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是写作者的才华和情感的展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一
瞧,树苗在狂风中左右摇摆,露出一副饱受煎熬和痛苦的表情。风却愈来愈猛烈,恨不得将其连根拔起。树苗狠劲地抓着大地母亲。雨并没有怜悯这个小东西,因为它清楚,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雨珠冰冷无情地打在叶子和尚没有长结实的躯干上,小树苗左右偏斜。第二天,雨停了,风也停了,太阳出来了,那棵树苗竟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
后来,从栽树老者那里得知了他的意图:从小便生活在温室之中的花草树木,怎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这跟“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一个道理。
现在,那棵树苗已经变成了枝干盘虬,高大旺盛的栋梁之材。
树如此,人亦如此。
人和世间万物一样,一生都在行走。也许会像紫藤萝花一样,“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许会像蝉一样,多年等待一个夏天,付出全部热情;也许会像贝壳一样,生命短暂,却对每一件事都一丝不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二
书籍带给我的美是内在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种本无奢求的外在美也会与我融为一体。
想读书的时候总是在一个惬意的午后。阳光缓缓地踱着它那曼妙的舞步,在通过一缕香茗的雾气后,照耀着那句绯人心侧的诗句--“我的时间之花,落下它那遗忘的花瓣,黄昏中,它化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啊,我沉醉了,不禁闭起了眼睛,流露出些许欣喜而又虔诚的微笑。在那句诗所营造的意境里,一片温暖、静谧、忧伤。心中的那片湖便荡起了一圈圈美的涟漪,与泰戈尔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而此刻,一种美妙而深邃的美好,审美、欣赏时,灵魂也不觉的高雅起来,而那微微虔诚的笑容,纯净的眼睛则是那份我本无所奢求的外在的化妆。
当然,除了那些意境优美的诗歌,我也会常常被小说中那一个性格鲜明、人生波澜起伏的人物所打动。如《简·爱》中的主人公--简,出身时遭受祖母的不公平对待,然后一生经历无数困难、艰辛,她用她人格的独立、个性的坚强终于迎来那一片属于她自己的真善美的世界,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无不有一种力量在我的热血中翻滚,一瞬间在自己的生命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妆痕,它的名字叫坚强。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花一叶间,你会发现在美妙的文字里,我的生命竟会被妆扮得如此美丽……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三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的命题,每个人在无意间或寂寞里往往想起这个永无答案的命题,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其实这个命题虽然有些虚无,但是一旦没有想个明白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那么它会困扰我们很久很久,甚至让那些偏执的人们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在理性的认识中,生命的意义源于一个人的所看,所思;在感性的认识那里,一切却取决于心灵的体会及情感的丰富程度。但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种体会,更关键的是它影响思考的方式。生命可能是这样一种过程:体验---积累---思考。当你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时,永恒的也就只有思考了。同时思考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它也需要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也需要经历一个思想混乱的过程,渐渐走向澄清,再走向独立,并最终确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勇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这种生活为享受。生命对每个人的意义或许都不同,我觉得努力活着再享受人生,就已经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带着如此凝重的问题出发,遭遇到的却多是“活着是美丽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爱!”这类轻飘飘的华丽语言、浅薄无用的简单说教。
独一无二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这种特质与创造性的工作和人类之爱息息相关。“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段落,我都不禁为那些“伤心人”和轻生者惋惜。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生命的意义有很多不同是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会,别人的话只能是参考。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
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遗憾。
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万年就是一年,一年存在万年中。
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有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
从浅近方面来说,生活离不开工作,所以,要活得有意义,必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工作呢?就是属于付出与合乎灵性要求的工作。
属于付出方面的,就是做有益于人类、国家社会和一切生灵的工作。世界各地正有许多这些工作,在等着我们去做合乎灵性要求方面的,就是追求完美,和生活在真实中。
看!艺术家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可以牺牲物质上的享受,甘愿与贫困为伍。
作家为了一篇文章的完美,不惜再三的修改,一再的誊写。
歌唱家为了一首歌能完美地唱出,私底下不知已经练习了多少遍。
还有各行各业中,许许多多的人,也都是这样,不辞辛苦地做着所从事的工作。他们不但毫无怨尤,还做得满心欢喜;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至于生活在真实中,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境界。
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
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
由于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而知足常乐。
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
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烦恼。
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
总之,能够完全活在真实中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凡入圣的圣者了。
当他人说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的时候。
我们或者还想说,实现了生存目标的人,除了继续活下去外,就不必再有其它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他心满意足了。
生命问题的解决,是在于这个问题的消失……。
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什么不再成为问题,这样活下去难道是可能的吗?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人是活在永恒中,而不是活在时间中?
