适。
方法二:甲商店需要10元,乙商店需要9元,所以去乙商店买合适。
使学生体会: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四、解决问题。
1、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
甲商店: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打八折。数据,大瓶饮料1200毫升,10元;小瓶饮料200毫升,2元。
2、学生可以通过前面探索的结果直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分析、比较了常见的促销方式,同时也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做出判断,进行决策。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六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
一、新课导入。
(一)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小熊胖胖和乐乐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二)对话平台,学习新知
乐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3、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二、综合练习
(1)出示算式,说出现算什么后算什么
(2)自己动笔完成计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三、全课总结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七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教师将学生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
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
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
买裘皮中轿车;(抽奖)。
买200元送100元;(返券)。
酸奶买四赠一;(赠送)。
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换购)。
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我们来试一试。
(一)、做消费者,购买一种新上市的饮料。
1、三家超市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甲超市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超市大、小瓶全部九折;丙超市购物30元以上商品打八折。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划算的购买场所,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买。
2、如果其他顾客购买,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归纳购买的学问,应该根据自己实际购买数量来决定到哪购买最划算。(切合实际)。
(二)帮助老师买书包。
1、出示四家不同商场同类商品的具体情况。
表格:
商场商品价格优惠措施。
新玛特商场蓝猫书包200元八折。
东飞米奇书包200元七折。
大世界蓝猫书包150元九折。
东市场顽皮狗书包150元特价100元。
2、小组活动,帮老师选一选。学生小组商量购买哪个商场的书包最合适。(教师在小组活动时指导要及时、有效,为学生明确购买方向,先算出价钱再比较其他。)。
3、小组汇报选择的购买场所,说出为什么。学生找到购买窍门要货比三家。价格相近,选质量好的;质量相近,选价格低的;价格、质量都相近时,选售后服务好的。
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
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
教师启发性小结: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购物还有许多学问和窍门,比如怎样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么办、砍价的学问等等。这些问题,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能,学会一些方法。所以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
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我摄制的一段新玛特商场的商品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再现两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实践购物。
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就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尝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如:课堂上购买表的填写过程中,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以活动做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附表:
购买量甲超市用的钱乙超市用的钱丙超市用的钱最优选择。
三、把问题抛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时,我对每一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设疑激趣。又引导学生多疑多问,当学生有困惑时,我不忙于给答案,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释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这样,学生既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动活泼的课内教学形式使同学们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社会体验,学习认识、参于理解的这一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索、领悟,创新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相关的参与适应、改善社会生活的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课实践的目的。
文档为doc格式。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八
不要拍卖家超过一个月的虚拟服务业务:
虚拟物品服务,比如:qq业务、网站使用时间,永远不要拍超过一个月的业务,有很多网友见到“包1年”而且价格又很低就动心了,去拍3个月,6个月,甚至是1年的业务,就看价格便宜而被蒙蔽了!你想啊,你拍3个月,6个月,12个月,就算你当时不给对方好评,那么45天后,系统也会自动好评,到时候你的业务被取消了,你也付款了,也好评了,就算你去投诉也不可能胜诉!还有,坚决不给他马上的好评!有的卖家说不能给马上好评的就不卖,呵呵,离了你地球还不转了?再说了,你是一个月一个月的拍,他怎么能骗到你呢?有的卖家是100%的好评,还是有网友在这里发贴投诉,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都给他的马上的好评!没有机会揭露他!
对卖家特别低价的商品要特别的警惕:
有的店铺的东西价格低的令人难以置信!就好像奔驰车能卖出奥拓的价格来!比如一款数码相机或者手机,市场价格4000,而他的价格是2000!这个时候千万要小心了,别以为自己运气好碰见了物美价廉的商品,绝大多数情况下,看到了这样的东西,是你的运气不好!---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陷阱已经在你面前了!骗子会说“我们的东西都是走私进来的,所以很便宜”。你想想看,你能不能赔钱做生意?你不能!那么他就能吗?他为什么能?结论只有一个:骗子!
