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是对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的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这些范文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相信对大家撰写读书心得会有所帮助。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一
“山黛远,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寻诗”,起于仙缘,终于太平。一场仙生游,一路以善为伴,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说走就走的,一生尘缘与花缠绕。走过的路,历经的沧桑,会让人渐渐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独白。
《镜花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写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正是作者身处的时代,才触发了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他诚挚、真切地以小说之名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当时习以为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话。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先从仙生讲起,周朝,武则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齐放,可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百花不敢违背圣旨便召集众花来此为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却被玉帝降罪凡间,身为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难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亲唐敖拥有科考重榜之心,却次次不尽人意,还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游之路,经多次周转,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寻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种才女,见识各国风土人情,最后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归隐蓬莱岛,修身养性,不散前缘。
在他们那个朝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学堂不给女子入学,所以女子无才,即使有那么优秀的人和才智也无处施展,白白淹没了大批优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达黑齿国时,却见到女学塾的红红、亭亭两人,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让人震撼的,是她们拥有的无尽才华,真是让人佩服,她们全身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自带不同于他人的强大气场,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乐文字,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卖老的多久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不过后来,还是武则天给了女子展示的机会呢。
此书介绍了很多国家的奇闻与怪异,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们都是彬彬有礼,谦卑有序,有些太过谦让了。两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小人的嘴脸,积极的讨好他人;而遇到没钱没事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当之风气就亦是如此,能听进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则为一个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但是女儿国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时男子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难道古代妇女就没有受过吗”?有谁会可怜过她们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与非人道性质。
“田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缘起缘散,花开花落。虽不能左右,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二
百花争艳入仙尘,千境百缘入此间。镜花缘,多么诗意的名字,轻翻此书,恍如进入桃园仙境。那仙椅上飘飘欲仙的花神,又见三位误入此间的旅者,真乃愉悦至极。
翻开此书,目测可谓深奥晦涩,但当静心如水,指尖轻触,就似恍入仙境,与唐敖、林之洋、多九公身着素衣畅游异境,目见百奇。不需读至深解其意,就已是心中新奇,充满探索之感。有男女子相反的“女儿国”,也为林之洋心惊胆战;有整日杞人忧天恐梦中死去的伯虑国,其人可笑荒唐;有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两面国人,恰讽刺了溜须拍马的小人……每经一国,必是新奇妙趣,又能恰时讽刺现实中与国人对应的人或赞扬社会中正直奋进的人。细读中不禁着迷于景色之,三人对话之趣,以及途中国家之鲜颖。