这是否就是那些经过长久困惑之后终于弄清楚生命意义的人,反而讲不清什么意义究竟在何处的原因呢?(维特根斯坦)。
生命的意义是否在本质上存在,我无法确定。但是,我认为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使自己得到有意义的生命。
多数人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只要他们快乐幸福着,那也很好。而一旦思考了这些问题,困惑就接踵而至。弗洛伊德认为人一旦思考这些问题,他就开始患心理病了。但是,我仍然要说,研究这些问题,我们或许能够建构出一个思想的轮廓,并得到一个值得去过的人生。
从西方的哲学来看,传统哲学多是从神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事物能否如其所是的存在?在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一种准人性的温和目的?这是神学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信仰神的存在的人中,多数是因为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宇宙间有一个至善的意志,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人世间存在着对我们以及我们认为有价值事物的一种基本的同情,他们需要使自己相信对我们的理想和愿望来说有一种终极的支撑和避难所。
这些人主要是希望自己能够确认,有一种超越我们人类层面的可以但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力量存在着,万事万物是可以解释的——如果我们的智力能够理解其本质的话——这种力量是有目的可言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至于是否存在这样的超越普遍生命的目的先验的目的存在,这里拒绝讨论,我只说它不是我能够了解到的,只能存疑而已。
不管宇宙间是否有意义可以被我们发现,意义在其中得以体现的世界只能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意义被创造出来了,不管这些意义是否有终极性而言,我们也不管是否存在先验的单一的人生意义,我们先去看看生命中意义是如何被要求并被赋予的。正如西蒙-波娃所说的,“意义的存在是两可的,它绝非一成不变的,应该说,人生的意义是不断地争而后得的。”(大致意思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为自己创造意义,我们不需要别人或者说是什么客观明确的标准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意义,我们也不需要别人或者是什么标准来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去创造意义。
生命。
生命的意义何在?我常常思考,也常常迷茫。我想:要是读懂了生活读懂了自己是不是也就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林清玄的话很发人深省: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回家的路上我低着头走着,因为今天的月考成绩一塌糊涂而显得闷闷不乐。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被人遗弃的易拉罐出现在我的脚边,我想也没想,伸出腿给了它狠狠的一脚,看着它骨碌骨碌地滚出老远。有了这么一个出气筒,我觉得心情快慰了一些,紧跟着追上去,又补了重重的一脚。我陷入沉思当中,在路旁怔怔地立着,看这清洁工人把一小堆一小堆垃圾清扫进垃圾车,推着慢慢地走远了,而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条整洁的街道。
一夜无语。第二天背上书包的时候,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知识要给予人的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快乐。我们在学习中增长智慧,无论增长的结果如何,都应当是快乐的,分数能证明什么呢?能证明过去,却无法证明未来。
