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要求。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一
(配料方面,可以随心所欲,红豆,坚果什么的都可以,有朋友推荐说加腰果好吃)。
2、花生蜜枣提前泡软,糯米洗净泡在水里,准备好这些备用,包粽子的方法下面单独讲。
1、粽叶比较小,通常会两只叠起来用,这样从尾部卷起一个圆锥。
2、放一点糯米,然后蜜枣和花生。
3、上面再放一层糯米,不要太多,九分满。
5、好了,把粽叶尾部对折后折到一边。
6、用粽绳将粽子拦腰捆好(妈妈没买到粽绳,用了家里的白棉线)。
*包粽子很简单,把那个圆锥卷好,粽尾盖过来折起就行了,关键是米不能放太满,不能包太瓷实,否则一煮熟膨胀,粽叶容易撑破,口感也会比较硬。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二
粽子是我的家乡的美食。每次回外婆家外婆都会包给我吃。
包棕子所需要的食材并不多,只是做起来有些麻烦。外婆会从小河边采摘来苇叶带回家清洗。洗净的苇叶是暗绿色的,把它晒干就可以做粽叶了。把粽叶晒干放好后,外婆就去集市买来糯米和蜜枣,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糯米,它可是做粽子必不可少的食材。把买来的糯米淘净,蜜枣洗干净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
外婆先拿两片粽叶放在一起,用手指理了理边,然后在粽叶下端窝了一个酷似漏斗形状的角,当然,它的底部是封口的,不然糯米就会漏出来。第一步做好后,外婆把适量的糯米倒进去,放一个蜜枣再顺势把粽叶折过来,呈一个三角体,把边角理一理,第二步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用线绑好,如果是包粽子能手,那包出来的是很精致的。
看着一个个粽子放进蒸笼,我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生怕蒸熟的粽子飞跑了。
蒸好的粽子散发着淡淡的粽叶味和浓浓的糯米香,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嘉兴不仅有的五芳斋粽子,还有属于外婆手艺的`乡村粽子,有肉粽子,也有蜜枣粽子等。粽子的各式各样,真是让人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三
又是一年端午节来到了,提前好几天就把糯米泡好了,买的粽子价格很高而且卫生咱也不敢保证,那咱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其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至晋朝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主料:糯米3000g辅料:蜜枣700g、粽叶适量。
步骤。
1.糯米用凉水泡好。
2.粽子叶用水发好。
3.蜜枣用水冲洗干净备用。
4.将粽叶取一角卷起。
5.加入糯米。
6.加入蜜枣。
7.再加上一把糯米封口,用马蹄莲绳系紧。
8.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水开锅用小火蒸大约4——6小时即可。
小贴士糯米最好提前三天就用水泡上,而且每天最少要换三遍水。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四
6.填入少许糯米,用筷子戳一戳,让米粒充分填充在粽叶中;。
7.继续填入糯米,直至基本与圆锥上端齐平(大概8分满左右),将糯米压实;。
8.将圆锥右侧的粽叶向左侧压,用大拇指按住粽叶;。
9.再将圆锥左侧的粽叶向右压,同样用大拇指按住;。
10.将上端的叶子部分折叠下来,压紧;。
11.将多余的粽叶顺着圆锥围起来,然后拦腰系上棉绳,一个圆锥粽就包好了;。
tips:
2.糯米不要泡太久,天气炎热。食用碱的量根据自己喜欢调整;。
3.糯米要压实一些,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有嚼劲,好吃。但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所以大家食用时要适量。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五
材料:黄米650克,蜜枣350克、干棕叶1包,绵绳适量。
1.将黄粘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2小时,中途换水2次;。
2.棕叶用温水浸泡透并洗净,洗净后放入锅中煮几分钟。
3.取棕叶2-3张铺平,从中间折成漏斗状放入1个蜜枣,防止漏米。
4.放入黄米、蜜枣,再铺一层黄米家常粽子的做法大全图解。
5.把棕叶折叠,上口包严,呈四角形,再用细麻绳扎紧。
6.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用旺火把水煮沸,改用慢火煮约2个小时至熟。
厨房小语:粽子放入锅内既不要太密,粽子上放箅子,用重物压住箅子,以免粽子煮时移动破损。
文档为doc格式。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六
a:
糯米……1000克。
老抽……30克。
盐……15克。
b:
排骨……600克。
老抽……30克。
盐……3克。
蚝油……15克。
糖……3克。
白胡椒……一点。
料酒……30克。
c:
盐……一小撮。
生抽……10克。
糖……一小撮。
端午香菇排骨粽做法:。
1、粽叶洗净放滚水里煮5分钟,取出过冰水,再沥干水分备用。
2、糯米洗净泡水3小时,沥干水分。香菇泡发备用。
3、将排骨用b中的调料腌1小时。香菇用c中的调料腌15分钟。泡好沥干水的糯米也用a中的调料拌匀。
