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下是一些关于元宵节的人们的真实故事和感悟,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声音。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一
元宵节的晚上,妈妈和我一起去看烟花。
我们上了大路,人十分多,大路上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的头上戴着亮光的牛犄角,脸上挂着笑容。在路上,有许多卖玩具的,各种各样的玩具都发出亮光。碰碰凉门口还有一个“大怪物”,引得许多人来观看。小朋友和“它”握手、照相。大街上那噼噼啪啪的声音连绵不断,好不热闹!
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那些烟花形状各异,它们有的爆炸后像大球,有的像瀑布飞流直下,有的像柳条,有的像大蘑菇,有的像星星一样飞上天空,又像流星一样落下来;有的还要在空中闪一会儿才能落下来;有的在空中停留一会儿,它们像许多个红色的小灯笼……那些烟花绚丽多彩,一个能变换好几种颜色呢!比如说,刚放出来的是黄色,然后变成了绿色,最后成了紫色。每次放完一个烟花,天空中就留下白色的柳树形的`印迹,银装素裹,美极了。
等烟花不放了,妈妈往天上一瞅,看见许多像小星星似的东西。妈妈指着那些东西问我:“那些东西是什么呀?”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星星。”过了一会儿,一盏灯笼升上了天空,妈妈看见了,连忙叫我:“你瞧!那些灯笼有的高,有的低。高的不太亮,低灯笼的红纸也能看到,并且它很亮。这时,从人群中又飞起一个灯笼,它是孔明灯,代表人们平安、幸福、快乐。这时,我和妈妈就过去看那些人点灯笼了,飞起来的灯笼越来越多。它们升入高空,就像星星一样。
元宵节真热闹啊,我真高兴。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二
每年都有许多节日,场面最热闹的就是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天,人门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到商场超市购买品种齐全的汤圆。大街上摆满各式各样的灯笼,有摇头摆尾的`鲤鱼灯,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灯,还有乘风破浪的轮船灯,真美啊!
晚上七点多,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等待着彩车和秧歌队。不一会儿由公安警车带头的彩车队来了。第一辆财政局的彩车是一帆风顺的大船上面放着金黄的大元宝,在五光十色的彩灯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象征着全县的经济命脉。
接着是交通局的彩车,彩车前面挂着“向全县人民问好”七个大字,整齐`漂亮。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彩车,彩车后面都跟着秧歌队。秧歌队都穿着花红柳绿的衣服,她们有的甩着彩带,有的敲着腰鼓,有的踩着高跷,瞧,还有舞狮队呢!小狮子可爱的像个小丑,围着粉红色的绣球,一会儿扑向东,一会儿扑向西,还冲着人群拌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彩车`秧歌队过后,就是放礼花。各种颜色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光彩夺目,似乎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三
说起元宵,最让我深刻的就是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20xx年元宵节的读者公园,也如千年前的临安一样“花市灯如昼”,让我仿佛穿越到了游人如织的古代。
读者公园元宵活动,以闹为主,分别是“金鸡鸣春·闹花灯”、“金鸡起舞·闹海享”、“金鸡赐喜·闹福星”、“金鸡夺魁·闹灯谜”。
一进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四只狮子,二红二黄,神气十足。公园中,到处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千姿百态,“龙衔火树千种焰”,到处红红火火,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一排红彤彤的灯笼,散发着喜庆的光芒,倒映在湖水中,真是“花灯湖水相映红”呀!这就是“金鸡鸣春·闹花灯”。
看,那边的越剧上演了!台上,各色人物轮番登场,锦衣华服,婉转动听,精彩绝伦。台下,比肩接踵,时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就是“金鸡起舞·闹海享”。
舞台旁,还站了三个人:“福”、“禄”、“寿”。“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象征着幸福、美满。“禄”也是头戴官帽,手捧一绽黄金,寓意着升官、进财。“寿”为南极仙翁,手持龙头杖,捧着寿桃,身旁还陪着仙鹤,寓意长寿、延年。这就是“金鸡赐喜·闹福星”。
这时,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猜灯谜呀!“九九归一打一词语。”“我知道,我知道,是百合。”“一月七日打一字。”“是脂,脂肪的脂。”我被吸引了过去,也去抢到了一个谜面,“名列前茅打一字”。哦,这我知道,就是把“茅”字的“矛”换成“名”,组合成“茗”。猜中的人还有小奖品呢!这就是“金鸡夺魁·闹灯谜”。