努力为自己开一朵花,开一朵春天的木棉花,把鲜艳的色彩献给自己,再努力为这个世界开一朵花,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易拉罐在我的脚下呻吟着,飞到了路边。在路边有一双灰色的鞋,接着一位老人弯下腰,轻轻地把易拉罐捡了起来。那是一只戴着手套的手,红色的橡胶手套,顺着手臂我看到一位清洁工人。他佝偻着身子,用扫把一下一下地清扫着路旁的垃圾。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四
在草丛里,也生活着许多生命,它们就是日日夜夜努力干活,快乐着生活着的小虫子们。
在一丛丛绿茸茸的青草里,总是隐藏着许多小青蚂蚱。它静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见它,只有拨拉拨拉小草,它才会一蹦一跳。这下它可暴露了,伸出手在它的着陆点一盖,就轻轻松松地盖住了它。蚂蚱的脸尖尖的,长着两只小绿豆眼。最出众的 是它的两条后腿,又粗又壮,一蹦,跳的又高又远。蚂蚱们跳来跳去,为草丛添了些许生机。
蚂蚁可是最勤劳的小昆虫了,它们一对对一列列地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小蚂蚁小小的,褐色的身体象两个大球连在一起,头上有一对小小的 触角。看起来比米粒还小,弱不惊风,但是,蚂蚁团结起来的力量可大了!它们能搬面包屑、骨头渣,还能搬起比它们大得多的马蜂呢!蚂蚁一队队穿梭于草丛、沙地中,真是爱劳动的好虫子!
蟋蟀可是鼎鼎大名的歌唱家和工程师。夜深入静的夏夜,深伏在草丛里的蟋蟀便放声高歌,一直唱到深更半夜还意犹未尽。蟋蟀有四条带刺的腿,挖掘洞穴时可派上大用场。蟋蟀的巢穴很难发现,极不引人注目。我以前经常捉来蟋蟀玩耍,它们互相打斗,我们笑成一团。蟋蟀的引吭高歌让寂静的草丛有了动听的声音。
当夜晚来临时,在草叶上,总会有一闪一闪的得亮光,这就是夏夜的小灯笼—萤火虫。它们体形娇小,有一队褐色的小翅膀。当夜幕降临时,萤火虫的肚子就会闪起亮黄色的荧光。它们飞在草丛里,就像天上一闪一闪的繁星煞是好看。
草丛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昆虫,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五
生命中,我们总会遇见很多人。有些只是擦肩而过,有些则是刻苦铭心。
姐姐,你变成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虽没有那么刻苦铭心却足以让我铭记。
倾斜的刘海,微微卷起的头发把你的脸衬托得那么好看。我记得你爱看童话书,你希望自己能有一场不可思议的旅程,而我很不可爱地对你砸来一句—-幼稚。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可爱,对吧!
姐姐,在我心里你就是一米阳关,所有的黑暗阴霾都被驱赶,远离。你说你不希望你身边的人孤单,你说你多想变成天使去守护你身边的人;我怀疑你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呢,在我面前你从来都是那么开心的,可是我想去了解你,了解你藏匿在灿烂笑容背后的那份隐忍的忧伤。
我还记得你喜欢仰望天空,你说天空好美好美,就像一团一团的棉花糖。你还说天空有这样的一处地方,只要靠近它,就会找回丢失的幸福。
姐姐,真实的你是怎样的呢?就算在开心,可是你喜欢的东西,喜欢的音乐都藏匿着一份浅浅的忧伤。不过,无论怎样的你,我都喜欢,就算你不是我亲姐姐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我不希望我们两个人的心灵之间,有任何微笑的距离。
姐姐,生命中,我们总是会遇见很多人,有些人和我们打个照面,就擦肩而过;有些人短暂停留,带给我们挫折和痛苦;有些人长期定居,与我们一生快乐相伴。
但,无论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消失的,还是未知的,每个人的出现,都一定有他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我们的生命将永远残留一道缺口。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六
前年,奶奶村的村头边上刚修了一条大马路,马路的旁边还是枯树野草。
一天,野草中多了一个小纸箱,谁都知道,就是不理不睬。
这个小箱子的到来,惹得一些野草无处生存,就故意把它挤得很小。
连续几天,村里总发觉有哭声,渐渐地对那个小纸箱多了几分关注,每个人出村,总不忘望一眼纸箱。
正是腊月,大雪纷飞,凉气四散。村子里静极了,谁都不愿意出去。小纸箱又有了几片雪花。
村里最穷的人是刘明,一堆堆的废品便是他所有的财产。
终于有人把那个小纸箱打开了,让人惊讶的是,里面是一个孩子!
