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送礼互赠的时刻,人们会互相送上礼物以表达祝福和感激之情。春节是一个传统的拜年庆典,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在写春节的总结时,可以先回顾这个春节期间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其中的感想和体会。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春节总结素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于春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一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贴对联、挂灯笼、放烟花、打爆竹,大街小巷中都显得喜气洋洋的。
记得在去年除夕的晚上,我家的桌子上摆满了菜,有躺着汁水的红烧肉、有香气扑鼻的鸡汤、还有红宝石似的红烧鱼,看得我直流口水。我和哥哥、姐姐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饭桌上,我听着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举杯庆祝。
天还没完全黑,人们就开始放起了烟花,天空中喷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于是我和姐姐也点燃了烟花,“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哇,好漂亮!”我和姐姐不约而同地喊道。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二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21、《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2、《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2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拚乐康哉。
24、《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25、《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26、《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27、《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28、《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29、《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30、《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1、《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3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33、《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
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3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5、《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6、《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7、《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8、《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9、《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0、《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41、《采桑子·重阳》。
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2、《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4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拚乐康哉。
44、《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45、《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4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7、《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未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8、《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9、《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0、《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粲新。
5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4、《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业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5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6、《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57、《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8、《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5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6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6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6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3、《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4、《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5、《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6、《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67、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8、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9、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70、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71、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7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74、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75、节令门·端阳。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6、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77、澡兰香·淮安重午。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78、端午。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79、端午日。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0、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三
重阳节。
等。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每当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非常忙碌。有的人家开始大扫除,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有的人家开始准备年货。购买各式各样的东西,迎接春节的到来。