其中最爱一个“大人国”,里面着实有趣:但凡此国人脚下,总有一朵云。好人脚下是无暇的白云,功德突出之人,脚下则是七彩祥云,路过之处行人要停足瞻望称赞。而心怀不轨之小人,脚则常踏黑漆乌云之上,人人唾弃之。云的色彩会随着他们的品德而变。最可趣一点,当官之人脚下总一帘红纱遮盖,说是高贵好看,可人尽皆知,其不过为遮挡脚下一片云彩的不雅之彩罢了。那种国家可谓真情人品德高。恰恰也讽刺了高层人士不一定是品德高尚,实力雄厚的,他们大可能是借助心机诡诈上位的。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恰恰也暗喻了现实中与其极为相像之人。有赞扬、有谴责、有怜惜、有讽刺。反复研读,你会发现这是一种看透世界的角度,在古时仙境中妙视现实之影。也正是此种魅力,让人们沉沦其中,闲暇之时爱不释手。
这本书,妙境中透露着哲理和处世之道。云雾飘渺中走出迷茫,大雨滂沱中寻找真岸。闲暇之时,不妨打开它,去体会世界的真谛!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三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四
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我非常有感触。
作者李汝珍对疆域沿革感兴趣,对八股文十分不屑,学识渊博精通音韵。可清代并不是有才华就能当官。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李汝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名著——《镜花缘》。
文中的前五十回写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还有唐小山寻父的经过。后五十回写的则是众女子应考。
全文中,我认为最有尊严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与嫦娥发生争执,便发誓百花都会有该开之时盛开。可新月狐转世成武则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齐放。可百花仙子正在与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听旨,开花。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赌约下人间,却不肯给嫦娥扫地,只好转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为广寒宫扫落花三年,可是她却认为这不是她干的事,有损脸面,便下凡去了。
最让我吃惊的便是嫦娥了。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为救长生不老而吃药的可怜女子,孤独寂寞地待在广寒宫。而当我看到嫦娥告诉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时,她便不是那可怜的嫦娥了。每个人都有两面,善与恶。在本书中,嫦娥阴险、狡诈,与聪明正义的唐小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因为对比,使唐小山更加成为了本书的正面人物。
这本书通过了唐敖在外几十个国家的游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
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是想象出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是一个人凭空,毫无依据幻想出来的。这本书讽刺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社会所讽刺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纯善或纯恶。如嫦娥与唐小山。
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是善恶的。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五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之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剔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黑。"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当时背景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六
这次有幸得到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足本《镜花缘》,甚是欢喜,对于吾等爱书之人,遇到好书犹如遇到仙女一般的雀跃,高尔基云:我爱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这本书,我自然也就大快朵颐了。
打开首页,就是一副长的彩色插图,精美度堪比绘本,演绎了书中光怪陆离的古风异想世界,插图风格偏向于浮世绘,不过有作者自己的想象,这确实能给读者一个阅读的欲望,这里要加上第一颗星。
全书总共100回,较之向前出版的各类版本,首先是校阅更加认真,更正了一些错别字,也增加了注译点,阅读无压力,全程无尿点。
在唐朝,男女平等的呼声在武则天的统治下达到了高潮,在一些封建卫道士的无病呻吟下,这位气势高昂的女皇帝(其实她算不上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第一位是唐朝高宗年间的起义军女首领陈硕真,号文佳)大力推崇农桑,女子的地位也同样得到大幅的提高,文官大都启用女吏,而且都非常人,不是那种腹内空空如稻草的,也不是那种只会女红的,而是同样抱有男儿志,立志要用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的真正的才女,如上官婉儿,而且书中也说,她也会进行暗访,寻访真正有才学的女子,而不是片面的让属下去交办,这就是她的一大优点。
书前几回,主要着墨于武则天令百花在冬天开放,应牡丹未及时开放而龙颜大怒,下令放逐牡丹至洛阳,百花仙子因此受到牵连而违反天条,被罚下凡,成为唐敖之女唐小山,唐小山涉海寻父,途中结识了九十九位花仙子转世的才女,她们的命运如何?这些笔者还是不剧透,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可以购买一窥究竟,相信能够满意而归。