三天的风雪,折磨这一个孩子!孩子有两三岁,手脚冻得出血了。血迹染红了白茫茫的雪。他望着这么多人,笑了笑。笑得真可爱啊!两个小酒窝甜甜的挂在脸上,没有痛苦,也没有悲伤。
雪越下越小。终于有人发话了:“刘三,你抱去吧。你最富有。”
“不,我不会体贴孩子。”
“我也不要。”
“我没钱。”
好一阵推辞,刘明挤进人群,望着孩子,想了半天:“抱不抱?我这么穷,养不活怎么办……。再说了,这,这孩子也是一条生命啊……老婆怎么说……。算了,抱!”刘明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众人回头望着他,不觉得愧疚起来。
回到家,刘明用水滴在冻口上,孩子笑了。刘明再用唯一的一件棉袄披在孩子身上。
刘明坐在一块木板上,想:怎么对她说呢,不能一直瞒下去。
门吱嘎一声响了,刘明的老婆回来了。
“有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他说。
“哦,没人要?那,把孩子抱回来吧。”
“嗯。”
“快去呀!”
“已在这里!”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七
书,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而对我来说,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阳光,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智慧,滋润我快乐、茁壮地成长。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确实是个好东西,需要我们静心去品味,去领悟,去参透。
品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让我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通往成功之路,但所有人都应该认为自己很重要。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说得真好,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句,总觉得内心充满了阳光,激励如我一般平凡的人,不要因为出身平凡、家境平凡、经历平凡以及种种暂时的不如意而妄自菲薄,相反地,应该立足自我、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发前进,努力拼搏,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其实,太多太多的'书都给我温暖、勇气和智慧,都如阳光一般默默指引着我,始终不放弃理想,始终要为实现理想而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去努力奋斗。
文档为doc格式。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八
夜晚每当我一个人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脚步。秋天的季节,校园里没有秋天的样子,可是有这秋天的气息。虽然我是一个人,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天上的星星,还有那颗明亮的月亮陪着我呢!偶尔会看见一对情侣在那茂盛树木下情话呢,我就加快脚步前行。人啊,有的时候真的是太可爱了。
你知道吗?有思想的人一直都是很痛的!我记得曾经看过这句话“人啊想多了会害了自己”,我觉得这说的对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何时思考过。真正的思考也许就是对你生命结束的总结。人啊,似乎都是喜欢在那归尘之年才有心思,才有时间,才有意识去思考。活着真好啊!
那些匆匆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啊,也许你没有看见我,可是我一直留意着关注着你。我躺在我们同龄人一样的宿舍床板上,可是我却想着是大人的问题。
脚步,倘若你不曾前进过,我们又会得到什么!
失去什么!
生命,倘若你有来事和曾经,那又能改变什么!
回忆什么!
死亡只是生命曲折的低谷,思考的转折;那些生命的前进的悲哀,永远都在人们前进的脚下。痛苦的是我们,而悲伤的是爱我们的人们。
我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何会存在呢!存在着痛苦.当满地的田间野花再次开放时,你还会像小的时候一样来到花丛中,躺着,跑着。那种幸福现在已经是种痛苦了!
宿舍的阳台上,繁华的城市,已经安静下来了。那些生命也已经安静下来,可是他们不曾停息过!知道死亡,然后。然后带着悲哀与痛苦归于尘土,归于雨露!!
