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阅卷老师眼中值得称赞的一篇文章,它能够充分展示作者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大家在阅读和分析的时候能够受到启发和借鉴。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一
三月十二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在这一天我和妈妈也植了一棵树,它是一棵小沙糖橘树。
记得在那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街上买了树苗,我和妈妈千挑万选选中了其中的一棵沙糖橘树苗。
选中树苗之后,我和妈妈回到家,然后找来了种树的工具:有桶子、铲子等等,我先用铲子挖坑,可是我挖来挖去还是一个小坑,但是却把我给累坏了。妈妈看到之后就对我说:让我来吧。我的妈妈拿铲子铲进了土里,再用脚踩到铲子,然后这样把土从坑里铲出来连续好几次。终于,妈妈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我们就把沙糖橘树树苗放了进去,妈妈扶着小树苗,由我来填土。填完土之后,可是小树苗还是不直。妈妈就自信满满地说:看我的.!妈妈使出全身力气踩实土壤。终于,我们大功告成。妈妈说:几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品尝到我们的劳动成果了。我高兴地说:是呀!
通过这次的植树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植树这件事可真不容易,当我们看到小砂糖橘树在泥土中像一个卫士的时候,我感到自豪和高兴。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二
小学时候学校就在我家对面,吃一碗饭的时间就能到了,于是每年到植树节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家近的人带着铁锹和水桶去参加植树活动,家近的缘故我每年3.12这天都要带着这两样东西去完成学校给的任务。
树年年种,但是都没有长大,小时候的大家都很淘气,把树苗折断后可以做出一根根很漂亮的棍子,伙伴们在一起拿着棍子,走在路上排着队,很有大侠的威风感觉,现在的话说拉风或者cool。
到我三年级的时候,终于可以种一个属于自己的树了。我第一个到达学校找了个好位置挖坑,哈哈等我的同学到的时候我的坑已经达到了种树的标准了,成就感、自豪感。那些看我挖好坑的学弟学妹们都围着我要跟我一起种树,于是我们就一起找到了老师,要了一棵很笔直的意杨树苗—并且是树苗里面比较高的一棵。
接下来就是他们扶着树,我来栽树、大家一起抬水灌溉树苗。
由于我的树苗比较直,很多的同学都对我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要“绊”我的树,去做一根很酷的棍子,当然我也不能让他们得逞。我就想出了个办法在这棵树的周围栽了很多带刺的一种小树,这样我的这棵树活了下来。
随着我升到四年级的时候到了别的学校,我的这个第一个母校也被取消了,同样学校的校舍也被拆除也带走了很多小学的记忆:我的一年级老师很会教书,我的二年级老师一个人什么课都可以教,三年级我选的一个堂姐做三好生结果我选上。
树是保留下来了,过年回家的时候路过那看到了我种的那棵树还在不过现在已经很粗了。当然这个树也不属于我和村了,据说当年这里的所有学生种的树被一棵20卖掉了。
今天植树节想着点什么,说什么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咱没那能耐也没什么危害自然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也许20xx真的会出现,套用个大师的话:我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的资源看来实在浪费,但是当我们观察大自然的运作,会知道任何一种资源不是无穷尽的,我们始终在等待,旁观看着每一种资源消耗殆尽,期待下一次会更好。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三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鸟叽叽喳喳地在天上唱着歌。
小猴和小熊约好一起到公园里去种树。它们选了一块地方,就开始了。小熊先用铁铲用力地挖了一个大坑,小猴把树苗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然后把树苗给扶直了。小熊培了土,再给小树苗浇了水。
小树种好了,它笔直地挺立在公园里,好像在对小熊和小猴说着谢谢呢!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四
每当在植树节看到电视上播放植树的镜头,心里就怀念植树的情景,如同少了一次为大自然播洒希望的时机。在充满希望的春天,种下致富的希冀,收获一树灿烂的秋天。
【正文】:
最早感受到植树节的现时意义是在初中时代,每年春季,学校都要组织去黄河边的邙山植树,由于是春意昂然,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群情激昂,兴奋不已,如春天飞回大自然的侯鸟,享受一片绿色的春意,也做一次心灵的飞翔,与绿色的土地亲密接触,还可以一览祖国的美好名胜,放飞心情,愉悦自我,陶冶情操,绿化了山区,在茫茫的黄山坡留下自己亲自种植的小树,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种子,伴随着青春释放绿色的生机,为大地增光添色,亭亭玉立在风霜雪雨中,在岁月延绵中诠释生命的意义,植树节孕育了无限绿色生命的活力。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种下致富的希冀,收获一树灿烂的秋天。