4、将粽叶首尾交叠叠成漏斗,先放入一大勺糯米,再放入香菇和排骨各一个,再铺满糯米,然后把顶端的粽叶褶下覆盖后,褶角整理收好,拿棉绳绕着打结即可。
5、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入锅中,水没过粽子,中火煮2-3个小时(高压锅的话,上汽后压30分钟即可)。
t端午香菇排骨粽做法图解。
**做好的粽子全部先煮熟,然后暂时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冷冻保存,吃的时候拿出来煮透就可以了。
**这款粽子也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加入其他饮料,比如咸蛋黄、花生、五花肉之类的。
**如果粽子叶比较大,可以像我图中那样,包一个粽子只用一张叶子;如果叶子较窄小,可以用2张叶子重叠来包。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七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其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至晋朝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食材主料:糯米500g、红枣150g辅料:白糖适量。
步骤。
1.粽叶放入开水中烫软,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用剪刀将前面带径的部分剪掉。
2.糯米用清水泡3-4小时后捞出洗净控干水份,加适量白糖、橄榄油拌均匀。
3.处理好的叶子卷成漏斗状,加糯米至漏斗的一半,放入去核的红枣。
4.再放一把糯米覆盖红枣。
5.将粽叶往一个方向叠去,完全包裹糯米。
6.反折成三角形状,用棉线捆绑结实。
7.依次包好所有粽子。
8.将粽子放入电压锅中,加水至粽面。
9.煮至3-4小时即可。
小贴士煮粽子的水一定要没过粽子面,这样才不至于下面的粽子熟了,上面的粽子还杂生米。
棉绳一定要捆绑结实,不然一煮绳子会松开,米就会撒一锅。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八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烹饪方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烹饪方法】: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
【烹饪方法】: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烹饪方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6、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
【材料】:白糯米360克、红豆60克、绿豆60克、眉豆60克、花生60克、玉米80克、粽叶24片。
2、沥干水分,拌匀糯米、红豆、绿豆、花生、眉豆及玉米,加糖调味;
3、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2小时后,擦干。
4、取出2片粽叶,交叉叠起折成三角顶部,加入适量糯米混合物,将头尾折好。两边再包裹上另2片粽叶,折好后用细绳包扎,即成五豆粽。
5、上笼蒸20分钟即可食用。
制作【材料】:
主料:糯米1000克,猪腿肉600克。
调料:酱油50克,白砂糖27克,盐25克,白酒5克,味精1克。
粽子的特色:形态美观别致,箬香芬芳和润,肉质酥烂鲜嫩,肥糯可口不腻。
【烹饪方法】:
6、锅中放水烧沸,然后将包好的`粽子下锅,水面要高出粽子约3~5厘米,用竹架和石块放在粽上压实,用旺火煮2小时,再用小火煮1小时即熟。
1、所用的主、配料与调料可制10只鲜肉粽;
2、需用粽叶(竹箬)30张,约100克,扎绳10根;
4、猪肉要肥瘦分开,加调料反复拌擦使其入味;
5、包粽子要注意四周平衡,两端大小相似,扎绳不能扎死,不能打结,以八成紧为宜;
6、煮粽时水一定要浸没粽子,使受热均匀,旺火煮时要加几次沸水,撇去浮油。保持水量,防止煮出夹生粽。停火后,粽子即可起锅,不要久焖。
【烹饪方法】:先把糯主用猪油或花生油炒至闻有香味,就取出分别装进五个盒子里。然后用野生植物的叶液一盒染成一种颜色,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猪肉、黄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就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每种颜色的糯米包一种,再用麻绳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圆柱形,大小随意。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如果分多锅煮,五种颜色的粽子每锅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约两小时,粽子发出浓厚的芳香味时就可取出食用了。吃五色粽分热吃和冷吃两种。初出热锅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诱人口水欲流。拆开叶子咬上一口,只觉得软滑粘牙舌头甜畅,满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渐渐变硬,慢慢吃可给人一种醇香的味道,吃过后嘴里还久久留有吞不进肚,吐不出口的余味。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九
就浙江来说,嘉兴肉粽和湖州肉粽都是非常有名、好吃哒!
