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科学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计划。希望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一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3.复习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1.说说意大利。
2.欣赏《我的太阳》。
3.说说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2.视听旋律。
3.学唱歌词。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乐、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岛》。
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
建筑方面(边说边出示课件)有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和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城即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另外,意大利的广场和喷泉也很有特点。意大利的文化也非常丰富,文学家但丁的《神曲》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意大利歌曲的热情,明朗的特点。
音画结合的歌曲欣赏既能让学生对卡普里岛有个初步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弱起小节,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
1空塔塔塔2空513空513305130513。
这一环节分一下来进行;
1.师唱曲谱生填词。
2.齐唱歌词。
3.歌曲表情、情绪的处理。
了解意大利吗?学生自由发言。
聆听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片段。
你对意大利有哪些了解?
2、复习学过的意大利歌曲《桑塔.露其娅》。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桑塔露其娅》。
老师请学生观察这首歌的旋律特点:(上行、弱起),并视唱曲谱。
师:演唱谱子,学生自己填词,重点之处可反复。完整演唱之后引导学生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课堂小结找出歌曲中出现;d.cfine记号让学生自己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卡普里岛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明朗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板书设计。
卡普里岛。
意大利。
热情奔放明朗。
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课后反思。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欣赏《羊肠小道》《桑托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能分辨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通过音乐要素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分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现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4、能知道一些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知识。
5、能用学生已有的世界音乐知识,组织《环球之旅》的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设计。
音乐欣赏谈话法、分组抢答、体验讨论。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欣赏《羊肠小道》。
1.初听乐曲中描述性的片段2.复听乐曲3.完整欣赏全曲。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体会歌曲《卡普里岛》热情、奔放的情绪。2、分析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3、感受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的现代音乐风格。
学生欣赏并思考发音。
师引导学生听辨并总结。
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1.演奏形式。
2.作曲家简介。
3.发表感想。
四.课堂小结。
演奏形式是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作曲家雅尼。
本课的要点再一次重申,以巩固本课的学习成果。
师由雅尼的《尼罗河》引出本课的《桑托尼》,引导学生感受并发言。
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之处予以补充。
板书设计。
羊肠小道。
美国管线合奏。
桑托尼雅尼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课后反思。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三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二、感受欣赏。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2)、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a、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b、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d、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1、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2、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乐、舞蹈是最完美的结合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作品,练习了探戈节奏,部分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才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四
1、通过表演《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感受并表现歌曲。
能够准确的读拍。
录音机、电子琴。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 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 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 编创与活动。
小结。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五
: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加入打击乐伴奏
电子琴、录音机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1、 导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 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 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 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 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 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 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 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小结。结束全课。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六
2.即兴创编。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学生谈听后感受。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中衬词对情绪表现的作用和唱法特点。
6.再次听录音。
7.知道学生演唱衬词。
8.引导学生即兴填词。
9.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表现及时地进行表扬。
1.学生对歌曲内容及情趣的理解与表现程度。
2.学生主动参与创编,欣赏别人的创编的程度。
第四单元学戏曲。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
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教师导学。
(3)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七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编创简单的节奏。
有意图地编创。
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发声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听《夏天的阳光》
(1) 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 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小结。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八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九
1、导入:(学生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这首歌都会唱吗?一起唱一唱。
在这首歌曲中你回忆起了曾经教过你的哪一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感人的真实故事?并请你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学唱另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思考:
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回答。
3、再次听录音,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4、学唱歌曲:
(1)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朗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演唱。
(3)视唱歌谱,提醒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强调弱起节奏。
(4)请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渐强渐弱的处理并体会对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情绪、感觉去演唱。
6、学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一步艺术处理。
7、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师生评价。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二、歌曲表演《过新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管弦乐曲《晚会》。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
提示:选择那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三、小结,下课。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二、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三、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欣赏歌曲:
1、播放碟片,感受歌曲的情绪(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听后谈谈感受,并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3、学唱《爱我中华》。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音准)(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爱我中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欣赏《多情的土地》。
1、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设计提问: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
4、复听音乐。
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
5、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问:你认为歌曲中出现哪些典型的节奏型?
生答:三连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装饰音(上波音、前倚音)用的比较多。
四、课后小结。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技能目标:
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情感目标: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1、预习导入:
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预习导入,
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三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四
1.通过聆听管弦乐《陀螺》,《打字机》,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聆听《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变奏曲的结构,感受节奏,音符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景。
尝试用变化节奏的方法编创变奏曲。
1.《哦,十分钟》导入节奏练习。
设问:
a:同学们课间喜欢什么运动?
b:能不能把这个运动节奏念出来?
2.聆听乐曲,说说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3.复听乐曲主题部分,请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进行律动。
4.指导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进行特点。
5.分段聆听,说说音乐是怎样变化的,每次变化所联想的场景。
6.初听管弦乐曲《陀螺》,
设问:你听到陀螺转动的声音吗?
7.跟着音乐律动,让学生根据音乐设计不同的动作:
主题部分随音乐抽打陀螺动作,间奏部分原地转动身体模仿陀螺。
8.聆听管弦乐曲《打字机》。
设问:
1.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音乐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
9.再听乐曲,感知音乐结构和特点。
a.乐曲分几部分组成?
b.教师引导从音乐节奏,旋律起伏,力度的对比等方面讨论,总结出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10.复听乐曲,随打字机模仿打字动作。
11.总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我们要做发现音乐的有心人。
人音版七上音乐教案(热门15篇)篇十五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