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参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9年前有这样一首歌传遍大街小巷每个人都会唱唱起这首歌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泛起涟漪.19年前的今天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一声动人的呼喊在澳门上空回荡:“母亲,我回来了!”(12月20日新华网)。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和葡萄牙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从此回归祖国。在不平凡的1999年里,举国上下为迎接澳门回归迸发出来的火热情感以及无数个动人故事,就像那绚烂的礼花,永远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七彩裙裾上开满了圣洁的荷花,缕缕青根深植于广袤肥沃的土地,向着东方第一缕夺目的阳光灿然微笑。意象中,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钟跳动的美妙的音响,如同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吟诵的巨大声涛,回响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震荡于地球之巅,这是远离的游子深情呼唤母亲。如今,游子早已归家,她正安祥地躺在祖**亲的怀抱中,更加神采奕奕。
多少年了,华夏子孙默默越沟过壑,风雨兼程。终于,我们脚下的路越来越宽,地越来越硬,祖国以日益耀眼的光彩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今,香港早已依偎在母亲身边,澳门也早已飞向母亲的胸怀,台湾海峡两岸,人们也翘首以盼。神州大地的一片欢腾,回归的澳门,在母爱中,更自在更优美地飞翔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二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离家四百余载,归来仍是少年。”回到祖**亲的怀抱后,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总是担心家中被盗,现在不再担心路遇黑帮火并;从前,澳门制造业已看不到发展希望,现在澳门博彩业为他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从前,亲身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现在60%的游客都来自中国大陆;目睹南中国海的百年沧桑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通车首月,澳门口岸出入车辆便超过80万人次。
曾几何时,中国还饱受欺辱,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g20峰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拉动了四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航空母舰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国,已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举得傲人成绩;如今的中国,已有足够的资本让每个中国公民为之自豪。如今的我们,可以响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别人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历史的书籍仍在不断翻动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图上回荡不息,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在未来的雄谱上写出无愧于千秋万代的新篇章吧!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三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一声呐喊在澳门的上空回荡:母亲,我回来了!
这一声呐喊响彻中华大地,它是所有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重归祖**亲的怀抱的呐喊,是祖国儿女期盼团圆的呐喊。
转眼间,过去了,算上今天,澳门回归祖**亲的怀抱已经刚好久了。
回归来,澳门一直保持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发展局面,谱写了“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成功篇章。
从分离于外的“游子”到回归祖国成立特区,从博彩业“一家独大”到制定五年规划、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这个几百年前的小渔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珠澳两地,心相连,地相近,愈发融合。在“青年同心圆计划”和“新时代大湾区启航计划”的引领下,珠澳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成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好朋友,也共同筑就了一个又一个青春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伟大的时刻欢呼,为了重温那份游子归家的喜悦,为了不忘曾经母子分离的苦楚。
我相信澳门的未来会更加辉煌!也衷心的祝愿祖国人民心连心,一起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四
12月20日凌晨,一声呐喊在澳门的上空回荡:母亲,我回来了!
