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物是汤圆,它是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物,象征团圆和家庭的温暖。元宵节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下面是一些地方的庆祝活动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一
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妙计一出,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天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天灯升起,加上营内的人大喊:“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被蒙骗了过去。此计救了诸葛先生一命。故事中的天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孔明灯或许愿灯了。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心中许下心愿,孔明灯飞得越高,愿望就越有机会实现。其实孔明灯放飞的时候也十分有趣。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我和我的同学王旭一起去逛街,无意间发现一个卖灯的地方,我凑上前去,哇!有好多灯。有老虎的,有荷花的,有兔子的,还有……咦?“这是什么灯?”我问卖灯的阿姨。阿姨回答:“哦,这是许愿灯,也就是孔明灯。”
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孔明灯,看着稀奇就买了一个。我和王旭走到空旷的地方,满怀好奇的'心情拆开包装塑料袋,把小零配件按说明书一一安装好。准备就绪,这时一位路人看见了说:“注意安全,不能在升高的时候碰到易燃物……”听到这些温暖的友情提醒,我的心里暖暖的。我们继续小心冀冀地将孔明灯展开,然后王旭提着像布一样的防火纸,我就用打火机点燃了灯中心的蜡烛。随着蜡烛的燃烧,渐渐地,防火纸开始慢慢膨胀,但是却很难飞起来。
正当我苦恼时,旁边几位也在放孔明灯的叔叔阿姨对我们说:“你应该放低一点,这样里面的热气才会多,热气多了灯才能向上飞。”我们按照他们说的做,把灯向下拉了拉。不一会,只见灯越来越大,变得更膨胀了,像个圆圆的红灯笼。我让王旭轻轻松开双手,让它自由地飘动。离开了双手的“红灯笼”像个顽皮的孩童,在天空中东奔西跑。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二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一定是元宵节!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玩龙灯,踩高跷,舞狮,在灯笼上解谜语。当然,我们至少可以吃元宵。
我喜欢吃元宵,我更喜欢自己做元宵。我和奶奶自己做的元宵节,想吃什么馅就吃什么馅。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和奶奶第一次过元宵节。
去年冬天,我和表哥在奶奶家过元宵节。看到奶奶在桌子上准备过元宵节,我们俩都挽起袖子求助。奶奶看到两只脏手,把我们推进厨房,让我们洗手。
生面团很好玩!奶奶在白花花的面粉里加了些水和一点油,然后慢慢揉。很快面粉变成了面团。又软又滑的面团摸起来真的很舒服,就像缎子一样。我和表哥从大面团里拉了一点点面团做小兔子,然后又拉了一点点做小猪,玩得很开心。
不过很快就被外婆拦下来了,也就没有元宵节吃了。然后我们学会了乖乖的做元宵。先从大面团里抓一个小面团,揉成一个圆球,然后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的拇指戳进面团里,边揉边转,揉成“小碗”,最后放入馅料,封口搓圆。因为我学会了做陶器,我很快就能做了。我表哥太小了,所以她一直捏她的小兔子。
奶奶包了元宵节,告诉我们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称夜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月圆之夜,所以得名。街巷灯火辉煌,人们赏灯、打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延续至今的庆祝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俗。
故事讲完后,我们的元宵节就准备好了。我和表哥坐在窗边,欣赏着天上的圆月,吃着元宵。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三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气氛刚刚结束,元宵节又来临了。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四
元宵节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动,放许愿灯、吃元宵,属于这个节日的活动一结束,就表示过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学,期待明年新年的到来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名叫元宵岛的地方,他们跟我们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爱吃汤圆,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汤圆,有趣的是,那里的汤圆都是飘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撑死为止。
有一天,有两个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灵机一动,把要给国王的汤圆,拿去油炸,没想到国王吃了后,居然说很好吃。
从今以后,人民都变成吃炸汤圆,并且纪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们挂掉的那天取名为元宵。
你吃过炸汤圆吗?试试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发明的美食哦!