欢乐、祥和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在这里,让我过了一个活泼、热闹、喜庆的元宵佳节。我希望“年年岁岁元宵节,一年灯胜一年红”!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四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节,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元宵节,是一个特别温馨的节日。我家过元宵节,做元宵是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我认为做元宵太容易了,亲身经历之后,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元宵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元宵皮上,一边转一边将元宵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球。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多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元宵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按照奶奶的指点,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元宵放到锅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尤其是自己亲手做的,吃起来更是香甜。
这就是我家的元宵节。做元宵不但让我学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享受到了春节过后又一次合家团圆的.美好。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五
说起元宵,最让我深刻的就是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2017年元宵节的读者公园,也如千年前的临安一样“花市灯如昼”,让我仿佛穿越到了游人如织的古代。
读者公园元宵活动,以闹为主,分别是“金鸡鸣春·闹花灯”、“金鸡起舞·闹海享”、“金鸡赐喜·闹福星”、“金鸡夺魁·闹灯谜”。
一进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四只狮子,二红二黄,神气十足。公园中,到处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千姿百态,“龙衔火树千种焰”,到处红红火火,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一排红彤彤的灯笼,散发着喜庆的光芒,倒映在湖水中,真是“花灯湖水相映红”呀!这就是“金鸡鸣春·闹花灯”。
看,那边的越剧上演了!台上,各色人物轮番登场,锦衣华服,婉转动听,精彩绝伦。台下,比肩接踵,时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就是“金鸡起舞·闹海享”。
舞台旁,还站了三个人:“福”、“禄”、“寿”。“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象征着幸福、美满。“禄”也是头戴官帽,手捧一绽黄金,寓意着升官、进财。“寿”为南极仙翁,手持龙头杖,捧着寿桃,身旁还陪着仙鹤,寓意长寿、延年。这就是“金鸡赐喜·闹福星”。
这时,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猜灯谜呀!“九九归一打一词语。”“我知道,我知道,是百合。”“一月七日打一字。”“是脂,脂肪的脂。”我被吸引了过去,也去抢到了一个谜面,“名列前茅打一字”。哦,这我知道,就是把“茅”字的“矛”换成“名”,组合成“茗”。猜中的人还有小奖品呢!这就是“金鸡夺魁·闹灯谜”。
欢乐、祥和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在这里,让我过了一个活泼、热闹、喜庆的元宵佳节。我希望“年年岁岁元宵节,一年灯胜一年红”!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六
在爆竹的欢歌中,一股欢腾之势在乾坤间沸沸扬扬地喧腾开来。华夏大地被粉饰成鲜艳而热烈的中国红,只为迎来我们的节日——春节。
春节,也曰过大年。这是多么奇妙的三个字,仿佛富有魔力,紧紧地抓住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它是门上崭新的春联,是忙活时上下翻飞的围裙角,还是游子手中那一张小小的车票?在经历一年的拼搏,长途的跋涉,久盼的团圆的人们,面对新年的钟声,只想热切而幸福地大喊一声:“过年了!”春节红红的灯火照亮了屋子,照亮了人心,也照亮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红,到处都是明艳的中国红。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异常红火,发烧似的直到年根儿下。烟花爆竹整装待发,对联也匆匆换了岗,大红灯笼家家户户高高挂!这一切好像在嘟嘟嚷嚷:“过年啦,过年啦!”春节期间,好吃食自然少不了。年货大街人声鼎沸,编句顺口溜:“花生瓜子不用说,零食水果几卡车,各式水果也来忙吆喝。”,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人人都满载而归,喜悦溢于言表。仿佛手里沉甸甸的不是货物,而是家人的欢声笑语。
每逢春节时分,主妇们便忙得像只陀螺。杀牲禽,备食物,煮卤肉,包饺子……一样样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日子,楼道里飘满了浓浓的咸香味,洋溢着家的温馨。饺子也是三十晚上的主角,无论大姑娘小媳妇都要在家忙活。面要筋道,菜馅要细腻,有时候再塞几个红枣铜钱,吃时总能引起一阵欢笑。孩子们同样也不闲着。听母亲说,在她小时候还要爬木板门,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长的更高。当然,走亲访友,给长辈们拜年领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如今,人们还是很乐意为春节而忙活,忙出了一份红火,一份希望。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在童谣中,春节欢庆的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华人民的热情与希望。面对那张红红的“福”字,我只想深情而自豪的说:“这是我们的节日——春节。”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七
