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古代遗产和文化景观。欢迎大家阅读以下关于山西工业发展的专业报告,希望对相关行业有所启发和指导。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一
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山西人民保留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俗。在经历了一个春节的过程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山西春节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下面我将从家庭聚会、美食、祭祖、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我对山西春节风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庭聚会是山西春节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每个人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家庭成员亲密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厚重。在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轻松愉快地享受着美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其次,山西的美食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传统美食,比如凉粉、烧饼、包子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饸饹,这是一种以面粉为主料制作的美食,味道鲜美,特别受到山西人民的喜爱。品尝着这些美食,我感受到了山西春节传统文化中对美食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山西春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在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会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之情。祭祖是一种传统习俗,它不仅让家人们能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祭祖,我感受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四,山西春节还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比如秧歌和剪纸。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通过动作和音乐表达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剪纸则是一种用剪刀将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图案的技艺。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活动内容,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最后,春节期间,山西还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庙会和舞狮表演。庙会是一个集市形式的活动,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观看演出和购买年货。舞狮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福之意。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让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山西春节的风俗心得体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聚会、美食、祭祖、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都成为了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风俗与习俗都体现了山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通过这次春节的经历,我更加充实、成长,并对家庭、传统文化和山西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二
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风俗习惯。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山西春节的庆祝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对其进行了一番思考和体会。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春节的神奇氛围。
山西的春节犹如一颗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寒冷的冬季带来了温暖而喜庆的氛围。我在春节期间参观了当地的庙会,邂逅了传统的花灯和舞狮表演,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无论是阖家团圆的合家欢,还是红红火火的烟花爆竹,都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独特魅力。这种神奇的氛围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节日。
第二段:传统习俗的美妙之处。
在山西的春节,有许多古老而又有趣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放鞭炮。无论是从小到大,还是年长者,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夜燃放鞭炮。这不仅仅是为了驱邪辟邪,更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每个家庭的鞭炮声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在奏响新年的序曲。在这种习俗中,我看到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三段:亲情的重要性。
在山西的春节,亲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像其他地方一样,山西人也注重阖家团圆,在春节期间家族会聚在一起,共进团年饭。我有幸参加了好朋友家的团圆饭,看到了他们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亲人们一起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也激起了我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的决心。
第四段:传承与变革。
尽管山西的春节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但也有一些变革和创新。比如,苹果走红。在以前的年代,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送糖果,但现在人们都开始互送苹果。这是因为苹果在汉语中和“平安”发音相近,寓意着平安和幸福。这种变革让我认识到,虽然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但也可以有所创新和融入新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春节的美好祝愿。
山西的春节,更是一个统一、和谐和祥和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看到了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友爱。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亲朋好友间,人们都彼此送上新年的祝福和问候。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春节的温暖和美好。春节是一个带来祝福和希望的节日,而山西的春节更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衷心地祝愿每个山西人,无论远近,都能开开心心、平安幸福度过这个节日。
总结:
山西春节的风俗习惯是独具特色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参与其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了家人和亲人之间的纽带。同时,我也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持传统的同时加入新的元素,才能使文化更有活力。最重要的是,山西春节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友爱的美好祝愿,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三