春节到了,中国人有什么习俗呢?我们家可是先大扫除、贴春联、吃年夜饭、说好话领红包,最后当然是放鞭炮了。
初三那天,我们到海洋博物馆玩。一进门口几只假的鲸鱼出现在我眼前,旁边有。
游泳。
池,许多人嘻嘻哈哈的玩着、笑着。进到壮观的门口,只见人挤人的景象,就像菜市场一样。首先先看到的是鲨鱼,那凶猛的眼神,彷佛是海里的狩猎者。再来是狮子鱼,那锐利的牙齿,就像狮子一样,怪不得它的名字叫狮子鱼。
走进海洋隧道,各式各样的鱼群在我身边晃来晃去,就像在海里漫步一样。到了试摸区,海星、螃蟹、贝壳……,大家都不亦乐乎的拿起,真是好玩。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五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作为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今年的元宵节那天学生已经开学,我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学校的活动非常的多而又有意思,所以这个元宵节让我永远难以忘记。
前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元宵节的时候都穿上漂亮的中国红衣服,早晨一进班级就感受特别浓厚的节日气氛,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大红灯笼挂在教室里。间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活动,同学们个个都满怀期望迫不及待地来到一楼,学校一楼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有一年级同学们自己做的花灯,还有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灯谜。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欣赏着弟弟妹妹们自己做的花灯,用尽脑汁猜着灯谜。还没有看完校园灯会,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班级上课。
孩子们最喜欢节日的快乐了。元宵节的中午,老师让我们尽情快乐的玩耍。外面刚刚下过大雪,同学又来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甭提有多高兴了。即使我们回到班级上课了,好像欢声笑语在操场上空荡漾着。
下午元宵节的快乐在继续,今天的自习课我们放下手中的书和本,再次沐浴于校园的节日氛围中。各式各样的花灯表现了学生们种种奇思妙想,一个个灯谜也蕴含着老师智慧的结晶,猜出一个灯谜我们就相当于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兑换各式各样的礼品。此时的校园就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我们还观赏了泥人、糖人和面人等民间艺术制作过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人们总说欢乐的时光是短暂的,今天我真正感受到在快乐的时光里时间变得好快。放学的铃声响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校园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太有意义了,我不仅玩的开心,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目睹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北师大校园以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这绝对是我度过的最难忘的元宵节。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六
真好!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兔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元。今天,我还听说了一个好消息——今天既可以猜灯谜,以可以做元宵。
这天下午上完课,我们排好队,老师领着我们去猜灯谜,与以前一样——猜灯谜的地点还是设在大厅。哇!大厅太美丽了——每一根长方体柱子上都贴着红红火火的春联,柱子与柱子之间悬挂着一条细长的红彩带,彩带上挂着一个个姿态万千的花灯,有威风凛凛的蜘蛛侠灯、憨态可掬的机器猫灯,活泼可爱的了兔子灯……每两个花灯之间贴着一张灯谜。哇!人怎么会这么多!大厅里都要水泄不通了,只见有的同学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猜灯谜,有的拿着奖品在炫耀呢,有的则在那里兑奖品。一看见人挺多的,我心里就犯庠痒,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进人群,看灯谜啰!咦,早晚都要尝的一定是牙膏了。我一看见谜面就迅速摘下来,去兑换奖品,一看见老师,我心里就兴奋,差一点说牙刷了。
“做元宵喽!”不知是哪一个同学一声叫唤,大家都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向教室。一进教室,大家就听着老师的指挥,洗净双手,分好组,准备做元宵了。每个人都发到了一小块和好的米粉团,为了防止粘手,每给还分到了一些干米粉。开始动手喽,有的在揉米粉团,有的在搓米粉团。我也不甘示弱,拿起米粉团,使出浑身本事在搓,恨不得自己是刘谦把米粉团变成一根细长的米粉团条,我先捏下一小块,放在手心间,轻轻地搓,一会儿一个小元宵问世了,大约三十分钟过去了,已经有两盆元宵诞生了。
今天的元宵味道只能用一个字表示——美,这元宵味道堪比山珍海味,太好吃了。吃完晚餐,我们还看了精美的图片、元宵节的来历,吟诵了元宵节古诗。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啊!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早晨吃完汤圆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县政府看舞龙。
刚走出家门,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蜿蜒长龙。
到了县政府门口,就传来了阵阵唢呐声和轰隆隆的鞭炮声。我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县政府。只见耍龙队舞着青龙、黄龙、金龙,上下翻腾,左扑右跳,抢夺龙珠,把地上的阳光掀搅地青一道黄一道。“一、二、三、四……九”我认真地数了数,“噢,有九条龙!”我惊讶地叫起来。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人们沉醉在这如幻如梦的表演中,整个政府大院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不时想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喝彩声。
舞龙队舞着各色的龙走出了政府大院,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男女老少……一路尾随,所到之处,鞭炮声,掌声络绎不绝。
元宵节多么热闹啊!不仅有舞龙,还有令人兴奋的焰火晚会呢!
