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知乎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课时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义,学会归纳重要虚词的义项,如夫、之等,做好文言积累;
2.了解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左传》的基本情况,并体会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3.熟读成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掌握重要句式和背诵;
2.把握烛之武人物形象,理解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1)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正音,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文章,还记得是哪一篇吗啊?是《曹刿论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同样也是选自《左传》。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93页,顺便看一下注释①。
2.解题及相关知识介绍
一、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是“十三经”之一。
那么什么是“传”?
简言之,即注释、解释。注释《春秋》的有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主要是补充史实,而《公羊传》《谷梁传》则主要是阐述《春秋》笔法。(顺便提一下)什么是“春秋笔法”呢?简单点说,四个字——微言大义。
二、关于本文所讲事件背景
(板书或ppt呈现当时秦、晋、郑三国地理位置简图)
课文中所讲的秦、晋围郑的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即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件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另一件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要与晋结好,但是虽然表面上晋国与郑国和好了,事实上,晋国对此事还是心有芥蒂的。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当时,秦国也想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事实上,两年前发生的城濮之战可以说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领的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是,自然要找得力伙伴。而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我们中文中不是有结“秦晋之好”一说么),所以秦、晋就联合了。
(于是就有了本文所讲述的这样一件事情。好,接下去,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粗略地把课文看一遍,注意注音和一些关键字,有不能理解的字词或句子要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讲解时注意多留心自己不会的地方。)
3.正音,朗读,翻译
1)请5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学生念对话,其余学生注意他们是否读得准确而有感情。
(朗读完以后,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2)翻译。其中佚之狐与郑伯、郑伯与烛之武、烛之武与秦伯以及子犯与晋文公的四段对话由学生翻译,老师加以补充、纠正,其余由老师讲解,学生听记。
重点词汇解释:
且贰于楚也 贰:数作动,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形作动,增加,变雄厚;
薄:形作动,削弱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名词用作时间副词,在早上;
夕:名词用作时间副词,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名作状语,在东面
封:名作动 把---作为疆界
夜缒而出 夜:名作状,在晚上,当晚
君亦无所害 害:动作名,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动作名,恩惠,好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许君焦、瑕 许:许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过黄河
设版:筑成防御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惟君图之 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特殊句式:
7.课堂总结
我们已经把这篇课文翻译了一遍,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大家课后温习一下刚才我们所强调的重点字词,思考:
1)《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老师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四)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
这些问题请大家在课后好好想一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强调文中重要字词,归纳和掌握重要虚词;
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烛之武等的人物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复习式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是对这篇文章进行大致的翻译,强调了重点字词,那么现在我提问几个问题,请同学来回答。
(就“贰、鄙、许、微”等实词的解释进行提问,请学生起来回答。)
2.全班朗读,然后请同学分别找出这篇文章中带有以、而、焉、之的句子,并思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先回答,后老师总结归纳)
s("content_relate");【有关《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说课稿:烛之武退秦师2.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3.《桥之思》教学设计4.《理发师》教学设计5.《桥之思》教学设计5篇6.2018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之设计前期和场地设计7.有关《风》教学设计8.《理发师》教学设计5篇9.有关《岳飞》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