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以提升教学质量。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一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二
滕毓旭,1937年2月生,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镇石槽村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的作品有:《有趣的动物》、《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老鼠坐上火箭炮》、《童年的相册》、《森林童话》、《会跑的山》、《趣味植物儿歌》、《滕毓旭儿童诗》、《滕毓旭儿歌》、《北方孩子》、《狗熊做气功》、《昆虫小夜曲》、《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等儿童诗集21本;科学文艺《神秘的蛇岛》(合作)、《水族魔术师》、《兽国大力士》、《植物七彩城》等4本;长篇科学童话《瘸腿狮子阿古》、长篇报告文学《神奇的永恒》。主编《蓝风筝长篇科学童话》、《糖葫芦书架》、《金房子科普丛书》、《快快乐乐学成语》等丛书,并牵头组织编写《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幼儿文学选萃点评》等教材,供中等师范学校使用。同时,还编写了《奇岛历险故事》、《迷你格言》、《歇后语金库》、《有趣的大千世界》、《小学作文四部速成》、《儿童格言》等8本儿童读物。作品有近300篇选入“儿童诗新大系”、“海峡两岸儿童诗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中国儿歌作家优秀作品选》等150余种作品选集中。《火烧云》、《时间雕刻刀》等12首儿童诗被选入各种教材;《醉人的春风》等十几首儿童诗被翻译到日本。作品30余次获奖,其中《有趣的动物》获“全国首届低幼读物优秀作品”三等奖;《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时间雕刻刀》获“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希望之歌》等作品获辽宁省一二三五六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因创作成绩突出,曾被大连市记二等功一次。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儿童文学权威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曾三次刊发关于他的儿童诗评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新闻出版周报》、《当代儿童文学评论》等十几家报刊也发表评论推介他的儿童诗。他的名字被收进《世界儿童文学大事典》、《儿童文学辞典》等十几种辞典。《东北儿童文学史》一书肯定了他在东北儿童文学史的地位。他的创作事迹十几次被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等介绍。
姓名:滕毓旭笔名:于绪性别:男出生年月:1937民族:汉族辽宁大连人。民盟成员。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历任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小学教师,第四十一中学教师,大连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少年大世界》杂志主编。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绿色的梦》、《童年的相册》、《会跑的山》、《森林童话》、《滕毓旭儿童诗选》、《趣味植物儿歌》、《少年英杰之歌》、《英雄之歌》、《希望之歌》、《滕毓旭儿歌》、《昆虫小夜曲》、《狗熊做气功》,科学文艺《兽国大力士》、《水族魔术师》、《植物七彩城》、《神秘的蛇岛》(合作),长篇报告文学《神奇的永恒》(合作)、长篇科学《瘸腿阿古》、儿歌集《童谣开心果》、《儿歌棒棒糖》、《童谚万花筒》等。主编儿童文学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幼儿文学选萃点评》、《糖葫芦书架》、《金房子科普天地》等。《有趣的动物》获全国第一届幼儿优秀读书三等奖,《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获第十二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湖滩上,有一对天鹅》获辽宁省首届儿童文学一等奖,《爱唱歌的蝈蝈》获辽宁省首届少儿艺术作品一等奖,《时间雕刻刀》获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等。
《滕毓旭文集》(sjh版)编后杂记。
侯永正。
关于滕毓旭的儿童诗,金波先生、云生先生等已有比较全面的论述。笔者不是儿童文学评论家,不宜作这方面的评论。作为一个多年爱好儿童文学的老兵,我只是觉得几位先生的评论写得“恰如其分”。
其实,滕毓旭老师的童话也同样写得很好。但愿还能有儿童文学评论家写写这方面的评论。读滕毓旭老师的童话,常常使我联想到童话大师安徒生与格林。滕毓旭童话和他们的童话一样,有着美好动人的情节,有着浓浓的儿童情趣,有着让人捧腹开心的夸张。滕老师常把诗的语言熔进童话。翻开滕毓旭童话你随处可感到美好清新的诗情画意。
这里且离开诗与童话,谈几点滕老师在接触中给我留下的印象:
一、执着——近半个世纪,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
我与滕老师年龄相仿,又都是很早就爱上儿童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时间也很相近(我是1956年发表第一篇儿童小说的),可是滕老师的执着、专心及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远远无法相比的。他把近半个世纪的精力、爱心都倾注在儿童文学上。这么多年来,翻开相关报刊,你几乎年年月月都能读到滕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对美好想法予以热情支持。
记得早年我也很爱好写儿童诗,只是发表的很少。我还有个文友叫李万喜(李山大)。我们曾约请几位同好想搞一本儿童诗集。我们曾联系过滕老师。谈起儿童诗写作,滕老师充满了热情。
近年来,我搞了sjh,并发表了论文《世界简明汉语概论》,我觉得使用人口最多的、有着诸多优越性的汉语可以也应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只是汉语多年来受闭关锁国的影响,世界共用词汇太少。。。。。。我曾断断续续和滕老师谈过,滕老师挺忙的,我也只是谈个大概。不过,我能感觉出,滕老师对于美好的想法总是热情支持。他曾鼓励我推广。谈过之后我也受到启发。过了一段时间,我给滕老师去电话,向他要几篇作品以sjh发表,他当即答应,很快从网上发过来四五篇。我编好后寄他审阅,并说明网上发表无稿酬。他复信说:都交给你处理,我是不会跟你要稿酬的。不难看出他的热情支持。隔了不久,他又应我的请求,寄来《滕毓旭儿童诗》及相关评论。滕老师没有扫描仪,有的文章是现敲打出来的,浪费了他不少宝贵时间。
三、拿起笔来,是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家;走上讲台,是热情感人、深受欢迎的讲师。
在帮某培训学校管管外语教学的那段日子,曾有机会和滕老师一起工作过,因为那学校还办了个《小作家班》,请滕老师主讲。滕老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有时前前后后都增加了椅子还满足不了小学员的需要。滕的课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我有时旁听一下:确实是生动、形象、感人。像细节描写,好多都是经验之谈。
四。对同志对朋友,颇有共产主义风格。
我们有时去离市中心远点的分校上课,每到吃饭、搭车时,滕老师总是大包大揽,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付费差不多都由他负专责,大家都愿意和这位热情的作家在一起工作。
总之,滕老师的作品感人,人品也同样感人。
编滕毓旭文集的同时,我在想,但愿还有更多的作家支持我们,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像滕老师这样以sjh形式发表。至于什么是sjh?可见wpl语言文学网简单来说,就是稳妥渐进地纳入世界共用词。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三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四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五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两课时。
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一、导入。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七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两课时。
同学们,三月我们有什么节日 (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局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局部(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局部(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局部(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局部(第1节)