夜晚,顺着街上五彩斑谰的花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宽阔的新开发区。焰火晚会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一支焰火“嗖”地一声飞上了天,在天上开了花,像康乃馨的花瓣儿,忽然焰火变成缕缕细丝,像牛毛,像花针,最后消失了。工作人员又点燃了另一封焰火,“?”地打开了,原来是一个像鱼形的花炮,它是意味着大家年年有余;接下来是一个苹果似的花炮,天空挂满了一个个金色苹果,似乎在祝福大家平平安安;还有似钱币的花炮,它预祝大家钱财滚滚……焰火一个接一个,五颜六色,真是形态各异,天空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新衣,像一个多姿多彩的仙女。
面对这么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我不禁感慨万分:想想以前的爷爷奶奶讲的故事,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啊!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桂东人民的勤劳换来的。我相信,不久,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八
可最让我难忘的是猜灯谜。
那次我们盛家社区又要举行一年一次的庆元宵猜灯谜活动。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妈妈连忙朝社区的活动场地奔赴而去。
社区的活动场地上早已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瞧,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和密密麻麻的灯谜纸条。年老的,年少的,喧哗一片,济济一堂,好像是在逛集市。
猜灯谜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如果猜中了还可以换取奖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备而来的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样一个谜面,“像马不是马,如果要成药,要得海里抓。”(打一动物)我稍加思索后就想到了“海马”这个谜底。于是,妈妈马上来到服务台,顺利换到了一份奖品。我信心倍增,接二连三地又猜中了三个谜语,随之,我们得到的奖品也越来越多,可把周围的爷爷奶奶们羡慕坏了。
正当我乐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身旁有位头发苍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条谜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两手空空又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我转身问她:“奶奶,让我来看看,我知道的话就告诉你答案。”老奶奶一听,可开心了,连声説“谢谢”。这个谜语的谜面这样写道,“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这个谜语还真是有点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儿,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终于想到“桥”这个谜底。老奶奶根据我提供的答案,也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奖品(一块肥皂),她还一个劲儿地感谢我,站在那里还夸我即聪明又心地善良,説得我羞红了脸。
参加猜灯谜活动,是我在今年寒假里经历的一件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我之所以快乐,不单是因为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奖品,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助人为乐更快乐。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九
元宵节里最好玩的游戏就是猜谜了。今天,刘老师也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猜谜大赛,让我们来拼拼自己的智力。这次的谜语可有趣啦,谜底都是我校老师的名字。
我看着黑板上的一道题目,眉头紧锁,脑子飞快地转着。我心想:这个谜语的谜面是:勤劳美德,有木有这跟勤劳美德有关系的老师是谁呀?我把目光移到写着老师名字的半面黑板,上下仔细搜索着……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他说:“勤劳美德,有木有?是吴美勤老师。勤代表勤劳,美代表美德,而有木有就是吴的意思。”听了他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不一会儿,程琳曦又举起了手。她说:“鸽子图是何坪老师,因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我听了后,心里不禁有些佩服他们。这时,一道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橙黄绿青蓝紫。我嘀咕道:“这里面怎么没有红?难道是吴红老师吗?”最后,梁可立揭晓了答案:“这道题是说吴红老师,因为这里面没有红。”听了后,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有些得意,为自己猜对了而感到高兴。
不一会儿,谜语就都快被猜完了,只剩下一道——做苦力的蚂蚁。我绞尽脑汁,却仍没有头绪。最后,还是张轶说出了答案——龚毅老师。刘老师说,是因为劳动的蚂蚁是工蚁,而龚毅是工蚁的谐音。
通过这次猜谜比赛,我知道了谜语有好多种解法,如:谐音解谜法、意义联想法、缺字法等,。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出谜语的老师的聪明才智,感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
愉快的春节刚过,热闹的元宵节又来到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在我们陕西还要耍社火,那场面可热闹啦!