这一声呐喊响彻中华大地,它是所有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重归祖**亲的怀抱的呐喊,是祖国儿女期盼团圆的呐喊。
转眼间,过去了,算上今天,澳门回归祖**亲的怀抱已经刚好久了。
回归来,澳门一直保持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发展局面,谱写了“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成功篇章。
从分离于外的“游子”到回归祖国成立特区,从博彩业“一家独大”到制定五年规划、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这个几百年前的小渔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珠澳两地,心相连,地相近,愈发融合。在“青年同心圆计划”和“新时代大湾区启航计划”的引领下,珠澳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成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好朋友,也共同筑就了一个又一个青春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伟大的时刻欢呼,为了重温那份游子归家的喜悦,为了不忘曾经母子分离的苦楚。
我相信澳门的未来会更加辉煌!也衷心的祝愿祖国人民心连心,一起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五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2月20日零时,当五星红旗在澳门夜空高高飘扬的那一刻,《七子之歌》的旋律响彻神州大地,离散400多年的游子--澳门,正式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
澳门作为中国最后一块外国作为殖民地的地区,回归的意义不言而喻。1912月19日下午5时许,葡萄牙国旗最后一次从澳门总督府大楼降落,中国驻澳门部队,跨过了珠江拱北海关管理线,正式踏入澳门土地;第二天,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临时办公室所在地--大丰银行大楼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特区区旗;《澳门日报》于凌晨1点抢发了第一份回归报道号外;街头的澳门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门特区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带有葡萄牙色彩的旧警徽。
那一天也预示着长达半的“港澳过渡时期”和西方国家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绝大部分澳门华人终于享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骄傲身份,无数个澳门人在内地与澳门的史册中大笔挥墨,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中砥砺前行。首家“三来一补”的合资企业、首家合资酒店、首家合作客运汽车公司等项目都能看到澳门人的身影。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澳门“沧海”变“桑田”,从中葡文艺小城摇身一变成世界旅游城市,珠海与澳门也正在朝“同城化”发展趋势迈进,形成人员跨地居住、生活、学习的交流现状,成长为珠三角地区一朵“盛世莲花”。来,澳门的成绩可圈可点,治安好了、口袋有钱了、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指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区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坚持稳定发展大局,优先民生工程,强调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施政目标。
来,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密不可分的经贸格局,内地是澳门的贸易伙伴,澳门也是内地利用外资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业、学习和生活,特别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澳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澳门发展扩展了空间,令澳门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之一。
我们相信,面向未来,澳门将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按照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定位,为国家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贡献澳门的力量,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再上新台阶。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六
澳门,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而最为动听感人的就是年12月20日,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温暖怀抱。从此,澳门彻底告别了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踏上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宽广大道。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国歌,澳门从此迎来了新生。中央政府向澳门承诺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20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更稳定、更和谐,并成为全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安定繁荣发展的成功典范。20年的巨变,20年的前行,“一国两制”铸就全新的澳门。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澳门各界人士凝聚起爱国爱澳的强大力量,勠力同心贯彻宪法,实施基本法,践行“一国两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文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也照亮了世界东西方。
全新的澳门,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变化,体现在澳门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累累硕果的全面获得上。澳门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已成为全世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地区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曾在2019年国庆酒会上说,回归20年来,澳门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实现了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澳门当前稳定发展的局面,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还记得,在澳门特区成立之初,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随后非典疫情又接踵而来,澳门经济一时陷入困顿。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等等,帮助澳门经济迅速扭转颓势。
20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经济发展迅速,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十分亮眼。数据显示,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达到67万澳门元。20底,澳门累计财政盈余达5056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了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了年的1.8%。澳门的嬗变惊艳了海内外。
全新的澳门始于祖国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成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地有声。国家进一步推出支持澳门的系列重要举措,包括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签署《cepa补充协议六》,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批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为澳门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使之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澳门同胞和社会各界热情饱满,干劲倍增,纷纷踊跃投身于大湾区建设,自愿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拓展澳门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全新的澳门从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澳门青年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澳门同胞爱国爱澳、步步登高的“硬核”,也是澳门保持发展定力与优势的关键。自起,澳门基金会通过“___”已经让超过3000名的澳门青少年到内地交流。仅在2018年一年,澳门基金会“__”就组织了44个交流团,共有1291名澳门青年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在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莫志伟看来,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有助于将澳门深厚的爱国底蕴很好地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认知认同。
全新的澳门,迈步向前。只要澳门人民坚持爱国爱澳,全体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澳门的未来就会变得更美好。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七
前几天,我家来了一个客人,是爷爷50多年前的老同学,从澳门回来了,爷爷让我叫他公公。他头发全白了,可有时候像我们小孩子一样,挺有趣的。
这位公公爱哭。那天公公从双流机场刚下飞机,看到爷爷,话也没说就和爷爷抱着头哭了。第二天,我们全家陪着公公到凤凰山扫墓,公公跪在地上哭了好长时间。公公要回澳门去,和我们告别的时候又哭了。这不,光我看到的,他就哭了三次,像个三岁的小弟弟。
接连的几个星期天,公公让我陪他在成都逛逛,看看。可他大街不走,公园不玩,商场不逛,光要我带他穿小街,走小巷,找祠堂,寻旧屋。一整天,直走得我两腿发软,可公公去兴致盎然。我真不明白,小巷、旧屋有什么好玩的?公公告诉我,他是在寻找自己童年的足迹,回味童年的愉悦。回到家,刚吃了晚饭,公公又请爸爸、妈妈带他到锦城剧场看川戏。我又不明白了,川戏哪有电视、电影好看?公公告诉我:“川戏好看,好看!只有回家才能看到。回家真好!”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八