每当春节还没到来时,我就开始盼着奶奶蒸的肉圆子。它的味道很特别,咬一口让你永远也忘不掉这种味道。它的做法很简单,先把面粉到进盆里,放一点开水在里面,然后开始搅拌,最后扭出一个洞,把馅给放进去,蒸一下就做好了!肉圆子还有寓意吧,人们经常说的团团圆圆。
春节来临了,大家开始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还没开始前,奶奶拿了一根香向菩萨烧香磕头。我也跟着做起来。年夜饭开始了,爸爸第一个站起来向爷爷奶奶敬酒,爸爸说:“身体健康。”我向爷爷奶奶弯腰要红包,然后大家欢声笑语,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年夜饭结束后,我问爸爸:“为什么这盘鱼不吃呢?”爸爸说:“年年有余。”
初一到了,我个爷爷、奶奶去庙里拜祖宗。一见到老祖宗我就开始磕头,磕完头后,爷爷、奶奶把食物供给菩萨,然后又进去拜菩萨。我和爸爸一起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两串鞭炮好像在比谁发出的声音大呢!
春节过去了,我期待明年的春节更精彩,我会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br/>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四
据说,为了纪念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人们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门口插艾草、吃粽子、包香包。
记得在我上学之前,家在农村。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从田埂上,水沟里撤回来的艾草,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淡淡的粽子的丝香中。上学之后,跟随父母来到安口镇,门口的艾草得花钱去买。市场上有香甜可口的红枣粽子,松软糯香的豆沙粽子......包装精美,应有尽有。街道两旁还挂着各种各样清香扑鼻的香包。
我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所以,妈妈一大早就买回了碧绿的芦叶,雪白的糯米,玛瑙般的红枣。我们全家在妈妈的`指导下兴高采烈的开始包粽子,我也不示弱,拿起芦叶卷成一个小小的漏斗作文,然后装进红枣和糯米,并用一根细细地绳子扎起来。不一会儿,包出了一个完美的红枣糯米粽子。粽子煮熟了,吃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五
今天是春节,大人们可忙了,都去买年货,还给小孩们买了好多新衣服和鞭炮。妈妈也给我买了鞭炮和新衣服。
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说起春节放鞭炮,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到春节那一天,它就会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年怕声音,就发明了爆竹,也就是现在的鞭炮来驱赶年。放鞭炮这个习俗由此而来。今年春节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可以在家门口放鞭炮,我特别高兴。
放完鞭炮,我和家人们在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团圆饭,爸爸妈妈便开始给我和哥哥发压岁钱。妈妈发完红包,还给我们讲了关于“压岁钱”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祟的'怪兽,每年除夕夜,祟都会在深夜趁孩子们睡着了的时候让他们得重病,所以年年人们都愁眉苦脸。直到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村民们,祟害怕红色,所以大人们就在孩子们的枕头下面放着用红纸包裹的铜钱。从此,孩子们就没再得过病,祟又和岁谐音,所以人们就把装在红色包里的钱叫做压岁钱。
真是太神奇了!听完故事,我穿着新衣服到外面放鞭炮。回到家中,看见大人们在守夜,我睡不着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守夜了。
过年太有意思了,不仅有红包,还能听妈妈给我们讲故事,亲身体验故事,真是两全其美啊!我太喜欢过年了!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六
伴着大街小巷的烟花爆竹的“时里啪啦”声,每户人家窗口传来的阵阵食物的香气,一年一度的着节,迈着步子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只要过了腊八节,喝一碗八粥,年,也就是春节,就开始走向入间了。过年,也不是白过的',它也有一些习俗,比如吃年夜饭、祭祖、拜处神等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春节,还是去做客旅游的好时机,因为春节的时候,正值草长莺飞的早春,不太冷也不太热,而且加上能放七天假,做客旅游,那是再好不过了。
春节之后不久,就是进入学校学的时候了,有那么一小会,我会想象每天都是春节。不行不行,那成什么样了!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七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要吃月饼、要赏月,端午节要包粽子、划龙舟,元宵节要吃汤圆、要猜灯谜,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
春节到,每家每户都要团聚,要吃香喷喷的年夜饭。年夜饭吃饱后,我们就穿上新衣服,和妈妈一起放烟花。我们点燃烟花后,就连忙跑了,烟花就“嗖”地飞上天空,“啪啪啪、啪啪啪”地响起来,从中间散开,像一朵朵艳丽的菊花,落下时,又像一颗颗亮闪闪的流星从天而降。春节时,每家每户都会放烟花,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争奇斗艳地升上天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开在天空。那时是晚上,天是黑的,烟花是艳丽的,艳丽的烟花在黑夜中欣然怒放,“噼噼啪啪”响个不停,这种景象非常热闹,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张灯结彩,传来阵阵欢笑声!
每次美好的春节,都让我念念不忘。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八
-―――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大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而创建的,当年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忍见国家论亡而投泪罗江自尽。而泪罗江里面,有很多鱼,人民为了不让鱼虾咬屈原先生,有人击鼓把鱼吓跑,有人用竹叶包糯米投入江中喂鱼初中作文,这样鱼儿就不会咬屈原先生了。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节渐渐流传了“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在我的家乡,
每年都有龙舟赛,那场面可热闹了,真是人山人海呀。
我家里,每年这个时候,有很多美味的'食物,有绿豆糕,咸鸭蛋,还有很多馅的粽子,有红豆粽子.蜜枣粽子…....还有很多重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奶奶又有给我们全家准备这些好吃的事物。
安庆市华三小二(1)班金喜春。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九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不管家离故乡有多远都要回去团聚。
每年一到大年三十,我们都会早早的起床去爷爷奶奶家吃丰盛的年饭。见到爷爷奶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给他们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想着我又长大一岁,变得更懂事了,爷爷奶奶也笑得更开心了!吃饭前,爷爷跟奶奶会把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我们,奶奶说这是寓意我们这一年都大吉大利,赶走疾病,健健康康。我们接过红包,笑得合不拢嘴!
开始吃年饭了,大姑姑做了许多的美味菜肴:红烧鸡,红烧牛肉,还有我最爱吃的臭鳜鱼……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桌前,笑着聊着吃着,沉浸在节日的喜乐中。最后大姑姑端上了金黄色的.“大元宝”——圆子,爸爸告诉我:“大元宝”意味着全家团团圆圆,生活幸福美满,是团圆的必备佳肴。
我们吃的圆子有三种不同口味,分别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还有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的山芋圆子。山芋圆子又糯又甜,非常好吃。饭后我缠着外婆让她教我做。外婆先是把山芋蒸熟,剥了皮,接着和上糯米面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后再把它搓成圆形,最后下锅油炸,香甜的山芋圆子就完成啦!