每个人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风俗,我们家乡也有风俗,现在就由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我们春节的时候会买对联不管春节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贴对联。对联还可以让你幸福,辟邪。
春节过后,我们还有一个让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风俗,那就是发压岁钱。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可以去小卖部里面买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说孩子们能不开心吗?发压岁钱就是给孩子们发幸福,还能让孩子们天天开心。
大年初一还可以放当门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过你可以不定闹钟,因为别家放当门炮的声音,可以把你给吵醒。放完炮以后还可以去很多地方请神仙,请神仙的时候不可以去上厕所。放当门炮可以开门大吉,万事如意。
我们家乡的大年初一都会吃饺子,可以不冻耳朵,我们还可以在饺子里面包钱,只不过只能包硬币一元钱如果谁吃到了那一元钱这一年你就会有好运气。
我们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的开心,夜晚还可以放烟花呢,每一个人都可以观赏。
我们家乡的风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开心。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四
照瑞安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尽管没有其它地区那么长,但也十分热闹。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冬至。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其中还有馍糍,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还有,一定要吃得饱饱的,以此来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除此之外,这一天许多小摊陆续开张,有卖灯笼的,有卖对联的,还有卖一些零食的。最令孩子们开心的,便是那些提前卖烟花的小贩。孩子们的口袋里揣着自己的钱,成群结队,一路欢声笑语,回来时口袋便鼓鼓囊囊的,里面放着许许多多的烟花。
过了二十三,必须选择吉利的一天掸新。掸新,其实就是大扫除,把家中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必须做到一尘不染,营造出辞旧迎新的气氛。
大人们要置办年货,为吃分岁酒做准备。其中包括一些零七八碎儿:酱油肉、鳗鲞、酒、大米等等。他们还得买来新衣新裤,好在过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在二十五左右的这几天里,家家都会吃分岁酒。菜中必有年糕和鱼,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鱼则寓意“年年有余”。客人们纷至沓来,孩子们可以向大人们要压岁钱,每说一句祝福的话,手里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红包。总之,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除夕更热闹。家家赶做年菜,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一到晚上,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餐桌,喝着饮料,一种幸福的感觉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弦。其中,吃饺子最有趣了,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就寓意着谁在新的一年里运气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能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也好,没吃到也好,这种气氛是最令人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令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令人赞不绝口;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令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里。
一到十二点,鞭炮声准时响起,日夜不绝,所有人都在守岁。一些小孩子,拿着火山似的爆竹,一道道火焰喷涌而出,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紫色;时而变得高,时而变得低,把夜空点缀得美轮美奂。还有一些孩子,手中拿着砸炮,突然在别人背后来了个下马威。那人被吓了一跳,马上开始反击,偷袭者见大事不妙,立刻逃跑。一个个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大人们还把一串串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圆形鞭炮堆在门口。然后那,拿着打火机把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哩叭啦地响起来,圆形鞭炮“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再在空中跳起摇摆舞来,尾焰喷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最后“轰”的一声爆炸,我们几个小孩都开心极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家都会早早地起床,穿上喜气洋洋的新衣,便到亲戚家去拜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全都沉浸在欢乐、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多数商铺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开张,但并不很忙,还可以出去玩。
接踵而至的元宵节,可以算得上是重头戏了。人们可以去看灯会、逛集市,并且可以吃汤圆。在圆月之下,各式各样的彩灯竞放光明,并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炫目耀眼。
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汤圆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制成的,有各种各样的馅儿,一个个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吃了汤圆,就意味着大家都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一眨眼,便到了正月十六,孩子们又开始上学了。尽管春节并不长,但别有一番特色,有时间你也来这里感受一下我家乡不一样的习俗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风俗习惯丰富的地方,尤其是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山西的风俗更是独具特色。在我过去的几个春节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山西春节风俗的热闹和温馨。下面我将从家风家教、拜年习俗、年夜饭、祭祖祈福和放爆竹等方面,分享我对山西春节风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风家教(250字)。
在山西,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每年春节,我家都会如往常一样,全家人早早开始做准备,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此外,我们还会在每根门槛上各贴上一张春联,以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父母会亲自下厨,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分享着快乐和温暖。
第三段:拜年习俗(250字)。
在山西,春节期间,人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拜年习俗。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整装出发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在拜年过程中,我们会送上新春祝福和红包,以示尊敬和祝福。同时,我们也会收到亲朋好友的拜年祝福和红包。拜年过程中,亲切的问候和笑声充满了每一个家庭,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第四段:年夜饭(250字)。
年夜饭对于山西人来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山西年夜饭多以各种饺子为主食,象征着团圆和保平安。我们全家会一起准备饺子馅,包出形状各异的饺子。包饺子的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传出,增加了家庭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吃年夜饭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桌丰盛的美食,我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
