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幼儿园教案范文九:关于自然观察的教案,通过户外活动和实地考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一
通过二十四节气儿歌导入,大家一起背诵《二十四节气歌》,然后提问,我们刚才过去了一个节气是什么?谁知道下一个节气诗什么?小寒。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小寒的天气状况吧。
二、展开部分。
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念一首儿歌,看看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念儿歌,然后请幼儿回答,听到了什么?
帮助幼儿了解小寒的儿歌。
教师讲解小寒儿歌。
1、小寒到,梅花开,进三九,天更寒。
小寒节气到了,这个时候梅花开始开放了,大家见过梅花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梅花是什么样子的?梅花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种花,在冬天开放,受到很多诗人的欢迎,谁会背关于梅花的古诗?引导幼儿背诵王安石的《梅花》。小寒节气一般是12月的6号左右,今年的小寒是12月5号。
小寒以后,就进入三九天气了,俗话说,三九四九,冻裂石头,三九天气,四九天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们小朋友怕不怕冷啊,有个小朋友,到了这个时候,因为害怕外面冷,就不来幼儿园了,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啊?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防寒?(幼儿举手发言,老师引导,运动、饮食、衣服三个方面)。
2、进入了三九,虽然天气变冷了,可是也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和传统啊,我们来看一看,你在这句儿歌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念“玩冰雪,笑开颜,腊八粥,喝几天”。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下雪,结冰,我们可以玩雪玩冰,现在我们长春市就要很多的冰雕和雪雕,有时间可以让爸爸妈妈带领你们到雕塑公园或者是南湖、北湖去看冰雕和雪雕,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冰雕和雪雕,漂亮吗?小寒节气还有一个传统的节日——腊八节,大家知道腊八节的传说吗?教师讲解腊八节的传说。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听完了故事,我们知道了,腊八粥还有这样的一个教训啊,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好吃懒做。回家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爸爸和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腊八粥。
3、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孩子,不怕冷,刚才我们也说了如何才能战胜寒冷呢?从三个方面,饮食、运动和衣服上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小寒节气的运动注意事项吧。太阳升,来锻炼,防寒服,身上穿。小寒节气因为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等到太阳升起以后再出去锻炼运动,户外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防寒,多穿些衣服,运动不要太剧烈,可以快走、踢沙包等活动,在老师小的时候,我们冬天会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做“挤油渣”的游戏。游戏儿歌:冰冻冰冻你上墙,我吃冰冻你来抢,挤油挤油渣渣,挤出油来烫巴巴。玩法:孩子们分成两队,选择一块向阳的墙,两队的人靠着墙,排成一条线,从两边往中间挤。被挤出来的人,跑到队尾,继续挤。教师带领幼儿玩挤油渣的游戏。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寒节气,知道了小寒节气的基本特征,知道了小寒的大致日期,大家回家后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腊八粥啊。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二
活动过程:请幼儿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轨迹,并用图加文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不同颜色的水,空杯,纸巾。
活动准备:白色粘土,不同绿色叶子形状的卡纸,记号笔,双面胶,圆形棕色背景卡纸。
活动过程:教师讲解活动技法及步骤:先使用记号笔,在叶子卡纸上将叶脉绘制出来,使用双面胶将叶片贴在背景卡纸上,再使用粘土揉搓出大小大致相同的圆球,并按照自己喜好进行长短组合并重复。教师适当进行示范,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最后使用线条对背景卡纸进行装饰,教师分组进行指导。
小满节气后,气温将进一步升高,湿气逐步加大,人们可以适当食用茶、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本草纲目》称: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在容易心火旺盛的夏天,苦味食物不仅能够起到安神清心的作用,而且还能抗疲劳!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三
活动目标:
1、观察下雪的场影和雪花的特征,感受下雪的乐趣。
2、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下雪视频、雪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雪景的照片,问幼儿图片里是什么天气,下雪了,你们有没有见过下雪啊?下雪是非常好玩的,也会非常冷,我们来看看下雪我们可以做些做游戏(出示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摔跤)。
2、下雪这么好玩,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下雪的场影啊?播放下雪视频。
4、你们想不想看一下真的雪花啊?拿出瓶子装的'雪花,让每个幼儿亲手摸一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颜色、温度等)。
5、一段时间后,请幼儿观察雪花有没有融化现象,提醒幼儿注意到当雪花不见时会有水产生,最后全部融化,变成了透明的水。
总结:当温度升高时,雪花会融化成水慢慢的消失了。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四
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
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诗句。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春分。
作业回家给家人介绍春分的习俗。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五
联系听信号变换速度四散跑,体会冬季活动的乐趣,不怕寒冷。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集体。
一课时,30分钟。
感受游戏的快乐难点:掌握游戏的玩法。
一块平坦的场地,游戏前学会儿歌。
请幼儿扮做“小雪花”,教师做东婆婆一起说儿歌,冬婆婆发出指令:“下大雪了!”小雪花在场地内四散快跑;冬婆婆发出指令“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雪花在场地上慢跑;冬婆婆发出指令“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雪花在原地蹲下。游戏随老师口令反复进行。
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增加指令如:“雪花飘到滑梯上,飘到……”请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还可以把“雪花”分成几组,“落”在不同的地方!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六
活动目标:
联系听信号变换速度四散跑,体会冬季活动的乐趣,不怕寒冷。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游戏的快乐难点: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一块平坦的场地,游戏前学会儿歌。
活动玩法:
请幼儿扮做“小雪花”,教师做东婆婆一起说儿歌,冬婆婆发出指令:“下大雪了!”小雪花在场地内四散快跑;冬婆婆发出指令“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雪花在场地上慢跑;冬婆婆发出指令“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雪花在原地蹲下。游戏随老师口令反复进行。
建议:
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增加指令如:“雪花飘到滑梯上,飘到……”请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还可以把“雪花”分成几组,“落”在不同的地方!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七