一直很奇怪,多九公居然能够如此的见识广博,就连丁丁历险记中酗酒的阿道克船长都自愧不如。大唐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不仅朝贡的国家举不胜数,就连阿拉伯等国家都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当然我们也是互惠互利的,于是丝绸之路就这么打开了,东西方的贸易不仅让西方见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中国普通老百姓实实惠惠地体会到,原来西方的美食也是有很多的选择的,既能满足口腹之欲,也能无聊时谈谈美食,说说人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
书中的33个游历的国家,我们其实很有感触的,看过柏杨先生的《西游怪记》,其中关于唐僧师徒遇到的一些国家虽然有粉刺时局的意味,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有着李汝珍的影子,所以清朝这本闲暇小说能对后世的这些志怪小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这些国家的人对于现在仍有现实意义,比如,女儿国代表了男女平等,在现在的时代依然有教育意义,两面国代表了人性的多样性,有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仁义道德,实际上无耻之极,翼民国代表了一些爱听奉承的人,只要溜须拍马舔菊花一概笑纳,而当自己夕阳西下,无人奉承时,心里又是失落万分,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就在今天,还看到有年级轻轻的人在地铁上冒充生病,博取同情,骗吃骗喝,可以说这些国家的人和现在的一些人一贴一个准。
这样一幅天马行空的瑰丽画卷没有理由不支持它,希望我们能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知识,也能在掩卷之余有一些感触,我想吗,这要比那些消磨人意志的游戏要好得多,希望我们国人多读书,增加文化底蕴。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希望借此能够让我们从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全民的素质,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的一心,我们的祖国才能强大,前不久一直在追中央一套的《中国诗词大会》,然后追《诗书中华》,现在迷上了中央一套的《中华戏曲大会》,你想想,连中国的戏曲都有这么多的种类,我们能学得的知识要有多少,关键是你是一块海绵,还是一块厕纸,就看你自己的了。
愿李老先生的足本《镜花缘》大卖,也愿中华读书之风大盛,谢谢!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七
《镜花缘》中也有一个女儿国,跟《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不同的是,这个女儿国里的“男女”是颠倒的。也就是说,我们这里的男生,在那里成了“女生”;我们这里的女生,在那里成了“男生”。因此,白面小生就是娇滴滴的妇人,要忍受穿耳、裹脚等一系列的束缚。估计还要负责生小孩。哈哈。
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们来到这么一个女儿国。第一次被人们称为“妇人”。
林之洋由于面上胡须被烧,显得尤为年轻,在去皇宫卖货的时候,居然被女儿国国王看上,要纳为王妃。真正是一段奇遇。
女儿国国王为了纳林之洋为妃,迫使其裹脚、穿耳,如有不从,就杖责、吊打、倒挂,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林之洋也是吃尽了苦头。但他依然守身如玉,忍辱负重,最终顺利逃脱。
作者一面夸林之洋,一面掉书袋。
一、坐怀不乱,可比柳下惠。
女儿国国王想尽快举行婚礼,让生米煮成熟饭。可是,林之洋没有被他的美貌所诱惑,他看透了这个国王的歹毒心肠,实时提醒自己家有妻女,坐怀不乱,比柳下惠还纯洁。
二、不贪钱财,可比王衍。
女儿国国王为了笼络人心,赏赐了很多钱财给林之洋,林之洋不为所动,视金钱如粪土。
唐敖道:“当日王衍一生从不言钱。他的妻子故意将钱放在房中,挡住走路,意欲逼他说出一个钱字。谁知王衍看见,因堵住走路,教他妻子把‘阿堵物’拿开,毕竟总不言钱。无非嫌他铜臭,所以绝口不谈。那知今人一经讲起银钱,心花都开,不但不嫌他臭,莫不以他为命;一并且历来以命结交他的,也就不少。你只看那钱字身傍两个“戈’字,若妄想亲近,自然要动干戈,闹出人命事来。今舅兄把他视如粪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三、忍辱负重,可比苏武娄师德。
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折磨,最惨的就是裹脚了。好好一双大脚,硬被弯曲脚趾,变形缠绕,连走路都不能,真是变成了娇滴滴的女人。
多九公道:“当目苏武出使匈奴,吃尽千辛万苦,数年之久,方能回,也算受尽苦楚了。”
唐数道:“若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人唾他面他能听其自干,可见凡事都可忍。以此而论,则兄又是类师德一流人物了”
林之洋这么多优良品质集于一身,被众人尊为神仙人物,获赠“缠足大仙”称号!哈哈。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八
这段文字,初读来,觉得不过是两个小女子一段小小争执,但是因为此处写道小山抄石碑文字,文字内容就是小山下凡前世百花仙子洞中各位百花的前世今生,所以此段看似小小的争执却也有些深意。
先说小山,小山因为寻父来此小蓬莱,到了蓬莱岛,急忙巡山,四处查访父亲的踪迹,后来碰到一樵夫,她便像樵夫打听父亲唐敖的踪迹,那樵夫言谈之后,随即递给小山一封信,信是小山父亲唐敖亲自执笔,内容大意就是让小山回去参加女试,女试后父女自然团聚了。小山看完后就和若花到了镜花冢,之后遇到一处泣红亭,随后便看到一块石碑,就是刚才我提到两人争执中提到的石碑。石碑中刻满了文字,小山因为前世乃是百花仙子,所以石碑上的古篆她各个都认识,而若花呢,虽说也在百花之内,但是大概就是缘法不够吧,各个看上去就是蝌蚪文天书一般。我所感叹倒是此处两个各自不同的态度。小山因为前世却有溯源,所以决定把碑中文字抄写下来,而若花呢,虽然看不懂,倒也不心急,不但不心急,反而说此刻观赏美景才是要紧事,这种旁若无人的自在态度,说来即便是做个无缘人,也是难得的自在快乐!