第二局部(第2-7节) 首尾呼应
第三局部(第8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身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局部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当时的局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示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示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同学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小朋友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3)解释水土流失,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坚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考虑: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示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1.把主动权交换给同学,让他们自身学,自身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同学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待歌,
出示课题:1。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8节):写“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
l白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九
这篇课文讲的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我认为,人们只要不砍伐树木,爱护环境、保护花草,就会像诗里说的一样: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这一段讲了绿化环境后的情景,森林越来越茂密,动物们从遥远的地方跑来了,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松鼠高兴地叫唤着,他们无忧无虑地飞着,跑着,开心到了极点。
呼吁大家要环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我们的地球吧,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捡一片废纸,不随地吐痰,保护一片环境吧!
随即,我想起幼儿园学的歌谣:
小树苗,栽树旁,
我呀天天盼它长,
又浇水,又松土,
还给小树来站岗。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教师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
5、学生点评。
6、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能够做到准确、更流利。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分男、女生读第一、八自然段,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二讲授新课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1)自由读(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注或修改栏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学生尝试读出感情 学生品味 学生说说(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鸟 ,来这里 ;松树有了 ,快活得 。撑起了 ,小白兔 ;在 ,小猴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十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文章有两节是基本相同的。
生: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相同当中也还有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同?)。
生:第三句不同,第一节中是“荒山野岭”,最后一节中是“青山碧岭”。(荒山野岭是什么样的?青山碧岭又是什么样的?)。
生:“荒山野岭”就是山上什么也没有,是光秃秃的。
生:“荒山野岭”就是没有一个人,也不长树和草,没有小动物。(一片荒凉呀!青山碧岭呢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青山碧岭”就是山上到处都是绿色的。
生:“青山碧岭”就是山上长满了树和草。
生:“青山碧岭”就是山上到处都长着茂密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生机。
生:能(一片欢腾)。
片段二:理解课文内容。
师:植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少先队员们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不觉得苦。锨镐敲击碰撞发出来的声音,在大家听来,都是唱歌的声音了,如果是觉得苦的话,就不会把它当作唱歌了。(如果是人心情很苦闷,那会听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那就会听出是呻吟声。
生:也可能是抽噎的声音(看来这些声音还反映人的心情了,你真会读课文。在第二节中,你还能看出谁也很高兴呢?)。
生:溪水很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溪水哗哗流淌,也是在唱歌呢。(恩,还有谁也很高兴?)。
生:树苗也很高兴,它有了新家了。
生:它喝到了溪水了,就能愉快生长了。(那我们在读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读出快乐的心情。)齐读这一节。
片段三:继续探究。
师: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给“荒山野岭”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
生:过去是裸露的山岩,现在有了树木的遮挡,烈日晒不到了。
生:过去的荒山,现在山上长满了林木,已经是枝繁叶茂了。
生:过去这里没有鸟,现在有了许多鸟来这里安家了。
生:树木让松鼠有了家了。
生:小兔不再担心受怕了,因为有了树木的遮挡,天生的老雕发现不了它了,它安全了。
生:小猴子可以迟到更多的水果了,还有新鲜的树叶了。
生: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了。
生:原来光秃秃的山岭生种满了果树,果园丰收了。
生:走遍青山碧岭。
师:他们满怀豪情,要让祖国的披生绿装。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决定决心。
片段四:拓展延伸。
师:你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还有哪些好处呢?
生:植树造林可以改变生态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
生: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
生:植树造林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灰尘,净化空气。
生:植树造林还可以挡住风沙,阻挡住沙尘暴的袭击。
生:植树造林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生:植树造林还可以防止山洪暴发。
……。
片段五:说话训练。
师:走进春天的果园,你将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请大家模仿第一节的句式写一段。
生:走进春天的果园,会看到满眼碧绿的景象。(想想看,春天应该是什么最吸引人的眼球呢?)。
生:各种各样的花(有许多果树也在春天开花的,想想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颜色多的呢?)。
生:五彩斑斓,五颜六色。
生:万紫千红,五彩缤纷。
生: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用来描写果树的花,哪个词语更恰当?)。
生:繁花似锦(为什么?)。
生:繁花似锦是说花开得多,但颜色不是很多。(走进繁花似锦的果园,感受到什么?)。
生:香气扑鼻。
生:赏心悦目。
生:非常高兴(把这一段话连起来就是?)。
师: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进繁花似锦的果园,心中充满喜悦。
师:如果是走进秋天的果园呢?请大家自己想一想,模仿这个句式,再写一段话好吗?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写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三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