在年复一年的植树活动中,也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年年植树,成活率有多少?听说一个地区几年前曾搞一次万人植树活动,但几个月过后,成活的只有数棵,结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树,后期放弃,后期的管理工作没有到位,结果等同没有植树,汗水付诸东流。因此,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奉劝植树节的活动能够管理坚持到最后,或许植树节才真正实现了它的意义,也才使大地生机勃勃,绿意昂然,让延续的树的生命叙说植树的艰辛和人类热爱大自然的豪迈情怀。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五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下令将士们广种杨树,以示胜利。作为“同庆”活动,被抓到的俘虏也要种树。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
董奉治病造杏林。
董奉是三国时的名医,他规定,凡经他手治愈的病人,都必须种植杏树。轻病者愈后栽杏一棵;重病者愈后栽杏五棵。他的一生中,就这样栽杏树几万棵。至今,人们仍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来赞美德高望重的医生。
文成公主思乡植树。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隋炀帝为柳赐姓。
隋炀帝下扬州时曾诏谕民间在运河两岸栽柳,还赐柳树姓“杨”。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柳树为“杨柳”。
关于植树的要领。
植树要挖大坑、栽正中、根舒展、莫中空、提提苗、踩踏平、浇足水、沉实成。
具体做法如下:
1.挖树坑。
挖60厘米-80厘米见方,40厘米-60厘米深的树坑,将熟土(表层土)与生土(心层土)分别堆放。
2.树苗下坑。
适当调整好纵横间距,做到横平竖直。
3.树苗填土。
先将表土填入穴中央约10厘米-15厘米后,让苗木根系舒展,再继续填土至根系完全盖住时,用手轻轻提苗,把苗扶正,用脚踏实,然后每填20厘米土,踩实一次,填土要略高于原土痕。然后,在靠原土痕外缘用土围起一圈土埂(高约20厘米-30厘米,预防浇水时外流)。回填时先填熟土,后填生土,石块不能回填。
4.树苗浇水。
浇满树盘(土埂)内的水之后,待水略干,再覆10厘米-20厘米厚的土堆或杂草减少蒸发。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开始纷纷保护树林和树木。一大半的人认为只有在植树节才要保护树林和树木,我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我们不能只在植树节保护树林和树木,应该无时不刻的保护着树林和树木。
大家都知道中原两湾城吧!以前,那里破烂不堪,那些平房的瓦是东一个洞,西一个洞,门是一块木板做的,街道里堆满了垃圾,脏及了。现在中原两湾城建起了公寓、大厦,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杨柳随着微风轻轻摆动,这就是人们意识到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七
植树节是全世界都有的一个重要节日,旨在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民众开展绿色行动的节日。世界各地的植树节时间不同,我国的植树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12日。
植树节的由来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不少,提倡植树节就是其中一项。
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在他的提倡下,中国的植树节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植树节日期定为每年的清明节。后来,在1925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纪念孙中山先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于1979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1、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污染。
3、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植树的好处。
1、保持水土。
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香蕉、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4、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5、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6、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
7、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
8、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9、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八
据说中国是世界人造天然林最多的国家,在我看来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我们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呢。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植树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我们去做。
这个问号在第二年的时候有了答案,春天又到了,还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地点,还是我们这些人,去重复我们去年做过的事情。稍有不同的是,我们在挖坑之前,得先把一些干枯的树苗铲掉,而这些干死的树苗,正是去年我们栽下的那些。
最近在看《水浒》,那里面最多的就是强盗,他们在干活之前,总要吆喝那么几句,以表明身份,其中一句带有威胁性的语言就是:管杀不管埋。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我们的植树节也有一句。
口号。
:管栽不管活!