跟小伙伴们分享又白又嫩小粽子的做法,保证大家喜欢,不过不是拿来吃的哦~。
超轻粘土制作粽子的教程,简单又好玩,快来试试吧~。
看着这只超萌的'粘土粽子,感觉愈发想念端午的到来啦。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
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做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2.绿豆鸭蛋粽。
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3.陈皮牛肉粽。
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5.健康素粽。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做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6、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
鱼香荷叶粽。
材料:三宝米1杯、糯米1/2杯、鱼肉80克、萝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虾米5克、姜片3片。
调味料:酱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宝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电饭锅中蒸熟(非电子锅,外锅加水1/2);荷叶泡水备用。
2、鱼肉洗净,切片;萝卜干末洗净,沥干水分;香菇对切泡水至软;虾米洗净备用。
3、锅烧热,入油将虾米炒香后,加入香菇炒香后取出备用。
4、锅烧热,入油将姜片炒香后,加入鱼片及调味料以小火煮101分钟。
5、取小蒸笼铺上荷叶,放入煮熟的三宝糯米饭,再放入做法(3)与(4)之材料,续加入三宝糯米饭,将荷叶包好,置电饭锅蒸熟(外锅加1/2杯水)即可。
肉粽。
a、5斤香糯米,用(不能过凉或过热,水温以手感有些热但可以接受)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期间挠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b、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c、2斤半肥瘦猪肉(单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够香),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d、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e、把棉线剪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腿上(膝盖处)放一条毛巾以备弄湿衣物。
f、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绿豆,接着是放肉条,放同等绿豆于肉条上,再填123克米盖住绿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h、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红枣粽子。
1、糯米洗净后泡3个小时。
2、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
3、粽馅的调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咸的要先腌入味。
4、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
5、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6、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其实时间长短关键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咸香鸡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鸡肉800克、薯仔400克、虾米80克、蒜蓉1汤匙、生抽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若干、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做法:
1、将鸡肉、薯仔和大葱头剁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等调料拌匀。
2、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烧热锅,用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做法1中扮匀的馅料,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高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如果是普通煲须煮2小时左右。
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做法:
1.将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发起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个半小时以上,然后用胡椒粉、葱油、味精、盐来腌味。芋头切块炸过,备用。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4、将荷叶左右两侧对摺抓紧,再前后对摺抓紧包成四角形,用碱草包紧打结即可。
5、用水煮粽子四小时即可上桌。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源于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1]。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追念历史人物说。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迎接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祭祀龙图腾说。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源于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xx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端午十说。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一
红枣粽子是端午节众多粽子美食中的一种。那知道红枣粽子这款美食的做法吗?下面是爱汇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枣粽子的做法,供大家阅读!