到了晚上,我跟爸爸妈妈一起看着春节晚会,大家一起“守岁”,在浓浓的年味里,等待新年的到来。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
屈原是故事后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在十几岁是就当上了左丞相,十分受皇帝的重用。直到有一年,几位奸臣看着屈原这么受皇帝的重用和宠爱,心里非常妒忌。一起想了一个计策。过了几天,他们开始行动了。他们这些人,天天围绕在皇帝的边上,每时每刻都在顺皇帝的心。那皇帝也真是的,是一位受不起诱惑的皇帝啊,几句甜言蜜语,就把他“迷”的天昏地转。
皇帝有在奸臣的劝说下,把屈原流放,在流放的土中,屈原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说自己的国家被敌军抢走,百姓生不如死,于是屈原跳进汨罗江。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于是赶紧划着船在江里捞屈原的尸体,有些人包棕子投进江中,不让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现在你们因该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吧,也因该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原因了吧!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过年了!我在家里手舞足蹈,就像个活泼的小精灵。
我来到桌子前写对联,我全神贯注地写着对联,仿佛自己就是个大书法家,起笔,落笔,起笔,落笔。……好了,对联写完了。妈妈拿着对联,爸爸把对联贴在门上。
贴完对联,妈妈说:“我们去做灯笼吧!”我听说要自己做灯笼,高兴地大声说:“好!”我们来到客厅,比赛谁做的灯笼好,最后我赢了,我感觉自己就像跃在了云彩上一样高兴。爸爸对我和妈妈说:“我去准备包饺子的材料,你和妈妈在阳台挂灯笼。”
等我和妈妈挂好了灯笼,爸爸也准备好了做饺子的材料,我和妈妈一起进了厨房包饺子,我看爸爸包饺子包的.很好,也学着包起了饺子,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大厨师在包饺子。饺子好不容易包好了,我和妈妈把饺子放进了锅里,我们等了十分钟。哇!香喷喷的饺子煮好了,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饺子,这时我咬到了一个类似石头的东西。哦!我咬到硬币了!我开心地叫了起来。
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爸妈还有我开始拜年。我给爸妈分别送上祝福语,爸妈就各给我一个大红包,我把红包放进了枕头底下就进入了梦乡。
春节大笑着从忙碌中走来,又匆匆而悄悄地从我的梦中离去。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二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记事春节。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但你知道吗?过年还有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我讲给你听吧!
记得有一个传说,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鼠,每到春节的晚上“年”都会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他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以后,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午饭的时候,就兴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里买许多礼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礼花撕开包装袋,取出礼花,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一声、“啪”,一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上,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放完礼花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和家人观看晚会。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时的夜空是最绚丽的。我和我弟弟看着别人玩加特林烟花,早就眼馋了,今天可算能玩儿一下了。先从100发入手,我和弟弟拿着烟花一起朝天打去,真好看。握了几分钟后,我和我弟的手都麻了,休息了半个小时。我直接拿起888发的烟花对着天空放,放了几分钟我的手又麻了。可是只打完了100多发,我就对自己说“加油吧!”后面又举20多分钟。终于打完了余下的“子弹”,我真开心!不过我的手却很不好受。
放完烟花,我和我弟弟立马跑回屋子吃年夜饭,有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香喷喷金黄黄的'春卷、大大的龙虾…我夹起一块糖醋排骨,三下五除二就吃干净了。我们举杯欢庆新年。
过年最最开心的事就是收红包,一会儿收一个,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十几个红包,加起来可有1750元钱呢!
我爱玩烟花,我爱压岁钱,但我更爱春节。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四
春节来了,走在路上你总能看着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可能是置年货,也可能是买新衣,但是一样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快乐的春节让人们变得更加快乐。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快乐的春节,在鞭炮声中渐渐结束了,但是留给人们的春节的快乐回忆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身边。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五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啪啪啪、啪啪啪";地响起来,从中间散开,像一朵朵艳丽的菊花,落下时,又像一颗颗亮闪闪的流星从天而降。春节时,每家每户都会放烟花,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争奇斗艳地升上天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开在天空。那时是晚上,天是黑的,烟花是艳丽的.,艳丽的烟花在黑夜中欣然怒放,"噼噼啪啪";响个不停,这种景象非常热闹,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张灯结彩,传来阵阵欢笑声!