在我们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也是其中之一。元宵中的“元”字,表示开始的意思,一年之始为圆月。“宵”字是指夜。所以说“元宵”的含义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与道教有关。道教信奉“三官神”传说“三官神”各有自己的生日。其中“天官”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据说:天官主管向人间赐福,于是人们便兴高采烈地在这一天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
在元宵节,家家都吃元宵,元宵又称汤圆,传说起源于春秋末期。元宵的种类很多,味道有香甜、酸、辣、咸五种。其做法有包元宵和摇元宵两种。食用的方法为煮、炸、蒸三种。
令我最兴奋的是可以看到舞龙灯的过程,这项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耍龙灯形成了很多样式,通常这种龙是竹蔑扎成的。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上,我还特地跑到城市广场去看舞龙灯,看舞龙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龙”在锣鼓声的伴奏中翩翩起舞,气势雄伟壮观。我看着看着也情不自禁的舞了起来。
元宵时还有划旱船的节目,据民间传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兴趣的。所谓旱船就是用薄木板和竹笋扎成类似船形的轿子,然后再蒙上彩布装饰。划船人多是姑娘,她们坐在船中,手里拿着桨,做出划船的动作,边划边唱些地方歌曲。另有一些男子画成丑角模样,扮成船客,以各种滑稽动作逗笑观众。划旱船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
有灯无耳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八
我爱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卜弋小学三(3)班曹家源)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当然有习俗:第一是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第二是猜灯谜,它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脑能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傍晚,爸爸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东西,一走进超市,就看见许多人在兴致勃勃地猜灯谜。我们也顾不上买东西了,马上也加入了猜灯谜的行列。字谜五花八门,但是都非常难,我一个也没猜中,只好向爸爸妈妈“求援”。我来到妈妈身边,只见她正盯着一组字谜在思考呢,红条子上写着“雁双飞”,我也绞尽脑汁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这时却听见妈妈说:“我知道了!”我马上凑上去问:“是什么呀?”妈妈说:“是工厂的厂呀!”我恍然大悟,马上把那张条子给撕了下来。然后,我们又去找爸爸,他正盯着一则“一乘一”的字谜在细细思索着,我和妈妈也猜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爸爸突然说:“有了!是凶狠的凶呀!”于是我们带着猜中的字谜直奔收银台,可是一看答案我们傻眼了,两条全错!我们要回家时,妈妈买了两袋汤圆。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吃起了美味的汤圆,其乐融融。饭后,我们还放起了烟花,烟花的样式可多哩!有“宇航员”、“红星闪闪”、“飞天导弹”、“三叶草”……每个既好玩,又好看!我最喜欢的是“星光闪耀”,它放起来就像许多调皮的小星星从一座金色的小喷泉里蹦出来一样。别的人家也放起了烟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黑色的夜幕中竞相开放,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气氛中,到处喜气洋洋。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九
今年的元宵节与众不同,这一天恰巧又是情人节。为此,雪堰镇社区联合新华保险举办了“双节联欢会——猜灯谜送元宵、欢度情人节”的活动,我们一家人有幸参加了,那欢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一吃完饭,我就心急火燎地催爸爸妈妈赶快去潘家。一路上,我总感觉车速太慢,屁股扭来扭去的,爸爸笑着说:“别急,马上就到。”妈妈拉了我一下:“跟个猴子屁股似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才静下心来,托着下巴美滋滋地想着:“会是什么样的灯谜呢?有奖品吗?……”
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循着台阶走到三楼。只见早已有许多人挤在那儿,唉,还是有人捷足先登了。抬头一看: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个鲜红的灯笼,下面贴着各种各样的灯谜。先下手为强,我细细搜寻,一个灯谜映入我的眼帘,谜面是“有果子万万千——打一种计算工具”。这真是小菜一碟,不就是算盘吗?我暗暗窃喜,赶紧死死抓住,生怕飞走似的。周围人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有些不相信。再看爸爸,他正专注于一道看似高难度的灯谜呢!我凑过去一看,谜面是“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我仔细地想了一遍,还是摸不着一点头脑。爸爸低下头悄悄对我说:“是黑白不分。你想,围棋有黑白之分,在黑暗中下棋不就分不清颜色了吗?”“我怎么没想到呢?爸爸真行!”我拍手叫好,迅速拿下攥在手里。旁边的人向我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里甜滋滋的。而妈妈在一旁悠闲自得地转来转去。忽然停下了脚步,紧锁着眉头思考了一会,随即眉开眼笑,又顺手摘下了一个灯谜。我赶紧走上前去看个究竟,谜面是“早不说,晚不说——打一个字。”我感到一头雾水,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妈说出了答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早上不说晚上不说,那只有中午说了,那不就是那个“许”字吗!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一家喜滋滋地拿着灯谜走进会场。