红枣粽子的主料:糯米、红枣;
红枣粽子的配料:棕叶、豆沙、糖;
1、先将粽叶泡几个小时。
2、在泡粽叶的同时,也把糯米洗洗用水泡上。
3、等米和粽叶都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包了,将粽叶折成圆锥状。
4、圆锥的底部放课红枣,为了不漏米,也好看。
5、接着放豆沙,再放米,再放枣。
6、在最后圆锥的直径两头各放一课枣,然后把剩余的粽叶包过来。
7、包好了。
8、煮熟后,完成了。
1、糯米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2、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宜煮稀薄粥服食,不仅营养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养胃气。
3、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
4、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5、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
禁忌
1、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
2、因为糯米黏性强、性温,多吃易生痰,所以有发热、咳嗽、痰黄稠现象的人,或者有黄疸、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胸闷、腹胀等症状的人不宜多食。
3、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4、与红枣相克的食物有:蟹,易患寒热。虾,中毒。葱、蒜,消化不良。胡萝卜,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鱼,消化不良。
粽子一定要注意保持温度,吃不完的粽子一定要放在冰箱。
1.冷藏时最好不要超过3天。
2.冷冻不要超过两个星期,吃之前再加热就可以了。
3.粽子剥开后如有粘丝,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了,不新鲜。
4.用不完的粽叶可以晒干保存。
由于夏季的天气热,温度高、湿度大,适合各种微生物、致病菌、霉菌的生长繁殖,而粽子含水分,由糯米、肉(或豆沙)等原料组成,在常温下保存超过2小时后即容易变质。在常温下保存、没有冷藏设施出售的粽子不要购买或食用,需保存较长时间的最好放入冰箱急冻层。粽子只能是煮熟后保存。煮熟之后不要放入保鲜层,放到那里比较容易坏,放到冷冻层,放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变质.(冷藏柜的温度在摄氏五度至三度最好)。
新鲜粽子最怕闷热,若是裸露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发霉变质,所以买回家后一定要尽快加热食用,暂不食用的,也要及时敞开袋子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并在1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低温冷藏状态下可以保鲜3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冻室里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新鲜粽子千万不要放置在密封、闷热的汽车后备箱中运送回家,否则极容易发生霉变。
速冻粽子对贮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市民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放置在商超冷柜中的速冻粽子,而且要尽快回家并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确保在-18℃以下贮存。速冻粽一定要在充分加热后食用,最好用水煮加热法,将粽子在沸水中煮13—15分钟后食用。
真空粽子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比较稳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由于真空粽保存期限比较长,食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气胀包。如果食用前发现有漏气或者胀包现象,千万不要食用。粽子一般在在8-15°c下保存,抽真空包装的粽子可保存三个月,而无真空包装的粽子一般只能保存3-5日。低于8°c,糯米的结构会产生变化,质地变削和稔烂,口感变霉。所以,市民不要盲目一次买太多粽子。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二
五花肉500克。
香葱2棵。
干辣椒2颗。
八角3颗。
香叶3片。
冰糖。
生抽。
做法。
剥去粽叶,将粽子切块.
五花肉切块,用水浸泡,中途换几次水,以便去除血水.
锅内放适量的油,待油热,放入粽子煎制.
煎制表面金黄,盛出,沥干油份,备用.
香葱切葱花.
干辣椒切段.
另起一锅,锅内放入少许油,待油热,小火,放入冰糖.
小火熬成糖浆.
放入葱花和干辣椒段.
将五花肉块倒入锅中,翻炒至糖浆均匀上色.
加入开水至刚刚没过五花肉,大火将汤汁煮沸,盖上锅盖,转小火,焖40分钟.
打开锅盖,向锅中加入粽子.
大火收汁儿,撒葱花即可.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三
1、粽叶洗净,放开水煮5分钟后捞出,肉洗净切大块,用调料腌制一晚入味。
2、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个钟头,沥干,用盐,糖,老抽等调料拌好。
3、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包粽子,切记要用棉线或者草绳系紧。
4、将粽子放入高压锅,加8分满的水,大火煮开,小火滚2.5至3个小时即可。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四
白糖适量。
1.把芦叶去掉,切片。
2.锅里放点油,放下粽子中火煎。
3.翻一面,煎成两面金黄。
4.装盘,粘白糖或者蜂蜜即可。
1.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也不能多吃。
2.糖尿病人少吃。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油煎粽子的做法,还不赶紧亲手动起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五
粽子好吃,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制作的手法也是相当地有学问。粽子的做法主要包含了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三个步骤。如今人们已经不单单只包纯糯米粽子,还会根据各地的风俗和个人口味添加不同的粽子馅,粽子的口感也因此各不相同。虽然粽子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其实做法都是大同小异,下面简单为您介绍一种粽子的做法,爱动手的'你赶紧地一起来边学边做吧!