植树节很好很美丽,但是如果只是被当作一种形式,一种政绩,甚至是一种表演,那么就失去了意义。可是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还真的不少。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九
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2.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3.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树林就能使噪音减小四、五倍。
4.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00-400个。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国家还专门规定了在三月十二日这天为植树节。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5.树可以减低温度,和提高湿度。30度气温可以降到二十几度左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
植树节到了,公园里,花园里,到处都有人在植树。
一向觉得自信和白米饭一样重要的乐乐和学院自信傲慢的雪雪,他们两人也迫不及待想要一起去植树了。他们掏出自己所存的零花钱买了一棵桂花树苗,拿起铲子,拎起洒水壶,抬起树苗急匆匆的往公园走去。
到了公园,公园里已经有许多人在植树了。他们随意找了一块空地,把那棵桂花树轻轻放下,生怕重一点放下会折断树杆似的。
乐乐挖呀挖,挖呀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挖出了一个大坑。他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连忙拿起一瓶水,“咕噜,咕噜”喝了起来。休息了一会儿后,他把树苗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不小心把树苗放歪了,他用铲子吃力的把土盖上,然后,用脚在土上轻轻地踩了几脚,把土踩结实了,雪雪拿起洒水壶,往上面浇水。
蝴蝶飞过来,看见他们在种桂花树,扇了两下翅膀,好像在说:“以后我又有桂花香可以闻了。”
忽然吹了一阵风,树苗突然慢慢地倒了下来,乐乐吓得扔下铲子,一边逃跑,一边说:“雪雪,树苗要倒了,赶紧跑吧。”雪雪赶紧把树苗扶住,这才树苗没往下倒。雪雪说:“你也真是的,树苗种歪了,你都不知道。快来帮我把树苗扶直。”乐乐赶快跑过来,把树苗扶直。雪雪说:“粗心的毛病还是改不了啊!”乐乐脸红了。
种完了树苗后,他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他们都希望树苗能快快长大,变成结实、挺拔、粗壮的大树。
文档为doc格式。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一
(一)。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五十二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二)。
民国四年(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由此京城便加大了树木种植及管理。此前,京城栽植行道树已由巡警负责,此后进一步明确了植树及林木看护为警察厅的职责之一。每年春季,由各城区巡警在辖区马路两侧栽植行道树,同时“沿街而巡,以维树木,遇损伤者,轻则训之,重则罚之,不一而论。”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刘梦庚(字炳秋,湖北人)任京兆尹(相当于市长)后,响应孙中山先生和冯玉祥将军“为国植树,造福于后人”的号召,于植树节(清明节)之际率众在京西石景山附近的蟠龙山上大面积植树。
为纪念此次植树活动,他还亲手立了一块植树碑。正面镌刻“辑威将军京兆尹刘梦庚手植”十二个大字,背面题有“中华民国十三年植树节”落款。这是北京地区最早为“植树节”而立的纪念碑。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北平市政府在全市行道树勘察报告中提到“全市各行道树,除景山前街有梓树、楸树,天安门前有绒花树(合欢树),西黄城根有柳树外,其余多属槐树(国槐、刺槐)”。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由北平市工务局管理行道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北平市农事试验场林务股主管行道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制定了北平市行道树计划,由此促进了京城城市道路的绿化。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二
多植一棵树,就多添一抹绿色,多植一棵树,就多一分清新空气。参加绿色志愿者,保护美丽家园,从我做起,做地球环保小卫士,培育树苗成大树,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发生在森林里的植树节的故事。
一天,小猪嘟嘟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球。忽然,皮球飞到了树上,下不来了。嘟嘟很着急!这时候,小象豆豆跑过来,说:“嘟嘟,我用鼻子把树连根拔起,你就可以拿到球了。”说着,豆豆就要用鼻子拔树。嘟嘟连忙摆手道:“不行,不行,要爱护树木!”。这时候,小羊聪聪拿着一把锋利的举锯子跑过来,说:“嘟嘟,让我帮你把树锯倒,这样你就能拿到皮球了。”。说着,聪聪拿着锯子就要锯树。嘟嘟连忙拦住,说:“不行,不行!要爱护树木!”。
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鳄鱼大叔走过来:“我有个好主意,豆豆,你去池塘边吸水,用水把皮球喷下来,不就行了吗?”“好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啊?”嘟嘟说道。豆豆连忙跑到池塘边,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水,喷到了树上。皮球终于掉下来了,大家又可以高兴地在一起玩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起爱护树林的责任。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三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四
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不仅是勤奋工作的典范,还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从“亮躬耕陇亩”(《三国志》)的记载看,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可能是他工作之余亲自栽种。
我和植树节的小故事(汇总15篇)篇十五
隋炀帝下扬州时曾诏谕民间在运河两岸栽柳,还赐柳树姓“杨”。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柳树为“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