第五段:祭祖祈福和放爆竹(300字)。
在山西,祭祖祈福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年初一,我们会一起到祖坟前祭奠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祭祖完毕后,我们会到庙里烧香拜佛,向神明祈福。放爆竹也是山西春节的传统习俗,各家各户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后,都会放响锣鼓和爆竹,以驱邪除魔、迎接新的一年。这种热闹的氛围让人们充满了希望和祈福,也给新的一年带来了吉祥和好运。
结论(150字)。
山西春节的风俗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温暖。家风家教、拜年习俗、年夜饭、祭祖祈福和放爆竹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贯穿了整个春节,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风俗让人们感到家与家之间的亲情、友情和亲和力,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希望山西春节的风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六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七
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具有独特的民间风俗。我在山西旅游期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段:年节传统。
山西的年节传统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春节和中秋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等活动。而在中秋节,人们则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这些传统活动虽然有些老套,但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段:祭祀习俗。
山西的祭祀习俗也非常独特。在当地的许多乡村,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例如祭祀祖先和土地公等。在这些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燃香、献供、开宴席、唱歌等,以表达对祖先和土地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信仰和精神面貌。
第四段:婚俗习惯。
山西的婚俗习惯也非常丰富多彩。在当地,人们将结婚视为人生大事,所以在婚礼上花费不菲。常见的婚礼习俗包括“迎亲”、“过大礼”、“喝交杯酒”、“烧纸钱”等。每个环节与场面都别有一番风味,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第五段:传统手艺。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很多传统手艺,例如剪纸、刻字、编织等。这些手艺技巧高超,工艺精美,代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技术水平。游客在旅游期间,常常会前来购买一些纪念品或者手工艺品,了解到更多的当地文化。
总结:
在山西旅游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当地的民间风俗文化的浓厚氛围与文化底蕴。山西的年节传统、祭祀习俗、婚俗习惯和传统手艺都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民众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山西的文化内涵。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八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九
家乡的春节习俗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东柳小学三年级程梦琪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们还要杀羊杀猪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
到下午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下午还要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
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了,蛮热闹的吧!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十
正月初一的早上,母亲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便会和父亲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父亲便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异地的风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十一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十二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倒霉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与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衬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山西春节风俗(精选13篇)篇十三
说到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醋。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之称。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爱吃醋可称为全国之 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由于山西人对酸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 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 人为“山西老醯”了。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總在其名著《齐民要 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 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出了一位“醋仙” 王来福,在清徐城关开办了“美和居”醋坊,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 艺,大胆改革、创新,“冬榜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
作为醋的故乡,在山西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如果到山西的乡村僻 壤,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 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 (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 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虹,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 然眼前。
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唐太宗要为宰相房玄龄纳妾,房玄龄之妻横加 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房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房妻也确有几 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佳话。
山西人除了爱吃醋,在吃的方面山西还有闻名全国的刀削面。这里的`“刀削面,像腰带;三轮车,倒着採……,,在南北风味面食中,它确系独树一枝,即使 意大利通心粉品种繁多,但如此宽厚的刀削面也是绝无仅有。
在住的习俗方面,山西农村较有特色的民宅是蜜洞。窑洞是人们充分 利用fl然条件而建造住宅的一种方式。在山西很多黄土层较厚实的地方,费甚省,久者可支百年……每过一村,自远视之,短垣疏糖,历历可指。坡之高者,路峭而窄,老翁驱後,少妇汲水,登降甚捷,殊不以为苦。平均亦多全砖为窗,山木难购,且窗中夏凉冬暖也”(《隰州志》)?。窗洞是农民的创造。它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利用黄土质地坚硬的特点’不易漏水和倒塌,最大的特点是节省原料,很多贫寒之家以此 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