你知道吗?当我看见你老是喜欢和别人过不去的时候,我在想着你想得到的是什么。从头来你依然孤独。你相信那些纯粹的爱,那些真正的爱。然而这样的爱只有来自父母。家是什么?家是痛苦的归宿,回到家,你便有了短暂的安宁。
早晨你总喜欢一起来站在宿舍的阳台上,面对着阳光。让那温暖的阳光照在脸上,那是在这世上唯一一点仅剩的不要回报的温暖了。空气中湿润的味道夹杂着太阳的清香。
你不知道你怎么就长这么大了。而今你站在这人生的又一个重要的地方,你的知觉已经没有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一直一直都是一个人,即使旁边有人。
一直一直我等待着清晨,希望那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照进我的窗里,那是仅仅可以抓住的温暖。
文档为doc格式。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九
很多时候,总以为可以一直拥有,拥有那些自己想要的快乐,用于那些自以为需要的一切,只是,却没发现,当心正开始从无到有慢慢接纳的时候。
离失去也就不远了。一生中总要遇到很多,不管是什么,也无论缘分深浅,总是那么断断续续,忽近忽远,让人很想紧紧握住,好好流连,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随着岁月,随着时间,一切都在变,都在走远,都会失去,离开你的世界,离开你的视线。
那些聚散离别,就如同电影在生命的岁月中重复出现,来了,去了,近了,远了……总是那么不容想想,不能控制,也无法预设。
生命应该是在孤单中成就的吧,来的时候一个人,离开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没有人会陪着你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也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走到生命的尽头,路途中的风景再多,能与你共上的人也只有那么几个,只有自己是始终如一的出现在每个地点,而其他的,总会随着时空的转变而改变,轮换,如同过客般匆匆出现,又急急走远。
路那么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向,又有谁会一直陪着你往前,一直与你同行呢?都是各自奔赴自己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天堂和梦想,也不停用别人的过往完成自己的相伴,渐渐地明白,总会离开,总会走远,也总会淡出这个我们都匆匆过往的这个尘世间,带着那些记忆里曾经的片段,一个人慢慢的如烟消散。
只是,有时不太习惯忽然之间的失去和走远,或者是因为心已经生长了所谓的依恋,总担心这走远,害怕着失去手中的一切,哪怕那所谓的一切只是一点点,或者只是仅有的一线终究还是不会那么舍得,说着淡然,说着放下,却总是在口是心非地挽留着,希望这一切不要消失的那么快,不要走得那么远,以免回头的时候,会因为看不见而黯然伤情,会因为无法再继续而让心冷却,颓废消沉的极点。
不是因为心太贪婪,也不是因为需要一直霸占,只是习惯着那些存在,习惯着那些温暖,也习惯了那些在身边,忽然的离去,总是措手不及,来不及转换心得呼吸。
葛然回头的时候,发现还是只有孑孑的孤单一直坚持守候在身边,那种荒芜和虚乏的感觉,就好似有人挖空了心,再没什么能承载起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该把自己放到哪个位置。
一切都变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使只是一切轮回的更迭,却让人在精神和心灵上挽留着解不开的结。
或者,一直学着孤单,一直坚持着寂寞,那会让自己在这样的情况面前不那么大惊失色,只是,有太多的状况我们无法预料,也来不及思考,随着尘缘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眷恋,却没有办法了想下一场会有什么样的离别,不知道又会不小心失去怎样的一切。
人生,总是始料不及,从来没有时间的思考,也没有思考的余地,那些错落在生命的风景,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在这短暂的来去间,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却要学会更多的离别,承受更多的擦肩,面对更多的无常,接受着我们用心守候却不能一直拥有的太多的失去,再聪明的人也不能安排得体,或者,只能用豁达来修饰自己,安慰自己的失落和寂寥,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曾经出现过,得到过,拥有过,就已经足够了。
在无法相信就要失去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告别。告诉自己学会坦然面对,学会接受离别失去。学会相信: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最初。
只有真的能够明白和懂得了失去和离别,才能够真的明白什么是得到和拥有。当一切静静远走的时候,才不会太伤情,太难过。