先说看花灯或打花灯,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丁咚作响的小呤铛呢。还有关于元宵节地诗: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伞状,有的是交叉状,还有的是双重伞等。除了天上的烟花还有地上的:有烟花陀螺、烟花喷雾、吐珠、旋转的等。小孩们都提着花灯,样式不一、种类繁多,属金牛灯最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许多盏花灯来。
今年的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过中国节。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一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
俗话说:“正月十五似年”,元宵节下午,我们的学校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风招展的彩旗,醒目耀眼的标语,无不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踏进教室,“欢度元宵”四个彩色大字直扑眼帘。同学们有的在黑板上画画,有的帮老师写灯谜,有的在找合适的地方挂花灯,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班主任李老师正在将同学们写在长方形红纸上的灯谜用一根长绳串起并挂在墙上。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元宵班会,“大头博士”柏云轩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高声朗读他精心准备的元宵节资料。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接着黄洋同学又声情并茂的朗读了几首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其中一句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多美啊!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有奖猜灯谜”活动,听说猜中有奖品,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脸上写满了自信。其中有个灯谜是“伞兵”(打一成语),听了灯谜后我立刻思索起来:伞兵是从天上降下来了,那就是……“从天而降”,我大声地报出了答案,耶!回答正确,老师给了我奖品—一块橡皮。
最开心的要数做元宵了,老师特邀了两位嘉宾:我的妈妈和戚悦的妈妈来教我们做元宵。只见大大的“雪球”被妈妈切成了许多块,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她耐心再教我们怎么做元宵。只见她先掰下一小块面团,用双手摁、压、揉,直到紧实为止,再把它搓圆了,很快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诞生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掰下一块面团,也揉揉压压,因为力气太大了,面团散开了,我只好重新来做。我把面团做成了小窝状,在里面放上了白糖,再轻轻揉搓,哇!成功了。我再看同学们做的,有大有小,大的像乒乓球,小的像鸟蛋。王燕婷还在元宵上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还真有点像女娲造人呢。温馨还做了许多小元宵,不是想把它串成元宵项链吧!哈哈……每个同学的脸上都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终于元宵下锅了,过了几分钟,锅里便传出了元宵特有的香气,我舀起一个汤圆蘸点糖,送入口中,哇!好美妙的滋味。我吃完了还想盛,可是锅前已经排成了长龙。我只好耐心等待,不一会儿那么大锅的元宵就被吃了个锅底朝天,三位老师都笑了。
啊!汤圆圆圆,我祝同学们成长圆圆,学习圆圆,也祝老师们万事圆圆,尽享幸福团圆!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二
1.元宵节,祝您如意树上挂满开心果;顺心枝上吐露幸福芽,平安风吹健康门。快乐云绕吉祥窗。妈妈,祝您元宵节好事连连,福气旺旺。
2.元宵节快乐!母亲,您辛苦了,您对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将努力奋斗,回报您!
3.你的双眼,写满儿女的期盼;您的双手,绘画着幸福的明天;你的幸福,是儿女最大的心愿;元宵节到,道一句问候:祝妈妈健康永远!
4.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享受母爱,祝福天下母亲,元宵节快乐!
5.元宵节到了,送妈妈一束康乃馨,祝妈妈身体健康;送妈妈一双暖鞋,祝妈妈脚踏幸福;送妈妈一个挎包,祝妈妈包揽快乐!祝愿妈妈天天安康,日日开心!
6.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妈妈忘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祝您元宵节快乐!
7.新年第一次月圆,海天湛蓝又明灿,平川灯火配花鲜,美宵辉映你欢颜。我迷醉于你笑脸,好似见嫦娥再现。
8.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
9.元宵佳节闹花灯,花灯粘满千纸鹤。举杯邀月寄相思,月圆人缘乐团圆!