联想到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人争得要去和功利谋缘,一旦无缘,哪个不垂头丧气,垂头丧气倒还好,更有甚者,因气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诽谤,等等吧,总之做个无缘人的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灵!再来看书中这段小山,既然知晓自己就是有缘人,又何必告诉旁人自己正是有缘人,其他人都不是?此种做法不管是无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张扬了,有缘就还罢了,一旦四处张扬自己有缘,不怪乎从头到尾,一路坎坷。
有缘,无缘,都是各自缘法,原本没有定数,相对这件事,这个人,你有缘了,但是相对另件事,另个人,你也许就无缘了。所以说不管是主动求有缘,或者避而成无缘,都是一种选择罢了,既然有了选择,就不如欣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何必强求,非得做个缘人,或者无缘人?有缘无缘,因缘聚会,其实最后结局都是大同,只是过程各有不同,体会各有辛酸罢了。
读到这段,再次感叹若花的无缘态度,真是一派风流自在,倒把那百花仙子比下去了。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九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十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十一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命令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开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齐聚,最后几回写了起兵举事,诸英诸芳或战或殉,中宗复位,红文宴重开,匆匆收尾(具体故事情节可百度)。简单查了下相关,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它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也有说它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一部小说,都很切中了。
对内容而言,我自己偏爱前半部分,写游历海外诸国的见闻,有各种大胆出奇的想象,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劳力不劳心而长寿的劳民国,一毛不拔吝啬的毛民国,无后代、死后百年可复活的无继国,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国,女外男内的女儿国等等等等,夹杂了很多作者的个人主张观点和对时事世风的讥讽,比如信风水,崇佛,缠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后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华展示,很多讲韵联对和诗的情节,特别是红文宴上的,我很多看不懂只能看热闹,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倒是可以欣赏一下。然后到了近收尾时道姑的谶言诗一出,渐起悲声,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战场,直至落幕,更是难熬。
据说这书是打算写二百回的,从行文能看得出来,九十多回红文宴才结束,正常的起兵举事恐怕打算详细写的……我都不知道该惋惜还是庆幸了,真是有点不想看悲剧的细节啊。
以及查过了,这书成书比红楼梦晚,受红楼影响还蛮明显的,不过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显不如红楼,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闺臣,就只有女儿国储君阴若花了,阴若花结局还被一笔带过了,好恨啊,捶地。
整体还是推荐下,太敢写了,现在经常看到嘲笑一些陈旧观念会说“大清朝都亡了”,看过这书就会知道大清朝的人很多想法比一些现代人还要前卫。不由得感叹,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却能超越时代,有的人在现代,却能活成一个古董。思想开明与否,与时代实在不是完全相关啊。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十二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最后总结,《镜花缘》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好吃懒做,是得不到好下场的,人都有两面脸,阿谀奉承是不行的希望同学们能买来这本书好好看看,因为它是一本好书。我爱《镜花缘》!
镜花缘初中生读书心得(汇总13篇)篇十三
在寒冷的冬天,泡一壶暖茶,靠在窗边,读几页书,抬头看蓝天,在阳光下显得清澈明亮,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今天我还是翻开《镜花缘》,悄悄走进故事。清代李汝珍制作的《镜花缘》是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的精髓部分在前半部分,讲述了唐代学者唐敖因徐敬业而被贬职的故事。他愤怒地和朋友一起游览海外国家,见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作者通过幻想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来表达他对现实的期望。黑齿国的故事让我深思。黑牙中国人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黑,包括他们的牙齿,但他们都充满了诗歌和书籍,充满了经验,这让唐敖和其他人感到惊讶。他们的习俗是,无论贫富,都以才学高为贵,不读书为贱。在他们眼里,书比任何宝藏都更珍贵。读到这里,书中的黑牙中国人似乎不再那么丑陋,而是让我若有所思。
回想起爸爸经常对我说的`话:“我小时候读的是你的十倍多。我还是后悔当时没多读书!”正是这句老话“黑发不知道怎么早学,白发后悔读书晚”。
阅读的乐趣就像躲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独自幻想各种美丽的事物。当你得到新知识时,它似乎已经把美丽的事物放进了你的口袋里,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当太阳洒在页面上,洒在字里行间,好像它也很好奇你学到了什么,你迫不及待地想与它分享和交谈。
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黑牙中国人对书籍的贪婪是可以理解的。挂书、凿墙偷光、带萤火虫映雪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在书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书籍是比金银更珍贵的宝藏,无论是黑牙人还是任何人。俗话说:安居乐业不需要架高堂。书中有自己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