12月20日这一天,澳门在历尽磨难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让我们每个人为之自豪的。
站在世纪的巅峰回首,百年沧桑,我们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就在半殖地年代,曾出现过这样的一幕:一个闹市区的大街上,一位黑头发黄皮肢的大汉,气势高昂地走在一片蓝眼睛白眼球丛中,胸前挂着一片未加任何修饰的木牌子,上面赫然闪耀着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是中国人!”这时,有的蓝眼睛斜目注视站向他说:“没听说过什么中国”,还有那个黄眼睛低垂着头的中国人劝他不要在那儿说自己是中国人。这一幕的景象,让每个中国人感到凄凉,但更觉得悲壮。那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志气正是我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精神!那位汉子便是革命先烈吉鸿昌,像吉鸿昌这样的革命烈士举不胜举。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用他们满腔的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中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遍神州,响在世界领奖台上,响在世界人民的耳中,并使得那音符越来越高,那旋律越来越强!
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神圣的使命,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我国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曾欢呼:“今日之世界全靠青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于是,我们今天的努力被赋予更深刻的含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世纪前当时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周恩来发自肺腑的呐喊,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含义所在。同学们,让我们不负祖先、先辈的教诲,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再接再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强国之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蚝的繁体字为“蚝”)。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妈祖。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後,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後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妈祖。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後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九
澳门,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而最为动听感人的就是12月20日,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温暖怀抱。从此,澳门彻底告别了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踏上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宽广大道。
19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国歌,澳门从此迎来了新生。中央政府向澳门承诺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20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更稳定、更和谐,并成为全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安定繁荣发展的成功典范。20年的巨变,20年的前行,“一国两制”铸就全新的澳门。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澳门各界人士凝聚起爱国爱澳的强大力量,勠力同心贯彻宪法,实施基本法,践行“一国两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文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也照亮了世界东西方。
全新的澳门,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变化,体现在澳门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累累硕果的全面获得上。澳门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已成为全世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地区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曾在2019年国庆酒会上说,回归20年来,澳门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实现了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澳门当前稳定发展的局面,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还记得,在澳门特区成立之初,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随后非典疫情又接踵而来,澳门经济一时陷入困顿。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等等,帮助澳门经济迅速扭转颓势。
20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经济发展迅速,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十分亮眼。数据显示,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年的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达到67万澳门元。20底,澳门累计财政盈余达5056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了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了年的1.8%。澳门的嬗变惊艳了海内外。
全新的澳门始于祖国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成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地有声。国家进一步推出支持澳门的系列重要举措,包括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签署《cepa补充协议六》,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批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为澳门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使之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澳门同胞和社会各界热情饱满,干劲倍增,纷纷踊跃投身于大湾区建设,自愿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拓展澳门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全新的澳门从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澳门青年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澳门同胞爱国爱澳、步步登高的“硬核”,也是澳门保持发展定力与优势的关键。自起,澳门基金会通过“___”已经让超过3000名的澳门青少年到内地交流。仅在2018年一年,澳门基金会“__”就组织了44个交流团,共有1291名澳门青年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在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莫志伟看来,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有助于将澳门深厚的爱国底蕴很好地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认知认同。
全新的澳门,迈步向前。只要澳门人民坚持爱国爱澳,全体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澳门的未来就会变得更美好。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回归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认真履职、稳健施政,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赢得了各界广泛好评。
澳门从回归后,经济总量从原来年的1025亿增长到的5400亿,翻了5.2倍,经济有很大飞跃。澳门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感,65岁以上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此外,在孩子的服务、养老保障、居住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澳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澳门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着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近年来,在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澳门不仅成为中葡友好的一个合作桥梁,也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开展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澳门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一
都说评定一个城市,上至文化底蕴,下至平民。gdp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数字的根据,帝都、魔都、羊城的历史悠久而又长远,相比之下深圳是伶仃洋海湾孕育的新生儿,而这座年轻到你无法感受他的人文,我很喜欢别人称深圳为鹏城,因为古人云:鹏程万里!深圳是一座速度之城。
说到深圳的企业,人们总会提起:华为、腾讯、中兴、大疆、创维、这些王牌企业!仅仅在粤海街道办就拥有上市企业83家企业园区169个,产业楼宇318栋众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在这里诞生!