联欢会正式开始,首先主持人公布灯谜的答案,果然不出所料,我们猜得完全正确,全场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那一刻,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接下来,还举行了“亲密爱人”的游戏活动,游戏中,我和妈妈配合默契,成为了最佳母女搭档,获得了一盒精美的巧克力,我和妈妈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在最后的歌曲联唱中,我妈妈一展歌喉,震撼了全场的观众,掌声经久不息……联欢会在阵阵欢笑声结束了。
快乐的节日已悄悄溜走,但那份喜悦、家的温馨让人感到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一
当正月十四的夜幕落下,天上闪起一颗月牙,轻盈的光辉如帛纱笼罩着大地。明亮的北斗星迎接着2021年元宵的第一缕阳光。
于是满天的烟花只为元宵,于是人们的欢笑只为元宵,于是烧开的热水只为元宵,最后一颗颗晶莹的白色精灵内含着众人的喜悦迎着欢笑成为了人们的美肴。汤圆是元宵节的象征。
元宵节有很多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好玩还又很懂得技术含量。比如:舞龙狮、猜灯谜、赏灯……元宵节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最热闹的当属舞龙狮了。这项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耍龙灯形成了许多样式,通常这种龙是竹蔑扎成的。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上,我还特地跑到城市广场去看舞龙灯,看舞龙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龙”在锣鼓声的伴奏中翩翩起舞,气势雄伟壮观。
有灯无耳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正如诗中所说,中国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蔚为壮观。让我们为我们的传统元宵鼓掌吧!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二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人们观看烟花也就成为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晚上七点多一点,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上工人体育馆去,听说那八点整要放烟花的。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不通。
八点钟到了,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我喜欢的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猜灯谜。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xx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一般是把。
谜语。
写在纸上,贴在五光十色的灯笼上让人猜。
我喜欢猜灯谜,喜欢有趣的元宵节。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天宁寺观赏灯会,那里真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在那古色古香的白色城墙上、门上、屋顶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远处望去,仿佛一条条火红色的巨龙缠绕在它们周围。走进大门,这个场面让我一下子惊呆了,观灯的人很多,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把天宁寺挤得水泄不通,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阵阵喝彩声,我很好奇便随着喝彩声走了过去,一看,大家正在那儿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元宵文艺晚会呢。没想到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我再抬头一看,啊!这里也有许许多多的红灯笼,犹如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散落在人间。红灯笼的中间还挂着几盏粉里透白的荷花灯笼,真是鹤立鸡群,美丽极了。
观赏完灯会,我便和爸爸、妈妈离开了天宁寺,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一个热闹的元宵节。看;在东南方向的夜空中闪烁着朵朵千姿百态的礼花,笼罩了整个夜空。
啊!这个元宵节可真热闹!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三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了;“咚咚”的锣鼓声响起来了;喜庆的陕北大秧歌扭起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人们的期盼中到了。
正月十五一大早,街上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我顾不上吃早饭,拉着哥哥就往街上跑。街上人山人海的好热闹啊!“看!秧歌队来了!”人群中有人大声的喊道。我应声往前一看,哇!那些化了妆的阿姨有的拿着大扇子,有的拿着花纸伞,正随着花车上的音乐扭着好看的大秧歌呢!她们跳着轻快的舞步,仿佛美丽的春天跟在她们身后,也一起向我们走来了。秧歌队后面是民俗表演队,你看,“拉毛驴”中那个白胡子老爷爷多像太上老君啊!还有那七个挑花灯的漂亮姐姐,应该是“七仙女”吧!表演队刚过去,“安塞腰鼓队”就来了。腰鼓队的叔叔们个个年轻力壮,精神气十足。他们在大冷天光着膀子,用尽全身力气击打着腰鼓。浑厚的的锣鼓声好似阵阵的春雷,一阵又一阵,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我的心也不由的跟着鼓声跳动了起来。看完街上精彩的表演,我们又兴致勃勃的去河滨公园看灯展。