也许,人生就应该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远走,最终,都会离开,都会失去,都会消失在我们的生命和世界里。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十
自古以来,红和绿被人们称为完美搭档。那加上黑,会怎样呢?荷花、荷叶和黑泥就是个例子。
走在荷塘边,太阳早已挂上蓝天,在远处看,眼前一片新绿。硕大无比的荷叶青翠欲滴,似伞,似大帽子。当走进它们时,风吹来了积极和谦虚,于是有的荷叶热情地向我们招手,有的似乎很害羞,低着头,但是仿佛还能听到它们在窃窃私语。当手接触到荷叶的上面时,并不是非常光滑,而是有细小的绒毛,所以,当水在上面时,不会化开,而是合作般地在上面玩耍,在上面滑动。
比起荷叶,荷花就显得安静,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她各种形态,有的含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则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有的已经凋零,但却不失风采。嫩黄的花心躲藏在花瓣之中,生怕晒黑了皮肤。花瓣好似玉琢冰雕,但柔韧性十足,真是深藏不露!荷花的香气若有若无,飘逸可人。有种淡淡的幽香,荷花婀娜多姿,我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朵,兄弟姐妹都在身边。真不孤单,真不惬意!
荷花、荷叶和淤泥,它们互相合作、互相依靠,这种娇艳的红,青翠的绿,无染的黑,是完美搭档,更是生命之色。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十一
“妈妈,老师说,马上就要过母亲节了,什么是母亲节呀?”孩子稚嫩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她蹲下来,把儿子的衣领折平,轻柔地说:“母亲节是为了感谢天下所有的母亲为家庭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最初是为了纪念古希腊的一位女神,后来就从美国,英国慢慢地传到了咱们中国。在这一天,孩子们要为妈妈送花或者礼物。”“那我也要给你送礼物!”“嗯,好的,谢谢宝贝!去玩吧……”
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去了。她坐在沙发边,收拾着儿子随手放下的书包和玩具,自言自语道:“这个小家伙,跟他说了多少回,东西从哪拿的放哪去,就是记不住……”她嘴里埋怨着,脸上却是浅浅的笑。这场景,曾是多么的熟悉呀!
“飞儿,还不快回家?吃饭了……”妈妈的声音似乎就在身边,如同数年前般呵斥着,又满含了浓浓的爱。小时候的她像个男孩一样,去河里游泳,去田野里挖泥鳅,去偷摘尚未成熟的葡萄、桔子……童年似乎是那么的遥远,可是在记忆被掀起的刹那,童年似乎恍如昨日。她的童年很贫穷,但很快乐,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就像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般呵护着她,让她时刻感觉到温暖。
后来,参加工作了,她住在了单位上,再后来,她找了男朋友,结了婚,生了孩子。娘家,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老公和孩子占据了她的整个身心。只是,空闲时,她依然会和老公孩子一块去看望日渐衰迈的父母。
有一次回家,习惯性地叫一声:“妈!”没人应。不是打过电话给家里,告诉他们会回来的吗?怎么会没人呢?她提高了音量,又叫了一句“妈!”“你回来了?”爸爸蹒跚着从屋里走出来,脸上带着欣喜。“妈呢?”“她听说你要回来,去摘红花给你吃了,你小时候最喜欢吃了……”“下这么大的雨,去摘什么红花呀?又不是没吃过!”她嘟哝着嘴,既心疼妈妈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又为看不到妈妈而不满。爸爸手忙脚乱地泡着茶,好半天功夫,茶还是没泡好。没有妈妈的家,似乎缺了些什么。她叫爸爸坐下,自己去洗茶杯,泡茶。家里的摆设一如十几年前她未出嫁时的模样,电视机和沙发是她当年攒着微薄的工资买下来的,甚至连墙上的那几张贴画都没换过。在她曾经居住过的小屋子里,她张贴在墙上的几首诗早已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
本以为,嫁了,娘家就是一个过往的音符,那里会有弟媳来代替自己的位置,打扫院落,清理餐桌,再按她的喜好来摆设家具,毕竟,自己已属于另一个家庭。然而,举眉抬眼之际,依然可以寻见熟悉的踪影,那盆曾爱若珍宝的插花,那个摆放着她喜爱的书籍的简陋书柜,那个珍藏着她少女情怀的小箱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熟稔,一切又是那么的亲切。只因为,在这个小小的家里,有爱她的人在为她温暖这些美好记忆。