每次美好的春节,都让我念念不忘。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在人们的期盼中悄然而至,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过年的气息,人们脸上喜气洋洋。
一大早,我们一家就开始忙活,爸爸一起床就来到家门口,拿出一副闪闪发亮的春联,二话不说就贴了上去,妈妈也忙着贴窗花,我就在旁边为妈妈递东西。过了一会儿,家里就变得焕然一新,有种辞旧迎新的气象。
接着妈妈就带我来到了大超市购买年货,超市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走在大街上,有来来往往的汽车,有小商贩的叫卖声,有小孩子们玩耍的欢笑声,到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到了傍晚,妈妈忙得不可开交,过了好一会儿,原来空荡荡的桌子,忽然间出现了一道道香气扑鼻、可口美味的佳肴,有红烧牛肉,有凉拌菠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说有笑,十分幸福。
晚上,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从地上“嗖”的一声飞上了天空,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把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新的一年在团圆和热闹中到来,过年真开心啊!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七
伴着大街小巷的烟花爆竹的'“時里啪啦”声,每户人家窗口传来的阵阵食物的香气,一年一度的着节,迈着步子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只要过了腊八节,喝一碗八粥,年,也就是春节,就开始走向入间了。过年,也不是白过的,它也有一些习俗,比如吃年夜饭、祭祖、拜处神等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春节,还是去做客旅游的好时机,因为春节的时候,正值草长莺飞的早春,不太冷也不太热,而且加上能放七天假,做客旅游,那是再好不过了。
春节之后不久,就是进入学校学的时候了,有那么一小会,我会想象每天都是春节。不行不行,那成什么样了!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八
春节到了。提起春节,我便想到了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街小巷都在贴春联,放鞭炮。小朋友们最开心了,这时候可以领压岁钱啦。大家知道压岁钱的由来吗?我给大家讲一讲吧!古时候,有一个叫祟的鬼,大年三十晚上会来摸孩子的头,然后孩子们就会生病,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守祟。有一户人家给孩子准备了八枚铜钱,孩子累了就睡觉,他们把八枚铜钱放到红纸里,祟来了,看到八枚铜钱就跑了,原来铜钱是八位神仙。因为祟和岁同音,所以从此压祟就变成了压岁。
春节那天早上,我和爸爸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我们要一起贴春联。爸爸站得高高的`,我负责把春联递给爸爸,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大门上贴上大大的福字。爸爸告诉我,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着贴,一定要正着贴,很快我就和爸爸贴好了对联。
我很喜欢春节,每到春节,我都很开心,你喜欢什么节日呢?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十九
春悄悄降临,冬的气息也逐渐被埋没。
在我的老家过春节时,白天人们和平时一样,聊天、吃饭,人也没有到齐。
睌上人基本都到了,热闹多了。
但是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回家。
我不禁有些担忧,他们好吗?会思念家乡吗?不过这个担忧很快打消了因为他们打电话说他们很好。
今年年夜饭主厨是爸爸,他做的饭让人垂涎三尺,迫不急待地拿起筷子开始就餐,窗外火树银花,有些家里在放炮,烟花升上来,刚好可以从窗户中看见。
烟花为新年增加了一道浓浓的色彩,时,空气中充满了欢乐与幸福。
我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他讲了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从前有一个怪兽叫作年,平时里不怎么出来祸害百姓,但是一到大年三十都会出来祸害人们。
有个人发现了年害怕红色和炮,于是有家人就试了一下,果然没事,这才有了过年。
现在虽已过完年好几天但是我仍然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一年的开始。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精选20篇)篇二十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我一定会告诉你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如诗句所讲春节有很多的活动: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等。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了,到了那一天,大街小巷的孩子们手里都拿着鞭炮,走到哪都能听到满天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家家户户也在放炮竹,那声音震耳欲聋,而满天的烟花又把天空变得绚丽多彩,像穿着彩色衣裙的小姑娘也在庆祝春节。
这就是我认为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