最能直观表达一座城市经济的是这座城市的gdp,从1979年的1.96亿到20__年的2.69万亿,gdp足足翻了12000倍!就在去年,超过了新加坡,位列全球21名。
深圳电子。
很北、很华、很强。
华强北步行街南端往左右两边看,会看到华强电子世界和赛格电子市场两座深圳电子业的标志性建筑。随便走入一家,你就会震撼于中国电子产业的物质之丰富,从usb接口到成品电子烟,甚至比特币矿机,无所不包。
当年,靠做dvd起家的台资电子企业联发科发布了一种mtk芯片,把mp3、手机芯片、照相机、收音机、触摸屏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同一快芯片上,让造手机变成了一件很“傻瓜”的事。初创厂商只需要加上电池和外壳,就可以拼出一部手机。手机初创厂商的投资额从几个亿一下降到了数百万。深圳迅速抓住手机市场,一路绝乘,发展至今!
如今的国产手机市场竞争,已经几乎是深圳手机品牌之间的“内战”了。
这一点,宝安机场里满墙的手机广告就是一个证明。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的手机产业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撬动了另一些领域,带动了整个深圳的产业生态,一起走到了全国前列。
自然地,深圳因此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焦点。
自1999年起,由国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高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0届。
在这个号称“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展会上,每年都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逾万个全世界最高尖的新科技,令人叹为观止。
世界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将在这里完成交易、落地,推动深圳新一轮的大发展。
每年,数万个“高精尖”项目都会亮相深圳高交会。20__年“中国无人机大会”落地深圳高交会,希望借此可以将深圳打造成世界无人机之都,现在,深圳已经做到了。
20__年,深圳市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了3万家,其中大部分和电子产业相关,而且多少有自己的绝技,它们构成了深圳手机零件供应的基座。但终端的整机企业却并没有能力了解每一家小供应商,供应链企业就在这当中穿针引线,为整机企业找到最合适的小供应商。
在高科技制造业长期的打磨下,深圳供应链企业的经验和水平,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二
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离家四百余载,归来仍是少年。”回到祖**亲的怀抱后,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总是担心家中被盗,现在不再担心路遇黑帮火并;从前,澳门制造业已看不到发展希望,现在澳门博彩业为他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从前,亲身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现在60%的游客都来自中国大陆;目睹南中国海的百年沧桑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通车首月,澳门口岸出入车辆便超过80万人次。
曾几何时,中国还饱受欺辱,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g20峰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拉动了四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航空母舰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国,已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举得傲人成绩;如今的中国,已有足够的资本让每个中国公民为之自豪。如今的我们,可以响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别人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历史的书籍仍在不断翻动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图上回荡不息,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在未来的雄谱上写出无愧于千秋万代的新篇章吧!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澳门各界青年组织活动筹备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共同协办,组织开展了澳门青少年"双庆"系列活动。
此前,澳门特区崔世安特首和四位司长分别率领500名青少年组成的5个“新时代同心行”学习参访团,赴河北、贵州、江苏、广东、湖南等5省,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与当地青少年交流互动,其中100名青少年到访湖南韶山、长沙、株洲。为更好地总结学习参访成果,展示澳门青年工作的成效,澳门特区举办了此次“我和我的祖国”主题会。
此次主题会在澳门综艺馆举办。当我们于8月3日下午2:30到达时,可容纳4000余人的内场和看台已是座无虚席。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区的教育厅、青联代表,5个省的学生代表和澳门特区的民众一起见证盛会。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次带团参访,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与感情,以及澳门青少年与祖国内地青少年的合作与友爱。崔世安表示:“我相信通过主题会的分享,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能够更加坚定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更加坚定地与祖国同心、与祖国同行。祝愿年轻的一代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能够奋斗青春、实现梦想!”