做法步骤:
1、绿豆要提早一天泡好;五花肉切小块,用盐、糖、五香粉、酱油、料酒提早一天腌好;糯米提早5,6个小时泡好后,滤掉水,用一点点生油和盐拌匀,放一旁;粽叶煮一下,然后抹干;香菇去蒂,切条。
2、然后按顺序,铺一片粽叶在桌子上,先放一层糯米在中间,然后放一层绿豆,接着把五花肉、虾米、咸蛋黄、香菇、花生放在绿豆上面。接着再铺一层绿豆、一层糯米。
3、如果粽叶够大,可以用一片粽叶把粽子包起来,先把两面折起来,成条状,然后再上下对折,把粽子包起来。手上稍微用点力,把粽子压紧,然后用绳子捆好。
4、烧一大锅水,水开的时候,放粽子下去,大火煮1-1.5小时,熟了之后就可以享用了。
假如香菇猪肉粽子不是你的菜,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添加各种不同的内馅哦,保证一样美味!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六
布丁是一种半凝固状的冷冻的.甜品,主要材料为鸡蛋和奶黄,类似果冻。在英国,布丁一词可以代指任何甜点。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欢迎参考!
鸡蛋4个
牛奶2包
白糖适量
2.将混合液倒入容器加封保鲜膜入凉水锅蒸,水大开后关火静止两分钟取出即可!
3.晾凉后冰箱冷藏,吃时拌些果酱很好吃哦,还能去除蛋腥味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七
菜谱简介此粽子外形整齐,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香鲜。
主料:糯米1200克,肥瘦猪肉1200克,
调料:盐10克,酱油80克,味精4克,白砂糖6克,白酒10克。
1.糯米放在淘箩内,淘净后在水中静放15分钟,沥干水,然后将米倒入木盆内,依次加糖,适量精盐,少许红酱油,搅匀。
2.将粽叶4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
3.将猪肉洗净,按横丝分别切成肥,瘦长方小块,放入盆内,加入白酒、味精以及剩余的红酱油、精盐,搅拌到泛出白沫时止。
4.取3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肥瘦肉块,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湿马兰拦腰捆系好,即为粽子。
5.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上时,即可食用。
粽子的最简单做法(热门18篇)篇十八
粽子的做法(6种)
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三角粽、塔粽、牛角粽、四角粽等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6种粽子的做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料:
苇叶500克,糯米1000克,小枣50克,薏仁50克,红豆50克,绿豆50克,,金橘75克,青梅50克。
做法:
1.苇叶用开水焯一下冷却待用,糯米洗净用冷水泡24小时后待用。
2.将水枣、薏仁、红豆、绿豆用水泡开;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苇叶中,用水煮2小时即可食用。
原料:
红枣或者栗子、白糯米
做法:
首先将红枣或者栗子切成粒,白糯米泡在冷水里三四个小时,然后按照一层米、一层馅的顺序,一共包裹上三层米、三层馅,最后将这些原料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煮熟了即可。
原料:
豆沙、白糯米
做法和鲜果粽子相同。
原料:
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
做法:
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个小时,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将五花猪肉先过油炸一下,然后捞出来用酱油和香料卤制。虾也是过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时,要将白糯米泡在水里大约3~4个小时,泡软备用。
将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后的原料放在一起,具体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糅合在一起后,加酱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后包在粽叶里头。
提示:水一定要淹过所有的粽子,然后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原料:
紫米、银杏、瑶柱、鲍鱼、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
做法:
1、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热水里,时间需要6个小时左右。泡好以后,将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软。瑶柱和银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鲍鱼最好用干鲍鱼,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里泡。
2、将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台湾竹叶包裹成4个角,放入水里煮一个半小时。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做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6、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