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时期,能够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小班总结的范文,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一
活动目标:
1、在玩“照镜子”游戏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五官特征。
2、体验照镜子的快乐,并能准确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操作贴五官,巩固五官脸部位置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究五官的特征,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平面镜、自制镜子的形状人手一份,手绘五官许多个,双面胶。
活动过程: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耳朵)
3、“上一片,下一片,中间一道白围墙。”(嘴巴)
4、“可以呼吸,可以闻气味,它的本领可真大。”(鼻子)
5、“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对着它,喜怒全知道。”(镜子)
教师用镜子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教师一边说“照镜子,照镜子,照到你的小鼻子……”,一边用请幼儿用镜子照到幼儿相应的五官部位。
1、用“照镜子,照镜子,照到我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2、请幼儿来说一说:你用镜子照到了自己脸上的什么地方?五官的数量?它们的本领是什么?如何爱护五官?(请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五官的本领可真大,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五官。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做了一面镜子,我们来玩贴五官的游戏吧。
2、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纠正一下五官贴得不真确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二
《幼儿园环境布置与教玩具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理论、幼儿园各种教育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及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各类墙饰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理解环境创设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深刻认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三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能够仔细听辨声音并尝试模仿。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各种乐器(碰铃、沙球、木鱼、小鼓等)。
2.课件(附带各种各样的声音及保护耳朵的图片)。
3.教师资源光盘。
1.通过辨别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出示小白兔图片)师: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与它一起庆祝生日,听,他们来了。
放课件:狗、羊、鸟的叫声。让幼儿听一听并猜出动物的名字,师随之操作课件一一展示图片。
2.出示乐器,感受声音的奇妙,并能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1)小动物们为小白兔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各种乐器)听小动物们说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奇妙的声音,那它们到底怎样发出的声音呢?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玩玩吧!教师一一讲解乐器的玩法并敲打乐器,请小朋友学一学乐器发出的声音。
(2)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奇妙。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到哪些声音?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
3.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耳朵。
(2)引导幼儿辨别乐音和噪音。
(放课件)提醒幼儿当听到噪音捂耳朵,好听的声音拍手。
4.活动结束:感受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在好听的歌声中一起舞蹈。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到自选市场挑选菠菜,在活动室布置自选市场的货架,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
2、教师用:电炒锅、铲子、盘子、筷子、鸡蛋、葱、姜、油、盐、糖、味精。
3、幼儿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盘及牙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
2、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红色或粉白色的)。
3、讨论菠菜的吃法。(油炒、凉拌、做汤、包饺子)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
4、拣菠菜。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
5、切菠菜。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6、鸡蛋炒菠菜。
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幼儿数一数打了几个鸡蛋,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
7、品尝与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五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1、课件-观察冰块
2、教具: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
3、冰块(内含一颗糖果)若干。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
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
(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观察冰块,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六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七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二、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八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
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九
1.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2.通过自制响罐,感受声音产生的有趣,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1.易拉罐若干,胶带纸。
2.大米,小米,豆子等晃动易发出声响的物品。
1.出示响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装有豆子和小米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
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
2.观察教师提供的制作材料,了解其特点及功用,尝试制作响罐。
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响罐。
指导给罐子装入多少物品,响罐该如何密封。
3.猜响游戏
(1)集体猜测,听一听响罐里装的是什么?进行分类。
根据响罐声音的细微差别,对装入物品多少进行排序。
(2)自由结伴,根据晃动的声音互猜罐子中装的是什么?
4.用响罐为曲子伴奏。
教师先用响罐示范一遍伴奏,让幼儿欣赏。
幼儿与教师一起用响罐为曲子伴奏。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
1、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内外特征。
2、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布袋一个,内装有橘子,每组一盆橘子,毛巾每组一块。
(一)神秘礼物导入。
1、教师出示布袋,以神秘的口吻,请幼儿猜猜布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摸摸、说说是什么礼物?结论:是橘子宝宝。
(二)、感知橘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1、橘子宝宝长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观察)。
2、这么多的橘子宝宝都一样吗?
