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清明节篇一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过得最开心最快乐的节日! 4月4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很快就到达雷山。随后,又去小唐弟家吃饭。我们吃好饭后,准备好东西上路了。我们要去固鲁挂亲。固鲁这有我的一位姑奶安葬在这里。
这次去跟姑奶挂亲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妈妈、姑妈、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梁浩鑫、小姑和我。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儿,她有一个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组成了新的家庭,以后就一点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个人独力维持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更谈不上上学读书了,从没踏进学校的大门。其实她很渴望读书。她家和我们家距离很远,自从姑奶去世以后,就失去了联系。今年我伯父偶尔一次机会联系上了小姑,终于在凯里见了面,于是约我们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妈妈挂亲。知道她的身世以后,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文化去帮助她学习。弥补她没进过学校读书的愿望。我们从雷山乘着伯父的小轿车到固鲁寨门,下车后就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们活蹦乱跳、有说有笑。小姑也和我们一样的很开心!
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我们互相照顾,小姑拉着我的手,我拉着梁浩鑫的手……,我们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为对方摭风挡雨。一路上风风雨雨、行走非常艰难,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姑奶的墓地。走到墓地之后,一片绿色的草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位于草地中间的一个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坟墓。雨还是下个不停,爸爸和伯父一边吩咐我们一伙小朋友去避雨。一边忙着清理墓地上的杂草,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脚地忙着料理墓地半个小时后,终于完成了。然后伯父叫我们下来,我们这一伙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下去和大人们一起分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个人一手抓糯米饭,一手抓着大块肉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们吃得可香了!雨渐渐变小了,我们在细雨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空旷而美丽的地方。一路上我在想:这不就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吗?其实挂亲就是一种孝敬长辈、关爱亲人的一种活动。
清明节篇二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清明节篇三
一年前的清明节,我、爸爸和爷爷还有几个亲戚一起去祭祖。
这是我第一次去扫墓。早就听说清明节有寒食、扫墓、踏青等习俗,于是满怀好奇地跟着家人来到了墓地。到了老太爹的坟墓前,我们几个人下了车,开始扫墓。这时,我发现二姑奶嘴里好像在嘟哝着些什么,就走近好奇地听了听,原来二姑奶在对祖先说话呢,她说烧太阳能啊,汽车啊,衣服啊和家具之类的东西给祖先们,让他们在天堂里好好享用。说着说着,二姑奶哭了,嘴里说些思念太爷之类的话。此刻,我看见大人们的眼角闪烁着泪珠,但都强忍着没有流下来,这说明大家都很思念自己去世的亲人,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在天堂里幸福美满。
看着大人在烧纸,我想:我要拿根树枝再叉一些树叶烧掉。于是,我就真的这样干了。谁知,就在我刚要完成“计划”时,被爸爸发现了,他严肃地对我说道:“不行,千万不可以这样做!”我问:“为什么?”爸爸说:“你这是对祖先的不尊重!我们是来祭祀祖先的,不是来玩的,要玩的话等祭祖结束的时候再给你时间玩,但一定要保证不能点火,哪怕是个小火苗。”听了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用来祭祖的纸烧到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应该磕头了,爸爸第一个磕头,然后是我,接着是其他亲人,最后一个磕头的人是二姑奶,她边磕嘴里还边念叨着:“爸,我们今天给你送好东西来了,请您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快活,保佑儿子事业有成,保佑重孙子学习进步。”原来,磕头也是要说话的,下一次来祭祖的时候,我也要学着说上一些祝福的话。
到了下一个祖先坟前,爸爸还拿出了酒瓶,绕着坟墓转了一个圆圈洒酒,一连洒了好几圈,几乎把一瓶酒全洒完了。我又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祭祀上一个祖先时不洒酒呢?”爸爸说:“因为上一个祖先不太喜欢喝酒,生前连酒都不怎么碰,所以就不用洒酒了。”哦,原来祭祖还有这么多讲究!
这就是我第一次扫墓的经历。但是,今年清明的风太大了了,所以我就没有跟爸爸去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