孩子们,冬天来了,感觉冷么?那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播放小雪花歌曲,师幼共同进行歌表演。
二、基本部分。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你们知道刚才我们表演的歌曲名字么?(小雪花),你们见过小雪花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小雪花呢?对了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天空会下雪,你们喜欢下雪么?为什么?小雪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雪花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呀?谁来用动作表演雪花飘落的样子?我们也来学学。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雪花飘落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欣赏儿歌。
播放幻灯片,欣赏儿歌。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中的小雪花都飘到哪儿呀?为什么雪花飘在手里会不见了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相应的幻灯片,让幼儿加深印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学习儿歌《小雪花》。
播放完整儿歌带领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再次播放完整儿歌幼儿自由用动作表现出来。
五、创编儿歌。
小朋友们,雪花美么?那你们说说雪花飘落下来的时候还会飘在哪里,变成什么呢?
幼儿回答问题进行创编,把幼儿创编的儿歌打在屏幕上,并有表情的朗诵一遍。
六、游戏:雪花飘飘。
雪花真美,我们也来表演美丽的小雪花吧。
歌表演:小雪花。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八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春天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在立春课程中将与儿童们共同学习如何佩戴口罩,保护自己。教师带领儿童在口罩上绘制节气相关元素,并将手工与立春自然景象结合,体验节气习俗。属健康、语言、艺术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1、知识方面:了解立春气候特点、立春三候和立春传统习俗;学会正确佩戴口罩;
3、情感方面:感受古代立春时的习俗;体悟节气文化的魅力;
4、审美方面:提升儿童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
1、立春知识讲解(15分钟)
活动过程:结合日常生活,介绍立春的气候与物候情况。
(1)立春气候
每年公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天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对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还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把春的种子撒在了我们身边。立春与春节时间非常接近,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气息,整体气候仍是冬季的特点。立春期间,温度渐渐上升,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相较于冬天,春季降雨会稍稍增多,这时的春雨还是很冷的。
(2)立春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阶段地下的小虫渐渐苏醒;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大家对于立春的这三个阶段有没有疑问?相信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上海的立春并没有这些景象。根据老师的记录,发现上海立春第一阶段腊梅开放,香气扑鼻;第二阶段最低气温稳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结束了;第三阶段,竹笋开始冒出了尖尖头。上海的立春不仅仅有这些景象,还有很多立春特有的景象等着我们一起去发现呢!我们可以制作一本节气记录本(见课程延伸1),看看在每个节气,我们的小眼睛都找到了什么。
(3)立春传统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在立春这一天进行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除旧迎新等活动的传统。
我们先来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国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负责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够连通三界的神树扶桑。古时候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与大臣们一起去东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以此祈求丰收。
在民间,立春时节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迎春仪式上,人们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农民们进行农耕。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在立春时将泥塑春牛打碎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之前,小朋友们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们猜到了是要吃什么东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有没有吃过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点?那老师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在薄饼里卷上酱肉和时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现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饼”。
2、居家包春卷(30分钟)
3、撕春牛(25分钟)
所需材料:红色彩纸、笔
活动过程:
(1)介绍剪纸种类,引出撕纸
(2)撕春牛
打春牛是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活动,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要一张红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先用笔画出春牛的形状,记得画简单一点,不然接下来撕纸可是个大挑战。接下来就尽可能精细地撕纸吧!如果有哪里撕坏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胶带帮忙,最后再画上花纹,一只红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3)分享作品
4、小鱼穿新衣(25分钟)
所需材料:白纸、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1)小鱼穿新衣
有一条小鱼想要在立春时穿一件新衣服。让我们帮它们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纹了嘛?老师有个好主意:春天已经到了,我么可以去户外找找春天的痕迹,将春天缝进小鱼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给小鱼穿上新衣服呢?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小鱼,将身体部分剪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鱼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鱼新衣服上的花纹。
(2)拍摄照片
如果在家,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拍照。
5、口罩佩戴小技巧+口罩画画画(30分钟)
所需材料:口罩、彩笔或颜料
活动过程:
(1)佩戴口罩方法教学
以下为普通口罩佩戴方法,如果是立体口罩需稍加改变
洗净双手,拿出口罩,分辨正反上下,戴上口罩,按压金属条,取下时也要先洗手,扔到专门的袋子里。
(2)废旧口罩改造计划
小朋友们可以将用过的口罩正反两面喷上酒精进行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用彩笔、颜料在上面进行绘画,也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贴纸。我们以“疫情下的立春”为主题改造废旧口罩,让口罩变成一个装饰物,也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玩偶戴上口罩,共同抗疫。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九
1、浇水高低看得准,整平土地少费劲。