节日的河滨公园,被五颜六色的花灯装扮的分外美丽。西瓜灯红红的瓤子让人看了馋的直流口水;熊猫灯做的的栩栩如生让人觉得他们真是可爱的家伙;小白兔灯更是做的精致,两只耳朵向上竖着好像在听游人们的欢声笑语。哇!这儿有个名叫“双龙戏珠”的大型灯盏,你看,那两条龙栩栩如生,嘴巴一张一合,龙爪时而向前,时而向后,仿佛一转身就要腾空而起,直冲云霄。龙灯旁边有一盏更大的灯,它的外型是一排整齐的楼房,房子的周围是青翠欲滴的瓜果蔬菜。这盏灯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展现的我们新农村的新面貌呢!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我们民间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汤圆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今天运气很好,天气十分晴朗,月亮高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银光洒满大地。但是今年元宵节还缺少了一样习俗,那就是:灯展。不知为什么,今年公园里没有灯展了。不过没关系,没有灯展这不还有灯笼的嘛!老老小小的手里都提着灯笼,有金鱼的,有最普通的红灯笼。各式各样,美不胜收,让人眼花缭乱。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没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很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突然“砰”一个“大银花”拔地而起,只见“嗖嗖”几只烟火像离弦的箭飞向天空,在空中绽开了美丽的笑脸。看,一只像龙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此时,漆黑的夜空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着。“通”许多大红球奔上天,“啪”的一声,化作千万个小星星飞溅而下,还拖着长长,亮亮的尾巴!一个个争先恐后跑上天,有的像流星直奔人间,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还像白银色的雪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浸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四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今天是元宵节,大街上热热闹闹,人流如潮。大家都在街上赏花灯。
不知不觉,元宵夜到。我端上元宵,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元宵味道真是齐全,有苹果味的草莓味的豆沙味的……不过我最喜欢吃巧克力味的。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真香!
品尝完元宵,已是晚上7点55分。这时,奶奶说:“广场上8点要放烟花,咱们去看看吧!”“放烟花?太棒!我当然要去啦!”我一听便来兴致。
这时,只听“嗖—”的`一声,一粒火药弹随即飞上天空,又听见“啪—”的一声,火药弹在天空中炸开,形成一个红色的球。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朵粉红色的花又出现在我眼前。我刚准备惊叹,却又听到“砰—啪”的声音,一团黄色的火花便散发开来,并发出“呲啦”的声音。我说道:“哇!真像天女散花啊!”可是,这边却没有再次出现烟花。这时,我回头一看,广场的另一面也燃放起烟花。”喔!我明白,两面都放。”于是,我们转过身子,又看起另一面的烟花。
这些烟花照亮整个夜空。烟花燃放完毕后,阵阵鞭炮声也随之而来。在鞭炮声中,度过这一个快乐的元宵之夜!
文档为doc格式。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五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元宵节来了,学校里有猜灯谜这个活动。灯谜有很多种:有猜文具的;猜食物的;猜日常用品等等。灯谜有难有易,有些一下子就猜到了,有些猜了很久也猜不出来,有的还得到了奖品呢。
我在回家的路上就想好要回去做元宵,一到家我就把建议告诉了奶奶,她高兴地答应了。只见奶奶端来了一盆糯米粉,先用开水浸湿,再反复的用力揉捏,直到揉成弹性十足的面团为止,然后又做成条状,一切准备就绪,先让奶奶来试试,只见她把小面团放在手上来回转动,就像变魔法似的,小面团在她手中转成了一个个又光又圆的大珍珠。
下面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兴致勃勃地捏了起来,可是我却把它捏成了橄榄球形了,没办法,我只好学着奶奶的样子,再用力搓,最后终于把它捏圆了。
通过这次做元宵,我深深的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什么事,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六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家人团聚,观赏花灯,热闹非凡。
今天星星怎么数得清了啊!(爆笑)星星还排了队了呢,跟银河系似的一个个顺着风慢慢飘向人民医院大楼,甚至更远更远,直到看不见为止,这些都是孔明灯。同时,也体现了一个知识:热气是向上升的,是热气把这些小星星带上天的。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到了大统华广场上。在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放孔明灯。“啊!要掉要掉了!快扶住!”“耶!我的升上去了!”“天,掉下来了啊!我的许愿灯啊!”。广场上到处是人们诉说着孔明灯。我痴痴地望着这些孔明灯,心里想着:孔明灯中间是有火的,万一降落在草丛中,那不就会引起火灾吗?这多危险啊!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还有这么多的孔明灯会影响飞机飞行的,这后果更加严重啊!