10.月圆人团圆,灯美人更美!吃汤圆乐团圆,赏花灯合家欢!
11.月圆了,亲爱的,我们什么时候能把梦儿圆呢?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三
元宵节看花灯是一种中国传统习俗。这不,昨晚我就去看了,我们这个家庭有一个规定,大年三十去姥姥家,和正月十五去姥姥家,大年初一去奶奶家,大年初五去奶奶家。所以说,今天来是必定的。
在姥姥家看的焰火汇演,可漂亮了,又打出笑脸的,又打出圆圈的。在这里吃晚饭看一会焰火汇演聊聊家常,我们就走了。来的时候搬来了一箱烟花。走的时候,我们下去放,还有几挂白色的全放了。把我姐姐他们送回家,我们就去陶瓷科技城去看花灯了。这里的花灯,真叫个漂亮啊。
去了这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劈山救母,演的很形象,可惜就是不动,如果动的话就好了。会更逼真,还有一个叫鬼什么来着,忘了,不过也挺好的。还有牛郎织女的。
故事。
一边走我一边听妈妈解释着牛郎织女是怎么一回事。
渐渐地,我有些渴了,妈妈说:“要不要梨汤?”“要!”我们俩买了两杯,10元钱啊。够坑的。最让我生气的是,竟然和矿泉水一个味,不不不不,比矿泉水还难喝啊。我猜测,矿泉水加上食用色素加了梨片,真够难喝的。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孔雀开屏,真够大啊,而且还很漂亮。一个羽毛上有许多的灯泡,led的。我们该向回走了,漂亮漂亮真漂亮。看得我眼都花了。
妈妈说:“总的时候买一个纪念品回家。”我高兴的要死。
我来到几个小摊前,有许多种类,我都不知道选什么好了,我最终决定,选狼牙棒。因为这个很吸引人,我看用心许多人买呢。所以我也买了我们打价一段时间后,决定8元钱出手。我也很同意。
快走的时候,我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也是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还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这两项我都很喜欢,有天宫一号,由神州八号的。多种多样,我也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有一点太假了,不过也挺好的。出去的时候还有一条龙。
这次去看花灯很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买的梨汤。我们都没有喝完就不要了。我感觉这十块钱真是花的冤枉钱,下一次来的时候,再也不能买了。真是欺骗客户吗。喝的我很难受很难受得。总体来说花灯不错。
有机会他家去看看吧。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四
今天,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的节日——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的元宵节都有趣,以往的元宵节就是不几个人吃元宵,可今年的元宵节怎么样呢?我这就告诉你!
元宵节,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了。我最喜欢吃的是豆沙陷的元宵,正好,这次吃的就是豆沙陷的。元宵又叫汤圆,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我们大家把饭桌围得满满的,我电脑桌上吃的呢!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元宵,元宵圆溜溜、白嫩嫩、香喷喷的,终于开吃啦!我一口吃一个,突然想:这么吃,还没尝到味儿呢!于是,我就一口一口地品味。咬一口,美味的汤汁和豆沙融入我的嘴里,融入我的心里。大娘问:“禹彤,还吃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紧接着,又吃完了一碗,我完全陶醉了……。
吃完了元宵,我们打算去看烟花,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出门,我惊呆了:人们随着一股“潮流”,向同一方向——江边走去,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一点儿也不给车留机会。而这时,大人们就提心吊胆,生怕孩子蹦蹦跳跳地跟丢了,我们这些淘气包,就不敢再淘气了。
好不容易来到了江边,我们挑了个好位置,看起烟花来。一开始,放了好多个流光异彩的礼花,像一朵朵美丽的蒲公英,色彩还真丰富:黄色、红色、绿色、橙色、蓝色、紫色……把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彩。我是最能狂呼的了,一看到这情景,马上大喊:“好漂亮啊!哇……。”大人们都回头瞅着我笑。
接着放了一些美丽的“花朵”连花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的眼睛大大的,放着光彩。然后天空中出现了像萤火虫一样的星星点点,再配上“流星雨”和地上的“花朵”,真的是无与伦比!
最精彩的,是在放超大号礼花的时候。礼花一放,仿佛要到我们跟前了,我想搞搞笑,连忙喊:“妈呀!它过来了,过来了,过来了!”
