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小班,孩子们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开发他们的感知、语言和动手能力。幼儿园小班教师为孩子们写的总结,记录了他们的进步和成就。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一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搓元宵的动作。
2.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观察或参与过元宵的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学过做元宵的模仿动作。
2.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照片。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二)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搓出的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回忆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搓元宵,教师带领幼儿将搓元宵的模仿动作进行整理。
3.教师带领幼儿做整理过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如:和米粉时慢速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动作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
4.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教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请个别幼儿先来做一做。
5.教师反馈幼儿的造型动作,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几个有创意的动作。
6.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做搓动作。教师在乐曲最后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教师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儿跟着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后一小节做造型动作。
(三)学习旋律活动《搓元宵》。
1.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听音乐做动作。
幼儿听教师完整地哼唱音乐、练习做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练习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换动作。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在动作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增强幼儿独立地随着音乐做动作的自信心。
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用橡皮泥等工作做元宵。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二
(周六上午9:30)。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传统的活动项目有吃汤圆、赏花灯、猜字谜等蕴含着团圆甜蜜,吉祥幸福的内涵,因此我们的活动跟元宵有关,让孩子们体味节日的浓浓气氛并能够了解其传统文化,同时借助大红灯笼高高挂,猜字谜等传统活动来助兴。
春节过后“家人”共团圆,舍小家来顾大家,一家人男女老少,孩子家长老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度元宵佳节,让孩子体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现爱的教育。
1、猜灯谜(提前准备若干灯谜,书写并悬挂于操场门厅两侧)。
2、亲子齐动手做汤圆(根据人员情况而定,最好是集体)。
3、书写心愿卡片。
4、吃汤圆。
2、周三中午集体教研,交待活动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3、各班根据情况领取活动需要材料并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许愿卡片,裁好并打孔穿线。
4、各班通过飞信给家长下发通知。
5、让孩子提前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教会孩子歌曲《卖汤圆》、教授与元宵节有关的教育活动(手工制作绘画剪纸)。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三
2、愿意讲述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汤圆。
3、增进幼儿喜欢我国民族风情习俗的情感。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实物汤圆、泥工。
一、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时间。
二、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品尝过的元宵。
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汤圆里面有什么?
三、鼓励幼儿用泥工捏出自己喜欢的元宵形状,可以从颜色上选择。
小百科: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四
1、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时间。
2、愿意讲述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汤圆。
3、增进幼儿喜欢我国民族风情习俗的情感。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实物汤圆、泥工。
一、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时间。
二、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品尝过的元宵。
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汤圆里面有什么?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五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搓元宵的动作。
2、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观察或参与过元宵的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学过做元宵的模仿动作。
2、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照片。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二)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搓出的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回忆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搓元宵,教师带领幼儿将搓元宵的模仿动作进行整理。
3、教师带领幼儿做整理过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如:和米粉时慢速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动作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
4、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教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请个别幼儿先来做一做。
5、教师反馈幼儿的造型动作,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几个有创意的动作。
6、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做搓动作。教师在乐曲最后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教师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儿跟着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后一小节做造型动作。
(三)学习旋律活动《搓元宵》。
1、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听音乐做动作。
幼儿听教师完整地哼唱音乐、练习做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练习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换动作。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在动作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增强幼儿独立地随着音乐做动作的自信心。
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用橡皮泥等工作做元宵。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六
1、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时间。
2、愿意讲述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汤圆。
3、增进幼儿喜欢我国民族风情习俗的情感
实物汤圆、泥工
一、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时间。
二、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品尝过的元宵。
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汤圆里面有什么?
三、鼓励幼儿用泥工捏出自己喜欢的元宵形状,可以从颜色上选择。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七
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增加幼儿对这个节日的认识,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元宵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八
元宵节最让小朋友们感到开心的事情应该就是吃元宵、赏花灯了吧,幼儿们都喜欢热闹的节日,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自然是热闹的,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九
开过来,开过去,来来去去跑得急。
1、学会朗诵儿歌。
2、丰富一些简单的关于车的常识。
3、体验游戏的'快乐。
1、出示小汽车玩具,问:“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什么车?”
九九:大巴车。
小雨:公交车。
欣欣:小轿车。
成成:装卸车。
2、出示吉普车:
问题1:这是什么车?
问题2:有几个轮子?
问题3:这是什么?(教师手指车门)。
问题4:这是什么?(教师手指方向盘)。
问题5:这是什么?(教师手指车座)。
问题6:小汽车开起来是什么声音?
问题7:小汽车在哪里开?
3、教授儿歌,并初步渗透视觉语言。
4、游戏:开汽车。(渗透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十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十一
能欣赏元宵花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的美,感受节日的气氛。
经验准备: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大街,或公园的元宵彩灯。
环境准备: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元宵彩灯,把活动室一角布置成元宵彩灯。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艺术彩灯》。
1、参观元宵彩灯,欣赏各种各样的彩灯,感受彩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美。
引导幼儿观赏"元宵彩灯展",鼓励幼儿自由交流:你觉得哪个彩灯漂亮?为什么,?
2、幼儿从彩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案等方面观赏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彩灯。
请幼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彩灯并出示相应的彩灯;教师帮助归纳与小结。
3、组织讨论。说说对元宵彩灯的认识。
请幼儿互相介绍。说说自己对元宵彩灯的理解。
4、介绍元宵节街上挂满彩灯的寓意。
结合幼儿的回答。并简要小结:元宵节挂上各种各样漂亮的彩灯。大家共同欣赏。感受过节的快乐。彩灯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吉祥。
5、自己做彩灯。
引导幼儿操作《彩灯》教师给予指导。
幼儿园小班快乐的元宵节教案(汇总12篇)篇十二
1、初步学习撕纸的技能,练习撕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习惯。
3、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禽流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动手能力。
撕圆。
手工纸人手两份:一大二小、16k纸、记号笔、音乐。
一、谈话:
1、关于“禽流感”
2、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禽流感”
3、导入:
小鸟:现在,由于“禽流感”人们都不欢迎我们了,我们感到很寂寞。
老师:我们请这些健康的小鸟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二、撕小鸟。
1、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跟学。
(1)撕小鸟:
身体:将大正方形纸的四个角都撕去——将光边撕去——慢慢撕成一个圆形。翅膀:用小正方形撕。
(2)用记号笔添加嘴、脚。
2、幼儿练习撕小鸟的`好朋友(再撕一只小鸟,并添加嘴、脚)。
三、添画背景。
可以用撕下来的碎纸,也可以用记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