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需要具备独特的思考和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几篇优秀作文吧,感受其中的优秀之处。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二
作文中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语言,思想观点要靠语言表达,生活场景要靠语言记述,秀美山川要靠语言描绘,方法技巧要靠语言说明,看看对语言怎么能够随便啊!可只要翻翻学生的作文,语言灾害还真不少,语言有毛病,倒还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这是问题。作文是表达心迹、展示智慧的平台;准确、优美的语言,展示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个性的语言风采,拙劣丑陋的语言,无疑是将个人的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那就是向公众示丑。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这些语言可以归纳为十种情况,姑且叫它十大傻帽语言。
(1)雪泥鸿爪,天外来客。“雪泥鸿爪”典出苏东坡的《和子由渑池怀月》“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来多用以评价书法佳作。意思是说书画意境悠远,线条在宣纸上书写的效果,如同鸿雁的健足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那叫天合地造,浑然天成;如果从写实的角度看,这雪泥鸿爪却也让人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一片白茫茫的大雪地,几个轻描淡写的爪印,如非刻意,有谁能分辨的清晰?天外来客一般无根无据的情形,着实有丈二的和尚,使人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借用苏东坡的话来形容有些学生作文中引用材料的提示语,那是再合适也不过了。如若不信请看实例,不少学生写话题或材料作文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上面材料所说事实,足以说明----------。”“正如上面材料记述的那样---------”。这“上面材料”的“上面”到底在哪上面?你就是搬架梯子从文尾一直往上找到题目也找不到着落。须知,正文与提供的“话题材料”之间还隔着个题目。怎能把作文要求当成了自己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呢?真是荒唐透顶。
(2)泼妇骂街,诅咒恐吓。缺少充分的论辩能力,便滥用假设和反问句,读了令人生厌。如“难道你就不会遇到困难吗?”“看见别人有困难,却不肯伸出援手,难道良心被狗吃了吗?”语气虽然够力气,但说服力却明显不足。
(3)瞎编乱造,信笔示陋。引述材料不实事求是,明明是命题者提供的,却说是“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或“最近我在书上读到一个故事”,“还记得马和驴的故事吗?”“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篇故事。”既然记得干吗不报出书名?这是不知道如何引述材料的粗陋。
(5)装嗲充嫩,小里小气。议论文语言严肃理性,忌讳过度的矫情。这样样的语言一看就知道是阅历浅薄的小女生的腔调“驴为什么会累死呢,原因是马,不是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别人,不帮助别人就是不帮助自己,不是吗?”。“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常常望着满天的繁星沉思,帮助别人我会吃亏吗?”我相信偶尔一次这样的思考是真诚的,但常常如此,肯定是犯傻。
(6)不问事实,妄加推断。“如果那位士兵不去救护战友,怎么能活下来呢?”谁说救人是活下来的唯一条件。“假如他没有平日帮助别人做一点小事,我想他只是一个被人遗忘的销售员。”“人与人要相互帮助,不然就要两败具伤。”“一个人没有分享他人的负担,那他也不会被别人分享负担。”那能如此的武断。
(7)生造词语,生涩难懂。“得不胜失”、“助人助己”、“共同发展自己国家的前果”,“从放泄中体会到分担的快乐”。
(9)半文半白,装腔作势。“马乃忠义之象征”,“所谓仁,即孔夫子之仁义之谓也”,“常言道助人乃快乐之本“。之乎者也,邯郸学步。忘了自己是个现代公民。
(10)强词夺理,一锤定音。对素材根本不作任何分析评价,就一步到位,生硬的强加结论。“由此可知,合作才能双赢”,“由于赖斯甘于奉献,所以当上了美国国务卿。”以上十类语言都是作文中的大忌讳。这样的语言等于向阅卷老师示丑。把自己语文功底较差的隐私暴露无余,等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得低分。因此,大家要把它当作过街老鼠,见面就打。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三
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
一枰何处有亏成。
杜荀鹤。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
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
行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
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深更。
李从谦。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
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
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四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五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七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八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二.通达境界|古今一付笑谈中。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如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但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三.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四.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五.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六.沧桑境界|尘归尘,土归土。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