说着,还连连后退,后边的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就在大家看到最精彩的时候,警卫员说:“好了,没有了。”
大家一边叹气,一边说:“这么快啊,还没看够呢!”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五
今年的元宵节总感觉和以往不同,没有了明媚的阳光,每天都下着阴雨。街上的行人大都行色匆匆,少了些热闹,似乎和记忆中的元宵节不太一样,后来从大人的口中得知目前一种新型冠状肺炎感染了许多人,无尽的恐慌在全国人民之间蔓延。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趴在窗户边望着天空,心里想着爸爸妈妈嘱咐我的话:这次的疫情很危险,你好好待在家不要出门。我每天都会在窗边趴一会,街上的行人一天天的减少,慢慢地,戴口罩的人变多了,哥哥回来那天,也是戴着口罩回来的,从那刻起,我便知道今年的元宵节注定是不平凡的。
除夕那天,家人们围在一起聊的都是关于这次肺炎的事情,听大人们说,正月不去拜年了,我听着大人们的话语,心情有些低落,同时心中似乎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我。电视上播着的节目也和往年不同了,没有看到热热闹闹的舞狮,看到的是前方的疫情报道,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镜头转向了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防化服后都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加油之类的鼓励话语,在数十名医护人员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去生命后,他们依然不顾自身,义无反顾地站在一线拯救病患,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心中那块沉重的石头落了下来。顿时间我的眼角湿湿的,有的人身穿白衣,却心有锦缎。我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但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背影。
疫情给今年的元宵节蒙上了一层阴霾,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就是拨开黑暗的那道光。我是一个女孩子,我知道那些为了穿的上防护服而不得不剪去长发的女医护人员们是下定了多么大决心,她们就是当代木兰!今年的元宵节再没能和爷爷一起贴对联,也没能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疫情隔离了我们,但并没有让这个元宵节变得冷漠,病毒无情人有情!正是在病毒席卷而来时,才让我看到了祖国的不屈与坚强,舍弃自我的医护人员、八十多岁高龄仍在坚挺的钟南山爷爷、日夜赶工的医院建设工人……他们逆行奔波在所有困难面前。
大人们说武汉本就是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本就是伟大的国家,我相信春天一定能再看见武汉的樱花,还有千岛湖天空上飘荡着的风筝。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六
我今年11岁了,算起来已经过了11个元宵节,但最难忘的还是今年这个元宵节了。
一贯注重传统节日的爷爷一大早便带回来四袋元宵;母亲知道爸爸最爱吃元宵,也买了两袋;外公将自己家里的三袋元宵全给了我们。这下子,我们都傻了眼,我们家总共有九袋元宵。这该怎么办?母亲和爸爸商量了好久,才下定决心“吃!”。于是我就少吃了午饭,早早地做完了作业,坐在餐桌前,等待着大厨们的“虐待”。
“上菜喽!”母亲端上了三碗元宵。没办法,吃呗!我装出一种视死如归的样子,带头吃起了元宵。爸爸与爷爷对视了一下,也无可奈何地吃起了元宵。眼看我吃完了,刚准备溜走,却被母亲一把拉住了:“来,再吃一碗。”我只好坐了下来。一旁的爷爷也呻呤着:“嗝!我这碗起码有三十个,是不是太多了?”“妈,我吃不下了。”没用,母亲正忙煮第四锅呢。时间在一点点流逝,等到8点元宵节晚会开始时,我们终于迫不及待地冲进了厠所。不用说,肯定是吃坏了胃。
当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母亲忽然极温柔地问:“今晚吃的还行吧?”“行,行!”我们小鸡啄米般地回答。“那,一定很难忘吧。”“嗯,难忘极了。”我苦笑着,心中却想:“这么吃,能忘得了吗?”最后,母亲甩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那我再烧点元宵作宵夜吧。”我们三人顿时“晕”了过去。
天哪,元宵买多了可以放到第二天再吃,为什么一定要一天吃光呢?