结论:橘子宝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扁、有黄黄的,有绿绿的等。
3、圆圆的橘子宝宝像什么呢?
4、请小朋友摸一摸、捏一捏橘子宝宝,感觉怎么样?
(三)、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1、老师把橘子宝宝剥开来,看看橘子宝宝里面的秘密。
老师把橘子皮剥掉,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你吃过橘子吗?是什么味道呢?
小结:橘子宝宝酸酸的、甜甜的、冷冷的、
3、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吃橘子。
4、你吃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本次活动我围绕主题《秋天的水果》,选取橘子这个农村自然物开展了这次小班科学活动。活动中能够使幼儿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橘子有进一步认识,对橘子的内外特征有了较深的感知和了解。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做一做、尝一尝等活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胆表达的欲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一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1、这是什么?
2、这两片树叶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要求:1、想一想怎么分?
2、分好的树叶放在篓子里。
1、教师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请大家
猜测可能的分类标准,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方法进行记录。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初步尝试用简单线条或圆圈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
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活动重难点:
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
糕点玩具若干。
关键问题的设计:
一、复习1和2。
这是数字几,你认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里有哪些东西是1个的?哪些东西是两个的呢?
二、认识数字3.
今天我们要开认识一个新的数字,看看,它是几?
我们一起来用手写一写数字3吧!
数字3看起来像什么?
三、认识数字三的实际意义。
1、看看我都带来了哪些哪些东西?他们有几个?(教师出示糕点玩具)。
2、一共有三个东西,我需要2个,怎么拿?
3、一共有三个东西,需要三个,怎么拿?
4下面哪些东西是有三个的?
四、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个别幼儿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幼儿分组按数取物。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打开各种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开启方式。
2、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葡萄干、牛肉干、瑞士糖、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种食物的容器。
3、托盘、湿巾纸若干。
4、.小熊手偶 活动过程:
(一)、感受游戏情景,学说礼貌用语。
1、出示小熊手偶:谁来啦?
2、这里是小熊的.家,今天小熊请我们来做客,宝宝高兴吗?
3、帮助孩子学说礼貌用语:“你好”、“谢谢”等。
(二)、尝试打开各种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开启方式。
1、幼儿向小熊问好。小熊请小朋友坐。(老师套手偶)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周围,老师展示托盘里的食品。
3、幼儿看着包装盒自由猜,说说是什么。
(引导托儿预测有没有办法吃到这些东西。)
5、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关注以下内容:注意幼儿的习惯养成,如吃东西以前要擦手、剥下的果壳和包装纸等要放在指定地方。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打开各种不同的容器和包装袋。边操作边说“打开来,尝一尝”。)
6、鼓励孩子与同伴共同分享食物。
(三)、共同回忆,说说自己开启容器的方法。
1、帮助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即自己是如何打开盒子、瓶子的。(如:“转一转盖子就打开了”,“是把盖子掰开来的呀”等等)
2、谁愿意学学这样打开盖子?(巩固练习开盖子的方法)
3、小结:原来瓶子、盒子、袋子有不一样的开法。
(四)、整理场地,感受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
小熊表扬你们真棒!会打开各种瓶子、盒子、袋子,吃到里面好吃的东西,你们愿意帮助小熊把桌子整理干净吗?(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您可以访问百分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托班教案:打开来、尝一尝》相关的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四
1、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猴子、老虎、鸭子、蝙蝠、蜜蜂等小动物的图片。
动物过冬课件
师:冬天到了,天变冷了,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师:小动物真有趣,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小动物的秘密还多着呢。
过冬的趣话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科学范文(15篇)篇十五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的猫粮。
2、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
3、有猫叫声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
1、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2、它最喜欢做什么?
3、它怎样去厕所?
4、它怎样清洁身体?
5、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6、它生病时怎么办?
二、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书或影。
1、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
2、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三、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四、学《小花猫洗澡》儿歌。
小花猫洗澡小花猫,爱干净,洗洗脸,洗洗脚,
不用水,真方便,洗干净,去睡觉。
五、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活动评价。
能说出猫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能模仿猫的叫声和形态。
能说儿歌《小花猫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