2、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
3、深埋使劲砸,扁担也生芽。
4、花椒不耐冻,阳暖之处种。
5、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6、惊蛰不藏牛。
7、惊蛰不下雨,今年要饿死。
8、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9、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10、养蚕,酸枣当年能卖钱。
11、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12、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13、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14、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15、柳棍子栽树易倒,育苗柳不怕风摇。
16、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森林是命脉的源泉。
17、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18、造林要护林,不护不成林。
19、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20、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
21、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22、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23、惊蛰闻雷米如泥。
24、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25、懒有良田,抵不过勤有荒山。
26、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27、栽树无时,莫叫树知;多留宿土,剪除陈枝。
28、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29、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30、一年栽桑,多年养蚕。
31、地化通,赶快耕。
32、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33、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3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5、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36、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
37、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38、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39、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40、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十
01知道大雪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了解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02喜欢观看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感受欣赏美丽的景色。
03幼儿能够表达出下雪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雪景图片
01图片导入放下雪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图中有什么呢?师:是的,下雪了,那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呀?总结:冬天到了,下雪了。马路上都是雪,树木都被雪花变成了白色。
02交流感受师:小朋友们,下雪天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描述一下呢?请小朋友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下雪天的场景,老师可以做示范(冬天来了,下了一场大雪,路上,树上都是雪,白花花一片,真好看。)
03大雪节气小总结
师:其实呀,大雪是我们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哦。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天气会变得很冷,外出要穿的很暖和并且注意防滑,要是下了雪,我们还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玩堆雪人的游戏。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一
01了解下雪期间的活动形式。
02在跟小雪人互动中获得快乐。
03增进小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雪人图片若干、彩笔若干
0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小雪人,但是小雪人出门太着急,忘记带上美丽的颜色了。请小朋友们用彩笔画一画,给小雪人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围巾。
02给小雪人涂颜色
a.小朋友分组进行,2人一组
b.小朋友们看看雪人的鼻子、帽子、还有围巾、嘴巴都是什么颜色的,然后给它涂上颜色,并且要互相商量。
03雪人大比评
a.小朋友把涂好颜色的小雪人放在桌子上。
b.排队观赏每一组的作品,给喜欢的小雪人贴上小红花。
c.数一数自己得了几朵小红花?
总结:今天我们自己动手给小雪人涂上了颜色,也要感谢我们的小队友,请小朋友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堆雪人的游戏,在户外记得戴好帽子围巾御寒哦。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十二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1课时
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一:前置学习
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介绍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四、总结提升: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五、作业回家给家人介绍立春的习俗
六、课后反思
幼儿园节气小寒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围绕“迎冬至”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冬至》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冬至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冬至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冬至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冬至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冬至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冬至倒计时。
师:离“冬至”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冬至的第一天,也叫“冬至”,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冬至的到来。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冬至的?
(二)出示冬至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冬至老人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冬至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冬至愿望树。
2、师:过了冬至,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冬至老人”的录音,萌发对冬至的期盼。
冬至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冬至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冬至。
1、师:冬至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冬至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冬至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冬至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冬至氛围。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