高一语文元宵节(精选17篇)篇十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上元佳节,每逢华灯初上,外公便扯上帘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外公腿脚不好,又有许多病症,风湿关节痛什么的,平日里总是长卧不起。家里人都劝他:“爸,您身体吃不消的,快点停下吧,我们来!”
外公这时便会怒斥:“呵,我好着呢!你们每年好不容易回家个几次,我总不能躺在床上啊,这可是一年一次的大日子!”妈妈、舅舅便不语了,垂满悲伤地退到客厅去。
“外公,做汤圆好不好玩呀?”我扯下一小块面团,放进嘴里尝了尝——没味道!
“当然好玩了。”外公笑了笑,仍旧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要不要来帮忙?”
我跳起来,急忙用脏爪子去碰纯白的面粉,却被外公的大手拦下:“先洗手!”我噘了噘嘴巴,乖乖洗完手,按照外公的指示去做。
外公不肯叫我做里边的馅,他说这很难,要么太大要么太小,我掌控不了。他让我像他刚才那样,慢慢搓出个面团儿,用大拇指按住中间,挤出个能放馅的洞。我做了一个又一个,再由外公把汤圆加了馅送进锅,一盘一盘装出来。
淋上汤汁儿,汤圆就可以上桌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上,一边谈笑一边进食。妈妈夸赞道:“爸,真好吃!”
外公啥也没说,只是持续地用他颤抖的手给大家夹菜。那年元宵,没有市集花灯,自然是不够华丽。那年元宵,只有农家的大桌,温暖、充实。
或许,城市中失去的,在故乡,全都可以找到。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见不到的人才会思念。哪里是谁的归宿,城市,或是乡间,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归宿。但是别忘了,在外漂泊时,总有一个人在你们共同生活过的地方等你归来。
而我坚信,等你的那个人在哪里,那里即是你的归宿。
去年外公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去做汤圆。今年元宵时到家,剩下外婆一个人心力憔悴地准备伙食,没有汤圆。舅舅去超市买了一包,冰冻的那种,倒下锅捞上来就可以吃了。
开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说好吃,我却吃不出一丝味道。我这才明白,世界上最难忍受的孤独,并不是感到有什么痛苦艰涩,而是死水微澜,吃不下睡不着,想念的人大家都在热闹时忘了他。
那么外公,现在你会孤独吗?
元宵节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倒不是热乎香甜的汤圆,而是那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近乎晕眩的舞龙舞狮和彩灯,我也仅仅有一次真正感受到元宵的“闹”。
这份记忆当然要属于乡村和童年。那还是元宵节的前两天,奶奶带着我出去串门。老人们一聚起来总是有话说,我就被允许在那家人的院子里到处看看。村子里的人家喜欢在房子旁砌上或小或长的屋子,我透过窗户看见里头泛着橙色的灯光,还有彩色的什么,只可惜玻璃太模糊。“进去看看吧,不过不能乱碰哦。”那家主人对我说。我一边想着是什么这么神秘,一边推开门进了屋。如今那景象在我脑海里如同梦境一般,我记不太真切我说了什么,那屋子是不是真的如我印象中的长,但我记得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用纸糊成的彩灯,有的挂着,有的放在桌椅上;有鱼形的,球样的,有元宝、灯笼、蝙蝠……我一路往屋里走,在一盏鱼形的灯前停住了:它是在一个用吸住条架成的鱼的模型上用米糊糊上了不同颜色的纸做成的;鱼嘴用红纸裹住,眼睛是用类似纽扣的东西缝上的,鱼身金色比较多,还被勾上了彩色的鳞片,底下露出来的竹条上迷糊还没干。屋子里头灯下的老奶奶借着灯光把竹条削得细长。原来这些彩灯都是她的杰作。屋子被橙色的光笼着,洒在彩灯暖暖的颜色上,我恨不得马上将它们全点上,那样它们就有了生命。于是心里就只盼着元宵这天快点来。