这些人只顾自己感觉,不顾大众安全,真的是缺房,缺车,缺德啊!顶着人群,我挤到了大阿姑的摊子上,笑着说:“我要买花灯!”嘿嘿,这才发现人们手中都有漂漂亮亮的花灯。小男孩手中的陀螺,小女孩手中的kitte猫花灯,大人胸前别的闪亮花灯别针,老人手上拿着纸灯。我眼花缭乱。街头,吆喝声一片片,灯光一闪闪,人群一簇簇!我学着小姐姐,见人便喊:“要不要买一个胸针,很漂亮的啊!”我们叫得眉飞色舞。人也太多了,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手忙脚乱的。
过了一会儿,我心不在焉地呆望着人群中,八点多了,人也少多了。但是,熙熙囔囔的人群依然很热闹,依旧兴致勃勃地观赏花灯,他们谈笑风生,显得这个小城市也十分热闹繁华。再看看天上那如群的孔明灯,也渐渐跟随人群一样少了下来。我买了个紫色气球,便拉着爸妈说回家了。(因为第二天要上学的)同时,我辛勤的劳动还是有报酬的,小叔叔送给了我一个史努比的闪亮胸针。
我每次总要好好地度过一下这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每次总会依依不舍,每次总会有个奖励,每次总会热热闹闹。我爱卖花灯!!!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七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
2、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三、边吃元宵边给学生讲一下灯笼的传说。
学生交流:
(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
(三)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五、进行班级总结。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八
身边洋溢着热闹的节日气氛,随处都能听见礼花炮竹声,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
夜幕降临了,礼花炮竹声便炸开了元宵之夜看花观灯的景象,迎来了一片繁华的夜景。
突然,爸爸跑过来催促着我赶快下楼放烟花。听见这话,我便来了劲,赶快“飞奔”下了楼。只见爸爸妈妈接二连三地从车库里搬出许多烟花,还不时在车库里察看还有没有剩余的。天,这可是把咱家的“财产”全部都“扛”出来了呀!这时,爸爸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起了火,还用手在边上为打火机“掩护”着。“点着了!”爸爸在远处朝我们大喊着,我与妈妈此时都不约而同地仰望着天空。天空不时出现一个大礼花,不时出现红色、黄色、蓝色的流星雨;不时出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飞碟;不时又出现了一条条小鱼在天空中自由地遨游、玩耍……这些烟花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这些美妙的景色是已经不能再用语言来形容了。
不一会儿,我上了楼,仔细欣赏cctv元宵晚会的经典节目。这些节目中,小沈阳唱的《大海》令我开怀大笑;刘谦表演的魔术让我为他鼓掌,竖起了大拇指;他们都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一等奖,让我也为他们而高兴与自豪吧!
将近十点时,我爬在窗台上欣赏那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虽然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我却明白了什么。
夜深了,但这个美好的元宵节我还有点迷恋,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但愿明年的元宵节能够快一点来。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十九
农历正月十五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这是一个团团圆圆的节日。在这个团团圆圆的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吃汤圆、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灯谜。
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汤圆,脸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吃着汤圆,可是非常高兴呢!
吃饱喝足以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开着车边走边看,夜空中有着美丽的烟花,心里乐呵呵的。不光是我们乐呵呵的,就连马路旁边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后呢,我们就开始猜灯谜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说:“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说:“是不是打一动物名?”我点头说是。她脱口而出:“蜗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聪明。就这样以此类推,我考完了每一个我的家人。只有一两个人答不上来,早知如此,我就给他们出最难的了。
该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觉得还有什么没做。我想起来了,是放飞孔明灯,我们一大家子人一家买了一个孔明灯。我们把火点燃,心里许了一个愿望,然后让孔明灯带着我们的愿望飞翔辽阔天空。我许的`愿望是:希望全国人民元宵节快乐!
这真是一个又快乐又难忘的元宵节!
我爱我们的元宵节(优质20篇)篇二十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元宵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2.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元宵的风俗。
3.增进师生情谊,展现学生风采。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男:银蛇纳福福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
女:辞旧鞭炮燃盛火,张灯结彩闹元宵。
男:老师们、同学们!
合:下午好!
2、说说元宵的由来与它的传说。
1)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十五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2)元宵节的传说。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3)元宵节的庆祝习俗。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女:当然是元宵啦!这香甜的元宵里,不仅有对甜蜜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有对亲人浓浓的美好祝福。
男:同学们、朋友们,班会就要结束了!我们举办这次班会,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也展现了学生的风采。
合:活动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