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表示,澳门回归以来,在中央的重视关心下,在内地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各界深入开展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爱国爱澳核心价值的薪火相传、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小时的主题会上,以视频短片、合唱表演、嘉宾演讲、青年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集中展示澳门青少年在内地学习参访过程中,对国家发展和爱国精神的所见所想,展现了中央对澳门青少年的关怀帮助,以及澳门特区政府与澳门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加强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的进展情况。
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陶昶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全冠王”,当在亚洲中学生乒乓球赛中外国选手误将她作为某一单独的国家队选手表示祝贺时,她马上纠正对方说:“谢谢,但我们是中国澳门队!”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湖南参访团成员连钰龙说:“澳门和内地的青少年应该更加团结、一起努力,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天眼”总工艺师王启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第一代塞罕坝人陈彦娴,也应邀分享了国家当前的科技发展,以及为国家建设的奉献精神。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当一群可爱的小学生用纯美的童声唱起《七子之歌》时,我们无不感受到澳门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和回家的喜悦。
主题会上还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框架协议》等多个协议签署仪式,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和青年等领域创新创业合作,推动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后,全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将主题会推向了潮。
退场时,一位优雅美丽的中年女士兴奋地跑过来拉住了湘钢一中学生周祉璇的手,原来,她的女儿在韶山的“新时代同心行”活动中和周祉璇结成了小伙伴。当天,黄哲瀚、庞伊宸、郑思睿也见到了自己的小伙伴。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四
《根鸟》是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中的一部。讲了一个生长在山里的24岁少年——根鸟,为了追寻着心中的梦,独自西行的种.种坎坷经历和奇遇。整个故事仿佛蒙上了什么,一切都那么茫茫,那么虚无缥缈又触手可及。
在一次私自上山打猎的过程中,根鸟遇到了一只白色的鹰,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布条。就因为这布条上的“大峡谷”“紫烟”,根鸟背井离乡,穿过寂寞的荒漠、恐怖的戈壁,在青塔镇遭遇欺骗的同时也受到了真善美的垂爱,还神话般得到一匹白色的宝马。接着又陷入鬼谷,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经历了死亡的边缘后,根鸟第一次回到现实,强烈地思念起家乡——菊坡的老父。
这段经历是根鸟在难以想象的孤独、困苦、艰辛的极端环境中抗争的生命里程,根鸟也因此逐渐成熟、智慧、果敢、坚忍起来。第二次踏上西行的孤旅是在父亲死后,根鸟烧毁了房子,也烧毁了自己的根。这一去似乎意味着更彻底,更义无返顾。
这次,根鸟在和美富庶的米溪用自己的智慧、善良、勇敢和诚实博得了爱情之神的怜爱,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秋蔓让他深深的留恋在米溪,而忘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又是一次幻觉,让这个少年恍惚起来。根鸟重新踏上寻梦的征途,然而根鸟再也不像上次那么义无返顾,那么纯粹无念。
米溪的安逸与富庶滋生了他的惰性。在一个糜烂的小镇——莺店,根鸟学会了赌博、酗酒,甚至变卖白马,所有的理想以及之前磨练的好品质不复存在。当他再次邂逅板金,那个最纯粹的梦,又重新燃起,终于根鸟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寻到了梦中的梦。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五
澳门,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而最为动听感人的就是1999年12月20日,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怀抱。从此,澳门彻底告别了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踏上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宽广大道。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国歌,澳门从此迎来了新生。中央政府向澳门承诺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20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更稳定、更和谐,并成为全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安定繁荣发展的成功典范。20年的巨变,20年的前行,“一国两制”铸就全新的澳门。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澳门各界人士凝聚起爱国爱澳的强大力量,勠力同心贯彻宪法,实施基本法,践行“一国两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文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也照亮了世界东西方。
全新的澳门,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变化,体现在澳门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累累硕果的全面获得上。澳门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已成为全世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地区之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曾在20xx年国庆酒会上说,回归20年来,澳门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实现了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澳门当前稳定发展的局面,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还记得,在澳门特区成立之初,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随后非典疫情又接踵而来,澳门经济一时陷入困顿。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等等,帮助澳门经济迅速扭转颓势。
20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经济发展迅速,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十分亮眼。数据显示,20xx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达到67万澳门元。20xx年底,澳门累计财政盈余达5056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了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了20xx年的1.8%。澳门的嬗变惊艳了海内外。