终于,这天晚饭后爷爷带我来到了舞狮的地点,那是一家人的坪上。从爷爷那里知道每年舞狮都会在一户人家门前进行,只要有宽敞的坪地就行。舞龙舞狮的人还没来,那儿就已经满是人在走动。大婶大伯们手里都捧着花生瓜子,见着我就会塞一点过来,不久我的小口袋就撑起来了。天泛着冷冷的蓝色,但随着“咚咚的”锣鼓声和坪地里红色狮龙的颤抖,天地间刹那间就暖了。孩子们开始叫着、喊着,还有的扔手上的刮炮。一个小男孩扔了一个在我脚下,吓得我往后直跳。爷爷干脆让我骑在肩上,这样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那两头狮子像喝醉了一般,沿着场地周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起初走得有些像猫步,并不显得多威武;等人都围好了,一头狮子开始猛地眨眼,由于睫毛被做得老长,都齐刷刷地抖动。它神气地晃了晃头,鬃毛也跟着一扬,泛着金色的亮光。另一头也不示弱,扑腾着向前一跃,张了张嘴露出里面的鲜红色。一个绣球抛过来,它们仿佛是酒醒了,争着去抢但也不那么急促,总要放慢动作来把技艺展示尽。一头狮子向前一扑,另一头便敏捷地向后一退。接着头顶着头摇晃,眨着眼,嘴一张一合,像是互相在嘲笑。经过人群时偶尔会把头探过来吓吓孩子,不过大多数孩子都笑个不停。我看得入迷,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鼓掌,但观众中会总会有人叫好,我就跟着大家一起鼓掌。这边的舞狮已经让人看得不想走开了,那边舞龙的也变换着各种姿势,追着球一圈一圈,加上拿彩球的人都翻几个跟斗,地上鞭炮的烟雾还没消散,我们一个个,连同狮子、龙都成了腾云驾雾的仙物,一起沉浸在这传统节日的欢乐中了。
天晚了,我实在禁不住瞌睡,爷爷背着我往回走。我眯着眼睛往回看,发现一队如长龙般的灯火正沿着小路蜿蜒移动。难道是谁把银河请到了人间?噢!那一定是那位老奶奶做的彩灯被点起了,乡亲们举着在村里走。爷爷说:“那些彩灯会经过很多人家,驱走邪气,是对新年的祝福……”
以后的岁月里,我再没过过那样的元宵节。起初还看到过舞龙舞狮的表演,只是已没有了那花生瓜子,没有了那手工的彩灯,没有了那传统的'热闹。之后也就是速冻汤圆一下锅,一个个冒着热气躺在碗里作为元宵节的标签,除此之外,再没有与平常日子不同的。
元宵节什么时候还能如那般“闹腾”呢?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当元宵将临时,我们村便会举行那别致而热闹的活动——舞龙。
元宵那天,蓝缎子似的天空坠着几缕微云,家家户户都早早吃完饭,在家门前摆上了干稻草。几个性急的孩子早已耐不住激动的心,将自己珍藏已久的烟花捧了出来,玩了起来。朵朵小烟花在孩子们手中飞旋,似花,似雪,时粉,时红……孩子的嘴早就合不拢了,“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而我呢,虽急不可耐,可还是强制自己坐到凳子上,看着漆黑的天幕。“啪啪”,几朵烟花在天幕绽放,紧接着,一朵朵似火箭般直冲而上。烟花的光越来越亮,声音越来越响。
“快来了!快来啦!舞龙要来啦!”一个孩子到处传播着这令人兴奋的消息。于是,爷爷拿出他手中揣着已久的打火机,快步走到稻草边点燃,火星一点点漫延,越烧越旺,预示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快快乐乐。
我隐隐约约听见了鼓声。
再望望周围,早就是人山人海,个个都翘首以盼。大人们将火箱摆到路边,孩子们把小烟花安到屋外,人人都握着打火机,待时而“点”。
“来啦,来啦!”人群中穿出声响。一把金粉撒上了黑幕,接着,是粉色的花,后来,是绿色的草……一切都似画师点缀上的一般。有的人踮起了脚,有的人仰起了头还有几个娃娃哭着闹着要父母抱高些。“啪”隔壁的烟花猛的响了起来,一头金龙怒吼一声,冲上了天。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了龙头,于是,大人走上前,点着了火绳,孩子们跑上了前,点着了火绳,大人们走开,孩子们捂着耳朵跑开。
舞龙在元宵的夜色中走街串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热闹。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玉帝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纪念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