不要直接把你的钱直接汇款到对方的银行卡账号上:
尽量使用支付宝中间交易,永远不要直接把你的钱直接汇款到对方的银行卡账号上!骗子们总是说你不用支付宝我可以给你折扣,或者变着说法让你先交保证金、手续费。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九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1、学生自学。
2、交流。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全班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袋,20×1.5=3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二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11课《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教案)京山县石龙镇小学孙文伦教学目标:1、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2、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3、了解基本的消费常识,增强消费意识,懂得商品质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影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并具有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各种小商品的包装盒;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并做好记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品表演2、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时,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生答)3、小结:看来,买东西还有不少的学问呢?究竟怎样才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找一找购物的小窍门。(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找一找,价格的变化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任选一件商品,查一查在你们家附近不同的商店它的价格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2、学生汇报3、师:同学们,通过这些记录,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吗?(生答)4、师:你们真棒,真会分析问题,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不一样呢?让咱们赶紧去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板书)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任选其中一个记录,说出你的看法。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活动二:说一说,商品的质量1、小结过渡:通过调查比较,我们发现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出示课件)所以买商品时,我们要多留心观察,注意比较价格,同样的商品买便宜的更划算,那除了注意商品的价格,还要注意什么呢?(商品的质量)2、如何比较商品的质量?首先要知道商品的商标,什么叫商标?我们来听一听。(出示)你能举例说说一些商品的商标吗?3、学生交流4、除了选择商品的商标,还有哪些购物小窍门?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的内容,拿出手中的小商品比较,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5、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活动三:演一演,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1、师:其实我国对商品的质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我们一起来看有关的内容。2、师生合作情境表演。3、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大家购物懂得了既挑价格,也选质量,而且还会相互比较,真是聪明的消费者!(板书)板书设计:购物小窍门找一找说一说价格的变化商品的质量kl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三
听说元旦三天超市大减价,我、妹妹和妈妈一起慕名而去。
到了超市,只见卖童装那写着童装一律八五折,妈妈看中了一条新款的牛仔裤,原价刚好是整数,100元,我帮妈妈算了算:
“100×85%=100×0.85=85元”这条裤子是85元。
我们三人向生活用品区出发,妈妈看见了4种肥皂,一种雕牌肥皂净含量300g,价格是3.4元;一种立白肥皂净含量250g,价格是2.5元;一种奥妙肥皂净含量是280g,价格是2.99元;还有一种帆牌肥皂净含量270g,价格是3元。经过计算和品牌的选择。我让妈妈买了十块奥妙肥皂,共29.9元。妹妹想买一只牙膏,但牙膏的净含量和价格都差不多。最终,我给妹妹买了纳爱斯牙牙乐儿童营养牙膏,净含量40g,价格是5元。妈妈又买了几只牙刷,共12.1元。
妈妈又说要买两瓶护肤霜,我发现一种一起买是买一送一的,这样只要12.8元,如果分开买同样的,要15.7元。妈妈决定买买一送一的那种。接着,我们又买了一种心心相印3层10张的餐巾纸,5.3元。
最后,我们走向食品区,称了6.5元一斤的盼盼法式软面包,用了6.3元,选了一袋散装已称好的白砂糖,11.1元,早餐可以吃的益乐芋,460g,6.5元,中意金币巧克力9.1元。我算了一下,“85+29.9+5+12.1+12.8+5.3+6.5+11.1+6.5+9.1=183.1元”。
这次购物让我明白了,买东西也要靠数学的运算技巧,学会怎样购物,确实要有技巧!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充分体现在我们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游戏、故事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小动物请客”的故事情景:新春佳节到了,小猴、小兔、小羊、小熊想邀请一年级的小朋友到他们家做客,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每张请柬上都有一道算式),同学们可兴奋了。可打开请柬一看,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一家做客。教师稍加点拨:请柬上算式的得数与哪一个动物的门牌号相同,小朋友就到哪一个动物家去做客。可是,同学们随后发现,小兔、小羊、小猴家都有很多客人,可小熊家却冷冷清清,怎么会这样呢?通过了解才知道,小熊计算学得不好,请柬上的算式写错了。此时,教师只要顺水推舟:小熊把请柬写错了,他将度过一个孤独的春节,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助人是孩子的天性,看着小熊这么孤单,孩子们的心软了。他们说:“我们帮他写请柬。”那么,可以写哪些请柬呢,学生议论纷纷并付诸行动,各种算式应运而生。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上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3+3+3+3=()×()。
2.2+2+2++6+6=()×()。
练习1是封闭式的,答案唯一,练习2是开放性的,答案是:3×6或2×9.在改写练习2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三、设计“操作性”练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有这样一条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转变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交流,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以下题目:“把三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学生操作,用三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购物小窍门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五
看卖家信誉值的真假:
一般来说,信誉值越高的就越可信,但是,不能光看他有几个钻石,几个皇冠,还要看看他的钻石和皇冠是怎么来的!
曾经看过一个卖家,5个钻石!我一页一页的看,发现这个卖家经常在半夜时候大量卖出商品,两个小时内卖出了80件,每个买家都是买6件!看出门道了吧?原来他是专业给骗子冲信誉值的!每个价格都是0.01元人民币包运费!都是当时拍下,当时发货,当时好评!这样的店铺,永远不要买他的东西,无论他的东西多么的价廉物美!
专门看卖家信誉值中的中评和差评:
拍之前要问清楚商品的每一个细节:
有些卖家玩弄文字游戏,瞒天过海,有的卖家命名货物没有了,在他的店铺里面那商品还依然在货架上,而且数量还很多!尤其是卖qq业务的店铺!有的写着“不要密码”,当你拍下来也付款了,他说要密码,问他为什么商品说明里面写着“不要密码”,他居然说写错了!如果你不问清楚,直接拍下,对方确认发货,你怎么办?尤其这种虚拟物品时说不清楚的,就是投诉到商城那里,也是很难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