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哀之感尽寓其中。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
七.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自己的笔墨铸就了一部“诗史”。
杜甫的人生是个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整个唐王朝紧密相连,在叛军攻下洛阳后,抱着匡扶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终于愿违,这便是中年壮志难酬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将杜甫晚年的流离失所写尽了。一个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晚年竟是这般的凄苦悲惨,但却仍写下了“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杜甫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和百姓而忧患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是穷达与否,都在怀着兼济天下之心。“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发出的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哀声。
八.无常境界|岁月催人老。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九.深邃境界|岁月中皆过客。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十.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十一.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话写尽了人生的历程和结果。
回头看一看自己过去所来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这实际上是指平生所经受的那些打击和苦难。苏轼说,我现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个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也就是,已经超脱于那风雨阴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击和不幸看开了,对温暖和幸福却不能看开,那也不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我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我。风雨是外来的,我还是我;晴朗也是外来的,我也还是我。现在,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
惟其如此,苏东坡在晚年才能够达到一种很高的修养,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的句子来。《定**》虽然只是一首小词,但是写出了极为丰富的对人生的体会。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十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十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十二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中的十大恶习(汇总13篇)篇十三
大约七年前,我将《商业计划书中的十大错误》发布在网站上,商业计划书中的十大错误。回首七年历程,今天再次阅读这篇网文,我觉得它仍然很有道理。当然,我还是忍不住做了少量修改。以下就是我在发布的修订版,其中涵盖了我多年前写下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至今仍然很有价值。
1、误解商业计划目的:重要的是计划内容,而不仅仅是计划书本身。商业计划能够起到企业管理的.作用。商业计划即设立目标、确定方案、追踪进展、进行调整等一系列过程。制定商业计划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经常进行审阅和修订。除非必须打印,否则不要将计划书打印出来,而应将其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在网络上。
2、急功近利而缺乏全盘考虑。计划书由一套关系密切的模块组成,就像组装积木一样。无论从任何环节着手,都要坚持执行下去。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或者能够迅速获得效益的环节着手。这些环节可以是策略、概念、目标市场、业务、预测、口号、愿景等。无论是什么环节,应坚持执行下去。
3、商业计划执行到头。计划到头了,业务也就止步了。因此,最新的商业计划书只是对以前计划的概括,并且计划书必须一直处于更新状态,以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
4、对团队保密计划。商业计划是用于管理的工具。运用常识来确定需要与团队成员分享哪些信息,而哪些信息应当保密,例如个人薪水等。但是,请务必与团队成员分享计划的目标及指标,并通过商业计划营造团队凝聚力及协作精神,工作计划《商业计划书中的十大错误》。但这并不代表与非团队成员分享计划,除非必须这样做,例如进行融资的时候。
5、混淆现金与利润。这两者有巨大的区别。客户未付款项会影响创业者的财务状况,却不会降低利润。库存增加会影响现金流,但不会降低利润。利润是一个会计概念,而现金是存放在银行的货币。创业者不会在支付账单时把利润交付出去。
6、工作重点不明确。涵盖三到四个重点的计划书有效且具有针对性。人们能够理解三到四个要点。列出20个重点的计划书实际上毫无重点可言。
7、高估商业创意。创意的价值并不在于创意本身,而在于建立在创意之上的业务。经历了员工朝九晚五、接听电话、生产产品、订购和装运产品、提供服务、客户支付账单等过程,创意才真正成了业务。要么撰写一份由创意开展业务的计划书,要么放弃好了。创意本身不会打造出优秀的企业。
8、创业初期忽略细节。计划需要关注细节,包括财务状况、重大事件、责任和截至时间等。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但有,分配任务、安排会晤、确认日期、明确执行人员等大量细节也举足轻重。不注重细节的商业计划书毫无用处。
9、创业后期过于关注细节。商业计划不是简单的会计问题。创业初期每个月的细节问题都非常重要。但是,创业后期过多关注业务细节就是浪费时间。没有明确销售额预测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预测未来三年的每月现金流?虽然创业者确实能够规划未来5年、10年甚至是的企业发展大致目标,但是无法规划一年后每月的细节问题,没有人期望要了解这些细节,也没有人会确信这些细节的规划准确度。
10、不切实际的预测。没有人会相信不合理的虚高销售额预测。而且,超高的盈利预测通常意味着创业者对费用成本缺乏实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