全新的澳门始于祖国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成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地有声。20xx年国家进一步推出支持澳门的系列重要举措,包括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签署《cepa补充协议六》,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批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为澳门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使之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澳门同胞和社会各界热情饱满,干劲倍增,纷纷踊跃投身于大湾区建设,自愿融入祖国发展大局,拓展澳门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全新的澳门从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澳门青年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澳门同胞爱国爱澳、步步登高的“硬核”,也是澳门保持发展定力与优势的关键。自20xx起,澳门基金会通过“千人计划”已经让超过3000名的澳门青少年到内地交流。仅在20xx年一年,澳门基金会“千人计划”就组织了44个交流团,共有1291名澳门青年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在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莫志伟看来,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有助于将澳门深厚的爱国底蕴很好地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富有远见的认知认同。
全新的澳门,迈步向前。只要澳门人民坚持爱国爱澳,全体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澳门的未来就会变得更美好。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六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一声呐喊在澳门的上空回荡:母亲,我回来了!
这一声呐喊响彻中华大地,它是所有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重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呐喊,是祖国儿女期盼团圆的呐喊。
转眼间,xx年过去了,算上今天,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已经刚好xx年了。
回归xx年来,澳门一直保持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发展局面,谱写了“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成功篇章。
从分离于外的“游子”到回归祖国成立特区,从博彩业“一家独大”到制定五年规划、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这个几百年前的小渔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23周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珠澳两地,心相连,地相近,愈发融合。在“青年同心圆计划”和“新时代大湾区启航计划”的引领下,珠澳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成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好朋友,也共同筑就了一个又一个青春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伟大的时刻欢呼,为了重温那份游子归家的喜悦,为了不忘曾经母子分离的苦楚。
我相信澳门的未来会更加辉煌!也衷心的祝愿祖国人民心连心,一起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七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青年人要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牢记紧跟党走的初心,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提升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组织青年、宣传青年的核心能力,如何构建覆盖有效的新型组织体系,服务青年成长、在更加广阔领域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重大命题。特色社会主义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以此为统领,进一步坚持政治建团、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共青团始终成为忠诚于党、紧跟党走的共青团,思想先进、理想坚定的共青团,心系青年、根植青年的共青团,勇于担当、奋发进取的共青团,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共青团。遵循青年工作的基本规律,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握青年脉搏,引领青年风尚,共青团组织就能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坚持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一定能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青少年观看澳门回归周年有感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八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这首由闻一多作词的七子之歌?明天是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3周年纪念日,想必这首歌一定又会回荡在无数澳门同胞们的耳畔。18年前的12月20日,澳门在呐喊,华夏在欢庆,世界在沸腾。澳门同胞们经过400多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澳门的割让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澳门的回归昭示着只有祖国强大才会有尊严!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g20峰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拉动了四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航空母舰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国,已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举得傲人成绩,如今的中国,已有足够的资本让每个中国公民为之自豪。如今的我们,可以响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别人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但爱国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立足于我们身边的具体行为。作为学生,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小事起,把爱国化为具体的行动。爱国,首先要爱校。
我们作为东中学子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有根治于内心的修养,做有文化的东中人。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我们要从小处着眼,哪怕是捡起一张废纸,拧紧一个水龙头,向老师主动问好,扶起一个摔倒的同学,只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爱校。
同学们,历史的书籍仍在不断翻动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图上回荡不息,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在未来的雄谱上写出无愧于千秋万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