岁月如白驹过隙,妈妈在苍老着她的容颜,她也在粗糙着细腻的肌肤。孩子已不再奶声奶气地与她说着话,他有了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只是,看着孩子的身影,她愈发地想念被她唤作“妈妈”的那个人。她知道,妈妈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被人牵挂是幸福的,有可牵挂之人也是幸福的。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十二
每次想到生命,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敬畏,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生命的意义,有的乐观,有的悲观。
我们总会发现,乐观者生活的很好,即使他们是一贫如洗,但无论什么也无法抹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我的伤感来源于那些悲观者,在我看来悲观者是一些单纯的人,他们年龄的增长并没有使他们的内心情感的复杂度增加,所以存在一些情感落差。他们心中的世界是理想的,而现实却有不同。我不能做一个悲观者,心灵的枷锁比现实中的牢狱更可怕,我不能背着一把大锁生活。
我想我的生命应该是乐观的,我不会把大块的时间放在感慨生命的短暂上,因为没有任何的生命是永恒的。
我不会把自己很多的精力放在无休止的抱怨上,因为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我不会把很多的时间放在选择上,因为我觉得只要生活提供给你的选项是正确的,无论将来怎样,你的路上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我想我的生命将会与品茶相似,在一片苦涩中尝出悠远的香甜。有人说人生就是受苦的过程,说话的人是已经经历了很多,也许岁月已在他的脸颊上刻下了皱纹。但是我希望当我老去的时候,谈到生活时,我是怀着感激的心情。
我想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会带走我们生命中无法替代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抱怨生活,而更应该反思自己:我们是否在我们拥有的时候珍惜。 人生因该是一种体验,年轻的时候做一些当我们老去后不能做的事,每一次经历的背后将是生活对你的馈赠,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当我们回首往事,你会发现你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把握拥有,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迈足向前,阳光明媚致我终将老去的生命!
生命以生命为题(优秀13篇)篇十三
我认为不,在我的眼里,秋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季节而已。至于生命的旅途,应该自始至终溢满融融春意。
当我看到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迎着朝阳,唱着歌儿奔向学校的时候,我说,他们正是在生命的春季呀,因为他们的人生之树正在发芽、破土,他们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满载希望。
当我见到一对新婚的夫妇,他们幸福地微笑着,手挽着手走向爱情圣殿的时候,我说,这对年轻的夫妻共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因为他们在一同开始新的生活,一起营造一片温暖的蓝天。
当我遇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可爱的婴儿。看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这位母亲的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我于是情不自禁地说,慈爱的母亲用自己的爱心抚养着幼小的生命,播撒了春天般的希望,她的生命此刻正像生气勃发的春天。
当我碰到一对携手漫步的老年夫妇,他们苍白的两鬓写满了风霜,同时深深地融人了彼此的爱意。在我看来,这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因为时间能证明一切,包括情感。有人说这种情形是夕阳,而我要说,这对老年夫妇恰似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他们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像万象更新的春天。
哦,如此看来,人生漫漫,又何必有“秋”之烦恼?只要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之乐,就会感受到随时随地的春意。这怎不是:人生如梦何须怨,细嚼方知处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